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8 年 3 月美国在 WTO 上要求中国接收「洋垃圾」?

回答
看待2018年3月美国在WTO上要求中国接收“洋垃圾”,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国际贸易、环保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绝非简单的“要求”和“接收”可以概括。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

首先,得明确这个所谓的“洋垃圾”指什么。它主要指的是中国长期以来进口的、用于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废弃物。对于中国来说,这些进口的废料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来源,尤其是对于低端制造业而言,成本效益显著。然而,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部分进口废料中夹带的有害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政府在2017年底宣布了进口“洋垃圾”的禁令,并在2018年逐步收紧相关标准。

那么,美国为何会在WTO上提出这个要求呢?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贸易摩擦的背景: 2018年是中美贸易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例如加征关税。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的举措,虽然初衷是环保,但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某些进口需求,这可能被美国视为一个可以施压的方面。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一些商品(如废旧物资)的出口方面,它希望维护其出口市场的畅通。
转嫁国内的环保压力: 美国自身在处理垃圾问题上也面临挑战。随着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也随之增加。过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弃物接收国之一,消化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垃圾。当中国开始限制进口,这些垃圾的去向就成了一个问题。美国指责中国此举是“非市场行为”,阻止了其向中国出口合法的、可回收的商品,实际上是在试图将国内的垃圾处理负担转嫁出去,要求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继续承担他们认为的“公平贸易义务”。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 美国此举是将中国的垃圾进口禁令提交到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申诉。这意味着美国认为中国的做法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则,例如最惠国待遇原则或国民待遇原则等。美国指责中国实施了“选择性”的禁令,并带有歧视性。他们认为,如果中国真的要环保,就应该全面禁止所有不符合标准的进口货物,而不是只针对某些特定国家或特定种类的货物。或者,他们认为中国的禁令对合法、干净的回收材料造成了不公平的贸易障碍。

中国对此的回应和立场:

中国官方对此的回应是坚定的,并且强调这是出于国家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的需要。中国的立场可以概括为:

主权和环保优先: 中国有权根据本国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需求,调整进口政策。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不应受到他国干涉。
合规性: 中国的政策调整是基于对进口废弃物质量标准的提高,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防止不合格、高污染的废弃物进入。它并非全面禁止,而是对进口的废弃物提出了更高的环保和质量要求。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也反过来指责美国此举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试图通过施压来迫使中国继续接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从而维护美国废弃物出口商的利益。

这场争端的深层含义:

全球垃圾处理的责任分摊: 这次争端也暴露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垃圾处理责任分摊上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将大量废弃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在接收和处理过程中,往往面临技术、资金和环境治理的挑战。中国此举实际上是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发达国家不能将自己的环境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
全球环保标准的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环保标准和贸易政策如何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标准提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出口能力。如何在全球贸易框架下,既促进自由贸易,又切实推动环境保护,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WTO作用的考验: 这类争端也考验着WTO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方面的权威性和有效性。WTO的规则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基础上的,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贸易摩擦和各国主权利益的考量,其处理能力也面临压力。

总结来说,美国在WTO上要求中国接收“洋垃圾”,并非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交织着贸易保护主义、国内环保压力、全球责任分摊以及WTO规则适用性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中国以环境保护和国家主权为由拒绝,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保治理中日益增长的诉求,也预示着全球贸易规则在面对环境问题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整和思考。

你可以理解为,美国当时是在说:“你们之前接收我们的垃圾,对我们国内处理提供了很大帮助,现在你们突然不让收了,这影响了我们的出口,我们认为你们应该继续(或者以更宽松的标准)接收,并且不能歧视我们。”而中国则是在回应:“我们出于环境保护和国内治理的需要,提高了标准,这是我们的权利,你们不能强迫我们接收对我们有害的货物,而且你们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垃圾问题。”

这场争论的背后,是发达国家如何处理其庞大的废弃物产生量,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自身环境和经济利益的深刻矛盾的体现。中国在这场争端中的立场,被许多人视为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要求暴露了美国的底牌,即美国对于影响就业和市场的措施有很大压力。

在目前既想压制中国技术进步,又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的谈判条件下,相当于张飞在疑兵吓退曹操后派人拆了当阳桥。

user avatar

谢邀

目前的经济格局就是中美依存,搞贸易战美国赢不了中国,最多双输。

但中国输的起,老美,呵呵。

看看之前所有国内的格局变化,不得不说都是在为必然到来的中美冲突进行准备,攘外必先安内。

洋垃圾不是一刀切不能进口,是要管起来,减少污染物的比例,对废品的质量和标准作出明确化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配额。

不要管媒体怎么炒作什么,也不用管他们用什么标题。实际上就是博弈上发出信号,告诉美方,贸易战打下去,你们自己国内的屁股就全是shi了。

什么环保什么的都是借口。

user avatar

海关总署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捣毁25个团伙

海关总署今天(3日)公布,从3月29日至4月2日,海关总署组织14地海关开展了第二轮集中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共打掉走私固体废物犯罪团伙25个,初步查证各类走私固体废物11.11万吨。

这是最近的新闻,可以看到在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的情况下,依然有断子绝孙的黑心商人从事走私洋垃圾(很多还是真的没什么用的垃圾)的买卖。可以想象在没有禁止之前,得有多少黑色的利益在里面,所以那些站在西方角度反对中国一刀切的省省吧,管你洋垃圾能提炼黄金也好,促进环保技术发展也好,统统都切掉,省的被钻空子。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考验欧美环保主义分子的问题。如果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分子,当然应该抗议美国政府的施压。如果沉默不语甚至附和,那以后请闭嘴。

user avatar

小时候父亲中午会做一个菜,鸡骨架剁碎,然后和青椒丝一起炒,非常好吃,又有肉又有脆骨又有小骨头又有皮,吃这道菜感觉跟万花筒似的,不论口感还是味道,百吃不厌。

过了几年,家里开始做点小生意,我再也没吃到了,我去问我父亲,他淡淡的说,现在有钱了,你要吃鸡,我买鸡腿给你吃。

垃圾回收,在我们穷困的时候,确实跟鸡骨架似的,廉价,又有点利润(有点肉),但危害也不小(多数鸡骨架带有淋巴等杂物)。

长大后,我原封不动的按老爹的做法做过那个菜,却再也没有当初的味道了。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不用用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温饱了。这是个心酸的故事。

user avatar

WTO方面是比较遵循开放贸易的。

洋垃圾的诉求也是以比较官方的方式提出的。首先,对于中国对垃圾的认定表示不认同,0.5%的污染物含量,这其实不是垃圾,这就是浓度较低的金属。在美国,以洋垃圾报关可以减免税收,所以实际上是中国禁止进口金属。你国内去产能,金属价格一直上涨,所以限制进口其实是不利于市场均衡。其次,这一个行业,在美国属于高科技行业,中国需要升级分拣设备技术,禁止洋垃圾不利于中国环保科技水平发展。第三,中国多家企业去考察以后,明确表示这一行中国技术远不及美国,政府对于洋垃圾一刀切也不利于这一行业的发展。第四,美国环保研发投资在下降,对于明显的对环境改善成本较高的技术不予投资,而中国,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一直秉承补贴的态度,可以先不记成本,只求改善环境,禁止洋垃圾进口,不利于中国专项环保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五,中国限制洋垃圾进口,会最终导致垃圾还是得依赖日本模式,依赖民众高度自觉的分拣素质,这其实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洋垃圾处理,最关键的就是规模化。并不是某些媒体所妖魔化的,只有一个地球,这种转运方式就是把美国的污染放在中国。其实,集中化处理是对全球环境保护的最好办法。

user avatar

当年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中国污染环境

现在又要我们接受洋垃圾

强盗的本质,从没变过

user avatar

大规模进口洋垃圾的不仅仅是中国而已,一直以来印度、非洲都充当着欧美发达国家的垃圾场,甚至连人们印象里环保与垃圾分类做的非常好的日本其实也在把回收的大量的电子、金属、塑料垃圾出口到中国来处理。

从经济角度讲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工、地价、政策成本高昂,使得出口本国废品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垃圾进出口商都获得了利润。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制造业集中的地方,对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区位优势。

但资源可以回收利用,污染却是无法回收的。

作为消费全世界绝大部分工业品的发达国家,其绿水蓝天是因为把生产污染、废物污染都转移出去了,享受优渥物质生活的同时但反过头站在道德高地一次次嘲笑中国的环境问题甚至屡屡进行舆论炒作。

以前经历多年封闭的中国发展需要对外开放、需要靠劳动力密集产业赚外汇以之与全世界互通有无。但外贸的双刃剑也会带来畸形、病态的产业链,这是资本的逐利性与市场的自发盲目性导致的,最后形成就业问题的渠道依赖与经济结构上巨大的沉没成本。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

中国高价进口原料、工人在恶劣环境中生产、在外商压价下工厂以极低价出口、国家财政给予出口商补贴、外商赚取高价而外国人享受廉价产品、消费后的垃圾又回到中国、工人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下回收加工……

在这一利润微薄但不断重复过程中积累的外汇储备造成国内输入型通胀,但巨额外汇储备在美国带头的西方技术封锁、投资限制、人格歧视下却无法充分利用!最后又免不了购买国外投资产品(美国国债),结果还要承受金融市场的百分比的波动风险被美元铸币权剥削。

不能再搞低附加值的加工业,所以要产业升级、

不能把财政补贴给美国人所以要补贴家电下乡、

不能承受购买美国国债的损失所以要投资亚非拉、不能再以世界工厂的身份承担原材料成本与助长美元霸权所以要搞人民币石油……

一方面选择性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又默认中国充当廉价商品生产商、另一方面又坚持高科技对华出口封锁还要求中国接收美国的废物垃圾………被国内舆论围剿的特朗普不敢兑现选举诺言拿华尔街开刀以改革国内撕裂的经济格局,只能一意孤行搞对华贸易战来试图稳固政治基本盘,可谓无耻之尤!

所幸今天的中国不是媚美的日韩,更不是孱弱的东南亚、印度。

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特朗普做了一辈子商人,其思维最大问毛病就是自以为因为我比你强所以好处都是我的,而忽略了政治上囚徒困境与国际贸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特性。

最终可以想见,特朗普的喊得震天响的贸易战以经济政策只能在色厉内荏与左支右绌中把美国人从舒舒服服的生活里拉回垃圾遍地的现实。

补一个官方态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