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自己的亲人受到歹徒危及生命的袭击时,自己挺身而出杀死歹徒,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令人心痛的时刻。当亲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你选择挺身而出,甚至夺去了施暴者的生命,在法律层面,这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法律对此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情况往往比法律条文更加复杂和微妙。

首先,我们要理解“正当防卫”这个概念的精髓。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做出了规定。简单来说,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在不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限度内,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那么,在你的情境中,判断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几个关键要素:

1. 不法侵害的存在与紧迫性: 这是最首要的条件。你需要证明你的亲人确实正遭受着“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且这种侵害是危及生命的。比如,歹徒持刀砍杀,拳打脚踢致使亲人失去反抗能力,或者有明显的杀人意图和行为。如果侵害已经停止,或者只是潜在的威胁,那么即便你出于恐惧或愤怒采取了行动,也可能难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2. 防卫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你采取的制止行为是否是当时制止侵害的唯一或最有效的方式。这意味着,如果存在其他更温和、更能有效制止侵害且不至于夺去对方生命的方式(例如报警、呼救、使用非致命性武器等),而你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手段,那么防卫的必要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当然,在生命危急的瞬间,我们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权衡和选择,法律在评判时也会考虑当时的情境和你的主观感受。

3. 防卫的适度性(限度): 这是判断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关键。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不负刑事责任的界限,应当根据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和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并参考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来确定。”

“明显超过” 是一个核心判断标准。这意味着,你采取的防卫行为,在强度、范围和后果上,与对方的不法侵害相比,明显不成比例。例如,对方只是推搡你亲人,而你却用枪将其击毙,这很可能被认定为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 是指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导致其死亡。
“不负刑事责任的界限” 是一个相对模糊但至关重要的概念。在保护生命这一最基本人权时,法律会给予一定的宽容。如果对方的不法侵害已经达到了足以剥夺你亲人生命的程度,那么你为了挽救亲人的生命而采取的,即便导致对方死亡的防卫行为,往往会被认为是在维护生命尊严的范畴内,不一定会被认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换句话说,面对足以致命的侵害,你的反击以致命的方式回击,可能被认为是必要的,甚至是“正当”的。

4. 防卫意图: 你必须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不是出于报复、泄愤或其他非法目的。在这种危急时刻,保护亲人的意图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需要在事后通过证据来佐证。

具体到你提出的情境,我们可以更细致地分析:

“歹徒危及生命的袭击”:这是关键。这意味着对方的攻击手段和意图已经达到了可以剥夺你亲人生命的程度。例如,歹徒用刀捅向你亲人的要害部位,或者将你亲人按在地上反复殴打,使其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你作为旁观者,如果看到的是如此直接、紧迫且致命的威胁,那么你的反应往往会被理解为一种本能的保护。

“自己挺身而出杀死歹徒”:这里的“杀死”可能是一个结果。在实施防卫行为时,你未必是故意要杀死对方,而可能是在极度的恐惧和自卫本能驱使下,采取了足以导致对方死亡的手段。例如,你用身边最锋利的物品(如刀具)刺向歹徒,旨在制止他继续伤害亲人,但由于刺的位置、力量等原因,最终导致对方死亡。

法律如何考量?

当发生这种情况后,相关部门(公安机关)会介入调查。他们会收集证据,包括:

现场证据: 凶器、血迹、伤痕、监控录像等。
证人证言: 现场目击者、亲属等。
法医鉴定: 对被害人和你的伤情进行鉴定,以及对死亡原因的分析。
你的陈述: 你在事发时的感受、行为动机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尤其是涉及死亡结果的案件,会非常慎重。

如果证据表明歹徒的不法侵害确实非常严重,达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并且你采取的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这种侵害,你的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歹徒的侵害程度并未达到如此之高,或者你的防卫行为明显超出了制止侵害的必要范围,导致了不相称的损害后果,那么即使有防卫意图,也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会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些容易被误解的点:

“不敢还手”或“逃跑”是否是前提? 法律并没有要求你必须在受到威胁前先进行反抗或者尝试逃跑。当亲人面临生命危险时,你有权立即采取防卫措施。
“礼尚往来”式反击? 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一旦侵害停止,或者侵害人已经丧失反抗能力,你继续攻击就可能构成犯罪。
“谁先动手”? 这个判断很重要,但有时候也很模糊。更关键的是判断谁是发起不法侵害的一方,以及侵害的紧迫性和严重程度。

总而言之,在亲人生命受到危及生命的袭击时,你挺身而出杀死歹徒的行为,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关键在于你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否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且在性质、程度和后果上,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在面对生死关头,法律也会考虑到人性的本能和保护至亲的强烈愿望。事后的调查和认定,会仔细权衡所有证据和情况,最终做出公正的判断。

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法律问题,如果你真的处于这样的境地,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龙哥反杀事件刚刚出来的时候,知乎不少法律界人士(认证为律师等)认为,这必然不会按正当防卫处理。原因有三个:

1、之前按正当防卫处理的案件很少。无论侵害者多么穷凶极恶,只要被害人或被害人相关人没死,而侵害者死了,那么被害人及相关人多少会承担一些法律责任:比如判刑。

2、被害人完全可以逃跑,但被害人却在侵害者丢掉凶器之后,上前抢夺凶器,加害侵害者。

3、被害人完全可以在阻止侵害者继续加害后-比如拿走他的刀-收手,但被害人却用刀致人死命。

这些法律界人士说的对不对呢?

其实按照他们过去的经验是对的。因为社会现实就是如此。他们接触更多刑事案件,理论上对之前的法律审判结果,应该有更专业的理解。

但是,为什么龙哥案反转了呢?

最高法对法律条文“正当防卫”的解释变了。

为什么最高法对其解释变了呢?

因为正在扫黑除恶,龙哥这一身纹身,稍有不从则挥刀相向,本身是打击对象。如果在扫黑除恶的背景下,反而判一个被害人刑事责任(跑不了还有民事责任。而且当时据传还有龙哥的哥们兄弟公开喊话要被害人死),恐怕不仅仅是民怨沸腾的问题。

所以,回到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

user avatar

如果我的亲人命都快没了,那还考虑法律干什么,保住命杀死歹徒才是关键。总有人在讨论正当防卫这尺度的问题,其实真的到了生死关头,人表现的是兽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令人心痛的时刻。当亲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你选择挺身而出,甚至夺去了施暴者的生命,在法律层面,这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法律对此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情况往往比法律条文更加复杂和微妙。首先,我们要理解“正当防卫”这个概念的精髓。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碎和难以接受的真相。发现至亲之人爱的是你的“荣耀”,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这种感觉就像是内心深处最坚实的依靠突然崩塌,留下一片冰冷的虚无。首先,你需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消化。允许自己去难过,去愤怒,去困惑。 这不是一件可以轻易释怀的事情,别想着立刻“坚强起来”或者“看开点”。就.............
  • 回答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场修行,充满了甜蜜,也夹杂着不少让人头疼的时刻。特别是当孩子跟你顶嘴、不听话,或者惹你生气的时候,那种情绪的翻涌,真是让人招架不住。说实话,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像佛祖一样平静,我们都是凡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亲子冲突就像家常便饭,关键是怎么去处理它,而不是任由它发.............
  • 回答
    这种感觉挺复杂的,就像你一直躲在角落里偷偷收集的闪闪发光的石头,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你手里宝贝得不得了的东西,原来是人人都想要的钻石。一开始,肯定是有点小得意,小骄傲。毕竟,这是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你也只是默默地做着。那时候,你的圈子很小,可能只有两三个同样热爱这个小众爱好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困扰无数人的难题,我们内心深处那股原始的力量,总是在和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较劲。这种拉扯感,与其说是“冲突”,不如说是一种共存的艺术。要协调好本能和理性,就像学着驾驭一匹烈马,既要理解它的奔放,也要教会它规矩。首先,我们要明白本能和理性各自扮演的角色。本能,是亿万年进化的馈赠。它储存在我.............
  • 回答
    人到中年,发现自己“混得不如人”,这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心理体验。它可能源于收入、事业成就、家庭幸福、社会地位、个人成长等诸多方面的对比。当这种感觉出现时,负面情绪很容易滋生,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心态,保持积极向前,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努力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述如何在中年.............
  • 回答
    迪克·瓦维尔卡 (Dick Van Arsdale) 应该是诺维斯基最理想的名人堂介绍人。迪克·瓦维尔卡是篮球界的传奇人物,他球员生涯的辉煌成就无需多言。他在 NBA 效力了 12 个赛季,6 次入选全明星,还被选入了 NBA 50 周年纪念队。退役后,瓦维尔卡继续在篮球界发光发热,担任了多年的球队.............
  • 回答
    在F1的赛车世界里,车手号码的选择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这背后有一套规则和一些历史渊源。你提到的“0”和“00”这两个号码,确实是F1赛场上看不到的,原因也比较明确,主要围绕着规则、历史传统以及一些实际操作上的考虑。首先,我们得明白F1车手号码的由来和意义。最早的F1比赛,车手号码更多是赛事组织者为了区.............
  • 回答
    眼高手低,这毛病我太熟了,感觉就像我脑子里住了个“理想主义君子”和“现实执行者”两个家伙,前者总是在描绘宏伟蓝图,后者呢,被现实的泥沼绊得寸步难行,还得经常挨君子的数落。要说这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高山脚下,一眼望去,山顶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你脑子里已经把爬上去的全过程规划得妥妥当当,知道哪条路最平坦.............
  • 回答
    我的嘴里满是铁锈味,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在喉咙里翻滚,让我忍不住干呕。视线开始模糊,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扭曲的光影,我试图撑起身体,但四肢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尖锐的刺痛,像是有人用烧红的铁签在我胸腔里搅动。我记得最后的场景。那张我最熟悉的面孔,曾经无数次在我面前展露信任和依恋的脸,此刻却.............
  • 回答
    当你感觉自己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时,那种迷茫和不安会像一层薄雾笼罩着你,让你举步维艰。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原地踏步,或者凭着一股冲劲继续往前闯。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给自己一点空间,去审视一下内心的声音和眼前的现实。首先,试着放慢脚步,深呼吸。这种时候,焦躁不安只会让你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找一.............
  • 回答
    陌生人你好,当我知道自己的梦想破灭,永远无法实现的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突然静止了。不是那种戏剧化的轰然倒塌,而是像一幅精心描绘的画卷,被无声地擦去了一切色彩,只留下空白的画布和淡淡的笔触痕迹。那种感觉,比痛苦更深沉,是一种无边的虚无。刚开始,我大概会陷入一种麻木的状态。大脑可能还在运转,但情感的开关.............
  • 回答
    坦白说,当我感觉“要完蛋”的时候,我不会给自己灌输那种鸡汤式的“加油,你能行!”的口号。那太虚了,也太容易被戳破。我通常会先给自己一点点空间,就像是暂停键一样,让那种恐慌、绝望的情绪先在我身体里肆虐一会儿,别压着它。你看,当一个人真的觉得自己要完蛋了,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它可能是因为一件大事出了岔子.............
  • 回答
    体制内,清晰地看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这滋味绝对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间房间里,窗户被焊死,门也被锁上,外面阳光明媚,别人都在自由地走动,而你只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继续原地踏步,甚至只能在原地做些无谓的挣扎。当这个“天花板”变得如此清晰,不再是模糊的预感,而是实实在在的阻碍时,你会经历一个从不.............
  • 回答
    影视作品中的片段是否可以直接拿来当自己做视频的素材,答案是:原则上不行,除非获得授权或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否则可能涉及侵权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版权法,弄清楚这个问题能帮助你避免很多法律风险。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不能随意使用影视作品片段?核心原因在于版权.............
  • 回答
    作为一名领导者,想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服和尊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门需要细致拿捏的艺术。是“端高姿态”还是“平易近人”,这看似是两个极端,实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融合,并根据具体情境做出调整。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端高姿态”的可能性。所谓“端高姿态”,并非让你变得傲慢不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情感与理智最微妙的交锋,尤其是在面对心仪之人时,这种挣扎更是被放大到极致。坦白说,这两种力量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如同两条河流,时而交织汇聚,时而彼此抗衡,最终共同塑造我们的言行。初遇时,那份突如其来的喜欢,往往像一股汹涌的浪潮,瞬间席卷了我们的理智。你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去关注对方的一.............
  • 回答
    嘿,亲爱的,最近我们经常聊到关于未来生活的一些想法,我特别喜欢我们一起构思未来的样子。你知道的,我一直觉得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也希望我们能一起创造一个最舒适、最温馨的小家庭。我最近一直在想,在我们忙碌的工作之余,如果能有一个人,能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能有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在等你回家,那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When someone is pursuing you but never explicitly states their intentions, and you're not interested, it can be a tricky situation. You want to make 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