问题

如何评价 2020 年 10 月 7 日美国大选副总统辩论中,彭斯与卡玛拉·哈里斯(贺锦丽)的表现?

回答
2020年10月7日,美国副总统辩论在犹他州盐湖城的犹他大学举行,由时任副总统迈克·彭斯对阵时任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这场辩论聚焦于两位副总统候选人各自政党的核心议题,同时也为选民提供了近距离了解他们作为潜在国家领导人的机会。以下是对两人表现的详细评价:

迈克·彭斯 (Mike Pence) 的表现:

优势:
沉着冷静,经验老道: 彭斯在辩论中展现了其作为一名资深政治人物的沉着和稳定。他能够清晰地阐述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成就,并有效地回应哈里斯的攻击。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在被激烈质疑时也能保持镇定。
保守派的坚定捍卫者: 彭斯成功地扮演了特朗普政府坚定捍卫者的角色。他反复强调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司法任命、以及“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上的“成就”,并试图将这些成就与选民的利益联系起来。
强调特朗普政府的“秩序与稳定”: 在当时美国社会因疫情和抗议活动而出现的动荡背景下,彭斯努力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能够带来秩序和稳定的领导者,而将对手描绘成可能导致混乱的一方。他批评哈里斯和拜登的政策会“社会主义化”美国。
熟练运用攻击性策略: 彭斯善于抓住哈里斯论述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他尤其针对拜登政府如果当选,其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以及在社会问题上的“激进”立场进行了批评。
聚焦经济议题(尤其在疫情前): 尽管辩论发生在疫情后期,彭斯仍然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疫情前的经济数据上,强调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增长和减税政策。

劣势/可改进之处:
回避关键问题(尤其是疫情): 尽管疫情是当时最紧迫的议题,彭斯在回答关于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的失误和未来计划时,显得有些回避。他更倾向于强调经济复苏和疫苗研发的进展,而较少直接回应关于死亡人数高企、检测不足等批评。
过度依赖事先准备好的说辞: 有时彭斯的回答显得有些套路化,缺乏新意或深度,像是念稿子。这使得他在某些需要即兴发挥和真诚交流的时刻,显得不够灵活。
“吹捧式”回应: 彭斯对特朗普的忠诚是其标签,但这在辩论中也可能被视为“吹捧”,而不是一个平等对话者。当被问及特朗普的某些争议言论或行为时,他往往选择辩护或转移话题,未能展现出独立思考的姿态。
试图将哈里斯描绘成“极端自由派”: 彭斯努力将哈里斯及其政治立场标签化,将其描绘成与主流民意相悖的“激进左派”,但这在某些方面未能完全抓住哈里斯更偏向中间派的策略。

卡玛拉·哈里斯(贺锦丽)的表现:

优势:
攻击精准,言辞犀利: 哈里斯表现出了出色的辩论技巧,她能够清晰而有力地攻击特朗普政府的弱点,尤其是其在疫情应对、经济不平等以及种族问题上的表现。她的发言常常尖锐且充满说服力。
展现了知识渊博和对政策的掌握: 哈里斯在论述政策时显得很有条理,对她和拜登的竞选纲领有深刻的理解。她能够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医疗保健和经济公平方面。
成为反对派的有效代言人: 哈里斯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特朗普政府的有力批评者,她代表了许多对现状不满的选民。她将焦点放在特朗普政府的“失败”上,并承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未来。
强调疫情的严重性及其影响: 哈里斯着重强调了疫情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并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措施,将其描绘成混乱和无效的。她也成功地将疫情与经济衰退和不平等联系起来。
展现了亲和力和同情心: 在讨论疫情受害者、失业人群等问题时,哈里斯表现出了同情心和亲和力,试图与选民建立情感联系。

劣势/可改进之处:
在某些问题上略显保守: 尽管是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某些政策立场上,例如在刑事司法改革的某些方面,被认为不如其党内一些进步派人士“激进”。这可能未能完全满足一部分进步派选民的期待。
部分回答不够深入: 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上,哈里斯的回答有时略显程式化,未能深入探讨其政策的具体执行细节。例如,当被问及拜登的税收计划具体如何影响中产阶级时,她的回答未能完全打消疑虑。
有时显得过于政治化: 尽管这是辩论的性质,但哈里斯偶尔的攻击性言辞,虽然有效,但也可能让一些中间选民觉得她不够包容,或者过于注重党派斗争。
未能完全摆脱“党派攻击”的印象: 尽管她的攻击点很多是有效的,但对于一些不那么关注政治细节的选民来说,她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个“攻击者”,而不是一个能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辩论的整体影响:

风格上的对比: 辩论的核心在于彭斯代表的“稳定、经验、保守”的风格,对抗哈里斯代表的“变革、进步、挑战现状”的风格。这种对比清晰地反映了两位主要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策略。
并未改变选情格局: 大多数政治分析认为,这场副总统辩论并没有显著改变2020年美国大选的整体选情格局。两位候选人都在努力巩固各自的基本盘,并争取摇摆选民。
疫情仍然是焦点: 尽管彭斯试图将焦点拉回经济,但疫情无疑是辩论中最重要、最反复被提及的议题,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
对于未来的预演: 这场辩论也为选民提供了对两位副总统候选人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估的机会。他们的表现,无论好坏,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他们潜在执政能力的认知。

总结:

总体而言,彭斯表现得稳健、经验丰富,成功地捍卫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但他在疫情应对上的回避和过于依赖政治套辞是其主要短板。哈里斯则展现了锐利的口才和对政策的熟悉度,有效攻击了对手,成为一位有力的反对派代言人,但她在政策深度和包容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场辩论更多的是一次关于各自政党愿景和政策的辩论,而非真正意义上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里斯在讨论死亡数字时那副诡笑的表情实在让人受不了。

彭斯屡次抢话,完全不尊重女主持和女对手,恐怕要失分。


别的没什么亮点。

user avatar

列举一下辩论前后民意的变化吧。

废话不说,上数据


首先,对于“去不去投票/给谁投票”这两个问题,观看这场辩论的绝大多数选民,在辩论前后都没有改变之前的看法。

#下图中蓝色偏向代表Biden&Harris的选民,红色代表偏向Trump&Pencu的选民。


其次,对“谁能赢得这场选举”这个问题,观看这场辩论的绝大多数选民,在辩论后仅仅有极其微小的、对Kamala Harris有利的变化。

Biden&Harris的支持者中,认为Kamala Harris这边能胜的人有略微提升;Trump&Pence的支持者中,认为懂王这边能赢的人,略微下降。

此外,更多选民认为Kamala Harris在这场选举中表现更好。

大多数受访选民认为,贺锦丽无论是政策主张还是临场表现,都要优于彭斯。这或许可以解释之前提到的选民在“谁能赢得选举”这个问题上极其微小的变化(虽然几乎没有变化)。

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Harris在辩论后“受支持度”的增幅比彭斯的更大。

最后,如果说这边辩论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就是大多数选民对于投票赶到更兴奋了。

#注意只是“感到更兴奋”,他们的投票意愿几乎没有变化。

辩论后,特朗普支持者对投票表示“吼兴奋(very excited)”的比例从45%提升至48%,“有些兴奋(somewhat excited)”的比例从23%提升至24%;拜登支持者对投票表示“吼兴奋(very excited)”的比例维持在44%没有变化,“有些兴奋(somewhat excited)”的比例从22%提升至26%。

数据来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