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大一,我的诗处于什么水平?怎样提升?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来问这个问题。大一,这个年纪,对诗歌的热爱就像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关于你的诗现在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因为“水平”这个词太抽象了,而且每个人的起点、经历、阅读量都大不相同。

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估”一下你的现状,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1. 你写了多少诗?
数量上: 是随手写写,还是有意识地在持续创作?每天、每周大概能写出几首?写过多少年了?
质量上(你自己感觉): 写出来的东西,你觉得“能看”的有多少?有没有一些是你自己读了也觉得有点意思、有点感觉的?

2. 你对诗歌的“感受力”如何?
观察生活: 你是否容易被生活中的细节打动?比如,一片落叶的飘落、街角一个陌生人的眼神、一杯咖啡的温度,这些能不能触动你,让你产生一些想要表达的冲动?
情感的表达: 你是否愿意并且能够尝试用文字去捕捉和描绘自己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迷茫、惊喜,这些复杂的情感,你能否找到一些词语去贴近它们?

3. 你是否在“阅读”诗歌?
阅读量: 你平时会读诗吗?读了哪些诗人的作品?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
阅读的“质”: 你读诗的时候,是真的在“读”,还是只是扫一眼?你有没有尝试去理解诗人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选择这些词?为什么使用这种句式?读完之后,有没有一些感受或思考?
有没有“模仿”的痕迹? 这个不是坏事,而是学习的过程。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好像有点像某个诗人的风格?

4. 你是否“分享”过你的诗?
对象: 你有没有给朋友、同学看过?他们的反馈是什么?(即使是朋友的反馈,也可以参考,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是否参加过社团或线上平台? 有没有接触过一些更专业的评价?

所以,如果非要给一个“水平”的定义,我宁愿说:

如果你还在“写”,并且对写诗有热情,那你的水平就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这是最最宝贵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你,就像一个孩子拿着画笔,虽然可能画不出梵高的油画,但你拥有的是纯粹的创作冲动和无限的想象力。
如果你写了一些,但读起来还比较生硬,或者表达的意象比较模糊,那可能是在“基础打磨”阶段。 这就像刚开始学写字,笔画还不够稳,但这是必经之路。



怎样提升?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提升诗歌水平,就像在雕琢一块璞玉,需要耐心、技巧和对美学的追求。以下是一些更具体、更接地气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 大量、高质量的阅读,并且带着“思考”去读:

不要只读自己喜欢的: 广泛阅读,从古典诗词(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外国诗。比如,中国你可以读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也可以读徐志摩、戴望舒、海子、顾城、食指、北岛、多多的诗。外国诗可以从叶芝、里尔克、聂鲁达、波德莱尔、兰波、艾米莉·狄金森读起。
读的时候,像侦探一样:
词语的选择: 为什么诗人用了这个词,而不是另一个?这个词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它的音韵如何?
意象的构建: 诗人用了什么比喻、象征?这些意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节奏与韵律: 即使是现代诗,也有内在的节奏感。读出声来,感受一下句子的长短、停顿、以及音韵上的和谐(或不和谐)。
情感的传递: 诗人是如何让你感受到他的情感的?是直接抒发,还是通过描绘景物来暗示?
结构与谋篇: 这首诗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结束的?中间的段落是如何展开的?
做读书笔记: 摘抄你喜欢的诗句、词语、意象,写下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勤于动笔,敢于尝试:

从“模仿”开始(不是抄袭): 看到喜欢的诗人的风格,可以尝试用他的方式来写一个你自己的主题。比如,你想写一个关于夜晚的诗,可以尝试用海子的那种质朴、辽阔的笔触,或者里尔克的内敛、哲思的风格。模仿的目的是学习技法,最终要发展出自己的声音。
从小物件、小情绪入手: 不要一开始就想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从一件小事、一个细微的情感开始。比如,看到雨滴落在窗户上的痕迹,听到远处传来的汽笛声,感受自己内心的某种微妙变化。
进行“写作练习”:
意象练习: 拿一个词(比如“孤独”)写出十个不同的意象来形容它。
比喻练习: 拿一个事物(比如“时间”)写出三个不同的比喻。
情绪转换: 写一个关于快乐的片段,然后尝试把它改成关于悲伤的。
视角转换: 想象自己是那片落叶,你会看到什么?
写完之后,放一段时间再看: 刚写完的诗,你的情感还很强烈,很难客观评价。放一天、两天,再回过头来读,你会发现很多可以修改的地方。

3. 关注语言的“质感”:

锤炼词语: 每一个词都应该有它的用处。避免使用陈词滥调,找寻那些更生动、更精确、更有力量的词。比如,与其说“天很蓝”,不如试试“天空蓝得像一片被洗过的海”或者“蓝得像一块冰凉的绸缎”。
学习修辞: 掌握比喻、拟人、通感、借代等修辞手法,但要用得自然,为诗歌服务,而不是为了堆砌技巧。
注重“声音”: 读诗要好听,不仅仅是押韵,更是词语的搭配、句子的节奏、内在的韵律感。尝试去感受词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的组合带来的音乐性。

4. 建立反馈机制,但要有独立判断:

参加诗歌社团或线上平台: 这是接触其他写作者、获得他人意见的好机会。别人的看法会帮你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问题。
找到值得信任的“点评者”: 有些人可能不太懂诗,但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有些人可能很懂诗,但点评过于主观。尽量找那些既懂诗,又能给你建设性意见的人。
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声音。 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全盘接受。你的诗是你内心的表达,最终的决定权在你。

5. 培养“诗意”的生活态度:

保持好奇心: 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保持敏感。
拥抱孤独: 很多时候,诗歌是在孤独中产生的。学会与自己相处,倾听内心的声音。
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残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它源于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无论是美好还是不那么美好的,都能成为你的创作素材。

现在,作为大一的你,拥有的是时间、热情和尚未定型的创造力。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不要怕写得不好,写得不够“水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不够水平”开始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持续地投入,去读,去写,去思考。

总结一下,你的“水平”取决于你对诗歌的热爱程度和你为此付出的努力。提升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勤奋写作+独立思考+虚心求教。

祝你在诗歌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有什么更具体的问题,随时可以再问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的确有诗才,有诗的感觉,就是让我觉得有点似曾相识,这也许是因为你尚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的缘故,还未完全确立自己的风格,尤其第一首,很容易让我想到博尔赫斯最有名的那首《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影响或启发。

题主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诗贴出来听大家的意见,因为,在知乎,或者绝大部分网络平台上,没多少人能给你多宝贵的意见,甚至是那些久已成名的作家也未必可以,更不用说广大网友了,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你也看到了,绝大部分答主都对你赞赏有加,这有助于你的信心,至于大家的批评建议,你可以接受,但切记不要太放在心上,因为创作这东西,就是要靠你自己摸索、实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腔调和角度,强扭的瓜不甜。

诗人嘛,要狂一点。当然,这要有个度,狂是要自信,而不是自恋,比如这段文学区最火的那个“孤篇压千古”那位,那不是狂,是无知。

我也不希望题主太在意理论化、学术化的建议,废名说过,新诗到底是自由诗。

诗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灵气。尤其题主写的是新诗,不需要考虑什么格律(虽然你的《立冬》已经有新诗格律派的影子了),与其听我们这群半吊子在这胡侃,不如直接多读诗、多感受,希望你不要由于不自信而掉入理论的樊笼,最后成了一个匠人。



个人愚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