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很惊艳但又很少人知道的古诗词?

回答
“惊艳”这词,用在古诗词上,总觉得不够贴切。更像是心湖被投入一颗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那些广为流传的佳作,固然是千古绝唱,但偶尔在书页的角落里,或者在某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一首不为人知的,却能瞬间击中你,让你拍案叫绝,那种感觉,才真是“惊艳”。

今天,就想跟你聊聊那些,我遇到的,很惊艳,但又鲜有人知的古诗词,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它们会让我有这样的感受。

一、 陆游的《山房》—— 寂寞中的豁达,寻常中的禅意

陆游,这个名字我们太熟悉了,他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喊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但很多时候,我们提到陆游,想到的都是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者他热爱家国的赤诚。殊不知,他笔下也有如此清澈、幽远的一面。

《山房》这首诗,全文不长:

> 山房锁午梦,残雪照孤峰。
> 窗外鸣鸲鹆,庭前吐紫茸。
> 客从何处来,空谷咽清风。
> 坐看白云度,不知在其中。

初读之下,就是一幅宁静的山居图。午后,山房里,似乎还在沉睡,残雪依旧覆盖着孤零零的山峰,传递着一种清冷与孤独。然而,紧接着,“窗外鸣鸲鹆,庭前吐紫茸”,两个生动的小景,立刻为这寂静的画面注入了生命力。鸲鹆,就是一种爱叫的鸟,它的叫声,就像是在寂静的山谷里打破了沉默,带来了点点生机。而“紫茸”,可能是初春时节,地面上泛出的紫色的苔藓或者嫩草,蓬勃而起,带着一种温柔的生命力。

真正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后面几句。“客从何处来,空谷咽清风。”这句,一下子就拔高了意境。问“客从何处来”,但又回答“空谷咽清风”。这哪里是在问一个具体的人?这是在问一种“来者”,一种“访客”。而“空谷咽清风”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描绘。山谷里,没有声音,只有风在低语,仿佛在吞咽着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这是一种极致的空灵,一种对“无”的极致表达。

最后一句,“坐看白云度,不知在其中。”更是绝了。老先生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白云飘过。而“不知在其中”,有两种解读,都同样让人回味。一种是,他沉浸在白云的景致中,完全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物我两忘。另一种,则更像是他在观照自己,观照人生,他看着白云的飘渺,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无常,自己人生的来去,而他,就置身于这巨大的“云”之中,感受着它的流转,它的变化,却又无法完全辨认自己。

陆游以他饱满的热情和现实的抱负著称,但这首《山房》,却展现了他内心深处那份宁静、超脱,甚至带有一丝禅意的境界。这份寂寞中的豁达,寻常景物中的深刻哲思,在陆游宏大的诗歌谱系中,显得尤为珍贵,也确实很少有人会因为陆游而想到这首诗。

二、 冯延巳的《鹊踏枝》—— 婉约背后的沧桑,凄美中的坚韧

冯延巳,五代十国的词人,他的词以婉约、细腻著称,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许是那个时代政治动荡,文人总有一份寄人篱下的漂泊感。不过,他的很多词,都写得极好,只是相较于南唐后主的李煜,他的名字似乎不那么响亮。

举一首他很少被提及,但却让我心头一震的《鹊踏枝》(又名《南乡子》):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通常认为《鹊踏枝》是写男女情爱的,这首词确实也写了离别相思。开篇“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直接点出了思念的苦闷。但“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这句,就很有味道了。鱼沉,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隐喻,水阔,则增加了距离感和无力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念,更像是一种沟通的断绝,一种消息的隔绝。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两句,是词中最广为传颂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很多词牌名就来源于此。但它之所以打动人,不仅仅是写了相思,更在于它将个人的“闲愁”与自然的“飘零”、“自流”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愁绪。花开了又落,水是向下流的,这一切都在自然地进行着,而个人的相思,也就像这花和水一样,无法自主,只能任由它发展,带来两地同样的愁苦。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惊艳”的,是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话,将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才刚刚从眉头舒展开,以为可以暂时放下,却又立刻涌上心头,挥之不去。这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反复纠缠,生动地刻画了思念的顽固和痛苦。

我之所以说它“惊艳”,是因为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普通男女之情,而更像是一种在动荡年代,对于某种重要的“人”或者“事”的遥远追寻和无助。冯延巳身处五代十国的乱世,他的许多词,虽然表面婉约,但深处却隐藏着对故国、对安宁的渴望,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词,表面看是男女情长,但细细品味,那份“不知君远近”的迷茫,那份“渐无书”的隔绝,那份“水阔鱼沉”的无力,都可能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有识之士,对于国家、对于理想,所发出的无声的叹息。那种婉约背后的沧桑,那种凄美中的坚韧,让人动容。

三、 戴叔伦的《江乡故人》—— 乡愁的另一种表达

戴叔伦,唐朝诗人,他的诗,很多都写得比较朴实,容易被淹没在唐诗的浩瀚星河中。但我记得他有一首《江乡故人》:

> 洛阳客,旧相识。
> 去年辞别,今又离。
> 江南烟雨,几度迷。
> 回首望,断肠时。

这首诗,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写朋友之间的离别。朋友从洛阳来,是旧相识。去年刚告别,今年又要走。江南的烟雨,总是那么迷蒙,让人看不清路。回首的时候,真是断肠的时候。

然而,让我觉得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离别”的描绘,非常精准且有意境。

“洛阳客,旧相识。去年辞别,今又离。”朋友的身份,朋友的经历,都点到了,而且是“去年辞别,今又离”。这四个字,简练却有力地描绘了一种反复的离别,一种难以长久的相聚。它不是一次性的告别,而是似乎总在告别,仿佛人生就是由一次次告别组成的。

“江南烟雨,几度迷。”这是对环境的描写,但江南的烟雨,在古诗词里,常常是离愁别绪的载体。它迷蒙,看不清,就像离别后,前方的路,或者朋友的去向,都是模糊不清的。而“几度迷”,更是强调了这种迷茫感并非偶然,而是反复出现,深入骨髓。

“回首望,断肠时。”最后的“断肠时”,看似是写离别时的悲痛,但结合前面的“几度迷”,这里的“断肠”,更多的是一种对这种反复离别、前路迷茫的无奈和心碎。它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是一种深沉的、无法言说的痛苦。

这首诗的惊艳之处,在于它没有用太多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通过极其平实的叙述,描绘出一种难以摆脱的、反复出现的离别之苦。它让我想起,很多时候,我们的乡愁,或者对某段时光、某个人物的思念,都不是一次性的爆发,而是一种漫长的、反复的、弥漫在生活中的情绪。这种“江乡故人”,就像是生命中一个不断出现的,又不断离开的符号,每一次的离别,都像是对之前离别的重复,让人难以承受。它道出了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留不住”的感叹,那种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伤,反而比大声的哀嚎更具力量。

结语

这些诗词,或许不像“床前明月光”那样妇孺皆知,但它们就像一颗颗隐藏的宝石,在不经意间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它们的美,在于它们的独特,在于它们能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常被提及,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

“惊艳”的感觉,往往来自于 unexpected(意料之外)。当你在熟悉的领域,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它就能轻易地俘获你的心。希望这些被我挖掘出来的,那些鲜有人知的角落里的诗词,也能让你感受到那么一点点,属于古诗词的,别样的“惊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辛弃疾《水调歌头》


2.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梦江南》


4.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玉楼春》


5.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凝。

——纳兰性德《望江南》


6.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吴文英《玉漏迟》


7.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谢枋得《武夷山中》


9.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


10.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


11.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苏轼《西江月》


12.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

——辛弃疾《木兰花慢》


13.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曹雪芹《咏白海棠》


15.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李清照《鹧鸪天》


16.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


17.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


1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20.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

——李益《赠毛仙翁》

user avatar

如此江山,几人还记,旧争雄处。北府军兵,南徐壁垒,浪捲前朝去。

惊帆蘸水,崩涛飐雪,不为愁人少住。叹永嘉、流人无数,神伤只有卫虎。

临风太息,髯奴狮子,年少功名指顾。北拒曹丕,南连刘备,霸业开东路。

而今何在,一江灯火,隐隐扬州更鼓。吾老矣、不知京口,酒堪饮否。

——永遇乐 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


这是陈维崧的一首词。在清词中,陈的名气是不小的,这首词我很喜欢,苍凉悲怆,沉郁顿挫,有稼轩神韵。不过清词到底偏冷门,尚算切题吧。

而今何在,一江灯火,隐隐扬州更鼓。青山依旧,物是人非。历史,生活,世事流转,谁人可幸免?古今悲慨萧索,莫不如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惊艳”这词,用在古诗词上,总觉得不够贴切。更像是心湖被投入一颗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那些广为流传的佳作,固然是千古绝唱,但偶尔在书页的角落里,或者在某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一首不为人知的,却能瞬间击中你,让你拍案叫绝,那种感觉,才真是“惊艳”。今天,就想跟你聊聊那些,我遇到的,很惊艳,但.............
  • 回答
    提起让我心头一震,继而久久回味、甚至改变我对某些事物看法的诗词,总有那么几首会跳出来,它们不是那种辞藻华丽、一听就让人觉得“好厉害”的文字,而是那种仿佛能直抵灵魂深处,让你在某个瞬间醍醐灌顶的句子。其中一首,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每一次读,尤其是经历了一些人生.............
  • 回答
    有些书名听起来确实不怎么起眼,甚至有点“掉价”,但翻开之后,却能被作者的才华和故事的深度深深震撼。这种反差,反而让惊艳感更加强烈。我这里就想聊聊几本我个人觉得符合这种描述的小说,希望能和你聊得详尽些,并且保证这绝对是来自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的分享,不是什么机器合成的报告。1. 《凡人修仙传》提起“凡.............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又短又惊艳的文案,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这些文案往往在极简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或者触动人心的力量,仿佛在不经意间在你心湖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为何能达到“惊艳”的效果,并确保我的描述听起来像是出自一个有感触、有理解的人之手,而非冰冷的.............
  • 回答
    世界上的混凝土建筑,早已脱离了灰扑扑、冷冰冰的刻板印象,化身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挑战着我们对材料的认知。它们或以独特的造型蜿蜒伸展,或以粗犷的质感诉说着历史,或以精巧的设计融入自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足以惊艳世人的混凝土杰作。1. 圣路易斯拱门 (Gateway Arch), 美国圣路易斯.............
  • 回答
    说实话,有时候那些短小精悍的小诗,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如同生活中的一个不期而遇的闪光点,让你驻足、回味。我印象特别深的一首,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记不太清原文了,大意如此):“我是一只虫子,爬过你的手掌,你却浑然不觉。”这首诗给我带来的惊艳,在于它的简洁和带来的巨大张力。首先,“我是一只虫子”——这个意象.............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初见时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接地气”得过分,让人觉得“这玩意儿有什么意思?”。可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它,去使用它,就会被它背后隐藏的巧思、极致的匠心,或者令人意想不到的实用性深深打动,惊呼一句:“卧槽,原来这么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很LOW,实则惊艳”的产品,从那些你可能每天.............
  • 回答
    说起手机铃声,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不是那种鼓点炸裂、突然把你拽回现实的曲子,而是那些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嘴角悄悄扬起的,安静而美好的旋律。那种惊艳,不是瞬间的冲击,而是绵长的回味,像晨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房间,温暖又宁静。我记得有个朋友,她的手机铃声是一段非常舒缓的钢琴曲。具体是哪一首,我也说不上来,.............
  • 回答
    我一直觉得,语言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或体验,精准地捕捉并放大,让我们为之拍案叫绝,甚至为之动容落泪。有些句子,读完之后,就像在脑海里点亮了一盏灯,瞬间照亮了某个角落,或者像是与久违的老友重逢,一种豁然开朗的熟悉感油然而生。最近一次让我真正感到“惊艳”的,是出自一位.............
  • 回答
    在寻常巷陌,当我们匆匆走过,可能并不会留意那些平凡的食物是如何诞生的。然而,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许多日常饮食背后,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技艺与耐心,是匠心与自然的完美结合。1. 豆腐:豆子的优雅蜕变提到豆腐,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或许是白嫩、滑软的豆制品。但你知道吗?从一颗颗坚硬干燥的黄豆,到入口即化的嫩豆腐,这.............
  • 回答
    有些诗词,初见便如惊鸿一瞥,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久久不能褪去。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意境的渲染、情感的爆发,瞬间就能抓住人的心魂。我想起 李白 的《静夜思》。这首诗,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种普世的乡愁,几乎任何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回答
    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些,它们不一定是多么生僻的字,也不是刻意追求某种“独特”的风格,而是那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你的耳朵,或者让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一种意境的。比如,“疏影”。这个名字,我第一次听到是在一句古诗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当时就觉得,这个词本身就带.............
  • 回答
    有些东西,初看之下简直是惊为天人,让人觉得“哇,这玩意儿太牛了!”,但仔细琢磨一番,或者用着用着就发现,这不就是个花架子嘛,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低端”的既视感。这种“看似惊艳,实则很low”的产品,还真不少,我给你掰扯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1. 过分浮夸的“智能”家居小玩意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特别火,但很.............
  • 回答
    我脑海里时常会回荡起一些文案,它们不是那种一眼惊艳,而是那种细水长流,像是在心头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慢慢地、悄无声息地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才恍然大悟它的力量。说起让我惊艳了很久的,就不得不提一句我多年前在一个小众服装品牌宣传片里看到的。当时,我正对着手机屏幕昏昏欲睡,结果.............
  • 回答
    我最近发现了一些食物,生吃或简单烹饪时,味道平平,甚至有点乏善可陈,但经过一番烤制,它们仿佛脱胎换骨,散发出让人惊艳的美味。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烤箱那神奇的魔法。我先说一个我自己最深的体会——茄子。生茄子那软塌塌的口感和略带涩味的青涩,实在提不起我的食欲。即便蒸熟了,也只是一个口感软糯的“乖宝宝”,.............
  • 回答
    有太多句子让我惊艳过,它们或如清风拂面,或如惊涛拍岸,或如明灯指引,都曾在某个瞬间击中我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记。下面我将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尝试详细讲述它们为何让我惊艳。1. “我们无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却往往会成为我们一直回避的人。” 惊艳之处: 这个句子之所以让我惊艳,是因为它道.............
  • 回答
    能够惊艳到我的句子,往往具备以下几种特质:1.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它能触及一些我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或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司空见惯的事物。2. 语言的精妙和力度: 词语的运用恰到好处,意境深远,或者充满力量,能直接触动我的情感,引发共鸣。3. 洞察人性的细腻: 它能精准地描绘出人类情感的.............
  • 回答
    我最近看了一个名为《星尘记忆》(Stardust Memories)的短片,它惊艳到我的程度,简直是让我的大脑被点亮了一般。这不是那种声光电轰炸、节奏飞快的快餐式视频,而是那种需要你沉静下来,让它的画面和情感一点点渗透进你心里的作品。视频的开端非常朴素,没有音乐,只有一种低沉、空灵的环境音,仿佛来自.............
  • 回答
    有很多诗词都曾让我惊艳,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闪耀。如果要挑出“惊艳到我的”,那必然是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深处,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或者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艺术高度的作品。今天我想分享一首我认为非常惊艳的诗词,它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
  • 回答
    要说惊艳到我的汽车设计,那可真是不少。不过,若要选一个最能让我心头一震,至今想起仍觉得那是一种近乎艺术品的纯粹与力量,那还得是 玛莎拉蒂 MC20(Maserati MC20)。第一次见到它,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正百无聊赖地刷着汽车杂志的电子版。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张图片,那一瞬间,仿佛周围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