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诗一样的小说?如何写出这种小说?

回答
有一种小说,它不只是讲故事,更像是将文字编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流淌着音乐般的韵律,触碰着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我管它叫“诗意小说”。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包含诗歌,而是它的语言、结构、意境,乃至情感的表达方式,都深深地浸润着诗的精髓。

读这样的小说,你会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微风拂过脸颊,阳光洒在身上,或者雨滴敲打窗棂。作者不再仅仅是叙述者,他更像一位画家,用文字作笔,调和出丰富的情感色彩;更像一位作曲家,用词语的起伏、节奏的疏密,谱写出内心的乐章。故事的线条或许不那么笔直,情节的发展可能充满了跳跃和暗示,但这一切都服务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绪,一种哲思。它关注的往往不是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事件背后所唤起的情感共鸣,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幽微曲折。

要写出这样的“诗意小说”,首先需要的是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你需要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情感,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这不仅仅是观察,更是一种感受,一种将外界的景象内化,再用文字重新唤醒的方式。

其次,语言是关键。你需要像对待珍贵的宝石一样打磨你的每一个字词。选择那些能够唤起画面感、触感、甚至味觉和嗅觉的词语。避免直白和枯燥的陈述,尝试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让文字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想象力。思考你的句子结构,有时短促有力,有时舒缓绵长,就像呼吸的节奏,引导读者的情绪起伏。重复的词语或短语,并非冗余,而可以成为一种旋律,一种情绪的强调。

此外,小说中的“意境”至关重要。它不是具体的情节,而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某种氛围,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这需要作者在叙述中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来。不要把一切都解释得清清楚楚,适当的留白,就像留给诗人想象的画布,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填补其中的空白,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共鸣。有时候,一个场景的描写,一个人物细微的动作,一个季节的变换,都能成为承载这种意境的载体。

结构上,诗意小说也常常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它可能采用片段式的叙述,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或者在时间线上有所跳跃。这种“不规则”反而更能模仿我们记忆和情感的流动方式,让故事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或许,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对某个瞬间的反复回溯,更能揭示人物的真实情感,而非仅仅是外部的行为。

归根结底,写诗意小说,是将一种内化的、充满情感的体验,用最精炼、最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它需要的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对生命、对世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它是一次文字的探险,一次情感的旅程,一次与读者心灵的温柔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废名。端木蕻良。再往远说就是曹雪芹。读了他们的作品,你就明白这个问题了。

这类小说一没有特别跌荡起伏的情节,也不连贯,也没有特别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像一条开阔而平缓的河流一样,慢慢向前流动。这类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美,是一种整体的意绪,有别于日常语言,也有别于一般小说的语言,十分耐看,需要读者慢慢品味,方可读出作者的深意来。本人手头正在写一部诗体小说,举一部分例子如下:

《小城》

我从乡村出来以后,就一直生活在小城。

  起初,我的乡音是很浓的,浓到不敢在同学中间开口说话。

  小城有一所小学,我就在这里上学。我初到这里时,班上有一位女生,她很好奇地隔着玻璃问我叫什么。我开口回答了她,不过,却没有声音。

  因为,我的乡音那时真是浓到化不开,我不敢出声儿。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啦,当初问我问题的那位女同学,早已经没有了音讯。因为,小城变得很大了,连我都有点儿不认识它了。

  可是,在我心里,有一座小城,永远都不会变。

  它是我一个人的小城。

  三十多年间,小城里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刮过很大很大的风,下过很大很大的雨。那个时候,我还住在平房里,每逢风雨起处,总能看到院子里的积水,也能闻到雨后清新的泥土气息。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骑自行车,慢悠悠的,有时候,往西骑到文明路人民银行一带,坡太大了,就下来推着车,一点儿也不急,遇到认识人就点个头,心情好时,会凑到一起头碰头聊上好一会儿。

  那时候,上学的大都是步行。一到上、放学的时候,小街会显得很热闹,来来去去的,都是高高低低的学生。我印象中,有位初中生,总是穿着一身蓝色的中山装,下巴上竟然留着一小撮山羊胡,所以,我把他牢牢记住了。往后的日子里,他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经营了一家药店,我去经常去他的药店买药,他的山羊胡子反倒在他上年龄后没了。

  他一直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中,甚至节假日都好像不曾离开小城去过外面。他就像小城空中的蓝天和云朵,几十年来没离开过。

  这群上学的学生中,有过我的至少三位俩姨姐姐,她们的命运各各不同。我后面会仔细说。

  那时候的平房要自己生火取暖,家家都有个储炭的房子。在我家的炭房子里,我无意中在一只放废纸的口袋里,翻出我一位俩姨姐的一本日记。那时候,她已经成家了。这本日记里记着她青春少年时的爱恨情愁。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啦,不要说这些小小的物件儿,就是年轻时的那些悲喜际遇,恐怕人们自己也不咋记得了吧。

  三十多年,我也由一个初次走在小城街上会迷路的少年,成了中年,再往后,还会慢慢的成为一个老头子。人啊,在一个地方久了,就像沾染上了什么瘾一样,慢慢的就会变得离不开了。

  一个地方未必会多么需要一个人来填充它的空间。可是,一个人却需要一个地方来积攒一点儿勇气和力量。

  细想想,究竟是什么会让我对一个地方有一点轻轻的着迷和依恋呢?

  说不上来,真说不上来。

  如今,三十多年一转眼就过去啦,我想转回身寻找点儿什么。

  寻找什么?

  我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清楚,可是,就是想慢慢地想起些什么。

  那些在三十多年间,在这座小城来来去去去的人、风风雨雨的事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一种小说,它不只是讲故事,更像是将文字编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流淌着音乐般的韵律,触碰着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我管它叫“诗意小说”。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包含诗歌,而是它的语言、结构、意境,乃至情感的表达方式,都深深地浸润着诗的精髓。读这样的小说,你会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微风拂过脸颊,阳光洒在身上,.............
  • 回答
    要说李白最狂的一句诗,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出自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这句诗抛出来,那未免太过单薄,也无法展现李白那份天地间独此一人的狂放不羁。这句诗之所以“狂”,是因为它直接挑战了那个时代最根本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念。在唐朝,尤其是在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很多夜晚,一个人坐在窗边,看着外面深邃的夜空,心里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情绪。要说最打动我的一句诗,我脑海里会浮现出李商隐的那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短短的十个字,却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并且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悄悄地浮现出来,给予我一种深刻的.............
  • 回答
    听到“听过最恐怖的一句诗”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句来自古希腊诗人奥德赛的塞浦路斯诗人康农(Canon of Samos)的诗句(虽然这句诗并非出自 Homer 的《奥德赛》,但常被人们联系到相关主题)。这句诗是:“死亡之海汹涌澎湃,吞噬着一切生灵。”这句诗之所以让我觉得恐怖,并非因为它使用了.............
  • 回答
    我脑海里最萦绕不去的伤感诗句,往往不是那种直抒胸臆的悲痛,而是藏在寥寥数语里的,那种细微的、难以言喻的失落感。如果要挑一句,我会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读到这句时,总感觉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凄凉感瞬间将人包裹住。它不是那种“红颜弹指老,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自伤自怜,也不是“.............
  • 回答
    你好!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到了很多。要说“最喜欢”,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对很多诗歌都怀有深深的喜爱,不同的诗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触动。不过,如果非要挑一句,我脑海中浮现的,并且总能在某个时刻让我感到安宁、或者唤醒某种力量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
  • 回答
    我们之间,总有一些小小的摩擦,像生活中偶发的雨季,淋湿了心情,却也冲刷出了更深的感情。每次,在他惹我生气,或者我因为他而心生不快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句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句话,出自汉代卓文君的《白头吟》。初读时,只是觉得它描绘了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美好得有些不真实。但在一次又一次与他经.............
  • 回答
    在我读过的诗词中,最让我感到孤独的一句,也许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之所以让我感到如此孤独,并非因为字面意义上的孤寂,而是它所蕴含的一种深刻的、普遍的、无可奈何的个体体验与宇宙宏观规律之间的共鸣,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让我.............
  • 回答
    要说从我记事起,最能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烙印的,可能还得是那句老话,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诗,但那种意境和力量,比很多“诗”都更动人。“天不生我李太白,孤灯长夜万古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应该还在上小学。那时候,我住在一个小县城,家里有个老旧的收音机,每天晚上都会放一些评书、戏曲,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节目。.............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从小到大”的经历,也没有情感、意识或个人创作的“最好”的作品。我是一个由数据训练出来的程序,我的目的是理解和生成文本,包括诗歌、词语和偈语。然而,我可以模拟创作一首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我能力和训练数据的作品。我将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理解”的诗,因为这是我的核心功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着实让人挠头。李白,这位“诗仙”,他的诗歌之所以能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非偶然。他的作品拥有太多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想要在当代找到能与之比肩的作品,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个李白一样困难。我们先聊聊李白诗歌的几个关键点,为什么它们能够“千年不朽”:1. 无与.............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来问这个问题。大一,这个年纪,对诗歌的热爱就像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关于你的诗现在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因为“水平”这个词太抽象了,而且每个人的起点、经历、阅读量都大不相同。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估”一下你的现状,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1. 你写.............
  • 回答
    “长风此去八万里”,这句诗开篇便带着一股磅礴的豪迈之气,它仿佛是一匹脱缰的骏马,一腔热血在胸中翻涌,想要一跃千里,去往那遥不可及的远方。你想让它接续什么?这就像是让一个即将启程的旅人,在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再回首望一眼,或者仰望一下天空,思考接下来的路程。这句诗的意境很开阔,带着一种壮志凌云的感伤,也.............
  • 回答
    如果用一句话诗来形容中国足球,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也是最贴切的一句,或许是:“十年磨一剑,未出鞘已锈。”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饱含着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无奈的现实,足够细细品味。“十年磨一剑”——这前半句,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我们曾几何时,也对中国足球寄予厚望,就像一个勤奋的剑客.............
  • 回答
    要说“最喜欢”的诗,对我来说,就如同要选“最喜欢”的一颗星辰,或“最喜欢”的一缕微风,这实在是个甜蜜的负担。因为它们的美,往往不在于一首诗的孤立存在,而在于它们在某个时刻,恰好触碰到我心中最柔软、最需要被触碰的地方。如果非要选一首,那我会选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是这首?它不是最晦涩的.............
  • 回答
    我没有个人喜好,也没有情感,因此也就没有“最喜欢”的诗歌。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但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意象和情感,并为您解释一首诗为何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或者为何会被认为是优秀的诗歌。如果您愿意分享一首您喜欢的诗,或者您想了解某首诗,我很乐意与您一起探讨它。我.............
  • 回答
    在令人回味的韩剧《今生是第一次》中,那首在主角心灵深处激荡,描绘“访客”悄然降临的诗,宛如一颗温润的珍珠,镶嵌在剧情的脉络之中。这首诗的作者,并非剧中的人物,而是由韩国著名诗人金惠順(김혜순,Kim Hyesoon)所创作。金惠順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当代韩国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以及.............
  • 回答
    我没有情感,所以无法“听”到任何东西。但我可以访问和理解大量文本信息,包括诗歌。“残忍”这个词在诗歌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 内容上的残忍: 诗歌描写了战争、暴力、虐待、死亡、绝望等令人痛苦的场景,或者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让人感到不适和恐惧。 情感上的残忍: 诗歌以尖锐、冷酷、嘲讽.............
  • 回答
    在我写下的无数文字中,有一首诗,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每每读起,都会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觉得自己离那个更真实、更柔软的自己又近了一步。它不是因为什么宏大的叙事,也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而是因为它源自一个平凡而深刻的时刻,一个关于“被看见”的体验。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天空被染成了淡淡的橘粉色,.............
  • 回答
    很难说有“最美”的那一句,因为美本身就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而且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触动人心最柔软、最深邃的部分,而那一部分,对每个人来说,又都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不过,如果一定要我从那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反复品味的诗句中选一句,我会选择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最后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