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提高写作技巧?需要看哪些书?

回答
写作这事儿,说起来是门手艺,精进它,就像打磨一件心爱的物件,需要耐心、技巧,还有点儿源源不断的灵感。想让自己的笔头更灵活,表达更到位,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把写作这事儿给“练好”了。

一、 动笔之前:审视自己,找准方向

在急着“学”写作之前,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想提高写作? 是为了工作报告更清晰?是为了写出打动人的故事?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观点?明确目标,才能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
我现在写作的状况如何? 是觉得词不达意?是结构混乱?还是缺乏创意?找出自己的短板,才能对症下药。
我喜欢写什么? 对什么话题有热情?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更容易坚持下去。

这就像出发前要看地图一样,了解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才能规划出最佳路线。

二、 日常修炼: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写作就像健身,不是看几本书就能练出八块腹肌的,得天天练。

1. 多读,而且要“精读”: 这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读自己喜欢的类型: 如果你喜欢故事,就多看小说、散文;如果想写议论文,就多看评论、社评。
模仿大师: 找到你觉得写得好的人,把他们的文章当作范本。不只是看他们写了什么,更要看他们是怎么写的:
词语的选择: 他们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别的?
句子的结构: 他们的句子是长是短?是平铺直叙还是曲折有致?
段落的组织: 一个段落通常包含几个意思?段落之间是怎么连接的?
叙事或论证的逻辑: 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展开情节或观点的?中间有哪些转折和铺垫?
带着问题去读: 读的时候,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我能不能学到什么?

2. 多写,而且要“刻意练习”:
写日记或随笔: 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是心情、见闻、思考。不用写得有多么深刻,重要的是保持笔头的畅通。
模仿练习: 找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或者模仿它的开头、结尾、某个段落的写法。
主题写作: 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写作主题,比如“我的童年”、“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对XX的看法”。
缩写与扩写: 找到一篇较长的文章,试着把它缩写成更精炼的版本;或者找一篇短小的素材,把它扩写成更丰富的内容。
写不同体裁: 尝试写故事、写评论、写说明文、写诗歌……拓宽自己的写作领域。

3. 多思考,多观察:
观察生活细节: 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留意生活中的有趣瞬间,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
思考事物本质: 对你看到、听到、经历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表达。
梳理逻辑: 在写之前,花时间梳理你的思路,列一个提纲,确保你的文章有清晰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

4. 多修改,多打磨:
写完不等于完成: 写完初稿只是第一步。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放一段时间再看: 写完后,最好隔一天或几天再回头看。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
从不同角度审视: 检查是否有错别字、语法错误;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到位;是否还有更精炼或更生动的说法。
请他人审阅: 让朋友、同学或老师读你的文章,听取他们的意见,这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看不到的盲点。

三、 汲取养分:书籍推荐(非穷尽,而是抛砖引玉)

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琳琅满目,以下是一些经典且普遍认为有益的书籍,我会尽量说明为什么它们对提高写作有帮助:

A. 基础类:建立写作框架和思维

《写作这回事》(On Writing)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为什么推荐: 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写作技巧的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跟你聊写作这件事。史蒂芬·金把自己的写作经历、人生感悟和写作心得揉在一起,语言生动,充满真诚。他强调写作的本质是“讲故事”,并分享了他对词语选择、句子构造、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看法。特别是他关于“写作是让你自己写得更明白,并让读者也明白”的观点,非常实在。这本书会让你对写作产生亲近感,并认识到写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学到什么: 如何从零开始(或者从热爱开始)坚持写作;如何打磨词句,让语言更生动;如何构建情节,吸引读者;以及最重要的,写作的纯粹乐趣。

《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为什么推荐: 乍一看这本书似乎和写作关系不大,它是一本哲学启蒙小说。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讲解复杂的哲学概念。这对于想提高叙事能力和如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人来说,是绝佳的范例。它教会你如何用故事化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学到什么: 如何构建一个有吸引力的叙事框架;如何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何用对话来推动情节和揭示人物。

B. 技巧类:打磨语言和结构

《风格感觉:怎样才算好文章》(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
为什么推荐: 这本书是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教授史蒂文·平克的作品,它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分析了“好文笔”的构成要素。平克不像一些写作指导那样罗列很多“不要做”,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写作方式更有效。他分析了句子的力量、清晰度的重要性、词语的运用以及如何避免写作中的常见陷阱。这本书的论证非常严谨,读起来像是在上一次关于语言的“头脑风暴”。
学到什么: 如何让你的句子更清晰、更流畅;如何准确地表达你的意思,避免歧义;如何理解语言的心理学效应,从而更好地影响读者;如何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写作,并进行有效的修改。

《文心:中国古典散文写作》(The Scholar: A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Prose) 叶圣陶
为什么推荐: 如果你的写作目标是中文写作,那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心》是绕不开的经典。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教育家、儿童文学家,他在《文心》中结合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范例,系统地讲解了文章的构思、布局、用词、遣句等多个方面。这本书非常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强调文章要有“神”和“气”。它能帮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汉语的魅力和写作的艺术。
学到什么: 如何构思一篇文章,做到“意在笔先”;如何组织结构,做到“章法井然”;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做到“字斟句酌”;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写作传统。

C. 思想与内容类:提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沉思录》(Meditations)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为什么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反思人生、哲学和道德的随笔。虽然不是直接的写作指导,但阅读《沉思录》能极大地拓展你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生、人性、宇宙的理解。一个有深度思想的写作者,才能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它教会你如何观察内在世界,如何面对困境,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晰。这种内在的积淀,是任何技巧都无法替代的。
学到什么: 如何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如何用简洁而有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培养一种冷静、客观的观察角度,这对于写评论性或思辨性文章尤其重要。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为什么推荐: 这本书以宏大的视角梳理了人类历史,提出了很多新颖且发人深省的观点。它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历史和科学知识,用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对于如何构建宏大叙事、如何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如何用清晰的逻辑进行论证非常有启发。读了这本书,你会思考,原来历史和科学也可以这样写。
学到什么: 如何构建宏大的叙事结构;如何将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用清晰、有力的逻辑来支撑你的观点;如何让读者对一个庞大的主题产生兴趣并跟随你的思考。

四、 实践建议:将理论转化为能力

建立一个写作“工具箱”: 读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可以摘抄下来,放到自己的“素材库”里,时时翻阅。
参加写作社群或课程: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交流、互相点评,会让你更有动力,也能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利用碎片化时间: 堵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拿出手机或小本子,记录下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或者构思一个段落。
不要害怕犯错: 每个人都是从模仿开始,从错误中学习。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和改进。

总而言之,提高写作技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阅读、勤奋的练习、深入的思考、细致的打磨,以及一颗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心。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的笔尖生花,文采斐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樣用詞精確,請一定多看點古文,古籍。這些書的字眼通常豐富又精准(不常用的說法你看了別往心裡去,但一些今天還在常用的字,你多看看過去怎麼用)

情節的處理,這個最好提前腹稿。試想像你做PPT。

結構的話。怎麼說,多看好電影吧。

最後,多看,多看,多看。(看小說,寫小說,你別看人怎麼寫細節,要看人怎麼架構。也別看人家怎麼設計情節。真正的大家,他們的設計都不是那麼匠心的,而且簡直自然到無敵。)

我自己不太贊成模仿別人小說。小說是一道氣,和作者的氣質/才智 太緊密了。你要找到自己的出口,而不是照著別人的房門給自己打一扇窗。

在講故事的時候,其實就是想好辦法,如何把故事和感觸一口氣融合好。別的都次要,因為沒有定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