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3月CPI同比转涨 PPI涨幅扩大至4.4%?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中国三月份的CPI和PPI数据,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啥。

先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货膨胀,它在三月份同比是“转涨”了。

怎么叫“转涨”? 之前可能有点小跌或者没怎么涨,现在是比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高了。你想啊,同样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去年三月份花100块能买到,今年三月份就得花100块多几毛钱了。这几毛钱就是通胀。
为啥会转涨? 这个数据背后有很多原因,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几点:
去年基数效应: 很多时候,数据出现“转涨”是因为去年的同期价格比较低。比如,如果去年三月份猪肉价格特别便宜,那么今年即使猪肉价格没怎么涨,对比去年也会显得涨幅挺大的。
需求端的回暖: 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大家出门消费、聚会、旅游的多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自然就上去了。需求旺盛,价格自然有上涨的空间。
供给端的一些波动: 比如,一些农产品受到天气影响,产量下降,价格就会跟着涨。又或者,某些工业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比如原材料),这些成本最终也会传导到消费品上。
服务价格的上涨: 像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在需求恢复的时候,价格上涨会比较明显。你想想,现在订酒店、机票是不是比前两年贵了?

对我们老百姓有啥影响?
钱袋子“缩水”了: 最直观的就是感觉钱不怎么经花了。以前100块能买不少东西,现在可能就没那么多了。虽然只是“一点点”涨,但日积月累,购买力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生活成本上升: 尤其是那些必需品,比如食品、交通、房租(虽然CPI不直接反映房租,但大的通胀环境会影响)。如果收入没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生活压力就会增大。
投资和储蓄: 如果存款的利息赶不上通胀的速度,那么把钱放在银行里,实际上是“亏钱”的。这会促使大家考虑其他的投资方式来保值增值。

再看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在三月份的涨幅“扩大”到了4.4%。

PPI是啥? 这个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时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工厂卖东西给经销商或者其他工厂的价格。
为啥涨幅“扩大”? 这个数字更大,而且涨幅还在增加,说明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得比消费品更快、更猛。原因通常是:
原材料价格上涨: 很多工业品,比如汽车、家电、建材,它们的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铁、铜、铝)、石油、化工原料等等。如果这些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得厉害,那么下游的工业品出厂价自然也跟着涨。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很多原材料的价格是全球联动的。比如,国际油价、铜价的上涨,都会直接推高国内相关工业品的生产成本。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一些国际冲突或者政治不稳定,会影响全球供应链,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国内经济复苏对工业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活动全面恢复,很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品作为生产资料,这也会推高工业品的价格。
环保政策和错峰生产: 有时候,为了治理污染或者进行安全检查,一些工厂会停产或者限产,导致供应减少,价格也可能随之推升。

PPI涨幅扩大对我们有啥影响?
成本向下游传导: PPI是一个先行指标,它涨得厉害,往往意味着未来CPI也会受到影响。工厂成本上去了,为了保证利润,很可能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也就是CPI就会跟着涨。
企业利润受挤压: 对于那些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的企业来说,PPI的上涨意味着它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发展活力。
通胀压力加剧: PPI涨幅扩大,相当于给整个经济体系注入了更多的“涨价”动力,可能会导致整体的通胀压力比我们预期的要大。

综合来看,三月份的这些数据意味着:

1. 经济正在回暖,但伴随着一定的通胀压力: CPI转涨说明消费需求在恢复,这是经济向好的一个信号。但PPI涨幅扩大则提醒我们,这种回暖可能是建立在成本上升的基础之上的,未来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2. 需要关注成本传导和结构性问题: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PPI的上涨是否会持续,以及它向CPI传导的速度和幅度。同时,也要分析通胀是普遍性的还是结构性的(比如主要集中在某些行业或产品上)。
3. 宏观调控需要更加精细化: 央行和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会更加谨慎。既要支持经济增长,又要警惕通胀失控。可能会采取一些定向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不是一味地放松或收紧。

总结一下,看待这个数据,不能只看CPI涨了多少,或者PPI涨了多少,而是要结合起来看。 它们就像是你家门口商店里的商品价格(CPI),和你家房子里水电煤气(生产要素,可以类比PPI)的价格。如果水电煤气都涨了,那么最终你买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大概率要跟着涨。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要更精打细算,关注自己的收入增长是否能跑赢物价上涨,同时也要对未来的消费和投资做出更明智的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体而言,我维持之前对于物价走势的判断,二季度物价达到高点,PPI超过5%,但是对于全年而言,物价走势平稳,不会触发央行加息,这里我继续重申这一观点。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物价数据,以下为解读。

一、CPI小幅增长

2021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预期为0.3%,略超预期。


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2%。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

我们从大类上来看一下。八大品类中,六升一平一降。

其中食品烟酒同比上涨0.1%,相比上个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品类来看,主要是鲜菜下行比较多,上期鲜菜同比上涨3.3%,本月鲜菜同比0.2%,涨幅收窄可以从供需两端找到原因,从供给端看,疫情消退,运输通畅,同时温度回升,鲜菜供给增加,而需求端,随着春节的结束,需求也有所回落。

另外猪肉仍然变动比较大,由于同期猪价高基数,以及19年底以来生猪养殖恢复,再叠加非洲猪瘟导致集中出栏供给增加,上期猪肉同比下降-14.9%,本期继续下行到-18.4%,带动食品烟酒整体下行。

衣着同比上涨0.1%,比上期上涨0.6个百分点。居住同比上涨0.2%,比同期上涨0.5个百分点。生活服务及配套同比上涨0%,比上期上涨0.2个百分点。以上这些商品端及住房服务的上行,说明经济仍然在持续回升。

教育文化娱乐同比上涨0.4%,较上期下行-0.2个百分点,主要是旅游分项拖累。上期旅游同比下降-4.3%,本期同比下降-8.2%,降幅扩大3.9个百分点,说明虽然目前疫情已经有所缓和,但是高社交属性的消费仍然受到部分抑制。根据4月份清明节的数据,虽然今年的出行人数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90%以上,但是消费额还只有50%左右,当然,其中有商家促销,单价下降的原因,但是旅游消费仍然低迷,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高社交板块在4月初以来走势低迷的原因。

各分项中表现最强的是交通通信,本月同比上涨2.7%,比上期上涨4.6个百分点,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交通工具用燃料,本月同比上涨11.5%,比上期上涨16.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的上涨,带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1.9%和12.8%。

二、PPI大幅超预期

2021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4%,预期为3.5%,大幅超预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1.8%。

分类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8%,涨幅比上月扩大3.5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我们对生产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2.3%,比上期涨幅扩大5.5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0.1%,比上期涨幅扩大7.2个百分点,涨幅明显。加工工业价格上涨3.4%,比上期涨幅扩大1.7个百分点,涨幅相对略小。

具体来看各行业,在统计局公布的30个大类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同比涨幅在减小,其它26个行业的价格同比上行幅度都在扩大,说明目前的经济状况非常火热,尤其是上游工业,一方面是低基数,另外一方面是下游需求旺盛。

受国际油价上行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23.7%,比上期扩大30.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13.9%,比上期涨幅增加14.4个百分点。

由于国际新能源产业投资需求旺盛,国内相关行业继续稳步扩张,国际铜和国际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持续走高,带动有色产业链高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13.3%,比上期涨幅扩大3.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1.3%,涨幅扩大9.2个百分点。

黑色系同样涨价明显,但是一方面是需求端的拉动,另外一方面也有供给端的压制。由于碳达峰的限制,今年粗钢产量要同比下降,供需两端的错配带动黑色系价格上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上涨34.7%,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1.5%,涨幅扩大7.4个百分点。

非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0.8%,涨幅收窄0.2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1.7%,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主要是指水泥、玻璃等,水泥价格在这一轮的价格上涨中确实表现相对略差。

对于目前国内通胀的走势,PPI代表的更多是商品需求,这一部分受到的疫情影响较小,工业生产旺盛,内外需强劲,涨价也比较明显,所以不论是大宗商品或者股票中的周期股,在大幅涨价的背景下,均有继续上涨的动力,这一逻辑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讲的比较明白了,目前数据正在持续验证。

而对于CPI,目前受制于服务项的拖累还是比较明显,如上文提到的旅游等。

码字不易,觉得好请点赞,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中国三月份的CPI和PPI数据,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啥。先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货膨胀,它在三月份同比是“转涨”了。 怎么叫“转涨”? 之前可能有点小跌或者没怎么涨,现在是比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高了。你想啊,同样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去年三月份花.............
  • 回答
    今年三月份,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数据颇有些令人意外,据权威机构统计,当月总共卖出了 2102 万台手机,这相比去年同期可是下跌了不小的幅度,高达 21.9%。这个数字乍一看确实有点让人心凉,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中国手机市场的表现往往能折射出不少宏观经济和消费趋势的动向。那么,这背后究.............
  • 回答
    3 月 16 日,中国以外地区累计确诊病例首次超过中国,这一事件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早期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变化,对于理解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带来了多层面的思考。一、 从“中国疫情”到“全球疫情”的关键转折点 病毒的全.............
  • 回答
    2020年3月23日,来自中国的300名医护人员抵达意大利,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医疗援助行动,在当时全球疫情严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令人动容。这件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支援,它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国际合作的意义,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体现。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
  • 回答
    关于法国在3月28日向中国订购10亿只口罩的事件,以及法国的疫情走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法国3月28日向中国订购10亿只口罩事件:原因、背景与影响事件背景: 全球口罩短缺的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作为防护的重要物资,口罩的全球需求量骤然激增。然而,许.............
  • 回答
    3月28日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公告,将中国KN95口罩排除在豁免的口罩标准之外,意味着从即日起,在中国生产并符合KN95标准的口罩将无法再豁免FDA的审查,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事件背景:FDA的豁免政策与KN95口罩的流行在新冠疫情.............
  • 回答
    2016年3月29日,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当时还处于40强赛阶段)的一场关键比赛中,中国男足在西安主场以20的比分战胜了卡塔尔队。这场胜利对于当时中国男足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胜利,更是一次精神层面的救赎,为中国足球在当时的困境中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要理解这场比.............
  • 回答
    3月30日晚,东海之上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艘驱逐舰与中国的一艘渔船发生了碰撞。具体细节仍在调查中,但已知的是,事件发生在两国都有海上活动,特别是渔业和军事巡逻的敏感海域。这次事件的发生,无疑触及了中日两国在东海存在已久的海洋权益和管理方面的争议。东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渔场.............
  • 回答
    看待2018年3月美国在WTO上要求中国接收“洋垃圾”,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国际贸易、环保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绝非简单的“要求”和“接收”可以概括。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得明确这个所谓的“洋垃圾”指什么。它主要指的是中国长期以来进口的、用于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废弃.............
  • 回答
    您提到的“3 月 28 日 0 时起暂停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是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疫情蔓延而采取的一项临时性措施。当时情况非常特殊,全球疫情爆发,国际旅行几乎停滞,各国都在努力控制病毒传播。这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配合当时国内的防疫大局,减少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3月27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超越中国,这无疑是疫情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检测能力的差异是关键因素之一。在疫情早期,中国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检测,迅速锁定了病例,并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而美国在初期对病毒的.............
  • 回答
    3月2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8万,正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令人高度关注和深思的节点。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当时的疫情发展特点、防控策略、医疗体系、社会文化以及数据统计等因素。以下是我对这一情况的详细解读:一、 美国疫情爆.............
  • 回答
    好的,关于您提到的3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8万、死亡人数超过中国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背后牵扯到疫情的传播速度、防控策略、医疗体系的承受能力以及数据统计等多个维度。首先,数字本身的重要性:在3月31日这个节点上,美国的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
  • 回答
    3月24日,美国总统在一次公开声明中,明确表示不再将新冠病毒(COVID19)与其起源地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表态的出现,无疑是美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转向。要理解这一决定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此前美国政府在病毒溯源和命名上的.............
  • 回答
    法国在2021年3月3日批准了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的播放执照申请,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是两国之间媒体交流的一项具体操作,更折射出更深层的地缘政治、信息传播以及媒体监管等方面的考量。首先,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批准CGTN的播放执照,可以从几个层.............
  • 回答
    2017年3月15日,美联储如市场普遍预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这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劳动力市场健康以及通胀逐步回升的信号。此次加息的背景和意义 经济复苏的体现: 当时.............
  • 回答
    2022年3月25日,董路在一场直播中,针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呼吁:改善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他多年来深耕足球领域,观察到中国足球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软肋”所发出的心声。要理解董路这次直播的意义,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提出的核心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时中国足球.............
  • 回答
    韩联社等外媒将3月14日的沙尘暴归咎于中国,这并非首次出现的情况,也反映出沙尘暴问题本身复杂的地理和环境成因,以及国际社会在信息认知上可能存在的差异。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让我们审视“沙尘暴起源于中国”这一说法的来源和依据。韩联社作为韩国主要的通讯社,其报道通常会引用官方.............
  • 回答
    那天在Chinajoy的育碧展台上,听到CEO那句“刺客信条要出中国背景的正统续作”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就炸了锅。这消息本身就足够劲爆,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它背后所透露出的信息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承认,育碧能把“中国背景”和“刺客信条正统续作”这两个标签放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