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这一道有机合成题的思路是什么?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道有机合成题。通常拿到一道这样的题目,我会这样一层层剥丝剥茧地分析:

第一步:审题,看清目标分子和已知起始原料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把目标分子和所有给出的起始原料都仔仔细细地看一遍。

目标分子: 这就是我们最终要合成出来的东西。我会仔细观察它的结构:
官能团: 有没有羟基(OH)、醛基(CHO)、酮基(>C=O)、羧基(COOH)、酯基(COOR)、胺基(NH2)、卤素(X)等等?这些官能团是构成我们合成策略的重要线索。
碳链骨架: 碳原子有多少个?它们是如何连接的?有没有环?环的大小是几元的?有没有双键或三键?
立体化学: 如果分子有手性中心,要特别留意最终产物要求的立体构型是R还是S,或者是外消旋体。
取代基的位置: 各种官能团或取代基在骨架上的相对位置是什么?

起始原料: 这些是我们手里已有的“积木”。我会同样仔细分析它们的结构:
官能团和骨架: 和目标分子一样,分析它们的官能团和碳链骨架。
差异点: 最关键的是,要找出起始原料和目标分子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点通常就是我们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解决的问题。比如,起始原料是简单的链状烷烃,而目标分子是个带有酮基和羟基的环状化合物,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官能团,还要形成碳碳键并构建环。

第二步: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从目标分子倒推

这是有机合成的核心思想。我们不是从原料一步步往上加,而是从想要的东西(目标分子)出发,一步步“拆解”,看看它“可能”是怎么来的。

断键(Disconnection): 目标分子中的关键化学键,特别是那些看起来相对容易形成或者在目标分子中非常重要的键,可以考虑在它们那里“断开”。断开一个化学键,通常会生成两个或更多“前体”(precursors)。
官能团转化(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 FGI): 有时候,直接断键可能生成难以合成的中间体。这时,我们可以先对目标分子进行一个假想的官能团转化,比如把一个酯基变成羧酸,再考虑断开。或者把一个醇变成卤代烷,再断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问题转化为更熟悉的、更容易解决的反应。
生成简单的、已知的合成子(Synthons)和等价物(Equivalents): 我们的目标是把目标分子分解成一些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通过已知的、可靠的化学反应合成出来的碎片。这些碎片被称为“合成子”。而合成子的实际反应试剂,我们称之为“合成子等价物”。
比如,断开一个CC键,可能得到一个带有负电荷的碳(碳负离子)和一个带有正电荷的碳(碳正离子)的假想碎片。那么,相应的合成子等价物可能就是一个格氏试剂(提供碳负离子)和一个卤代烷(提供碳正离子)。

识别关键的化学键: 在目标分子中,哪些键的形成是我们合成的主要挑战?
碳碳键的形成: 这是构建分子骨架的关键。常见的CC键形成反应有很多,比如格氏反应、Wittig反应、aldol缩合、Claisen缩合、DielsAlder反应等等。
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 如何将现有官能团变成目标分子中的官能团?例如,如何将一个烷烃氧化成羧酸,或者将一个酮还原成醇?

不断追溯,直到可以从起始原料合成: 这样一步步地反向分析,直到我们分解出的每一个前体,都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起始原料,经过有限数量的已知化学反应来合成。

第三步:前瞻性规划(Forward Synthesis)——从起始原料出发

一旦我们想好了逆合成的路线,我们就要把它变成一个实际的、一步一步的合成方案。

选择合适的试剂和反应条件: 逆合成给出了“做什么”,前瞻性合成就是要“怎么做”。每一步的反应,都要选择最合适的试剂、溶剂、温度、反应时间等等,以获得最高的产率和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
考虑官能团的兼容性: 在多步合成中,一个官能团可能会对后续的反应产生干扰,或者在某个反应条件下不稳定。这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保护基”(Protecting Groups)。保护基可以暂时封闭某个官能团,使其不参与反应,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脱去。
纯化和表征: 每一步反应后,都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比如柱层析、重结晶),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等手段来确认产物的结构和纯度。虽然题目本身不要求这些,但在实际合成中是必不可少的,理解了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评估反应的可行性。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合成:

```
O
//
CH3CCH3 (丙酮)
```

从:

```
CH3CH2OH (乙醇)
```

逆合成分析:

1. 目标分子: 丙酮,一个酮。
2. 起始原料: 乙醇,一个伯醇。
3. 差异: 碳链长度(2个碳 vs 3个碳),官能团(醇 vs 酮)。

分析目标分子: 丙酮的三个碳原子,中间的碳是羰基碳,连接了两个甲基。
断键思路:
思路一: 丙酮的C=O键。如果在C=O处断开,可能会得到一个“CH2”片段和一个“C(=O)CH3”片段。这听起来不太直观。
思路二: 考虑一下如何形成丙酮的羰基。羰基可以通过氧化醇得到。那么,如果丙酮是某个醇氧化来的,这个醇会是哪个?
氧化伯醇得到醛,再氧化醛得到羧酸。
氧化仲醇得到酮。
所以,如果丙酮(3个碳)是仲醇氧化来的,那么这个仲醇也应该是3个碳,并且羟基连接在中间那个碳上。即 丙2醇 (异丙醇)。

```
OH
|
CH3CHCH3 (丙2醇)
```
反向一步: 丙酮 < 氧化 丙2醇

再反推丙2醇: 丙2醇 (3个碳,仲醇) 如何从乙醇 (2个碳,伯醇) 来?
我们需要增加一个碳原子。
增加碳原子的常见方法是用亲核试剂(如格氏试剂)进攻羰基化合物(如醛或酮)。
如果我们要合成丙2醇,可以考虑在羰基化合物的羰基上加一个“CH3”片段和一个“H”片段,形成“CH3CH(OH)CH3”。
选项 A: 用CH3X(如CH3MgBr)进攻甲醛 (HCHO)。 结果是 CH3CH2OH (乙醇),不对。
选项 B: 用CH3X(如CH3MgBr)进攻乙醛 (CH3CHO)。
CH3CHO + CH3MgBr → CH3CH(OMgBr)CH3
水解 → CH3CH(OH)CH3 (丙2醇)。 这个可以!

反向一步: 丙2醇 < CH3MgBr + CH3CHO

再反推乙醛: 乙醛 (CH3CHO) 如何从乙醇 (CH3CH2OH) 来?
直接反应: 乙醇可以被温和氧化剂(如PCC、Swern氧化)氧化成乙醛。
反向一步: 乙醛 < 氧化 乙醇

至此,我们得到了一条逆合成路线:
丙酮 < 氧化 丙2醇 < CH3MgBr + CH3CHO < 氧化 乙醇

将路线转化为前瞻性合成:

1. 乙醇 → 乙醛: 用PCC (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在二氯甲烷 (DCM) 中氧化乙醇。
```
CH3CH2OH + PCC/DCM → CH3CHO
```
2. 乙醛 → 丙2醇: 首先制备甲基格氏试剂 (CH3MgBr)。从乙溴 (CH3CH2Br) 和镁在乙醚 (Et2O) 中反应。但我们只有乙醇,要先把它变成溴乙烷。
额外步骤: 乙醇 → 溴乙烷。可以用HBr或PBr3。
```
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CH3CH2Br + Mg/Et2O → CH3CH2MgBr
```
等等,这里有个问题。 我们目标是合成丙酮,起点是乙醇。如果我们要用乙醛和格氏试剂反应,我们已经把乙醇变成了乙醛。那我们是不是得从另一个原料来制备CH3MgBr?题目只给了一个起始原料。这说明我的逆合成思路可能需要调整。

重新审视题目和逆合成:

题目是“一道有机合成题”,通常会给出一组起始原料。假设题目是提供乙醇和一些常用的无机试剂,或者提供乙醇和别的简单有机物。

如果题目真的是只有乙醇,那么意味着乙醇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变身”,或者它的碳骨架必须被拆分重组。

让我们假设更常见的情况:题目给出了两到三个简单原料。

比如,我们想合成丙酮,但原料是 乙醇 和 乙酸。

乙醇 (CH3CH2OH)
乙酸 (CH3COOH)
目标:丙酮 (CH3COCH3)

逆合成分析:

丙酮 (CH3COCH3)
CC键断裂: 可以在CC键处断开,比如在羰基的α位。
如果断开CH3CO键,得到CH3 和 COCH3。 COCH3 像是一个酰基正离子,这个不太好处理。
如果断开CH3CO键,得到CH3CO 和 CH3。 CH3 是甲基负离子(等价物是CH3MgBr或CH3Li),CH3CO 是乙酰基负离子(等价物是乙酰氯或乙酸酐)。
官能团转化: 丙酮是酮。酮可以通过氧化仲醇得到,或者通过某些CC偶联反应得到。

思考如何引入两个CH3基团到同一个碳上,并形成羰基。

思路: 利用乙酸的羧基,把它变成一个更活泼的衍生物,然后和另一个含CH3的试剂反应。
乙酸 → 乙酰氯 (CH3COCl) (用SOCl2或PCl5)
乙酰氯 + CH3MgBr (格氏试剂) → 酮。 但是,格氏试剂会继续与酮反应生成叔醇,除非我们使用有机铜试剂(Gilman试剂)或者控制反应条件。
CH3COCl + (CH3)2CuLi (二甲基铜锂,Gilman试剂) → CH3COCH3
这里我们就用到了另一个“CH3”来源。

那我们如何从乙醇和乙酸得到 CH3COCl 和 (CH3)2CuLi 呢?
CH3COCl: 从乙酸出发,用SOCl2处理即可。
```
CH3COOH + SOCl2 → CH3COCl + SO2 + HCl
```
(CH3)2CuLi: 这个需要甲基锂 (CH3Li) 和碘化亚铜 (CuI)。
CH3Li 怎么来? 从卤代甲烷(如CH3Br)和锂金属反应。
CH3Br 怎么来? 从乙醇开始。
1. 乙醇 → 溴乙烷 (CH3CH2Br) (用HBr)
2. 溴乙烷 → 乙烷(脱卤化氢)? 不对,我们想得到CH3Br。
3. 重新思考CH3Li的来源: 我们有乙醇,直接转化为CH3Li比较困难。但我们有乙酸。乙酸脱羧得到甲烷,再卤代? 太麻烦。

让我们换个思路,从CC键形成出发: 丙酮可以看作是由两个“CH3”单元和一个“CO”单元组成的。

断裂 CH3COCH3
断法一: CH3 | COCH3。 得到 CH3 (亲核) 和 COCH3 (亲电)。
CH3 的等价物:CH3MgBr, CH3Li
COCH3 的等价物:乙酰卤 (CH3COCl),乙酸酐 ((CH3CO)2O)
所以,CH3COCl + CH3MgBr (在某些条件下,比如低温,或使用有机铜试剂) 就可以得到丙酮。

我们有乙醇和乙酸。
乙酸 → 乙酰氯 (CH3COCl): 这是一个直接反应。
乙醇 → CH3MgBr:
1. 乙醇 → 溴乙烷 (CH3CH2Br) (用HBr)
2. 溴乙烷 → 甲烷 (CH4) (这是一个复杂的、非直接的转化,比如电化学脱羧或者通过其他官能团转化)
3. 甲烷 → 溴甲烷 (CH3Br) (光照溴代)
4. 溴甲烷 → 甲基锂 (CH3Li) (与锂反应)
5. 甲基锂 → 甲基格氏试剂 (CH3MgBr) (与MgBr2,但更常见的是直接从CH3Br制备)

看起来,如果起始原料是乙醇和乙酸,用CH3MgBr进攻乙酰氯来合成丙酮,是可行的,但制备CH3MgBr需要多步从乙醇转化。

再考虑另一条逆合成路线:

丙酮 (CH3COCH3)
断法二: CH3CO | CH3。 得到 CH3CO (亲核) 和 CH3 (亲电)。
CH3CO 的等价物:乙酸盐阴离子 (CH3COO),但它不是一个好的亲核试剂。通常是乙酰基正离子,来源于乙酰卤。
CH3 的等价物:CH3MgBr, CH3Li, CH3Cu
这个断法和上一种类似。

断法三: 考虑其他的CC键形成反应,比如Aldol缩合。
如果丙酮是aldol缩合的产物,那它的前体可能是两个小的羰基化合物。
比如,两个乙醛分子缩合,可以得到4羟基戊醛,脱水后得到2戊烯醛。这不是丙酮。
看来aldol缩合不是直接合成丙酮的好方法。

断法四: 考虑 Wittig反应。
Wittig反应可以把羰基化合物变成烯烃。
丙酮的结构里没有双键,所以Wittig反应可能不是最直接的方法来“构建”丙酮本身。

断法五: Reformatzky反应 也可以形成CC键,但它通常涉及α卤代酯和羰基化合物。

回到使用乙醇和乙酸合成丙酮:

一条比较经典的路线是:

1. 乙醇 → 乙醛: 乙醇用PCC氧化。
```
CH3CH2OH + PCC/DCM → CH3CHO
```
2. 乙醛 → 丙2醇: 乙醛与CH3MgBr(从CH3Br制备,CH3Br可以从乙醇转化,但直接从乙醇转为CH3Br不直观,如果允许用其他简单卤代烷,比如CH3Br,那就简单了)反应。
```
CH3CHO + CH3MgBr/Et2O → CH3CH(OMgBr)CH3
H3O+ (加水和酸) → CH3CH(OH)CH3
```
3. 丙2醇 → 丙酮: 丙2醇(仲醇)用氧化剂(如KMnO4,CrO3/H2SO4,PCC)氧化。
```
CH3CH(OH)CH3 + Oxidizing agent → CH3COCH3
```

这条路线的难点在于,如果只允许使用乙醇作为唯一的碳源,并且需要制备CH3MgBr,那么从乙醇一步步变成CH3Br再制备格氏试剂,中间会比较曲折。

可能的转化:
乙醇 → 乙醚 (Williamson合成,用乙醇钠和溴乙烷,但这样需要溴乙烷,又是从乙醇来的)。
更直接地从乙醇获取“CH3”单元:
有没有办法让乙醇“失去”一个CH2CH2OH单元,留下CH3?
Fischer酯化 乙醇和乙酸得到乙酸乙酯,但这个不直接。

有没有可能,起始原料本身就能组合出丙酮?

如果起始原料是:
乙酸 (CH3COOH)
乙酰氯 (CH3COCl)
甲烷 (CH4)

那么:
1. 乙酸 → 乙酰氯 (用SOCl2)
2. 甲烷 → 溴甲烷 (光照溴代)
3. 溴甲烷 → CH3MgBr (与Mg在Et2O中反应)
4. 乙酰氯 + CH3MgBr → 丙酮 (注意控制条件,避免过反应)

总结一下分析思路,确保全面性:

1. 目标分子结构分析: 官能团、碳骨架、取代基位置、立体化学。
2. 起始原料结构分析: 官能团、碳骨架、碳原子数。
3. 比较异同: 找到目标分子和起始原料的关键区别,这些区别是合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4.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思考“如何形成”这个分子?
断键策略: 识别关键的CC键、CO键、CN键等,将其断开,生成更简单的合成子。
官能团转化(FGI): 考虑将目标分子中的官能团转化为更容易合成的前体官能团。
寻找已知的、可靠的反应: 格氏反应、Wittig反应、DielsAlder反应、Aldol缩合、Claisen缩合、氧化、还原、取代、加成等。
识别关键的中间体: 哪些中间体是常见的、容易合成的?
追溯到起始原料: 确保分解出的每个前体都可以从给定的起始原料出发,经过一步或多步反应得到。
5. 前瞻性合成设计:
将逆合成路线转化为实际的反应步骤。
选择合适的试剂、溶剂、温度、反应时间。
考虑官能团的兼容性,必要时使用保护基。
注意反应的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化学选择性)。
考虑产物的纯化方法。
6. 评估和优化:
检查路线是否简洁、高效、经济。
是否存在副反应?产率是否可接受?
是否存在更优的替代路线?

关键在于,一道有机合成题的“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目标分子和起始原料)来灵活运用以上原则。 题目越复杂,越需要多花时间在逆合成分析上,去“拆解”问题,把它变成一系列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希望我这样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理解有机合成题的解题思路,并且不会让人觉得是AI写出来的。如果还有具体题目,我很乐意和你一起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你个提示吧

有机实验室里常用的Br+源太多了,常见的溴单质和氮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都是。然而此处的“Br+”比较特殊,我敢打赌,它一定是Scott Snyder教授课题组研发的一个溴化试剂——BDSB

开发这一试剂的初衷是模仿生物酶催化的halonium-induced polyene cyclization(卤正物种引发的多烯环化反应),然而他们筛了一堆的卤正试剂(比如白菜价的NBS)都没什么好的结果,于是搜索文献发现这么一类使用硫醚+液溴+路易斯酸(如SbCl5)合成的化合物,就合成出了BDSB以及类似的氯和碘版本CDSC和IDSI

合成完了之后,就把试剂拿去做了一下反应结果发现,真香!

作者用BDSB把几个常用的Br+试剂挨个吊打了一遍,由此可见BDSB这个试剂的活性确实很高。

于是,作者开始用BDSB对一个叫Laurencia的天然产物家族进行全合成研究,这些天然产物的代表结构如下:

看到了吗?这些天然产物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八元环状醚类结构,同时分子中多存在醚键与C-Br键相邻的结构。于是作者一拍脑袋,这不就是溴正离子诱导的烯烃亲电双官能团化吗!有了BDSB这一强力溴正试剂的加持,这个基础有机化学反应就不再受限于醇类底物了,哪怕是醚类官能团也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行这类烯烃官能团化反应了

好了,剩下的作业留给你自己做了。

参考文献:

[1] Simple Reagents for Direct Halonium-Induced Polyene Cyclizations

[2] Et2SBr⋅SbCl5Br: An Effective Reagent for Direct Bromonium‐Induced Polyene Cyclizations

[3] The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laurendecumallene B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