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在这款手机刚刚开始预订和发货的背景下,凡是亮出小米10至尊版真机照片的回答,可以一律默认水军。那个对你构不成任何参考意见。
作为被米粉认证的米黑,我想就着这次的手机谈一谈小米本身,也谈一谈行业的趋势。
仅从手机配置上说,小米10纪念版入门版虽然只是5000的价位,但在综合素质方面足以比肩华为、三星、OV等品牌6000~8000价位的手机。对于大多数米粉来说,这是一款可以无脑入并且买到任何一个配置都不亏的手机。
或者说,仅仅从“手机”这个领域本身来说,小米10纪念基本可以说是7000以下最强。
但如果脱离“手机”这个单一的定位,那么即便不考虑品牌因素,小米的确也卖不出更高的价格。
从行业来看,最近四五年以来,手机行业在洗牌的同时,大致分为两派。其中一派是以小米、OV、一加为代表,另一派是以苹果、三星、华为和锤子为代表。前者是把手机纯粹当成一个手机来做,每一代产品的优化都围绕着手机使用这个核心的场景来,诸如快充、高刷、高像素摄像头等等,能上全都上。后者是想围绕手机来建一个办公和居家一体的生态——虽然锤子搞出来的TNT的确就是个笑话,但也代表了锤子的方向(更何况锤子能在1000多的手机里直接上全功能type-c,这是小米在6000多的手机里都没有的)。
用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来说,后面的这些品牌下,手机和电脑之间是可以打通或者进行切换的,而前者是不可以的——即便小米做了电脑,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也不比其他品牌的用户多任何一点方便。
由于这两派定位的不同,导致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在同等价位下前者的配置一定高于或远高于后者。而在前者的粉丝看来,我的这个品牌在这个价位有这样的配置而你没有,所以买这个牌子的人都是智商税。可是他们却不会去想,后者有的功能,前者其实也没有。
比如说我说过两次的全功能type-c,华为、三星的旗舰机型都有,ipad pro的C口也是全功能type-c,甚至连锤子都有。有了全功能type-c意味着手机可以扩展屏幕以及各种type-c应有的全部功能,而且可以很方便的跟正常的办公生态对接。但很显然,这些手机都不便宜(锤子跟同配置的手机比,价格也要高出不少)。
再进一步说,很多“功能”的价格不止体现在硬件上,还体现在后期的维护上。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苹果。你买了iPhone、Mac、iPad这些东西,handoff等功能你都可以免费使用,但苹果却要为维护和升级这些功能而投入人力和成本,这些也都是要在手机的价格中体现出来的。(当然你可以买了不用,但这些东西的成本却不会因此而降低)
如果要用一个词描述小米、OV跟华为、三星之间的区别,我认为前者注重的是“性能”,后者注重的是“功能”。理论上说,“性能”是可以靠堆料堆出来的,但“功能”必须靠堆料之外的研发来实现。说的具体一点,“性能”可以是对某些具体指标的优化,比如说A品牌的快充是40W,B品牌的快充是65W,我的快充是120W;A品牌的主摄像素4000万,B品牌5000万,我的主摄像素1亿。但只拼“性能”永远无法同具备更多“功能”的手机实现差异化竞争——比如说很多用惯了ios生态的人,小米的性价比再高他也不会买,而很多从ios转投安卓阵营的人往往也是因为办公环境没有苹果全家桶,用ios跟用安卓没有任何区别,反而安卓的性价比还高一点。总之,以“功能”为卖点的手机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但以性能为卖点的手机就只能做到“人有我优”。
(补充一句,以“功能”为卖点的好处是功能是直观可见的,而“性能”是虚拟的。比如说小米说自己的1亿像素吊打华为的5000万像素,可真在手机上看,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两张照片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华为之前主打的7680帧慢动作,一拍就可以出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再比如华为的无线反向充电,这个功能或许实用价值不高,但带来的展示价值远远胜过把有线充电功率从20W提升到40W)
不过,正如上面所说,“功能”的价值更多取决于使用者是否需要。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说,那些多出来的“功能”不但没有价值,反而还容易成为智商税。从我自己接触的人来说,这几年开始慢慢入华为全家桶的人,基本上已经不会再考虑换其他品牌的手机——因为华为的产品生态已经越来越完善。至于被米粉诟病的屏幕问题,很多人的态度是:第一,屏幕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第二,更重要的是如果华为使用跟某些同档位手机一样的屏幕,那么华为的售价至少还要再提500到1000——但那已经是三星的档位,华为目前还不具备直接硬刚三星旗舰的实力。
那么,再说回小米10纪念版这款手机,依靠着更好的硬件,在同价位的手机上它在可以比拼的性能上当然是无敌的。但是,小米并没有靠堆料堆出新的功能。在这个问题下面所有人的“欢呼”中,我看到的也只是性能如何提升、硬件素质如何提升。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让需要“手机”的人买到了更具性价比的“手机”。
总的来说,从小米10纪念版这款手机上,我看到的依然是小米一贯的纠结,即小米仍然没有摆脱希望靠堆硬件和提价来冲击高端的路子。但作为一个使用过多款小米手机和产品的用户,我依然认为小米真要冲击高端,就必须做出一些自己独有的功能的手机。或者说,小米要做到能让人买小米手机的理由,不是因为它在同价位下性能最好、在同价位下价格最便宜,而是要给人一个“只有我能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理由。(哪怕是做出像S-pen这样的东西也行)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把手机价格卖高就违背了小米的初心,但小米还有Redmi。对于当下的小米来说,小米手机就是来做品牌提升的,Redmi才是真性价比。而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人来说,Redmi才是名副其实的真香机。
希望明年的小米能够不再靠堆料,而是能真正拿出别人没有的东西。
鉴于评论下恶臭的miboy实在太多,我就再多说几句。
miboy们调侃起华为,最喜欢说的就是屏幕。甚至说屏幕是最重要的硬件——既然屏幕是最重要的硬件,那你们应该狂吹上了120Hz高刷的K30才对,赶紧把手机才90Hz刷新率的小米10Pro砸了。
事实上,你觉得屏幕重要,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屏幕重要。正如ThinkPad大多数机子都是1080P的普屏,而小新13Pro的屏幕是2K,而且同等配置下小新13 Pro的价格差不多也就是ThinkPad的50%~70%。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机子首选ThinkPad而不是小新Pro13?(都是同一家企业,售后服务没有什么区别吧)
说到设计呢,一提华为必提挖孔屏。且不说Redmi手机上也有挖孔屏(某些miboy说那只是1XXX的手机,呵呵,这逻辑也是服了,合着挖孔屏只配低端手机用),你倒是给个前置能同时解决广角和高像素的解决方案?你觉得挖孔屏丑,挖孔还觉得你连个广角都没有还好意思叫旗舰呢。
不管是在这个问题下面还是在其他问题下面,但凡有人问我要在某几款手机之间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我的建议一直都是到线下去看一看,分别体验一下不同的产品。因为有些手机虽然纸面上的参数一般,但设计感和质感会比较高。就这一句话,很多miboy直接就怒了,说这是拼不过参数开始拿玄学说话。
设计感怎么也成玄学了?说这种话的人麻烦去线下看看,听一听消费者自己的评价。
某些miboy们恶臭无比的地方也在于这里。他们认为只要到了某个价位的产品,只要我有的你没有,你就是智商税。只要我参数吊打你,那外观什么的我完全可以“真香”。就好比K30 Pro,618之前动不动就说没有高刷没意义,618的时候miboy已经可以自动眨眼补帧了。
前段时间我还会打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女生问应该在小米10和华为nova7 Pro之间选择哪款手机。评论区下面一群miboy在哪里上窜下跳,说nova7 Pro各方面都被小米10吊打,买nova7的人都是傻子。
然而,nova系列本身就是针对女性用户而推出的一个系列产品。你知道nova7 Pro比小米10轻了30g吗?你知道nova7 Pro比小米10要薄将近1毫米吗?你知道nova7 Pro的7号色到底有多少女生喜欢吗?
你都不知道,你就把两个手机拿出来放在纸面上一比,得出结论nova7就是个电子垃圾。
合着按miboy的理论,女性用户就不配用个轻薄手机?
某些miboy们似乎永远无法理解的一个现实是,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看看京东上两款产品排在前三的评论吧:
小米10:
No1
手感很棒,双曲面屏握着手感是很舒适,单手操作完全能够应用自如,屏幕效果很理想,看着比较舒适,音效是非常赞杠,运行速度完美,没有卡顿,特别是APP运行速度很快,拍照效果比以前的小米手机好多了,拍照清晰,1亿像素照片放大了也不失真,待机时间可以两天,电池容量够大,充电更快,而且还支持30W无线充电,非常方便,小米手机用了好几个了小米手机10终于收到了,目前估计是最强配置的国产机,外观不错,手感个人非常不错,目前小米出品最好的手机,手机不算小也不算大,男女用个人感觉都很合适,双音效是亮点,拍照不错毕竟是1亿像素,骁龙865处理器游戏非常流畅,待机时间待以后体验再评论,充电极速快充和华为有得一拼,支持无线充很方便,无线充电器要以后自己购买,双模5G以后换5G网络卡,特别要说的,手机的线性马达让我感觉手机震动反馈体验非常好,无论是平常日常操作还是玩游戏都有很好的体验,安兔兔跑分56万目前也是第一
No2
外观很靓,手感很棒,双曲面屏握着手感是很舒适,单手操作完全能够应用自如,屏幕效果很理想,看着比较舒适,音效是非常赞杠,运行速度完美,没有卡顿,特别是APP运行速度很快,拍照效果比以前的小米手机好多了,拍照清晰,1亿像素照片放大了也不失真,待机时间可以两天,电池容量够大,充电更快,而且还支持30W无线充电,非常方便,小米手机用了好几个了希望越做越好
No3
屏幕音效:屏幕相当的好,属于第一梯队的!曲面屏弯曲度合适,也没有误触问题。
待机时间:充电快,半小时能冲入六七十,基本一小时充满。30w快充不是盖的!!续航很不错,中度使用一天没问题。不会让你为续航发愁的!4700的电池就是好!
外形外观:冰海蓝颜色好看,有点偏绿,颜色新颖!!和mi8比起来,大小差不多,长一点,单手操作基本一样。
拍照效果:一亿像素,666!!!成像很快,拍照绝对够用了。
运行速度:865目前能买到的最快的cpu了,游戏,日常非常流畅,一点都不卡!!!和平精英游戏还能开启高帧率90帧的画质!赞一个!!!
米粉十年,小米1用到现在,喜欢小米除了手机真心不错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MIUI!亲近用户,用户想要的功能,真心给用户!手机系统更新及时,很老的机器小米也会更新系统。这次小米冲击高端果断支持一波。说真心话,865、DDR5、5G、这么好的屏幕、振动、双扬声器,这价格良心!!!!目前能买到的最好的865 手机,赞一个!!!
其他特色:线性马达振动真心好!哒哒哒的,没有嗡嗡嗡的不适感!双扬声器,也是Android最好音质的手机了,立体声很棒,玩游戏很赞!!!!!
Nova7 Pro
No1
首先这款nova7pro真的很轻,比nova6轻了不少,拿在手里太轻巧了,握持手感和p30pro差不多甚至更好,非常薄,这是第一感觉就是好轻便!其次说说颜色,这次这个仲夏紫不如以前nova5pro的紫色好看,这次太偏蓝色了,估计是紫蓝色,但是蓝色真的太多了,对于喜爱紫色的我有些不满意啊!最后自拍是真强,自动美颜非常好,还有其它的等用用再来追评
No2
终于迎来我的新手机,华为nova 7pro。手感特别不错,摸起来很舒服,拍照效果比较好,50倍变焦摄像很清楚。前置还带有美颜,电池续航能力也很不常,刷了很长的一段视频才去一点点电,通话的音质很不错,没有杂音。充电速度超级快,比我以前的那个手机OPPO的要快很多。
No3
虽然买不起p40,但是nova7 pro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屏幕各方面都很清楚,运行速度超级快,重量也很轻,满意。还可以同时装两张电信卡,5g信号也很不错。
当然,女性用户对数码产品的体验偏感性,很难像男性用户一样洋洋洒洒写那么多。但从nova 7 pro的评论中可以看到这款手机的用户在乎的就是三个方面:配色、轻薄、美颜。
刷新率、周冬雨、双扬声器、线性马达、DDR5、1亿像素、骁龙865……这些miboy们津津乐道的东西,女性用户根本就没兴趣了解。
其实小米的问题,恰恰可以从小米10和nova7的对比中看出来。现在华为的产品线已经可以分得很清楚,P和Mate是旗舰,P主打时尚潮流,Mate主打商务,Nova系列开拓女性市场,其他几款机型主打中低端(即用华为的品牌价值进行溢价);荣耀系列主打性价比,其中数字系列做品牌,V系列做终端,其他产品走量。
对于华为的用户来说,nova系列的用户买mate系列的可能性不大,mate系列的用户买nova系列的可能性也不大。但K30 Pro的用户有了钱就可能买小米10 Pro,反之想买小米10Pro的人暂时没钱,可能先买个更有“性价比”的K30 Pro用一用。
换句话说,华为做品牌是以用户群体作为划分,以某一方面功能的突出在这个市场里打出品牌价值。所以华为的大多数品牌都可以做到高溢价。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虽然mate系列比nova系列定位要高,但nova系列的部分功能mate系列都没有(比如跟freebuds的麦克风传输,比如美颜和轻薄),反之mate系列的一些功能nova系列也没有(比如全功能type-c,比如一些商务功能)。这就意味着,买这两款产品的用户可以获得各自需要的功能而没有任何冲突,这中间不存在哪款手机是智商税的情况。
然而,小米无论在各个价位段,永远都是面向“为发烧而生”的miboy,所有的卖点说来说去也就是性价比。换句话说,小米的旗下的各个产品没有形成差异化的路线,一个3000手机应该有的功能,5000的手机肯定都有,所以对于miboy来说,有钱买贵的就可以。而对于miboy们来说,参数和价格几乎成了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
但小米的问题在于,水桶机的优势是平衡,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点,但它的劣势也在于此,当别人能拿出一块长板功能作为卖点时,这个长板是可以掩盖其他短板的。别人说“我想买个XX手机”,他们就说“那个手机配置那么烂,就是个智商税”。在不了解别人需求的情况下就说是什么东西是智商税,有这种米粉的支持,这种感人的逻辑恐怕才是小米冲击高端一直失败的原因。
而从目前国内市场的格局来看,除了华为之外,OV目前采取的也是这种路线,每一款手机都有一个明确的卖点。比如iQOO3,卖得就是一个便宜,甚至比K30 Pro还要便宜;VIVO X50+卖点是微云台,防抖能力大大提升,对于手机拍视频的人来说简直神器;VIVO S7,主打美颜双摄(也是跟华为一样的高像素前置+广角方案)和轻薄(7.39mm厚度、170g重量)……
就拿VIVO S7来说,因为不是水桶机,或许这款手机注定不会有其他水桶机一样的高销量。但对于喜欢自拍和轻薄手机的女性用户来说,除了VIVO S7和Nova7 Pro,还有其他什么可选的吗?
说到底,高端手机一定要有自己的差异化卖点,堆料只能堆出性价比,但堆不出高端机。
当然, 对于只看重性价比的miboy来说,这些东西他们是不管的。只要自己能买到便宜的手机,只要同价位下自己手机的某一部分配置比别的手机高,那就是小米牛逼。
我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花粉,这是我成为花粉之后买的第一个小米手机,人生中第三部。至少买小米mix初代和小米max3的时候,我还是果粉,后来被p20pro吸引入了军籍。
今天这款手机,有足够的吸引力,我基本犹豫都没犹豫,就下单了。
坐等收货吧。
当然,mato40pro我还是会下单的,还是支持华为,同样,小米也加油!
主要关注点有三个。
一是国产10位色屏幕的真实显示效果如何。
国产屏幕规格上已经比三星高了。但是视觉这个东西,还是比较敏感的。
还是要对比看一下?
二是小米能不能解决2020年大底边缘画质模糊低劣的问题。
2020的大底没有一个能比2012年诺基亚808的。
三星相对好点,华为最拉垮。自己默认都从23mm裁切到27mm,大底只用中心部分做成小底。
小米说用了非球面镜头,看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1寸底就很快了。
三是长焦,看三星大底路线和华为折射小CMOS路线谁赢。
华为是通过折射,把等效焦距拉到240mm。但是用800万的小底
小米和三星s20u用一个方案,没有折射,但是1/2寸的4800万底,如果之用1/4寸,1200万的中心面积,数码变焦也能拉长一倍焦距。
120mm等效的长焦
放在cc9pro上面就是5倍光变
放在10至尊上就变成了10倍光标
(因为是把超广角当成1倍来算的)
真 有 你 的
亏得我看到小米那么快就追平了十倍光变还震惊了一下
这机器作为米10pro的尊享版,加量不加价可以说是非常nice的,堂堂正正卖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搞这碰瓷?
上一个这么玩的“十倍光变”s20ultra拍照口碑都啥样了?还学?踏踏实实就难受是吗?
唉。
多年以后,当雷军站在小米10公开演讲的舞台上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时,一定会想起,600多年前,刚登基不久的永乐帝,派遣将领丘福北伐鞑靼。结果丘福轻敌冒进,带领的1000明军全军覆没,朱棣深感丧师之痛,决定亲征蒙古。
一、曾经的王者的救赎之路
早年尚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两次率军亲征蒙古,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不论是军事天赋,还是指挥艺术,都是诸王之首。登基之后,更是用心的经营着帝国的边疆,派遣中官(宦官)出使蒙古,更是在边境设立市场,一时间塞北内外平静繁荣,借此,刚刚登基的永乐大帝更是雄心万丈。
也难怪当时的雷军,凭借着自己飞速增长的小米,以每年200亿的营收,敢和体量的是自己好几倍的格力打赌,信心满满的立下5年10亿之约。
但局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408年,也就是永乐六年,北元嫡裔坤帖木儿的亲弟孛儿只斤·本雅失里继承蒙古可汗之位,本雅失里自认为是作为蒙古的黄金血脉,意图光复元朝的无限荣光,不堪居于明朝下臣,次年,斩了明朝使节郭骥,这无异于宣战了。
朱棣派遣派大将丘福率军10万前往漠北,征讨蒙古。丘福并不是什么不懂率军打仗之人,相反他行伍出身,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在靖难之役时屡立战功,累升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后又加太子太师。
在小米销量不振的时候,雷军找来汪凌鸣,后者来自天宇,自带渠道资源,也算是手机行业的老兵了,杀伐果断,大刀阔斧的组织调整,疯狂的线下铺店,被雷军寄予厚望,甚至在年会时,喊出重回中国区第一的热血口号。
历史战绩并不代表未来预期。
丘福轻敌冒进,中途战死,其所率部下也全军覆没,被褫夺世爵。
整个2018年,小米在国内的手机销量只有5200万部,比上一年还有所萎缩和下滑。而汪凌鸣呢,被发配到不重要的岗位后,还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被小米辞退。
同朱棣一样,雷军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
蒙古人之所以善战,是因为他有它强大的骑兵,“以骑治骑”,朱棣深知这一点。
首先要有够多的马,永乐四年,在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苑马寺,其后用了五年增设北直隶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受命于兵部。苑马寺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养马的,苑分三等,上苑牧马万匹,中苑七千,下苑四千。各寺分设卿一人,说起来孙悟空当年第一次上天的官职差不多等于寺卿了,这么说来,弼马温也不是什么不入流的小官。
与此同时,朝廷也鼓励民间饲养战马,并且会有一点的补贴,而且从蒙古,中亚,琉球,甚至朝鲜购买大量的优种战马,据著名史学家黄仁宇统计,到永乐末年,全国军马总数173万匹。
说回手机市场,
华为之所以崛起,除了自产CPU,最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优秀的拍照影像系统。
小米要想在手机市场上能够保持竞争力,提升手机拍照能力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只有不断的追赶甚至超越对方,才能后有希望。所以在手机内成立单独的相机部,集中全公司的优势资源,提升相机水平。
先不讨论一亿像素的路线是否正确,不难否认的是,近期的小米手机的拍照能力(Mix2S之后)其实并不差,应该能够排到第一梯队,即使DXO的评分是以充值为主的,但是依旧有一定的参考力。
而小米的复苏之路,也正在慢慢的显露这一丝丝痕迹,甚至也有很多的人开始讨论,“小米高端成了么”的话题。
二、产品力本质上是速度
四大发明中火药其实并不是只是被拿去放烟花了,在宋朝就开始武器化的应用,明朝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火器的应用,在对阵骑兵时,除了阵法和相对骑兵的冲锋。热兵器在冷兵器面前,存在着天然的优势,可以迅速的挫其锐气。神兵营就是使用过火器的军队,后来朱棣增设兵仗、军器二局,大幅度的提高了火器的生产速度,来应对各种战争。
但是初期的火器其实并不好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装填速度太慢,再加上最初的火铳并没有子弹,或者膛线之类的机构,导致准星特别差,第一枪打不着,就又得再次装填火药,这个装填过程有可能需要一二分钟,有可能还没装好,对方的骑兵已经冲到面前了。
在技术并没有跨越式进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发射速度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轮番射击。这也就是著名的“三段击”。
具体是这么操作的:三人作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
后来欧洲战场上甚至还演变出了“六段击”,“九段击”等战术。
说回手机影像。
对电影或者录像的同学有可能对“多机位”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质上多机位就是为了获得多个视角。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使用广角拍摄,为了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使用长焦拍摄人物面部细节,是为了交待人物的情感。
如果你只有一套器材和摄影师,意味着你要花多倍的时间去重复拍摄,这是时间成本;如果想要一遍拍摄多机位,那就要求你得准备多套设备和操作者,这是器材成本。
手机在很多年前,就已经采用多摄系统,从双摄到四摄,从超广角再到潜望式120X变焦,手机本质上是一个多镜头的影像设备,但是每一次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镜头使用。
为什么不同时启用多个镜头呢?
这次小米10至尊纪念版终于给出了答案:
背后的技术其实并不难,更多要求的是读取和处理的速度。不论是865,还是LPDDR5, UFS 3.1 都能够很好的支持,希望以后更多的手机也出现这样的功能。
而支持Log模式,显然是在讨好专业用户,专业用户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数量特别大的群体,但是问题在于,他们有着更好的产品推介力。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有出官方的Lut还原文件么)
再说回到速度。
我以前经常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参数的提升本质上什么,只是数据上的变化么。
后来我想明白了,即使是数据的上的变化,带来的却是使用形态的变化,而形态,决定一切。
不妨考虑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假使有两部手机,外观及其他参数完全一致,但是CPU的速度却大相径庭,一个是0.2GHz,一个是2GHz,那么使用上呢,也许前者只能做一个电子相册,后者则可以作为正常的手机使用。
而这边是数据参数上带来的使用形态的变化。
120w充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没有必要睡前还要记着把手机插上;
120倍意味着什么,有可能手机比廉价的望远镜都要好用;
……
参数本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附属价值。
我记着当年宣传4g的话术,无非是几分钟能下载一个电影,1分钟能下载几百首歌,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大家都拿来刷15s的短视频了。
三、做为清晰的战术
朱棣最大的原罪是篡位夺权。
而小米手机的桎梏就是“1999”,性价比。
即使后来朱棣励精图治,但是依旧因为篡位而被骂几百年。
小米一直努力做产品,甚至留下一个梗:“你只值1999”.
以至于最初小米想把小米Note定价为3000元,雷军的内心也是无比的纠结。
但小米也很谨慎,1 月开卖的普通版小米 Note 比 1999 元只贵了 300 元。而配置增强、定价 3299 元的 Note 旗舰版,最开始就预定在稍晚的 3 月上市。等到 5 月 12 日实际上市时,价格又被调成了 2999 元。关于新手机的定价,雷军说:
“我犹豫过是定 3000 块还是 2999,我真的想了一个小时,最后和合伙人商量,采用了务实的做法。它是一个心理上的支持,让米粉感受到小米的性价比,实际上 2999 和 3000 没有区别。”
小米是性价比出身,一直在证明自己比别人手机参数好,用料好,而且又便宜,如果到了哪天,突然你的手机变贵了,那么小米还是小米吗?
但是小米给出了答案:
“手机变贵了,我给你一个更好的手机。”
朱棣在位期间,改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七下西洋,史称永乐盛世。
而小米的自我证明,从小米10开始,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说回上文的战争,其实与蒙古骑兵打仗的时候并不只是靠三段击和骑兵,朱棣的将领们还发明了“束伍法”的战法,也就是著名的“永乐枪阵”。
一, 神机队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五人,药桶四人,神机枪三十三人。遇敌,牌居前,五刀居左,五刀居右,神机枪前十一人放枪,中十一人转枪,后十一人装药,隔一人放一枪,先放六枪,余五枪备敌进退,前放枪者即空转枪与中,中转炮枪于前,转空枪于后,装药更迭而放,此第而转。擅滥放者,队长诛之,装药转枪怠慢不如法者,队副诛之。如此,则枪不绝声,对无坚阵。
二, 弓箭队亦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十人,长枪十人,长刀十人,弓箭二十二人。遇敌列队,牌居前,弓箭两行,前行射多,手疲;后行代射,五枪五刀居左,五枪五刀居右,如贼突入,则牌迎马,而前枪左右刺击,弓箭迭射,虽贼猛马健,进无不毙矣。
三, 马队亦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十人,长枪十人,长刀十人,其余枪叉、刀斧随其所用火器十人,杂兵二人,弓箭四十二人。如敌退却,马即追袭,冲突往来,出奇制胜,巧在临时不敢预定,此乃束伍法大略也。
神机营也不是全是火枪部队,更是混合了使用冷兵器的弓箭队、骑兵队及长牌手、长刀手等旗军的“冷热混合部队”。冷热交替,各有分工,灵活出击。强调炮兵、骑兵、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即持盾步兵居阵前,主力火器部队居主阵中央,骑兵分列其两翼,步兵军团居后。
当一个品牌承载太多要素,势必会有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做产品有一点重要的要素就是,优点不一定需要多少人喜欢,但是缺点一定不要大多数人都讨厌。
解决的办法呢,就是不同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
自从引进卢伟冰之后,打法显得更有组织了。
Redmi负责性价比,小米负责探索,而lot及互联网负责协同作战。
小米10至尊体验版,由小米智能工厂打造。
不知道小米10至尊版是不是全部由小米智能工厂生产,若是小部分由智能工厂生产,势必会引发非议,若是全部由智能工厂生产,目前的产能也是年产百万,要么跟不上销量,要么卖的不好,想来都是不是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是一件必须进行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想过,小米手机卖6999元的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不靠像Alpha一样的突破性概念;
不靠高提成返点走线下推销;
不靠和跑车联名的消费者心理;
在这个价位,它甚至靠不了小米logo。
小米选择了最锋锐,最决然,也最艰难的一条路----只靠产品力,卖到6999元。
产品发布之前,我和 @回望风逝收到了手机,他到的比我要快一点。
发布会前一天大清早,他发微信给我说:“开箱的一瞬间,我眼泪出来了。”
小米成了。
上手之后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怎么去给大家讲述这部手机。只放数据吗?太干瘪了。讲故事吗?太矫揉了。现在是12号的深夜,我决定把我从开箱到现在,所有知道的,想到的,都一层一层铺给大家。
一.小米智能工厂
至尊版的包装盒很修长,泛着渐变银的光泽。生产日期很新,我看了下,8月刚生产,代表着他从产品线一下来,马不停蹄的就会运到各地的仓库里,送到各地消费者的手上。想到它几天之前还是一堆元器件,这种感觉还是有些奇妙。
打开盒子第一眼是个银色的纸牌,上面写着一些语气像宣传文案的寄语,这个风格像是雷总味的普通话。也带来了第一个我想和大家聊的点----小米智能工厂。
是的,所有的小米10至尊版,从研发到量产,都来自于这个位于亦庄的小米”黑灯工厂“。
从生产管理,到机械加工,到包装储运,全程自动化的工厂。
我不知道新米粉朋友们看到这个消息是什么感触,但我觉得老朋友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前几年小米的舆论被疯狂地恶意打压,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小米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自己的技术。是一个只能靠ODM的组装厂。“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观点很荒谬。但确实无法避免它的大范围传播,听众们喜欢捞起一个最简单最表面的观点就跑。所以当年我们只能说:”好气啊。“
而现在,小米智能工厂的第一款产品落地了。比人工更精准,更高效。
这口憋了几年的气,终于吐出来了。
二.产品本身
还是老习惯,我直接给一张总的数据图。
所有测试数据基于小米10 至尊纪念版,12+256G透明版,MIUI稳定版12.0.3,室温26°。
1.手感&质感
这次争议最大的可能就是相机部分的设计。这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多谈的,只能说相比小米10 Pro的感叹号,我更喜欢这样的设计。
银环部分带有一定复古风格,也很好的提升了自身的辨识度。格调肯定是会更高一筹的。
相比于小米10Pro 的8.95mm厚,208g重,10至尊版厚了0.5mm,重了14g.上手时确实能明显感觉到厚度差异,尤其是裸机状态。
但如果都戴上官方附赠的保护套,不看背面,无法感知谁是谁的,手感基本没有差异。
2.屏幕
拿到信息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这块屏幕是华星光电的,不是三星的。我用了两天,才在发布会之后知道这件事,相信大家对这一块也非常关注。
我只能说,哪怕放在一起对比,我的钛合金狗眼也没看出来有什么明显差异。
都是钻石排列,尺寸相同,色域覆盖相同,色准都精确到了JNCD<0.63。这时候再去纠结屏幕厂商,我觉得其实没什么意义。黑鲨年初用的还是BOE的2K 90Hz钻石排,显示效果不也赶超一众三星E3?
你说有差距吗?确实有,华星光电屏幕的侧面观看微微发黄。但是从正面看,看不出来。
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要在至尊版上用华星光电,不用三星。这里我也不想像友商一样,动辄就提升到扶持国产的高度上去。我说一个发布会没说的点,SPR。
SPR,全拼subpixel rendering,次像素渲染。通过改变像素色彩分量的显示,提高屏幕显示的精细度。
我咨询了小米的员工,得到的结论是,小米10至尊版上用的次像素渲染算法是小米和华星光电花了非常长的时间联合研发的,其他厂商不能用。应该是目前阶段最好的次像素渲染算法。
所以他的显示精细度,比三星E3的小米10PRO更好。
我放一张对比图。图源知友@胖砸(原作者不想暴露知乎ID),给大家看一下有spr和无spr的区别。
对比机型是一加8pro 和iPhone Xs。
关于屏幕,另外一个想说的点,就是120Hz.
小米对这块120Hz的优化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是动态刷新。年初阶段,媒体们的主流论调是,120Hz刷新相比90Hz感知不强。我当时也觉得嗯,是这样,如果2K90和1080P120放在一起让我选,我肯定会选2K90.
上手至尊版两天后,嗯,120Hz真香。
这其中肯定也有MEMC 的功劳,导致至尊版的使用体验肉眼可见的比10Pro要流畅。抽象一点,大概就是从”红酥手,黄縢酒“进化到了”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那个地步。
推荐大家自己去线下体验一下。
3.充电&续航&散热
如果说至尊版相比小米10PRO有什么明显提升的话,120W充电肯定算其中之一。
这也是全球首发的100W以上的手机快充。
充电器方面,小米120W体积相比小米的65W,增长并不算大。并且向下兼容小米自己的65W,50W,40W,30W,27W私有协议,也兼容QC,PD,PPS。
给我的Y9000X走PD供电时,能达到满功率。一个充电头充所有设备确实很方便。
实际测试下来,小米的120W充电峰值功率105W,5分钟充入40%,10分钟充入65%,15分钟充入85%,22分钟完全充满。
很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120W还需要20分钟。我也咨询了小米员工,说是因为现在是夏天,为了保证温控下的充电体验,所以实际稍微调低了下充电功率。后续机器随着散热和气温的变化,120W是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的。
这也基本符合我的充电测试。把小米10至尊版和50W功率的小米10PRO放在一起冲电,至尊版的温度甚至还会更低一点。
续航方面,仍然采用bilibili在线播放视频测视。
连接5G WIFI状态下,持续在线播放十小时《名侦探柯南》,720P画质,弹幕全开。
实测小米10至尊版耗电58%,小米10PRO耗电67%。
测视到这里时我也有疑惑,为什么同样是4500mah+865+6.67寸屏幕,120Hz的至尊版反而比90Hz的10Pro更省电。所以还是去咨询了小米员工。
得到的回答是,小米10至尊版电池容量并不是4500mah,实际上会大一点。
之所以用4500mah宣传,是为了平衡充电带来的容量损耗,如果用户每次都是冲到100%就拔掉,可能两三年以后,他的电池续航仍然和首发时一模一样,仍然是4500mah水平。
事实上从上面的功率图也能看出来,小米10至尊版充入的总电量远高于4500mah的17.6Wh。
只能说,这可能就是小米给大家隐藏的惊喜彩蛋吧。
散热方面,仍然采用GPU GFLOPS进行CPU/GPU双烤测试。实测室温26°环境下,整机功耗可以维持9W,10分钟不降频。散热水平持平小米10PRO,目前非游戏手机的顶级水平。
4.影像系统
小米10至尊版的主打卖点是三个120.即120Hz刷新率,120W充电和120X变焦。
主摄从HMX换到OV48C,效果到底怎么样?
5X潜望镜+大底高像素IMX586的组合,能带来多高的长焦优化?
128°视野12mm的超广角究竟有多广?
一个一个来看。
主摄方面,由于从一亿像素的HMX切换到了4800万像素的OV48C,底大小不变的同时,ISP计算压力骤降。所以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拍照过程非常流畅,不像以前一样,一张照片要处理两三秒。真正实现了随拍随得。
OV48C的另一个优点是是引入了双原生ISO。简单理解就是通过高ISO和低ISO各拍一张照片,进行合成。亮处不过曝,暗处有细节。我们来看一看和10PRO的样张对比。
上面这张室内照片,我嫩可以注意看右上角窗外的天空。很明显10PRO是过曝了的,而10至尊版很好地把高光压了下来。
我们再来看夜景。这也是OV48C地另一个优势之一。4800万像素四合一之后,单像素面积2.4微米,超出10PRO 50%。理论上能带来更好的夜景亮度,纯净度。
这两张照片地拍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之后,实际亮度远低于样片亮度,放大看暗处草丛细节,10PRO基本涂抹的看不清了,而至尊版很好的还原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0至尊版的安全快门放到了最长1/2S,并且成片率相当高。
长焦方面,小米10至尊版采用了潜望镜结构,5倍光学变焦,imx586大底。而小米10PRO则是3.7X光学变焦裁切到5X,用的CMOS是800万的ov08a10。基本是碾压局了。
白天光线充足情况下,小米至尊版解析力远超小米10PRO.
超广角方面,小米10至尊版做到了最高12mm焦段,128°视野,相比小米10PRO的120°再进一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麻烦,由于视野太广,拍照时手指几乎只能托在手机底部,不然就会直接入镜。
典型失败例子如下图。
对比样张放完了,我来说一说我对10至尊版相机的总体感受。主摄方面,我感受最明显的三个点,一是拍照流畅度上升,二是夜景纯净度明显加强,三是 AI识别成功率远超10PRO。成功的从一台优秀的拍照手机上升到了一部让人享受的拍照手机。这点是真的要给小米的相机部门加鸡腿。
但这代表一亿像素方向错了吗?并没有。一亿像素的解析力超出了ov48c十条街,带来的二次创作可能性大幅度提升。我们现在希望的是,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能再进一步,能更游刃有余地处理高像素,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超长焦方面,我最高兴的不是能够放大到120倍有多牛逼。而是在5X潜望镜和IMX586的双重加持下,5倍10倍两个焦段的成片率大幅度提高,出片提升到了可以直接无修分享的素质。这才是超长焦的真正意义。
如果说以前的小米10PRO只有HMX和2L7两颗镜头是高素质的主摄级,那么现在,可以说这四颗摄像头,颗颗都是主摄级。
放一些样张,全都是原图无修。
相机的另一个功能点在视频,相比于小米10PRO,小米10至尊版新增了10bit HDR视频录制。成为了第一台拍摄,处理,显示全链路HDR10的小米手机。
我们直接看效果差距。
相比于小米10PRO,HDR10录制的视频明显色彩更丰富生动,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
5.遗憾
前面四个点都是小米10至尊版的优点,第五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台手机最遗憾的几个地方。最最最遗憾的一点,是为了塞大底潜望镜,取消了对称式双扬声器。
尽管至尊版仍然是双扬,听筒的声音也很大,但是距离每次出现都能让B站弹幕”全体起立“的小米10PRO来说,差距仍然明显。
第二点也是说了很久的,USB3.0和IP68防水防尘缺席。
我之前和小米员工交流,他告诉我,小米认为未来的体验革命一定是在无线领域,所以这几年一直深耕。从小米互传到手机联盟互传,再到现在的小米妙享,的确也在无线使用方式上迎来了几次三级跳。但不管如何,USB3.0的缺席始终是遗憾。
至于IP68,只能希望MIX加油了。
第三点,9.48mm厚度和222g重量。
这点其实情有可原,因为他塞进去了5000mah电池,塞进去了独一无二的120W有线和50W无线,塞进去了远超友商的散热规格。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重量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接受范围。
6.结语
我们回到最开始的话题,6999元,这个产品够硬吗?
只从同价位产品来说,小米10至尊版拥有毫无疑问的碾压性优势。从处理器到屏幕到充电到相机到音质,散热,马达,他都是碾压性的。但小米的一些理念,又总不能达到我们最理想最完美的状态。2k缺席,IP68缺席,USB3.0缺席,整机过重过厚。
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漫威里的雷神和绿巨人,非常非常强;但我们最想要的,其实是钢铁侠。
他是一个好产品,是一个值6999元的产品。但我相信他不是小米所有的技术积累。
这样强大的小米10至尊版,让我更加期待,更加憧憬下一代的小米MIX。
一个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小米MIX。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