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如何评价电影《囧妈》?

回答
《囧妈》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优缺点并存,但整体上算是一部合格的都市喜剧,并且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亮点,尤其是对于中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刻画,引发了不少共鸣。

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喜剧效果:

“囧”的内核: 电影的名字“囧妈”已经点明了其喜剧基调——围绕着一家人(主要是徐峥饰演的伊万达和他的母亲)在旅途中的种种“囧事”展开。这包括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个人习惯冲突、以及在异国他乡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
徐峥式的幽默: 徐峥作为导演和主演,延续了他一贯的“小人物的困境与挣扎”的喜剧风格。他的表演自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到位,通过一些夸张但又贴近生活的桥段来制造笑点。比如,卢小花(王砚辉饰)的出现,以及他与伊万达母子之间的互动,都贡献了不少笑料。
笑点分布与节奏: 影片的笑点设计比较密集,大部分集中在上半部分,通过不断制造的“意外”来推进剧情和人物关系。节奏也比较快,观众不会感到枯燥。
部分笑点略显刻意: 有些笑点可能略显为了笑而笑,比如一些关于网红、直播的段子,虽然反映了时代特征,但在某些时刻显得有些突兀,不够自然融合。

2. 情感深度与主题:

核心情感——母子关系: 这是《囧妈》最想表达的主题,也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之一。电影深入探讨了中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误解以及深厚的亲情。伊万达的事业瓶颈、婚姻危机,都让他与母亲的关系变得复杂。母亲的过度关心、控制欲,也让伊万达感到窒息。
“我的人生不是我的”的困境: 影片通过伊万达的视角,展现了许多中年人面临的困境: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家庭关系紧张,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母亲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节奏,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和家人。
“父母不一定需要我们,但我们需要父母”: 影片中,伊万达的母亲虽然看似强势,但内心深处是渴望被理解和关爱的。伊万达在旅途中逐渐放下对母亲的抱怨,开始真正地去“看到”母亲,去理解她的爱。这种情感的转变是影片中最动人的部分。
家庭的意义: 在经历了一系列“囧事”后,影片最终回归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即使有矛盾和隔阂,家人之间始终有着无法割舍的羁绊。
对父母的理解与包容: 电影传递了一种信息,即我们应该用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也在努力地适应这个世界,并且他们的爱是无私的。

3. 叙事与结构:

“囧途”式的叙事: 影片采用了经典的“囧途”式叙事结构,即主角在旅途中不断遇到各种麻烦,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个人成长和情感转变。
人物塑造:
伊万达(徐峥饰): 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大龄“妈宝男”形象,在事业和家庭中都处于一种迷茫和失控的状态。他的成长弧线是影片的主线。
母亲(黄梅莹饰): 母亲的形象非常真实,她代表了许多中国式父母的特点:操心、唠叨、但又充满爱意,并且对新鲜事物感到困惑。黄梅莹的表演非常到位,将母亲的可爱、可恨与可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卢小花(王砚辉饰): 作为一个配角,王砚辉的表演非常出彩,他为影片贡献了不少笑点,也为母子关系的主线增添了一些喜剧元素。
节奏问题: 虽然笑点密集,但影片在叙事节奏上略有起伏。一些地方为了制造喜剧效果,剧情推进稍显拖沓,而一些情感戏的铺垫则略显仓促。

4. 视听语言与制作:

场景设计: 影片的取景地(俄罗斯莫斯科及周边)为影片增添了异域风情,同时也为制造“囧事”提供了便利。雪国风光虽然美丽,但有时也成为了角色们受困的背景。
配乐: 影片的配乐比较烘托气氛,能够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情绪,无论是喜剧桥段还是温情时刻。
剪辑: 整体剪辑比较流畅,能够将分散的“囧事”串联起来。

5. 争议与不足:

部分情节的逻辑性: 有些剧情的设置,为了达到喜剧效果或推进剧情,可能在逻辑上存在一些牵强的地方。
过度商业化与植入广告: 作为一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影片中的植入广告确实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影体验,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够纯粹。
与前作《囧系列》的比较: 与《人在囧途》和《港囧》相比,《囧妈》在喜剧的“纯粹性”和话题性上可能略有不同。《囧妈》更侧重于家庭情感,喜剧更多是服务于情感的表达。

总结:

《囧妈》是一部充满烟火气和生活气息的都市喜剧,它在欢笑中触及了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代际沟通问题和情感隔阂。 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例如部分笑点略显生硬、植入广告明显等,但影片最核心的优点在于它成功地刻画了母子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且能够引发许多观众的共鸣。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过与父母相处矛盾,或者对中年家庭关系感到困惑的观众,那么《囧妈》很可能会让你在笑声中有所触动,甚至在某些时刻热泪盈眶。它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是一部真诚地试图去理解和表达家庭情感的电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可惜,并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卖得到10亿。

说简单点就是,徐峥试图把一个文艺片的讨论深度塞在一个爆米花公路电影的壳里,这么拧巴的结果就是整个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条叙事都围绕着徐伊万:带妈去莫斯科的“囧事”线,和老婆的情感线,和母亲的情感线。三条线塞在两个小时里面,其实一条都没有表现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个传统“囧”系列的喜剧电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戏剧冲突来支撑的。意外一件件发生,人物们以各种荒诞的方式解决这些意外,从而形成喜剧效果。去看看《疯狂的石头》、《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里至少有20-30个事件,从而形成连续的剧情推进。

而在《囧妈》的两个小时里,我能想起来的事件也就这么几个。

  1. 徐伊万和妻子的纠葛,决定去美国。
  2. 徐伊万因为误会没有去美国,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车。
  3. 徐伊万指示锅贴搅乱妻子的商业计划并失败。
  4. 徐伊万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女孩,发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5. 徐伊万因为误会在被挂在火车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6. 徐伊万追下车的母亲遇熊并解决。
  7. 徐伊万陪母亲完成心愿。

在头半个小时观感其实还不错,因为头三个事件是连续的,人物的每一个行动找得到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往后的几个事件却越来越孤立,他们的并且都用了一种类似于“机械降神”的方法来让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关系逐渐升温,结局竟然是她像个没事儿人一样说下车就下车了;和熊追逐了好几分钟,结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岭出现的猎人射倒;赶了半天火车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赶不上了居然从天外飞来一个热气球……

机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妈里的机械降神除了强行把剧情搬回正常轨道,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戏剧性的效果,只能让观众感觉突兀,并且觉得前面所铺陈的剧情都在浪费时间。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小线索被浪费了:比如开始徐伊万被拍在汤里的手机,我本以为是很重要的线索,结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个手机的植入广告;比如出现了好几次的蒙古夫妇,造成喜剧效果的冲突就是男人以为女人和徐伊万有一腿,这么低级的技法竟然还重复用了一次;比如那个贫嘴的中国列车员本来可以参与到不少事件当中,结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贫嘴。

这些没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占用了大量的影片时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事件少,节奏拖。当然,事件少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把大量的笔墨都花在了与妻子和母亲的交谈之上。

许多人会说到《囧妈》的创新在于把这些很重要的情感问题拿出来讨论了,关注中年危机,关注母子关系,这都是好选题,但只有立意是远远不够的。

这又是一个拧巴之处,当我们讨论细腻的情感,我们要求的是其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而公路电影往往又会因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诸多荒诞感以及超现实感,这两者是非常不搭调的。

徐伊万因为什么而回头上车?就因为兜里的一把糖吗?还是因为作为住豪宅的企业家,心疼妈付出去的两万块钱?

徐伊万为什么跟妈和解?是因为妈在冰天雪地里跟他讲往事?以前难道没有讲过吗?

徐伊万为什么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个样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现了太多这样缺乏铺垫的“突转”,也有着太多为了“表达观点”而进行的直接说教,这些都是难以打动人的。

其实这样的荒诞与温情也并非不能兼容,徐伊万和母亲如果能共同面对更多的意外事件,并且共同解决,让母亲真实地感受到儿子与自己的平等关系,对他的控制和枷锁慢慢消融,最后同样能够达到想表达的情感线。

这次的《囧妈》总的来说,什么想要的问题就是,什么都没有做好。如果单独拍一边,徐峥并非没有那个能力拍好他想表达的情感内核,但是套上商业的枷锁之后,这次尝试是失败的。

或许有朝一日徐峥可以真正沉下心来拍个他想表达的文艺片,我相信一定会好看。

user avatar

跟泰囧,港囧差别很大,就是故事与真实俄罗斯场景和人交互太少了,因此不取名俄囧是对的。

整个故事场境是抽离的, 无论是大河中三层游船,烧木柴车,冰雪天中热气球(俄航都要说你是大哥),在冬天出现的干干净净的大熊,在现实生活当代俄罗斯都不存在的。

以及一个人穿的大衣能挂在风雪交加夜里挂在火车外面居然只是有出点血,然后能行走自如,已经是钢铁俠了。

我赌一个大列巴,编剧很可能没去过俄罗斯,(或者简单转一圈),是坐在中国看着地图想出来的,写的他想象的俄罗斯,因此不敢写细节。


当然后来我想一种可能,导演想省钱,所有与俄罗斯相关的镜头,除了最后一场红星剧场及几个车站站台戏,森林戏是俄罗斯实拍的。其余全部是国内拍或后期合成的。比车厢戏全是在静止的车厢拍的。

也也能解释为什么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镜头,比如为什么用热气球来送,这样用一个吊篮在摄景棚里就能拍了,不用拍火车站到红星剧场的街景了,多省钱!

至于能不能圆上就是另外一回事,先不管在冬天俄罗斯坐热气球能不能保住小命,单说热气球低空突入莫斯科核心区域之前大概率被打下来了,而且整个剧组没人想到热气球是无动力随风飘的,你想飘红星剧场就是到?

user avatar

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昨晚熬夜把《囧妈》看完了,感触良多。一觉醒来,在热榜上看到这个问题,也来谈谈这部电影吧。不剧透,只谈电影的立意。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对于感情还是事业,父母长辈过多的干涉,往往让人很难受但又很无奈。虽然你从心里感激和珍惜父母为你做的一切,但有时候双方都难免会意气用事,甚至恶言相向,互相伤害。

很多时候,父母不理解你的想法,不认同你的决定,他们甚至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慢慢和你沟通交流,了解你的处境和心态,而是一味忽视你的意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安排你的生活。

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你多希望他们能够明白,这一切都不是你想要的,你理解和感激他们,但是不能认同,更不想接受。比起那些一意孤行的安排和设计,你更渴望他们相信你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尊重你,理解你,接纳你,鼓励和支持你活出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厢情愿地横加干涉,甚至忽视子女意愿,一意孤行,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设计和安排子女的生活,往往会衍生出两代人不可逾越的鸿沟,让一个本应该温情脉脉的家庭变得矛盾重重,甚至貌合神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两代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你知道他们爱你,他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你好,他们总是给出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一切,但你还是想过自己的生活。

为人父母,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和子女沟通,及时了解子女处境和心态,分享经验,提供建议,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和支持子女去做自己的决定,并在子女有需要的时候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援助,让子女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鼓励、支持、关怀,让家成为子女心里最温馨的港湾。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孩子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并鼓励和支持他们过自己的生活,无所谓世俗眼光中的平庸或者优秀。

我们都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不要总是要求你爱的人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甚至都不应该期待自己所爱的人活成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把你心中那些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执念都放下吧!就像电影中想要表达的那样,爱一个人,不是锲而不舍地改造他,让他变成你最喜欢的样子。不能以爱的名义来掌控甚至绑架你所爱的人,真正伟大的爱,是尊重和接纳。尊重个性,接纳个性,这是爱一个人应该有的包容。

你爱他,是基于你对他了解以后的接纳,你懂他,你欣赏他,你所有的为他好,都是在鼓励和支持他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最纯粹的爱,这才是最本质的爱,这样的爱才最能够打动人。

user avatar

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充斥着太多超现实的剧情。

  • 开头徐峥没有买票,根本就不可能进北京站。现在北京站连站台票都取消了,进不了站,整个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 进站之后扒火车,简直在嘲讽北京站的治安管理
  • 徐峥被挂在火车外边吹了一夜西伯利亚的风,不可能还活着。
  • 冰湖上赶不上去莫斯科,结果最后坐宋小宝的热气球到了莫斯科
  • 真的是在公众号交了两万块钱就在莫斯科红星大剧院唱歌了

当然,有超现实的剧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么多超现实的场景,必然会导致剧情上的突兀。而且在剧情本来就突兀的前提下,影片还有很多完全无意义且一点也不好笑的戏份

  • 俄罗斯女孩出现和离开到底有什么用?只是为了秀一下胸嘛?对人物成长没有任何推进。
  • 公园遇到熊的场景,既没有视觉奇观,也没有对母子二人的和解产生影响,反而是妈妈刚对徐峥说过「要为自己而活」之后,立马又对熊说「别伤我儿子」。

只能感谢《囧妈》是在网络首播的,这种电影也就是「网络大电影」的水平,大家可以拖动进度条来跳过无聊的片段,如果在影院播放,我们就得承受 126 分钟的煎熬。

user avatar

首先,必须感谢字节跳动徐峥导演,让全国广大观众,都得以在新春佳节、阖家团聚之际,一睹这部充满了温馨和亲情的贺岁片。

从各大传统业内(各大院线)瞬时间的激烈反应,也能看出他们这石破惊天的大手笔,其实承受着何等的风险和压力。

这部影片,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和黄梅莹老师饰演的“母亲”,在北京至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上的遭遇为主线。而郭京飞饰演的表弟“郭贴”,受徐峥远程遥控,和袁泉饰演的徐妻“张璐”在美国洛杉矶的商业纠纷为副线。

徐峥和本系列三部前作《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如出一辙,又遭遇了“中年成功男士的婚姻危机”,只不过原因不再是自己个人行为不检,或是对老情人念念不忘,而仅仅就是两个彼此深深相爱过的人,因为性格习惯的冲突,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终成怨偶,婚姻生涯走到了尽头。

同时另一方面,徐母想要和一群老姐妹,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进行演出,弥补四十多年前的毕生遗憾,乘坐了需要6天6夜才能到达的长途火车。

徐峥因为自己护照被扣在母亲处,阴差阳错上了火车,又因为母亲为自己准备的三颗大白兔奶糖,泛起了童年记忆,心念一动,就决定替年事已高的妈妈去完成心愿。

影片的前半程,承袭了“囧系列”影片的一贯风格,夸张的情节与台词设定,时不时的冷幽默,几乎每几分钟就有新的笑点,尤其是列车员贾冰每一次亮相,都让人忍俊不禁。

而徐母对儿子的强烈控制欲与支配欲,各种细节小事的频繁唠叨和自作主张,令徐峥厌烦不止,更是中国式家长的普遍现象,足以令众多中青年观众感同身受。

途中,徐峥遭遇了俄罗斯美女娜塔莎,精通中文,“善用"各种中国成语,又认定男友劈腿而失恋中,近乎是完美的“艳遇”对象,然而,他在“丢戒指比赛”中几经犹豫,还是舍不得丢弃妻子张璐的结婚戒指,更因此泪流满面,抵御了这段异国诱惑,更足以令人体悟到他对妻子的用情至深。

其后,徐峥和母亲的言辞争执中,终于揭开了徐父昔年酗酒、家暴、早逝的真相,也让观众对这个“原生单亲家庭”中的母子俩,彼此的性格缺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由此进入影片后半程,风格陡然一转,变成了一部深入刻画家庭关系的温情影片。

随着冲突激烈化,徐母在途中下车和出走,徐峥奋起直追,就这样伴随着舒适契合的配乐,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壮美景象尽收眼底,冰川、冰河,雪林,狗熊,伏特加,俄式婚礼,各色元素应有尽有。

母子二人在遭遇狗熊袭击的危难关头,彼此援护,甘愿付出生命,正是最真实最动人的亲子之情,就这样彼此理解,心结尽解,达成了和解。

徐峥背起母亲在冰河上一路狂奔的一幕,尤其让笔者感动不已,而从天而降的热气球,带着他们饱览了美不胜收的莫斯科夜景,更是意料之外、奇峰迭起的神来一笔。

到了母亲终于站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清唱一曲苏联老歌“红莓花儿开”,让本欲离场的俄罗斯伴奏和观众们纷纷回归座席,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老人终于弥补了长久遗憾,达到了生命中的大圆满,一群老人用优美的旋律追念往昔的青春岁月,这种明明很老套的圆满结局,依旧不能不令人欣然一笑。

而徐峥也通过这次旅行,和自己和解,和母亲和解,和妻子和解,对依旧爱着的人选择了放手,这比起几部前作里,获得谅解、回归家庭的结局,更显得意外却合理。(袁泉女神对这样的角色也是驾轻就熟,只遗憾她的故事出现在副线,出场时间还是太少了些。)

而最打动笔者的一幕,是大结局回到北京家中后,徐母在整部影片第一次摘下假发套后,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仿佛回到青春艳丽时的她,终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黄梅莹老师的精湛演出,将这个角色塑造得极有说服力,这部温情而喜剧元素相对不足的影片,正是多亏了这样功力的老戏骨的演技,和徐峥这位中生代影帝起到了1+1〉2的精彩效果,没有令影片有丝毫违和感。

而整部电影的主旨,中国式家庭,亲子关系的沟通与和解,其实太适合年轻人、中年人,陪着年迈的父母一同观看,并产生巨大共情了。代沟从来不是天鉴鸿沟,本来就需要我们彼此的努力去磨合,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user avatar

囧妈不算合格的喜剧片,笑点少,和观众预期不符,但不得不说是本好片子。除商业属性外,这片子也是徐峥拍给中年自己的情怀之作。

片子内核很简单。如果我爱你,我为你好,你能不能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很多爱情亲情中的矛盾无非如此。人与人信息不对等,父母觉得好,我们并不觉得好;我们觉得好,我们另一半并不觉得好。人生从来都不是养成游戏,但永远在养成和被养成的角色中左右徘徊。


片中徐峥和袁泉的角色就是相爱,男方不断改变女方,女方讲道理不断改变自己,最终崩盘。到头来,男方使绊子不愿离婚,损人伤己也不想放女方去美国,和解但还是最终分开。

徐峥和陶虹相识于春光灿烂猪八戒,电视剧结局小龙女化作水汽蒸腾而去,现实中猪哥哥和小龙女走到一起。坊间总是传言两人貌合神离,婚姻不幸。譬如陶虹谈及徐峥桃色新闻曾说过:“肉体就是生理层面上的,生理上的事儿那都不算事儿,那是一个健康问题。”“别的女人喜欢我老公,说明我眼光不错。”其实囧妈里的婚姻观也反映了一些情况:我们曾经那么热爱,如今我依然喜欢你爱你,但我忍不住想改变你,又知道这是错的,最后只能分离。

换个角度去想,爱就够了,再多奢求都是愚妄,是不是尽可能看开更好些。


片中另一个问题,是中年子女如何与年老父母相处,同样如此。你为我好,改变我;我不愿意,我反抗,来回拉锯。所幸的是父母就是父母,不像婚姻最后可以散,加了最后一层保障,矛盾可以激化到最大,问题可以探讨得更深些。

片中的妈妈绝壁是典型的上海女人,洗好的小番茄放在保鲜盒里;红烧肉要多做几块;一丝不苟梳头后戴上洋气的假发套;身上专门带着永不过时的大白兔奶糖(大白兔奶糖一直是这个味,我小时候哄骗我就是给我一粒大白兔)。徐峥是上海人,我不知道这个形象多大程度和徐峥自己的母亲契合。片中最后母亲与儿子和解,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相互成全,不知道是否也是现实生活的映射。


最后谈谈徐峥这几年的角色。

非常类似,永远是四十多岁事业成功的中年男士,回过头看自己生活千疮百孔一地鸡毛。好像钱赚够了可以放下,但又有很多放不下。《泰囧》是纯喜剧商业片,也不为什么情怀;《港囧》关于初恋,我欣赏不来;《囧妈》则是四十岁的亲情与爱情,来得更接地气。票房有口碑了,就有投资可以兼顾自己的情怀。

为了《囧妈》,徐峥签了票房对赌;后来怕对赌失败,大量上综艺宣传;又不惜春节提档,得罪同行;最后遭遇疫情,片子从院线改到网络播放。

整个就是商业与情怀的不停角力。

还是有些尊敬徐峥,比如《我不是药神》,比如《囧妈》,有人做情怀是为了商业,有人商业同时尽可能保留情怀。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都油腻了,但曾经他也是猪哥哥陪小龙女坐看流星。并不是每个中年人敢把自己拿到台面上剖析。好些五六十岁站在神坛的导演,拍出的片子丝毫看不到导演个人观点,镜头可以风格化,情节可以风格化,我就是看不到导演这个人在哪儿。这点徐峥强太多了。


最后,说这片子差的,不要拿喜剧片思维去看,全片就没几个喜剧梗,保你笑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囧妈》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优缺点并存,但整体上算是一部合格的都市喜剧,并且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亮点,尤其是对于中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刻画,引发了不少共鸣。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喜剧效果: “囧”的内核: 电影的名字“囧妈”已经点明了其喜剧基调——围绕着一.............
  • 回答
    作为一名三国爱好者,我曾经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那个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二爷。然而,《关云长》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形,而无神。” 为什么评价不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我作为三国迷,在观看过程中,也正是这些地方让我感到遗憾和失望。一、 人设崩塌,.............
  • 回答
    《让子弹飞》上映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前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新世界,张力十足,节奏炸裂,台词一个比一个狠。当时的感觉就是,姜文这家伙,真敢拍!十年后再看《让子弹飞》,感受当然会有不同,但那些最初的震撼和喜爱,一点儿没少,反而沉淀得更厚了。首先,还得说那股“劲儿”.............
  • 回答
    《你的名字。》:一部触动灵魂的青春奇幻爱情史诗《你的名字。》(君の名は。)作为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自2016年上映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现象级的观影热潮,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其精湛的制作、深刻的主题以及触动人心的叙事,成功地将现代观众带入了一个关于.............
  • 回答
    《你的婚礼》,一部让无数观众在影院里一边抽泣一边回味青春的电影。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关于青春爱情的俗套故事,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自有其独特的光芒,那种光芒不是耀眼夺目,而是温润如玉,缓缓渗入心底。先从最直观的感受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它没有把青春恋爱的.............
  • 回答
    《送你一朵小红花》,乍一听名字,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稚嫩,甚至有点俗套。但如果你真的走进电影院,或是静下心来观看这部作品,你会发现它包裹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物件背后,是一整个庞大而复杂的情感宇宙,以及对生命、对爱、对活着的意义最真挚的叩问。首先,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活着”这件事本身的细.............
  • 回答
    电影《找到你》是一部相当值得探讨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寻子的故事,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社会中一些被忽视的角落和复杂的人性。看完之后,我脑海里留下的不是单纯的“谁找到了谁”,而是那种沉甸甸的、关于选择、关于责任、关于女性困境的思考。我们先从故事的 核心冲突 讲起吧。影片围绕着两个女人展开:一个是.............
  • 回答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我得说,它在上映之初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褒贬不一。如果要让我来评价,我不会说它是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佳作,但它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更像是一道有滋有味的川菜,有些人爱得不行,有些人则觉得过于油腻,但味道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有辨识度。首先,说说它的优点,或者说它能够打.............
  • 回答
    《少年的你》,这片子我看完后心里一直堵得慌,那种滋味,不好受。它能触动你,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的视觉效果,也不是它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你觉得就是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冬雨演的陈念。她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沉默的、小心翼翼的女孩,把所有的.............
  • 回答
    聊起《少年的你》,周也饰演的魏莱,这个角色无疑是让人又爱又恨,恨得咬牙切齿,爱得……大概更多的是对其演技的肯定吧。魏莱这个人物,她不像很多校园欺凌里的施暴者那样,脸谱化地描绘成一个纯粹的恶魔。周也的处理,让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展露无遗,也让观众在厌恶之余,多了几分细思极恐。首先,从外形上,魏莱就是一个活.............
  • 回答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一次现象级的成功。她不仅仅是完成了对角色的演绎,更像是将陈念这个人物活生生地从纸页上拉了出来,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坚韧和复杂。首先,周冬雨对陈念那种内敛而又强大的情绪爆发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陈念这个角色,内心承受了太多校园霸凌带来的创.............
  • 回答
    电影局即将搭建完整的评分体系,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引起了业内和影迷的广泛关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它的可行性、潜在的好处和挑战,以及我们对它的期待。一、 评价电影局搭建完整评分体系的可能与挑战:可能性的分析: 政策层面的推动力: 在国家层面,电影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有能力推动.............
  • 回答
    《五尺天涯》(Five Feet Apart)这部电影,说实话,当初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犹豫的。毕竟,“青春疼痛爱情”加上“绝症”这样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催泪催到泛滥,剧情也有些俗套的影片。但看完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有意思一些,也更触动人心。首先,电影最核心的设定——囊性纤维化.............
  • 回答
    一朵小红花,一份大勇气——浅谈《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温情与力量《送你一朵小红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暖暖的,仿佛能熨帖人心的力量。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悲大喜,也不是那种犀利尖锐的社会批判,它选择的是一种更内敛、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去讲述那些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希望的动.............
  • 回答
    《你的名字》真人版的消息,说实话,让不少人心里头都憋着一股劲儿,有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涌动。毕竟,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在很多人心中早已封神,那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令人惊叹的画面、以及穿越时空的纯粹爱情,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要把它搬到好莱坞的流水线上,怎么看都像是在进行一场风险巨.............
  • 回答
    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喜欢你》(英文名:This Is Not What I Expected)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爱情喜剧,它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讲述了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这部电影:一、 独特的设定与剧情:《喜欢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 “美食”与.............
  • 回答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一部让人心头涌动,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回想起它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如今想来,这个肯定真是实至名归。这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它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却比许多大制作更为深邃。首先,它的美学呈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意大利一个宁静美好.............
  • 回答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提名名单出来有一段时间了,我也仔细看了看,心里也有些自己的想法。总的来说,这份名单是挺有意思的,既有大家意料之中的热门,也有一些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或者引发思考的提名。整体印象:首先,我感觉这一届的百花奖提名名单在类型多样性上做得还不错。无论是大制作的商业片,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文.............
  • 回答
    要评价“阿斗带你看电影”,还得从头说起,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得先有个开场一样。首先,得说说这名字——“阿斗”。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刘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历史上常被描绘成扶不起的阿斗,软弱无能。但一个叫“阿斗”的人去做电影解读,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感和幽默感。用这么一个带有“瑕疵”的名字,反而吸.............
  • 回答
    《沙丘》三部曲,即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沙丘之救世主》、《沙丘之神帝》,在我看来,是科幻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太空歌剧的故事,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宗教、政治和生态学的探索,其宏大与深邃至今令人惊叹。关于《沙丘》三部曲的评价:首先,世界观的构建简直是鬼斧神工。赫伯特没有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