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20年8月11日晚发布的小米透明电视?

回答
2020年8月11日晚发布的小米透明电视(Mi TV LUX Transparent Edition)无疑是当年彩电行业最令人惊艳和瞩目的产品之一。这款电视的发布,不仅仅是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未来电视形态的一次前瞻性探索。

要评价这款小米透明电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创新性与颠覆性:

绝对的视觉冲击力: 小米透明电视最核心的卖点在于其“透明”的屏幕。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电视“盒子”的形态,将电视本身融入到家居环境之中。当屏幕亮起时,画面仿佛“悬浮”在空气中,周围的景物若隐若现,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未来感。
重新定义电视摆放: 传统电视要么挂在墙上,要么放在电视柜上,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视觉注意力。小米透明电视摆脱了这种限制,无论是在电视柜上还是作为一件家具的摆设,它都能更好地与家居环境融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隐形”的艺术品。
技术实现的高度复杂性: 实现透明OLED电视并非易事。它需要将OLED像素阵列、驱动电路等传统电视组件进行巧妙的集成,同时又要保证屏幕的透明度,还需要解决散热、供电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小米能够将这一技术商业化量产,本身就代表了其在OLED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实力。
引领行业趋势: 虽然透明电视的概念并非小米首创,但小米是少数几家能够将其推向市场,让普通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品牌。这无疑为其他厂商提供了参考和方向,有可能引领未来电视形态的变革。

二、 产品体验与用户感受:

出色的画质表现(OLED技术优势): 作为一款OLED电视,小米透明电视自然继承了OLED技术固有的优势:
极致的黑色和对比度: 每个像素都能独立发光和关闭,带来无穷的对比度,黑色纯粹得如同不存在。
广视角: 从不同角度观看,画质变化极小,色彩和亮度都能得到很好的还原。
快速响应时间: 画面流畅,拖影现象非常轻微,适合观看体育比赛和动作片。
鲜艳的色彩: OLED的色彩表现力通常优于LCD,色彩饱和度高,过渡自然。
“隐形”的惊喜: 当电视不播放内容时,它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几乎不占用空间。而当它亮起时,动态的画面又会瞬间吸引你的目光,这种反差带来的惊喜感是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
家居融入感: 这款电视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或是一个巧妙的家居装饰。它能够让你的客厅看起来更加简约、现代,并为你的家居设计增添一抹独特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潜在的观影体验挑战:
环境光影响: 透明电视的屏幕本身无法像传统电视那样提供完全“遮光”的体验。在强烈的环境光或阳光直射下,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观影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画面亮度限制: 为了保持透明度,透明OLED屏幕在像素发光区域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权衡,其峰值亮度可能不如同尺寸的非透明OLED电视。
“漏光”感: 即使是透明电视,在播放纯黑画面时,周围的景物依然会透过屏幕,这对于追求极致沉浸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会是一种干扰。
声音设计: 小米将屏幕发声技术集成到透明电视中,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种技术能够让声音直接从屏幕发出,减少了音响的物理存在感,但音效的立体感和低音效果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三、 技术与创新亮点:

玻璃基板OLED技术: 这是实现透明度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塑料基板,玻璃基板具有更高的光学透明度和更稳定的结构。
屏幕发声技术: 如前所述,这是小米在声音方面的一大创新,将声音单元集成在屏幕面板上,实现“声画一体”。
创新的主板和供电设计: 为了使电视纤薄且能实现透明,主板和供电单元被设计在电视的底座中,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为屏幕供电。这解决了传统电视内部组件的视觉遮挡问题。
精致的工业设计: 除了透明屏幕本身,小米在电视的整体外观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底座的质感、连接处的处理都显得十分精致,充满了高端感。

四、 市场定位与意义:

高端、前沿的象征: 小米透明电视并非一款大众化产品,它的高昂定价(当时售价近5万元人民币)使其主要面向追求科技前沿、注重家居设计、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它更像是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一次宣言,展示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技术展示与品牌形象提升: 这款产品为小米赢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极大地提升了小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品牌形象,使其不再仅仅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也具备了引领潮流的“黑科技”属性。
未来趋势的预演: 小米透明电视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电视发展的可能性,即电视不再仅仅是内容载体,更是家居环境的一部分,可以与空间实现更深度的融合。

五、 总结性评价:

小米透明电视是一款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产品,它在视觉设计、技术实现和产品理念上都展现了小米的大胆和前瞻。

优点在于:
颠覆性的透明屏幕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家居融合感。
继承了OLED技术的优秀画质表现。
集成了屏幕发声等创新技术。
极大地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和科技领导力。

缺点和挑战在于:
高昂的价格,使其普及度有限。
在强光环境下,观影效果可能不如传统电视。
屏幕亮度、对比度等性能可能有所妥协。
对于追求极致沉浸感的观影用户,透明度本身可能带来一定的视觉干扰。

总体而言,小米透明电视无疑是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科技产品之一。它可能不是最适合所有用户的电视,但它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对未来电视形态的探索,对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它让人们对“家电”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也证明了科技与艺术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它更像是一个“未来已来”的预告片,预示着电视产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更具设计感和更融入家居环境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视很酷,技术牛逼,但雷总又犯了一贯的老毛病,就是定价太便宜。

几年前MIX首发的时候,我就多次骂雷总没有魄力,为什么这么一款产品只卖3999。这样的产品,你定价六七千也完全卖的出去。

当时米粉们的辩解是,雷总比较良心,这是给米粉们的福利。但问题是,米粉们真特么买不到啊。除了极少数运气好的人之外,这手机在咸鱼上直接5000起——你还别讲价,一讲价人家就拉黑你。

同样是多花2000多块钱,这钱让小米赚去了我心甘情愿——毕竟人家有技术投入。但我凭什么把这钱给一群黄牛?

小米MIX这么搞,后来的结果是什么?是产品一代不如一代。尽管小米MIX2和2S的确实现了量产,但无论是做工还是设计感比小米MIX还是差了一些。至于小米MIX3,那就是呵呵呵的产品了。

我个人感觉雷总在做产品时思路都比较拧巴,他想玩各种黑科技,但又不想让米粉多花钱(或者说不敢定高价也可以),结果导致的是各种黑科技产品要么不能量产(比如MIX α),要么就是定价太低没办法出利润进行后期研发。

对于产品研发来说,没利润就没资金,没资金就只能看着别人搞。所以小米的各种黑科技,常常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也就是一开始能憋个大的,但随着友商的持续跟进,小米的优势也就不在了,只剩一堆死忠粉在那里谈性价比。

全面屏就是个例子。小米MIX算是开启了全面屏的潮流,但后面小米在全面屏上可以说没什么太多的优势了。而且,我记得雷总当时在谈MIX的时候,曾经说MIX的出货量之所以低是因为陶瓷后壳的良品率低,为了控制成本不能大规模生产……

我听了也无语了……你定3999的售价,还要挣钱,那得把供应链压榨到什么地步。这样搞良品率当然低。这手机哪是3999能买到的啊!!!!!!

你要是把陶瓷后壳的采购价翻一倍,手机价格定4999,厂商保证拼了命去改进工艺,后壳的废品率至少降低一半不是问题。

我对电视并不太懂,但我知道供应链。如果真如某些米粉所说,49999的价格是一个非常非常便宜的价格,并且这个东西还不限购、不用抢够的话,那么一定有很多地方可能并不会让人太满意。死忠粉可能会无视这些东西,但对于死忠粉之外的人来说,这就显得比较重要。

事实上,由于米粉们习惯于谈性价比,他们经常会忽视很多性价比之外的东西。比如之前有人问荣耀30Pro和小米10该选哪个的时候,我说小米10的参数更高,但如果去线下体验的话,荣耀30Pro的设计感更好一些,能给人更明显的“高级感”。如果你更看重参数,对外观设计不太在意的话,就买小米10。反之,如果你在乎的是性能够用就行,但喜欢轻薄、手感好的手机,可以去体验一下荣耀30Pro,然后再做决定。

结果呢,就有一堆米粉过来说我是华为吹,然后又说荣耀参数辣鸡、荣耀性价比低之类。我就纳闷,有些米粉们眼里除了参数和性价比,还能有点其他东西吗?你们凭什么觉得所有消费者都要看参数买手机,人家买手机就是图个好看、拿着舒服不行吗?

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有不少人是愿意拿这样一台电视去做家庭装饰的。他们不在乎你这个东西背后的技术到底有多难,他们在乎的是这个东西有没有与其需求匹配的高级感。假如说这个电视最后做出来只是技术上很完美,但设计感和细节缺乏,那么这台电视可能最后还是只会在米粉以及部分极客的小圈子里流行。小米也难以说走高端化。

雷总让所有人都以低价体验“黑科技”的想法是好的。但如果雷总想要持续输出黑科技,就不能完全靠低价。小米2019年的研发支出是70亿,华为是将近1400亿,这中间的差距就是靠利润堆起来的。当然,现在这电视已经定价49999了,雷总肯定不好再往上涨价,但以后的二代三代产品,价格再涨个两三万还是可以的——毕竟舍得花5万买电视的人,再多花个两三万也不是什么问题。

归根结底,做企业真不能只靠“良心价”。

user avatar

对于博物馆来说,“透明”也许能解决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一个问题。

每当我在博物馆参观时,最希望展览设计师在形式设计上,能更多的展现展品本身。但是在展品距离观众常识太远的情况下,不免要用各种方式,来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和信息。

但是各种介绍的方式,肯定会打搅、干扰,甚至妨碍大家看展览。除非是现在时髦的“数字展”——纯粹以显示设备构成的展示空间,否则,显示设备本身的存在,就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妨碍到展示信息的传递了。

乍见之下,这种干扰与妨碍似乎有些无厘头。进行数字展示的显示设备,同博物馆内相当基础且常见的展示板,到底有何区别呢?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是疏离感吗?

的确,在博物馆(特别是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承担数字展示任务的显示设备,无论在设计上如何强调“融入展示空间”,实际上多多少少总还是会有其突兀的一面。如果显示设备距离文物等实物展示品过近的话,那就更容易造成疏离感了。

怎么办呢?

视网膜芯片,乃至“脑后插管”技术的普及,想必会是好办法。

但考虑到目前的现实可行性,透明显示设备恐怕才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选项。

小米透明电视的出现,可以给人一个火花,透明显示设备,应该被纳入到博物馆展览空间专用设备的范畴中来思考使用了。


大致自2007年开始,我国的博物馆年参观人次有了突飞猛进地增长。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对现如今的许多中国人而言,参观综合、历史、艺术、科学等各类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你走进一座国内顶尖的博物馆,可能很容易为其中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展示手段与形式所吸引。

尤其是利用了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展示手段与形式——比如最常规的多媒体影音、人机交互,抑或紧跟尖端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震撼、壮阔的巨幕投影、全息投影,等等……

然而,倘使有一位参观者跳脱出这座博物馆既有的展示陈列设计,站到上帝视角来观察,恐怕就很容易发现下面这个问题:

即便利用了诸多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就绝大多数博物馆最核心、最主要的展示品,亦即实物展示品来看,数字化展示,似乎却仅能同它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已。

不论是播放多媒体影音的普通显示设备,又或承担人机交互操作的触摸屏,它们都很难同实物展示品交融在一起。

至于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实物展示品的时候,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显示设备显然才是当下的主流选择。而在展示陈列设计中,投入应用了AR技术的固定式显示设备,则仍然是比较困难的。

令人庆幸的是,这个问题,随着透明显示设备技术的发展,正在获得缓解。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甚至很可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解决。

毕竟一台拥有极高通透性,具有优秀透视效果的透明显示设备,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展示内容的干扰、妨碍;同时也能在展示空间中,实现其与实物展示品的视觉融合;且其所具有的很强的扩展性,将使得应用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叠加显示,展现出益趋成熟的成果。

假若该设备本身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够使它深具艺术感。那么当它跟同样深具艺术感的实物展示品一起被设计进同一展示空间之中时,就更是能够实现艺术的交融与升华了。

就和要用好的画框或者好的装裱来配名画是一个道理。


博物馆并不等于展览馆,而是一个综合文化机构。除了在其展示空间中通过各式媒介向参观者传递各色信息之外,博物馆还肩负着研究、保管、教育等多重使命。

于是,在学术研究、文物修复、环境监测、图像处理、日常办公等许多工作场合,博物馆同样需要高质量的显示设备。透明显示设备也因此大有可为。

如以文物修复的工作场合为例,很多文物存在细小裂纹或者病害,修复时为了辅助文物医生观察,往往使用放大设备把文物损坏的局部放大到显示设备上辅助观察。由于文物修复既要观察整体,又要观察局部,传统的显示设备会形成一定的遮挡,透明显示设备的就可以在显示设备和文物本体之间,形成更多的可能,方便文物医生给文物“手术”。

再以文物研究的工作场合为例,由于文物保存的限制,研究人员基本不可能随时随地接触到文物本体,而往往只能通过高精度的数字照片和三维图像来进行研究。这就要求用于显示文物照片图像的设备必须具备优异的性能。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图像,往往会和实际物体有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性越小越好。这就要求显示设备不但要透明,还要具备比较好的色域和色深。

色域是一种对色彩进行编码的方法,不同的显示器色彩显示能力不同,色域范围越大呈现出来的颜色就越饱满,还原文物真实色彩的能力也就越强

色深即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表示在位图或者视频帧缓冲区中储存1像素的颜色所用的位数,它也称为位/像素。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

小米透明电视同样很好地契合了这些要求,DCI-P3色域达到了93%,色深达到了10bit,能够给博物馆研究人员优秀的图像显示效果。


国内多数的博物馆,至今依然主要利用通行的传统展示模式来进行展示。即在相对昏暗、局限的展示空间里,依赖于展示品信息标签、讲解员·志愿者讲解、语音讲解器等等进行展示。

然则与此同时,由一些博物馆收集到的数据可知,我国博物馆参观者对于利用了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展示手段与形式,又有着莫大的实际需求。

毫无疑问,随着博物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显示设备的需求将大为增长,并进一步专业化、定制化——透明带来的自身空间的消隐,以及设计艺术化、定制化以适应博物馆的整体氛围,这样的需求亟待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企业的支持。

在此一领域,小米的创新与量产,正是那最先抖动的蝴蝶翅膀,即将引发蝴蝶效应,带来博物馆显示设备的发展,促使博物馆展览服务水平的提升,引发博物馆的科技革新,并最终帮助博物馆人更好地完成传承文明、教育公众的使命。

user avatar

这款透明电视作为小米旗下最高端的电视品类(4999元…哦不,49999元),能够透露出的信息远远不是“科幻”两个字能概括掉的。

我从这款电视的信息中,挖掘了三方面维度的信息。

一、 小米已经成为了电视研发、制造业里最有竞争力的一环

曾经,小米电视被指质量不佳,引出背后TCL代工的问题,当时的小米电视还是OEM生产模式,找到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生产商进行生产,也就是代工厂。

而今天,小米已经高调的宣布小是“国内首家透明OLED电视OBM厂商”。何为OBM,OBM指的是原始品牌制造商(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这也就意味着,小米透明电视制造生产的环节已经被小米电视拿在了手上。

小米透明电视是什么样的电视,是“全球首款量产透明OLED电视”,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从研发还是从生产的角度说,小米电视已经稳稳地站在了全球最前顶尖的位置上了。

可能会有人问,之前不已经有企业发布了透明电视吗?此处我又想到了雷军的一句话:有本事你拿货来卖啊。

透明电视本身在过去就是一个概念技术。而透明电视在量产的同时,还做到了所有硬件参数站在了行业的高端位置上:

OLED屏幕的素质依然达到了150000:1的对比度和无限大的动态对比度,HDR显示效果非常好

DCI-P3色域达到93%,色域高、色彩准,而且迟迟10bit色深,色彩过渡更加均匀自然

120Hz刷新率+MEMC运动补偿+1ms面板响应超低延迟,不管是观影还是打游戏都流畅

二、小米电视是如何攻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小米的工程师们起码做了这些工作:

  • 小米透明电视采用的自发光OLED透明屏,屏幕本身分为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前者负责展示图像,后者负责让光线穿透。
  • 为了能让显示效果依然保持旗舰水准,小米透明电视整体缩小了OLED像素,留出了了透明区域。
  • 为了能让屏幕高精度地贴合,小米采用了抗摩尔纹贴合工艺,用UV胶替代水胶。
  • 为了把保护好屏幕,在屏幕外表面采用了物理钢化。
  • 也是为了让电视除了显示效果,还能保持良好的声音效果、处理性能和AI效果,小米把透明电视的主机集成到了中心底部的圆柱形盒子中,这也就意味着小米的工程师们自主的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电视主机结构。
  • 攻克的难题有结构的合理化堆叠、散热、解决电磁干扰带来的种种问题。

也正是小米工程师的努力,做成了这款虚实结合,十分科幻的小米透明电视。

三、 小米的AIoT战略稳打稳扎地向前推进

这次小米透明电视采用了联发科MediaTek 9650电视芯片,22nm制程,四核A73CPU架构+Mail G52 MC1 GPU架构+APU。这款芯片可以说是联发科为AIoT智能电视量身打造的。相比于更老的电视芯片来说,架构更好,同时也引入了APU进行智能计算,对一向把智能放在电视制造重要位置的小米来说,这款芯片的使用无疑让小米电视如虎添翼。

此前发布的小米大师电视上,小米就搭载了AI Master引擎,这台电视也不例外。小米把AI Master引擎和这款9650芯片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数十种画质算法,对电视画质进行优化。同时也能对声音效果进行调试优化。

在系统方面,小米把软件的优势也做了出来,对UI进行了透明化处理,还加入了AOD熄屏显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万物皆可熄屏?试想一下如果摆一台小米透明电视在家,即便是不看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虚幻的科技感、未来感。

小米透明电视于电视产业已经是一个引领时代的产物,希望接下来有更多更好的电视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user avatar

别问,问就是没有核心技术,问就是组装厂!

  • 2016年,小米推出了小米MIX手机,并将这样的手机定义为“全面屏”手机;然后,某些人为了证明小米是多不行,把全面屏手机归功于夏普,小米辣鸡!



  • 2020年,小米在电视领域,再次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电视产品,透明电视;又有睿智的懂王们站出来了,说这东西就是LG的,小米辣鸡组装厂!


还能说什么呢?


我当然知道,

  • 当时MIX的屏幕是由夏普生产的;
  • 现在的透明电视屏幕也大概率是LG生产的;
  • 夏普和LG拥有顶尖的屏幕技术;

然而,

  • 为什么在iPhone4确定了智能手机风格后,打破枷锁、给人们想象的不是三星苹果华为,而是提出并大力推广全面屏的小米?为什么夏普已经做出了雏形,小米以外的其他厂商却还只是小心翼翼地打磨着自iPhone 4以来的设计?
  • 为什么在电视日益同质化的时候,打破枷锁、赋予想象的,不是索尼海信华为,而是小米?为什么明明屏幕厂商已经能做透明屏幕的时候,这电视厂商还在埋头只搞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电视设计?


创新,从来不是从零做起
  • 二维码是是日本DW公司发明的,而支付宝却让它成为移动支付的代名词;
  • 短视频也不是抖音最先做的,而抖音却让短视频风靡全球(虽然现在被各国封杀,但影响力巨大);
  • 高铁是日本的技术,而中国高铁却成了我们国家的名片;
  • 现在全民成风的人工智能,其中核心的神经网络技术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


那些厂商不是没有机会做出MIX这样的手机和透明电视,只是因为他们惧怕风险,只愿在自己的舒适圈,想靠着一成不变的内容一次次圈消费者的钱


打破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固有思维、打破人们对电视的固有印象,这是探索,也是勇气。




2016年,小米推出了MIX。

2020年,小米推出了透明电视。

未来,

它一定会努力再次呈现一个让我们眼睛放光的超级产品

user avatar








这个东西,属于技术没难度。

创意索爱很久前就想过。

商业应用已经普及。

家用显示效果存在很大问题。

小米用来拉一拉品牌。

不排除有几个为了酷买的,这个东西当电视用,真是没法看。

user avatar

我真的服了!!!

我不知道是竞争对手疯狂买水军带节奏

还是一群狭隘的人在那块,无论如何都要挑刺

就因为首发不是苹果,不是三星,不是索尼吗?

就因为是小米吗??

如果是别人家出的,是不是就差跪地下顶礼膜拜

高喊着看看这才是真正的科技之神

看看国外的公司多牛逼,这才是爸爸???

知不知道成熟的量产透明电子产品意味着什么?

一群人在微博那块吱吱喳喳喊着

哎呦,方向错了。。

哎呦,没有实用性。。

哎呦,谁会花5万买这么个电视。。

哎呦,品控有问题吧。

哎呦,这背光,根本看不了。

哎呦,有这钱我还买小米???

哎呦,别人家早就在科技展亮相过了

哎呦。。。。。。。。。balabala

我真的对这种人。。。挺嗤之以鼻的。

这就是未来照进现实啊!!!

这是小米第三次给我这样的震撼了

虽然小米在产品线上一直主打高性价比

但是,在极客,创新者,探路者这一块

永远没有让人失望

小米mix刚出来的时候,有的是人喷

方向错了,不好看,没有用。。。。

结果呢??引领了现在手机屏幕发展的趋势

作为全球第一款量产的透明电视

这必将是引领未来迈出的重要一步

是,的确,第一个出来的产品,未必就是完美的

甚至连完善的,都不好说

(我这里插一句,一群说不实用的,电视看不清的,方向错了。对,没错,目前展示的部分确实还不够完美,但是,眼光不要这么短浅。这款电视也许还不够好,但是如果小米推动了这个趋势,你觉得三五年后的技术,一键透明变全黑,高保真还原色彩图像可能实现不了吗??当初小米mix不也是这样吗?刚出来的时候,这宽下巴,丑!摄像头呢?感应器呢?误触不符合人体工学!这也太多问题了吧!不实用!现在这些问题行业解决了没??全面屏香不香?实用不实用?)

但是它必将给予行业从业者们以鼓励和希冀

也给后来者们经验和教训,道路和方向

小米mix如此,这台电视也会如此

即使退一万步,这个产品真的方向错了

经历了人们的审判,最终倒下了

那也告诉我们

未来,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科幻电影中我们垂涎欲滴的透明屏幕

可能真的不会实现,或者说,还要等很久

如果真的这样

那我觉得,还挺失望的

不过不管怎样,这样的显示技术

对于使用要求不高的玻璃,镜子,窗户等等

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这一次,我依然为小米作为中国科技企业

率先迈出的这一步,而感到自豪

同时也对那些只存在科幻电影里的未来

满怀期待!

------- 假装分割线 --------


更新:

第一: 我并不是米粉,今天这项透明产品,

不管是国内哪一个厂家率先鼓足勇气推出来的,

我都会因为是国内企业而自豪。

如果是国外企业先行推出,

我也会承认确实厉害。

第二: 很多人评论说确实不实用,方向错了

不看好透明屏幕的未来和应用

我只能说,你们说的都对吧

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如果两三年后,因为小米迈出的这一步

使得透明屏幕加速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使用

社会的大趋势开始往这方面靠拢

我希望那时候你们能由衷的在心里赞叹一句

小米还真挺有点东西的!!!

如果真的真的方向错了

此贴也不删,我回来让大家疯狂打脸

user avatar

不知道你们脑子里想到透明电视或者透明显示屏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第一印象就是“科幻

大量的科幻电影里,都有对未来透明屏幕的描画和特写


当然了严格意义上来讲,斯塔克这个应该算空气投影,但是这不重要。


虽然说这台透明电视被叫做大师系列,但是其实就是个名字罢了,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它是小米最最高端的系列,就是这么个作用而已。其实这台电视的立项比小米电视大师版立项还要早,和大师版也没有什么关系,而这台电视真正的作用是,它代表着小米电视对未来电视的一次探索。


一定会有人问这个问题:

“这台电视透明了有啥用?”


答案是

对,暂时就是没啥用,就是个酷,不但是酷,而且是酷er,酷est


那么,除了酷呢?


唠干货之前,先说点主义说点理想吧

有一个词叫做:探索无人区

它指的既是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是人类对探索和建立美好家园的一种向往,而在今天,我们也用它来形容,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探索,敢为人先。哪怕最终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那最起码也会作为一条探索路上的先踩下的脚印,正所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话说回来了,有没有点实际的用途呢?

Emmm…… 好看算吗?

其实算,这个电视在不看的时候,放个艺术画或者漂亮的演示动画绝对是房间里的艺术品了,比如那只蝴蝶的动态,绝对会让没见过的人哇哦出来,倍有面儿。


而且我发现,其实透明电视能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裸眼3D的效果,现场演示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看的到,那个蝴蝶也好,背景的花花草草也好,都意外的很立体(我才发现有个叶子露出屏幕外了…… 原来后面的花花草草是真的? 显示和虚拟混乱了……)

我这么一说,你们再重新一看图应该就注意到了吧

其实我也是看到宣传片里那只鹿,忽然扭了一下头才发现的,仿佛那只鹿是真的站在玻璃柜子里的一样……

当时太震惊了没来得及截图,回头如果有回复我再来补个图,或者补一小段视频。

我来补一段视频,在小米之家用手机现场录的,那个水流下来的那一下,我还以为是真的有水,我还说谁敢把水泼到这么贵电视上啊?


下面这个演示图也很好的说明了这点,那些花仿佛是真实长在树枝上的,而其实这只是一只枯枝,很神奇对吧




而其实,就算刨除掉透明这个点来讲,作为一台电视,也是很够格的(除了尺寸 55寸有点小啊,不过可能75寸要破十万?)


色深10bit,93%的P3色域覆盖,10.7亿原色屏,颜色这里没的说;

120Hz刷新率+MEMC运动补偿+1ms延迟响应,这打游戏绝对顶级屏幕啊,就是不知道用这个屏幕玩主机游戏啥样,期待后续有大佬能实际上手试试,让我们开开眼;

并且也支持杜比全景声,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受限于透明屏幕工艺的问题,屏幕的对比度只有150000:1,这个成绩放在LCD电视上可能是不错,但是在OLED电视来讲,这个成绩就挺一般的,甚至还有点差。


哦对了,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由于透明电视为了达到最好的透明效果,所以本来要放在机身里的主板、喇叭之类的东西,全部都集中到了机身底座上了,小米做了一个圆形的底座,还是非常有设计感的



借用一张蓝大的图,这个圆形底座的背面居然接口意外的齐全。


总之

本来讲对于55寸的电视来讲,五万块钱绝对是个天价了

但是这是一台透明电视,甚至很有可能是全球首台量产的,可以让你买回去放在家里的透明电视,这么一想好像也能接受…… 虽然我肯定是买不起的


雷总最后的话也好有意思:

这个价格呢,我都不好意思放出来,怕你们骂我
反正你们看看就行了,不要买……

电视部听了想打人…… 全砸手里了呗?


现在其实最好奇的,是怎么实现的透明的这个效果,以及为什么会有裸眼3D的感觉,还有就是…… 谁能上个手拆个机给我们看看就好了

请求某电视对比评测安排一波,拜托了!

user avatar

很酷

user avatar

很多年前,我有个同学,他从华强北带回来了个类似的东西,巴掌大的一块长方形玻璃,有个底座,平时就是透明玻璃,但是通电之后,可以变成一个mp4播放器。

实物图片我找不到了,类似下面这些东西。



可以播放电影,也可以当做一个数码相册,平时播放自己喜欢的照片。这玩意儿在当年我们看来,已经很黑科技了,但是还是觉得没什么卵用,因为屏幕太小了,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大家还是习惯用电脑看电影、追剧。

小米这个透明电视,放在当下也算很“科幻”了。其实我想,如果单纯作为一个电视机,放在墙边,震撼感是削弱的。它更适合作为一个展台,放在客厅中间,最好还有触屏功能。

其实大家对于透明屏幕,都有一种中莫名的好感,主要不在于透明屏幕,而在于图像悬浮在空气中的那种快感。比如我们在电影《记忆裂痕》中看过的,男主角摘掉屏幕,三维人物悬浮在空气中的感觉。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效果,还有更好的产品,那就是微软的Hololens虚拟现实眼镜,它不只是一台眼镜,一个屏幕,还是一台电脑,可以直接把三维物体投影在现实环境中,你可以动手操作这些场景和物件。



而且……这玩意儿好像比小米透明电视还便宜一些,只不过只是你自己爽,别人看不到,不能放在客厅做装饰。

最后,其实我认识一家搞裸眼3D全息显示的国内小创业公司,他们能够实现《记忆裂痕》中那种无屏幕、3D悬浮图像特效。他们的产品,主要用于商场、广场的展示,价格不便宜,而且有使用限制。




主要原理,比较简单粗暴,说出来你们不信,他们的“透明屏幕”,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发光风扇矩阵实现的,早期噪声比较大。

好久不和他们联系了,不知道有没有突破什么新技术。

user avatar

今晚小米在十周年公开演讲上发布了三个超大杯,除了两个手机外,还有这个非常酷炫的透明电视。

在之前,你让我怎么想象,我可能都想象不到居然电视还能做透明的。

但是好巧不巧,就在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他们的城堡里有一个项目,正好就用到了透明显示技术。

https://www.zhihu.com/video/1276677223798693888

说实话当时看到还是非常震撼的,显示效果真的非常精细,以至于今天在听到透明电视的时候,给我的震撼感已经不如第一次那么大了。

但这不妨碍这个透明电视酷炫的本质,想想透明的面板上突然出现画面,这种景象在之前只有在科幻电影中看到。

虽然画面非常科幻,但是原理还是不难理解的,透明电视之所以能够问世,还是依靠着如今越来越发达的OLED技术。

OLED面板,我们可以理解为无数小的LED灯珠贴在一个基板上,通过这些LED的亮灭来显示画面,这时,如果我们把基板做成透明的,那么细看单个像素,除了发光材料和导线等等非透明部分之外,就会多出一些透明的部分,这样再从宏观上看,电视面板就能透过一定比例的光线,达到一种透明的视觉效果。

这项技术刚刚问世不算太久,所以成本非常高昂,这也导致了国内能够造出这样电视的厂家在目前只有小米一个。我从小米那里了解到,小米电视是国内首家透明OLED电视OBM厂商。OBM全称为OLED Basic Module,是指由电视厂家独立完成OLED 模组的研发设计、系统测试以及制造生产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也许这块面板本身不是小米生产的,但除此之外,所有的部分,都是小米独立完成的,这里面包含的技术,一点也不算少。

让我们看看这个电视的其他细节。

首先让我比较惊讶的是,这个透明电视的面板素质竟然相当可以,我本以为透明面板在刚刚面世的时候效果应该不会太好,但是这个面板看参数,色域,刷新率,响应速度都非常不错,基本和小米先前的65寸大师OLED一样。

然后是外观设计,由于是透明电视,自然在面板后面什么东西都不能有,所以小米把一切电气模组都放在了底座上,也包括音箱。

这也带来的另一个以外的效果,由于面板前后真的是什么都没有,整个面板都是超薄的状态,所以整体看上去,就像是底座上加了一块玻璃,非常的漂亮。

小米也为这个透明电视设计了独特的UI,把原来的电视UI中背景纯色部分都去掉,营造出一种卡片悬浮的感觉,充满了未来感。

剩下的地方就是配置了,其实说配置也挺无聊的,和65寸大师OLED一样,就这样完了。

其实说来说去,单从这个电视上看,能讨论的地方真的不多,就是漂亮,酷炫,未来,这就完了,其他多余的东西说了再多,都不如你实际看一看来得有用。

而这台电视背后的,小米整个电视产线的布局情况,才更值得值得说道说道。

小米电视自从成为了中国电视业第一之后,小米就一直想做点什么,在低端产线上打磨来打磨去,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思,所以向高端进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里要补充一点,小米并不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大众向的电视上发展的,相反,小米电视在刚诞生的头几年,做的都是相对高端向的。

但是起步的小米,没有资源支撑真正的高端产品,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于是小米想通了,先在大众市场上把量冲上去,再考虑后面的事情。

事实证明小米这条路算是走对了,在这样的产品策略之下,小米迅速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出货量第一。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小米才有了探索更高端的底气。

不过也许是之前的惯性,小米的第一次高端尝试不能算太成功,和最初一样,做出来的产品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不但本身销量不算太高,还因为某种原因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危机。

于是乎小米调整了产品策略,除了原先的大众化渠道产品线维持不变以外,小米和红米兵分两路,红米负责做更加亲民的中高端产品,小米则专注于探索和极致。

在这样的策略下,红米出了X系列和98寸大电视,虽然大电视的售价看起来不算亲民,但是在98这样一个尺寸下,它的售价其实已经很有可买性了,所以我们能看到还真的有不少人购买了这台傻大傻大的电视。


而小米,则出品了大师系列,第一台65寸OLED,直接站到了12999的价位。这看起来虽然很夸张,但是OLED电视本来就非常贵,在其他同档产品的衬托下,这台电视还是显得性价比十足。


这就是小米流派的高端战法,如何在高端搞定性价比?我做个真心极致但是价格超级夸张的产品,再把价格对半砍,那不是高端也有了,性价比也有了?

可能是小米觉得这样还不够高端,于是乎就搞了这么一个超级酷炫的透明电视,再次抬高了小米的价格上限。

可不要觉得这个贵,差不多的透明电视,售价那都是它的两倍不止。其实也很明显,小米出这个电视,根本不指望他能卖多少,更多的,就是立个标杆,技术水平的标杆,价格的标杆。

在这个标杆之下,小米电视在产品上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地方,不用再去担心卖贵了品牌力无法支撑,毕竟上面还有个5万块的电视在那儿呢。

希望日后小米能拿出更多有趣酷炫的电视产品,让我们继续大开眼界,我也相信这样的探索,对小米也会发挥不小的作用。

user avatar

我想到了比亚迪当年。

当年速锐全球首发遥控驾驶功能,网上群众嘲讽说是垃圾鸡肋无用。

那是2011年。

然后,2014年,宝马发布遥控驾驶功能,网上一片吹嘘,什么科技改变生活。

额,宝马的功能比不上比亚迪,不能行驶转向,只能原地打方向,故障率比比亚迪高好多。

现在,同样的待遇,在小米身上又重现了一次。

其实很简单,卖的便宜就是原罪。

一款商品,物料成本摆在那里,你卖越便宜,利润就越少。小孩子都知道。

但并不是利润越低消费者越买帐。

伟大领袖曾经说过,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

在商言商,怎么朋友多?利益。

一个产品成本50,出厂价60,市场指导价100。

这样,厂商有10块的利润,各级渠道有40的利润。厂商靠量,卖的越多越挣钱,渠道一看一台利润比厂商都高,就可劲的卖,可劲的推销,加上广告轰炸,消费者只认这牌子,产品就成了。

这就是传统销售模式。

另一家,产品成本50,市场指导价55,出厂价52,经销商没利,没人愿意卖,但是,这厂家靠互联网做直营,自己虽然挣的少,但量也不小,总量也高,而且消费者买到手的价格低不少,得到了实惠。

这种模式,就是小米模式。

传统模式和小米模式,谁对消费者友好?一眼便知。

但为什么小米现在处境并不好呢?

因为便宜,没有利润。

没有更多的利润,就没钱去广告轰炸,消费者的认知就少,无论是硬广软广。

没有更多的利润,构建不了经销商和厂商的关系网,就没有更深的渠道,能让每个消费者轻松买到产品。

最后是什么结果呢?没有朋友,全是敌人。

传统模式的厂商是敌人,因为破坏了行业规则,所谓贱人贱己贱行业。

渠道商是敌人,因为他们要卖高利润的产品,市场就这么大,你卖的越多我就卖的越少,我就挣钱少。渠道商比大家想象的威力要大很多。

康师傅,海天,就是渠道极致的典型,他们产品真的好么?

格力,大股东就是经销商,一个没有厂家售后的空调企业,卖那么贵还不是靠渠道?你知道每个省份格力空调的活动,广告都是当地经销商自己在做么?为什么吹格力的那么多?他真的比别家强很多么?

消费者也是敌人,因为上面两个群体会一直给消费者洗脑,灌输一个思想,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问题是一分价钱买的货是一分的货么?隐形的利润有几厘?)消费者被洗脑后,潜意识就排斥这个公司的产品,也会对别人说,反正我不喜欢小米,就是觉得小米不行。

也许有人会说,谁能给谁洗脑?但这个问题下,很多人已经被洗脑了,小米质量差,小米垃圾,小米没研发的话比比皆是。

小米在选择干掉传统渠道,走真正的厂商-用户这条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树立这么多的敌人。但这并不可怕,毕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普及率还是不错的,当然,最关键的是,消费者不会和钱包过不去。

这点展开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甚至要讲到资本家的消费主义陷阱。所以就这样吧。

回到这台电视上来说,就是因为小米造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黑。

因为小米敌人比朋友多。

但是伟大领袖又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多数人,水平是不够的,是需要引导的。

做为一个成立才十年的公司,能进入世界500强,能推出这样的创新产品,我们除了说一声牛逼,还能说什么呢?我上,我不行。

我怀疑,雷总毛选能背过,真的,大家想想,雷总的群众路线走的有点彻底啊,虽然很多群众成了精资,不买帐,但是,果党最后还不是败给了群众路线?

老有人说,这模式太理想主义了,但是,我们热爱的祖国,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建成的。所以,雷总去年能上车,而不是别人。去年上车的名单,了解一下他们所经营的行业和企业成长的故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共同点。

正如我的简介所说,我只是个普通人,在城市里像一条狗一样的活着,一个普通人的普通想法。

user avatar

当年的电影《钢铁侠》,除了电影本身之外,相信让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眼花缭乱的透明显示屏幕了, 不论是显示器、手机、操作平台、还是头盔,都把我们带到了科幻的未来。

《钢铁侠》上映于12年前,当透明屏的还仅仅是个概念。而今天,透明显示终于走进大众生活了。之所以说走进大众,是因为小米透明电视是全球首款量产透明电视。

从透明美学说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几年有一种新的设计风格正在兴起:透明设计。尤其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时尚领域,采用透明元素和材质的服装突然就多了起来。这种透明趋势最先始于电子产品领域。

透明美学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这里尝试对其理念进行一个归纳。首先它本质是极简主义的延续,极简主义主张将一件作品的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而极简到极致便是透明,是极致的“简洁、纯粹、精致“。另一方面则是“透明”结合光影带来的奇幻之感。和传统极简常用的单色、原木不同,能够透光的无形设计可以和光影产生互动,营造出不确定和意料之外的视觉观感。透明设计的流行和透明材料的成熟,以及消费者崇尚高品位格调和彰显个性是分不开的。

来到家居领域,这里不得不提的设计是路易幽灵(Louis Ghost)椅。椅子造型的灵感源自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巴洛克座椅,材质采用透明的聚碳酸酯一次成型。它有着古典的轮廓又有着现代的风格。该椅子的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设计)跟小米有也关系,他就是小米MIX系列手机背后的设计师。

透明设计摒弃掉传统家具的厚重感而更加轻盈纯净。除了家具以外,这种无形甚至拓展到墙壁,提升空间的通透性之余,带来微妙的视错觉和梦幻感。

透明设计领域最活跃的人物是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他认为“白色在东方世界意味着精神、空间和思考”,因而他的设计理念是优秀的设计都是“无形”的。故而他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透明和光感的材质。

透明材质是与光最接近的材质。透明的物体极易和周围环境融合,并且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小米透明电视

同样,处于客厅里的电视,也不该是客厅里略显突兀的存在。小米透明电视的发布,向我们展示里小米对透明的新思考:电视应当于环境共生。静时隐秘,动时惊艳,除了是一台电视,更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整体来看,小米透明电视外观采用了方屏圆底的极简设计,即屏幕与主机分开的一体式结构,主机集成到了中心底部的圆柱体中。 小米透明电视在视觉上给我最大的观感就是“透”和“薄”。

正面看上去,55英寸的屏幕在就是一块简约至极的透明玻璃,要不是因为屏幕边缘的金属边框,在点亮前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金属边框除了在视觉上提供边界感,更重要的是增强屏幕强度。据悉这块表面采用物理钢化的屏幕,拥有普通玻璃10倍的刚性强度。屏幕通体厚度薄至5.7mm。

视线移到电视下方是采用简约圆柱造型的一体式底座。上盖板的CD纹处理工艺在阳光下能够显示出绚烂的色彩,更好的烘托出透明屏幕流光溢彩的氛围效果。整个底座低调不张扬,表达了极简的艺术美感。

交互方面,透明介质上使用现有的UI界面并不能发挥透明屏幕的优势。小米透明电视搭载的是专门设计的透明 MIUI For TV交互界面。

要想营造身临其境的多感官视听效果,音响效果也非常重要。小米透明电视圆形的主机下蕴含的是支持AI Master for Audio和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沉浸式音频设备。据悉,为了在主机底座中容纳各种元器件,小米的工程师通过精巧布局和特殊设计的内部散热系统,利用了内部每一寸空间,让热量在主机内外形成了均匀对流,克服了狭小空间内的散热难题。

作为一名设计从业者,我想从设计角度,更深层次聊聊小米透明电视带给我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透明和无形,将电视融入到客厅整体环境中,将家庭气质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能忘记了这是一台电视,因为它和我们任何概念中的电视都不一样,它简单到似乎只剩下主机的存在。电视关闭时,就是一块透明玻璃,前后通透,以至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电视点亮时,借助OLED自发光技术,只点亮有效像素。故而和画面无关的部分都会消失,画面犹如悬浮在空中,虚实交汇。电视做到极致,就是只有光和画面的存在。或许这也是小米设计师想要追求的极致:要设计的不是电视本身,而是空间和光。小米透明电视带给我的思考进一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透明实现视觉的平衡。如果将室内空间看作一个设计作品的话,透明便犹如设计中的留白。透明的小米电视和室内中的其他元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种透明也不是单纯的空白,它极易和周围环境融合,并且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这正是自然界生长的逻辑:穿越其中的人们,不需要与之抗争什么,因为这里面有自然的能量。

其次,透明是意境的营造。透明所蕴含的“空”,就是撇去繁复的表象,通过做减法来探究事物纯粹的本质。透明使空间变得轻盈灵动,而透明之中的虚实交汇来营造一种“空无”的意境,容纳进无限的遐想,拓展画面的意境。

最后,透明是对本心的探索。当前的社会和市场似乎证明了样式设计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断推出新的外观样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迫使消费者不断更新,造成了资源浪费。而透明,则将我们引入寂静无声的原点,卸下负担,剥离复杂,体验极简。

透明电视的未来

基于透明电视和空间共生、无遮挡、提升环境通透性等诸多特点,它在各领域都有多样的发展潜力:从车载HUD,到商用领域的透明广告显示、虚拟试衣,甚至到军事层面的夜视系统显示等。

结语

检索资料的时候,发现小米电视其实已经连续6个季度出货量中国第一,也是中国电视史上首个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电视品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我想是因为小米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索,这台世界首款量产的透明电视就是它对未来电视形态的一次尝试。也体现了小米一直要做“感动人心”产品的初心。最后,小米透明电视其实还有一个小彩蛋,它的蝴蝶壁纸源自“蝴蝶效应”。小米的创新,就是做最先抖动的那对蝴蝶翅膀。

user avatar

mix a刚消停,又一次出现了当初前排高赞全体辣椒水洗眼睛、用类似的通稿在尬吹的盛景。

莲花白号称消除信息不对称,然而新鲜出炉的百度百科在透明OLED屏幕(还不是电视)把LG和国内维信诺、京东方的贡献完全抹杀,只留下***和小米……

哪怕雷米这次发布的玩意,完成度比5年前首发的那款概念机还低,哪怕绿地等地产大佬早就批量用上了商用货架透明屏幕,哪怕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几十块深圳壹品光电的透明LED屏大放异彩并且会后接到了若干商用订单……

还是无法阻挡雷米又一次自定义“第一”,如同至今狂吹mix的根本就不承认多年前夏普无边框手机完成度远高于其割韭菜的玩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