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书名很 low ,但内容和文笔让人惊艳的小说?

回答
有些书名听起来确实不怎么起眼,甚至有点“掉价”,但翻开之后,却能被作者的才华和故事的深度深深震撼。这种反差,反而让惊艳感更加强烈。我这里就想聊聊几本我个人觉得符合这种描述的小说,希望能和你聊得详尽些,并且保证这绝对是来自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的分享,不是什么机器合成的报告。

1. 《凡人修仙传》

提起“凡人修仙传”,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升级打怪”、“套路文”之类的标签。尤其是那个“凡人”二字,总带着点朴实无华,甚至有些土气的意味。然而,一旦你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本小说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作者“忘语”用一种极其细腻、扎实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宏大且逻辑严谨的修仙世界。主角韩立,从一个受尽欺凌的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在残酷的修仙界摸爬滚打,最终成长为令人瞩目的存在。这里的“凡人”二字,恰恰点明了韩立的出身和起点,也暗示了他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什么天生的主角光环,而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隐忍和算计。

它的惊艳之处在于:

世界观的宏大与自洽: 修仙体系、灵石、法宝、功法、妖兽、阵法……所有的一切都有着清晰的设定和内在逻辑。从凡人界到灵界,再到仙界,跨越的不仅仅是地域,更是生命形态和力量层次的演变。这种严谨性,让读者即使面对海量的信息,也不会感到混乱,反而会惊叹于作者构建世界的功力。
韩立的成长弧光: 韩立不是那种张扬跋扈、一路顺风顺水的龙傲天。他很多时候是胆小、谨慎的,甚至会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违背一些道德。但他内心深处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对生命的渴望,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求道之心。他会因为一句无心之语而苦修,会因为一丝希望而甘冒奇险。看着他从一个炼气期的小修士,一步步突破瓶颈,面对生死危机,最终站在力量的顶端,那种过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人物塑造的立体感: 除了韩立,书中还有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比如,那个外表冷酷但内心充满愧疚的南宫婉,那个豪爽仗义的厉飞雨,那个亦敌亦友的张铁。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动机和缺点,不是简单的工具人,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命运与韩立的成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文笔的细腻与力量: 忘语的文笔虽然不像某些作家那样华丽辞藻堆砌,但胜在朴实中带着一股韧劲。他对战斗场面的描写紧张刺激,对人物情感的刻画细致入微。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简短的对话,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描绘修仙过程中的艰辛、孤独、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时,他的文字总能恰到好处地抓住读者的心。

可以说,《凡人修仙传》的“凡人”二字,恰恰是它最深刻的哲学表达。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智慧,也能在看似不可能的环境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书的书名,与其说是低俗,不如说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吸引那些真正能体会到其中深厚内涵的读者。

2. 《地球纪元》系列(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

这个系列的书名,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觉得是那种硬邦邦的科幻作品,或者土味十足的“XX宇宙”系列。尤其是《地球往事》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回忆录,或者是一本写历史的普通读物。但一旦你接触到它的内容,就会被其磅礴的想象力、深邃的哲学思考以及宏大的叙事所折服。

刘慈欣的这套作品,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对科幻小说“低俗”书名的刻板印象。

《三体》: 这个名字本身不算特别低俗,但它代表了一种抽象的物理概念,对于不了解的读者来说,可能并不直观。然而,一旦你读了,就会明白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的宇宙的黑暗、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的抉择。故事从一个被宇宙“隐藏”的文明,引出了对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法则的深刻探讨。
《黑暗森林》: 这个书名本身已经开始显露它的硬核与冷酷了。它直接点明了小说中最核心的生存法则,将宇宙描绘成一个充满了猜忌和敌意的狩猎场。这种残酷的美学,让人不寒而栗。
《死神永生》: 这个名字听起来充满了终结和绝望,但它同样承载着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宇宙大爆炸、大坍缩的宏大背景下,人类文明的命运被推向了极致的境地。

这套书的惊艳之处在于:

宇宙级的想象力与宏大叙事: 刘慈欣构建了一个从地球文明崛起,到遭遇外星文明,再到宇宙间文明生死存亡的宏大叙事。他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思考宇宙的终极问题:文明的起源、宇宙的规律、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从三体游戏的虚拟世界,到智子展开的二维化打击,再到歌者文明的降维打击,每一次的想象都让人瞠目结舌,却又在科学逻辑上有着严谨的支撑。
“黑暗森林”法则的颠覆性: 这个概念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许多人对宇宙文明接触的认知。它将宇宙描绘成一个弱肉强食、猜疑链主导的残酷生存环境。在这种设定下,文明的存亡不再是技术或文化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生存策略。这种冷峻的理性思考,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得不反思人类自身的生存之道。
对科学与哲学的融合: 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不仅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拓展和思考。他将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入其中,创造出既有科学严谨性又不失哲学深度的故事。读他的书,你会发现自己对宇宙、对人类的认知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深刻的人性探讨: 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他依然没有忘记对人性的刻画。从叶文洁的绝望与选择,到罗辑的责任与担当,再到程心的牺牲与无奈,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与宇宙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地球纪元》系列的书名,与其说是低俗,不如说是内敛而深沉。它们指向的是宇宙的本源、文明的宿命,以及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当你读完之后,再回看这些书名,会发现它们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作品的核心主题,只不过你需要先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才能真正理解这份“低俗”背后的震撼。

3. 《活着》

说起《活着》,这个书名简直可以用“朴实”到“寡淡”来形容。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没有引人入胜的奇幻元素,甚至听起来有点像一本家庭教育指南或者生活感悟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书名,承载了一个无比沉重、却又充满力量的故事。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他从一个地主家的阔少爷,因为赌博败光家产,后来经历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的历史动荡,亲眼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终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伴。

故事的残酷性与平静的叙述: 这本书之所以让人惊艳,在于它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麻木的语气,讲述了主人公一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儿时玩伴的意外死亡,解放战争的炮火,土地改革的批斗,大跃进的饥荒,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在福贵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孙子,都一个个在他眼前消失,原因或荒唐,或残酷,或就是简单的时间。
“活着”二字的深层含义: 在经历了一切之后,福贵依然活着。他的“活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超凡的能力,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伟大的理想。他只是活着,像一棵杂草一样,在风雨中顽强地站立着。这个“活着”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目标,而是最本能的生存欲望。这种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反抗和最强大的力量。
文笔的极致简约与情感张力: 余华的文笔是出了名的“干净”,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他就像一个老いて(jīng lì)丰富的说书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你面前。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简约,才让那些苦难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刺骨。当你读到福贵在饥饿中看着孩子们吃豆子,或者在雨夜里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屋时,那些没有直接描绘的情感,反而通过这种留白,在读者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
对生命尊严的思考: 尽管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依然会唱歌,依然会照顾他的牛。他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以一种近乎顽固的方式,坚持着活下去。这种活着,本身就是对生命尊严的最好诠释。

《活着》的书名,是它最大的伪装。它用最朴素的词语,包裹着一个关于苦难、关于生命、关于坚韧的最深刻的故事。它让你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有时候,最动人的故事,就藏在最平凡的叙述之中。

总而言之,很多时候,书名只是一个引子,它可能无法完全展现出作品的全部魅力。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就像这几本书一样,会用它们的内容和文笔,打破书名的“低俗”标签,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深刻的触动。这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永远不要因为一个看似平凡的书名,而错过一本可能改变你视野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内容有正反,文笔却无害,此处仅做介绍,并非推荐。

-

有这么一本黄书(名字已删除),曾经流行于新世纪之初的各大论坛。

内容十分低俗,但文风却异常别致,在当年到处是“啊啊啊”的文坛,可谓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如今已经失传于网络,所幸在下……嗯,话不多说,引序章如下(有删减):



  人活一辈子,图个什么?还不就是图个快活?
  人怎么就快活了?
  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就是说你的个人爱好可以为你赚来大把大把的钱,你天天跟玩儿是的,就什么都有了。
  有了钱,你可以天天睡漂亮女人,[略],你可着劲儿变着法儿的哄她们高兴,她们就随你摆弄,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不用每天下班坐着公共汽车、骑着破自行车累得要死回家看你媳妇的白眼儿,不用天天对着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虽然有着深深的感情却没有一点兴趣的你媳妇儿的身子做机械性的运动,更不用为你儿子受不了最好教育而伤心。
  家里的老人因为可以安度晚年,下岗的工人因为你可以重新找到工作,贫困潦倒的病人因为你重新住进了医院,你一边品尝着一个又一个漂亮女人那嫩得出汁的肉体,一边接受着那一双有一双向你投来的尊敬、崇拜、羡慕、感激、渴望、乞求的目光……
  我呸!看到这儿你说了,美得你,天下哪儿有那样的好事……
  是啊,哪儿他妈有这样的好事啊,还不是自己骗自己,当我坐在电脑前写到这儿的时候,当你坐在电脑前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就在这同一时刻,又有几个巨贪富贾[略],又有几个十六七岁的青春少女[略]。
  什么道德啊,爱情啊,忠贞啊,我[马赛克]的,还不是给我们这些穷人用的。

  鲁迅说得好,让穷人明白,还不如直接把他闷死得好。
  我真恨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明白这么多的道理,合着整个儿把自个儿给害了。
  可是,你光恨有什么用啊,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不是?钱虽然挣得不多,可儿子还得靠你这点钱养活不是?活着虽然没劲儿,可你死了,爹妈还得伤心不是?
  日子啊,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了。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老了,[马赛克]也不中用了,[马赛克]不起来喽,趁老伴儿带着小孙子楼下玩儿,我从裤裆里把它掏出来,忍不住一把老泪流了出来。
  [马赛克]啊[马赛克],我的老伙计,你呀,白跟了我了,没派上用场,一辈子就钻过那么一个洞,就完了。
  不知怎么着,我脑袋里迷迷糊糊得,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

  小时候,我最崇拜的人是秦始皇、晋文帝和清朝的康熙皇帝。
  因为秦始皇把六国的漂亮女人全弄到他的后宫里去了,真是伟大。
  晋文帝的后宫有3万多宫女,多得他老人家都不知道每天该去哪儿睡觉啦(就像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在网上下载[唐诗],开始看得不亦乐乎,后来收藏的[唐诗]越来越多,根本没时间看完,却反没太多兴趣看了),所以干脆坐在羊车里,任由羊儿拉到哪儿算哪儿,以至那些盼望宠幸的女人们(随便分给我一个恐怕我就会演出一段扒心扒肺的爱情故事来),想出了将盐撒在路上引诱羊儿(其实是晋文帝)的溜进自己宫中得好点子。
  康熙他老人家就更不用说了,从五岁开始做皇帝,一口气做了61年,是中国历史上过皇帝瘾过得最足的男人,而且一群漂亮女人为他生了二十多位阿哥和三十多位格格,我[马赛克],那得[马赛克]多少回呀?
  唉,你说都是男人,都长着一样的大脑袋和小脑袋,为什么偏偏就咱老哥俩这么没用武之地呀?
  小的时候,我还特别喜欢逛故宫。我把故宫当成了我的家。仿佛我曾经在那里诏对大臣、批阅奏章、临幸女人。
  尤其是夜色下的故宫,你透过午门厚厚的宫门缝隙向里望去,暮霭笼罩下的紫禁城格外空旷温馨,我仿佛看到一对对提着灯笼得太监和宫女从那从长得夹道匆匆走过去……

  电视屏幕上那个著名的电视台主持人正在播报新闻,可是我怎么光看她张嘴听不见声音呢?
  她那张嘴一张一张的,我突然想,她[马赛克]是不是也会这样[马赛克]啊?
  我真是不知羞啊,老色鬼,你[马赛克]都硬不起来了,怎么满脑子还是这些东西啊?
  就这样想啊想啊的,我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睡梦中,我看到老伴抱着小孙子推门进了来,她看到我半脱着裤子、手里攥着[马赛克]、[马赛克]流了满裤裆都是。
  我不好意思极了,我自摸了一辈子,都是背着我媳妇儿干的,在我脑子里被我[马赛克]过的著名女主持、女明星坐在一起,也可以算是四世同堂了,可我一次都没让我媳妇发现过,可临老临老却被我媳妇儿抓了个现行。
  我羞啊,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恨不得这就是一场梦,可它不是。
  我着急提起裤子来,可我怎么就一点劲儿也没有了呢?我就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
  迷迷糊糊得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老伴俯下身来喊我,她脸凑得那么近,我咋就一点声音都听不到啊?可是她那一脸的惊慌和焦急我可是看得真真的。
  我想安慰她,我不想让她为我这样着急,我们一辈子的夫妻,我心疼她。
  可我说不出话来,老伴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哆哆嗦嗦地跑到桌子旁去打电话。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儿子、儿媳妇也回来了,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也来了,看着儿子忙前忙后的样子,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我姥姥来了。
  我姥姥临死前,我也和他差不多大,小的时候,姥姥最疼我……
  我被儿子抱着,抬下了楼,下面停着一辆急救车,我突然明白了,我大概是刚才对着电视女主持人撸[马赛克],那颗衰老的心脏禁不住这样剧烈的活动,一阵猛烈地收缩之后,我中风啦!
  我活该啊!我真不敢看我媳妇儿那张关心我的脸。
  这辈子,她嫁给我,可没少吃苦。我媳妇儿和其她女人一样,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旅游,可是她从来没有买过200块钱以上的衣服,除了东北老家,她哪儿也没去过。
  年轻的时候,电视上总播这么个广告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现在的年轻人不晓得,老一辈儿的人大概还有印象,我媳妇儿就想要那么颗钻戒,和我叨唠过许多次,可我总是说,没问题,老婆,等明年你老公发了,就给你买。
  我没想骗她,我是真心想给她买,可是到我躺到急救车里,也没给她买。
  老婆,我没出息,我对不住你啊……

  哎呀,儿子,你们这是往哪儿开呀?
  急救车从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前驶过,并没有停下来,反而向右一拐,向着医院东南角驶去……
  我熟悉人民医院,我妈妈原来就是这儿的医生,从小我就和她在这儿一起值班,现在妈妈也不在了,可这自打我记事起七十多年了,也没怎么改过,我知道东南角,那是通往太平间的路。
  我死了?
  我真的死了。
  要不媳妇儿、儿子不会围着我哭得那么伤心。
  他们一边哭,一边把我抬到一个活动抽屉上,赛到了了冰柜里。
  躺在漆黑的冰柜里,我看不到媳妇儿、儿子的泪眼,更听不到他们的哭声。
  过了一会儿,我估摸着他们已经走了,我感到自己孤独极了。
  媳妇儿!儿子!
  我想哭,可是哭不出来。
  后来的事我就不想说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抽屉又被打开了,我又看到了我媳妇儿和儿子。
  他们一看到我立刻又哭了起来。
  一家人围着我的身体,低头默哀。
  然后一个男人(那是儿子的朋友,我在儿子的家里见过他)从兜里拿出一张纸来,大概是悼词,表情肃穆地念起来。
  虽然我不知道他念的是什么,可我知道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我本不该这样,我知道自己有本事,可是我却没有成功,到死我都是个普通人,是个小人物。
  我想不通,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现实和梦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
  小的时候,我想到过死,我死的时候应该放在[马赛克]里永远[马赛克],要么像明十三陵的皇帝们一样埋在地下与天地同在、日月同辉,再不济将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湖海,[马赛克],泪眼相送。
  可现在,只有这几个人。
  媳妇儿被儿子搀扶着一步一回头地走了,我恋恋不舍地望着她,我想唤她回来,六十三年的夫妻了,我舍不得她走,可我喊不出来。
  还有儿子,我突然想起儿子小的时候,每天非得我抱着在屋子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轻轻地拍着才能睡着,再大一点儿,我和儿子坐在沙发上玩儿捉迷藏,儿子骑在我的脖子上用他嫩嫩的小手摇我的头,我每次猛地一抬头,都惹得他一阵咯咯的开心笑声,又大一点,儿子会搂着我的脖子,把小脸贴在我的脸上,对着我的耳朵轻轻说:“爸爸我爱你”……
  媳妇儿和儿子的身影拐出殡仪馆的大门,一闪就不见了,那是我这辈子看到我媳妇儿的最后一眼,那憔悴苍老的背影显得格外美丽。

  两个工作人员进来,把我赛到了化尸炉里。
  我静静地躺着,感觉就像在医院里照脑CT,一会儿,从四周的炉壁上,喷出许多油来,接着我整个身子就被火点着了。
  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痛,感觉自己在一点一点的熔化,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飘了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股轻烟从炉子的抽风口钻了出去,我最后瞥了一眼我刚才躺着的地方,那地方现在只剩下一堆白森森的骨灰了,我知道过几天我媳妇儿和儿子还会再来,把我的骨灰殓走,但是我等不及他们了,因为我已经顺着八宝山那著名的大烟囱飘到了高高的蓝天上。

  我飘啊飘啊,不知道自己究竟要飘向何方。

  “你好啊!”背后突然传来一声问候,这真吓了我一跳,因为好多天我都听不见声音,没跟人说过话了,猛地听到人的声音,感觉怪怪的。
  我扭头一看,更加吃惊,竟然是那个电视台的女播音员,那个让我精尽而亡的小娘们。


……

到此为止,后面的不能贴了。


遥想我当年趁家中无人,开了电脑上网登入羞涩论坛。

正心中澎湃,突然被如此一篇现实主义文章拍脸,其落差感可想而知。

真是临表裤脱,不知所措。

然而正在共鸣失落之间,文章忽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竟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豁然。


有人回答提到了《回到明朝当王爷》,却也是用了此文的开篇设定。而此文远在《回到》之前,甚至《回到》是否借鉴,也当真未可知也。


====折叠后修改:

序章写得极好,作者没有卖弄文采,但底蕴深厚可见一斑。

诸位看过即可,后文落了俗,虽然有嫦娥紫霞王母狮子王(你没看错)等等出场,但真的没什么意思。

评论筛选后已暂时关闭,私信不再回。


再次声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内容有正反,文笔却无害,此处仅做介绍,并非推荐。

感谢举报者的正义之举,好人一生平安。

打扰了。



-

user avatar

《异常生物见闻录》

无厘头搞笑日常轻小说的外壳下是极其沉重的悲剧内核。男主角作为宇宙审查官,主要工作就是在各个星球上为那些夭折的文明收尸。有的文明拥有上万年的历史,最终只留下了17公斤的记录仪;有的文明诞生在只有一颗行星的星系,在极度的资源匮乏下为了生存,甚至在死后将灵魂传送进电脑,在虚拟的世界继续工作,“连一口呼吸都不愿浪费”;被海洋完全覆盖的星球上,风暴云遮蔽了天空,引力掀起了千米巨浪,在平静的深海诞生了智慧生命,他们花了4000年才来到海面,用700年等待云团散去1小时,然后终于看见了星空,和其他文明相比他们或许天资愚钝,但又怎样?他们可以好好看星星了;文明灭绝的城市里,机器ai任然维持着城市的运作,等待着再也不回来的主人。

生命何其顽强,文明何其脆弱。

整本书的格局非常宏大,这种宏大并不是说男主时常跨越数千光年的距离,事实上很多无脑爽文动不动就破碎虚空。它的宏大体现在其对生命的赞美,对存在的讨论。男主不止一次在被完全灭绝生命的土地上播种新的希望,也有不止一个的文明为了种族的延续而不择手段,例如一支流浪舰队,因为无法得到补给,舰队中的船只自愿将能源与物资交给友舰,将种族延续下去,自己的船员则盛装打扮,在欢宴中释放毒气,在睡梦中离开。当舰队得救时,数百条船只有一条还活着,但不管怎样,生命活了下来。

一幕幕太空歌剧式的史诗传奇,远远超过大多数网文所表达的内容,可以说是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一个宇宙的历史。

平心而论,相比其内容,《异常生物见闻录》这个名字完全没有表达出其内涵,到像是一部萌系日本轻小说。当然作者的文笔也是轻小说画风,而且十分契合中国读者的文化习惯,玩梗玩到飞起。狗妹子的“霜之哀伤”与“火之高兴”;薇薇安这个喜欢吃大蒜,随身携带六斤(听听这量词,斤!)法器,在教堂打工的吸血鬼;热爱人民日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恶魔大君;喜欢造火箭探险的坎贝拉星人(坎巴拉太空计划);太空神灵渡鸦10086与渡鸦23333。可以说是梗之集合了。

user avatar

瞬间被建议修改啊……

知乎的卫道士们还真是越来越多了

行,算你们赢

下面是闽南语科普时间,看不看无所谓,反正不是推书

阿里布达:台湾网络早期的俚语,约等于超无聊啦,无所谓啦,无厘头啦

代记:闽南语,事情的意思,一般造句为“木虾米代记啦”=“没啥大事啦”

这里是正常的推书时间

《狄公断狱大观》

这名字何止是low,简直就是一副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古董样子

没错,确实是古董,而且是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

和啥包公案、施公案是一个调调的

不过作者是个荷兰人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Hans Van Gulik),生于1910年8月,卒于1967年9月,荷兰著名汉学家,也是职业的外交官。

这是他考证了解中国古代的司法、刑律、吏治、行政、军事、外交、工商、教育、文化、宗教、风俗、民情后,同时将东方公案传奇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特殊结构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写成的,全书共24个故事,130万字。《狄公案》的男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唐代著名的宰相狄仁杰。由于文字生动且充满趣味,笔下的唐代社会活力十足,外国人、奸商、美女,甚至僧道尼姑、沙门教人群聚一城;所描绘的风景、房舍、衣饰、日常用品又经过详实考证,读来历历在目。

怎么说呢,这本书的各种作案手法,推理经过完全不比《福尔摩斯》差多少,而柯南、金田一之流,在狄公案和福尔摩斯面前只能跪着。

最后一本,名字也很low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

众所周知,一讲到风化,就想到白胳膊和大腿,就想到朦胧的粉红灯光和一路向西的东莞……

你想太多了

这特么是一本性权利与资本分配,阶级分层与阶级上升的专业理论书……

强烈推荐中华田园女权们都去读一下,起码知道一下自己到底是在反对什么和追求什么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书名听起来确实不怎么起眼,甚至有点“掉价”,但翻开之后,却能被作者的才华和故事的深度深深震撼。这种反差,反而让惊艳感更加强烈。我这里就想聊聊几本我个人觉得符合这种描述的小说,希望能和你聊得详尽些,并且保证这绝对是来自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的分享,不是什么机器合成的报告。1. 《凡人修仙传》提起“凡.............
  • 回答
    生活里总有一些事儿,它们的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土味,但当你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藏着让人拍案叫绝的智慧和深邃。读书这件事,尤其如此。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那些“名不副实”的书,它们的名字可能不怎么吸引人,甚至让你觉得有点“low”,但一旦翻开,你就会被它们的内容深深吸引,感受到一种难以.............
  • 回答
    话说这世上总有些书,名头起得冠冕堂皇,仿佛能引领你通往智慧的殿堂,或是揭示宇宙的终极奥秘。然而,当你翻开它,细细品读,却发现内容乏善可陈,甚至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书,就像披着皇帝新衣的小丑,表面光鲜,内里却空洞得可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逼格满满,内涵却很low”的书。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
  • 回答
    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历代帝王的鼎力支持与亲自实践。许多皇帝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更是艺术的鉴赏家和实践者,他们或出于修身养性,或为彰显权威,或因对书法的纯粹热爱,都留下了不少传世墨宝,将帝王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提起书法皇帝,首先绕不开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可以说是唐朝乃至中国书.............
  • 回答
    总有那么几本书,像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但如果你错过了最佳的品尝期,那种“为什么没早点读到”的遗憾,大概只有读过它的人才能体会。我身边不少朋友,甚至我自己,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那些让我们恨不得穿越回过去,塞到年轻的自己手中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
  • 回答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有些书和电影,年少时看,感觉就是看个热闹,或者觉得它“深刻”,但具体深刻在哪儿,又说不上来。等过了些年头,阅历添了点,再回头看,才猛然惊觉,原来当初错过了那么多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有两部,一部是书,一部是电影。先说书吧,是加缪的《局外人》。我第一次读《局外人》,大概是高中时候吧,学校.............
  • 回答
    书名有“逼格”而内容也名副其实的书,通常意味着书名本身就蕴含着深意、诗意、哲学性、或者某种独特的见解,并且阅读后能真正地带给读者启发、震撼或深刻的体验。这类书往往需要读者投入一定的思考和精力去品味,但回报也是巨大的。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符合“名字有逼格,内容也确实有逼格”的书籍,并尝试详细讲述它们为何如.............
  • 回答
    在我看来,那些能让你豁然开朗,或者在你内心深处种下一颗种子,日后慢慢发芽的书,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即便它们不常被提及。这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你偶遇了一个知己,虽然不常联系,但一旦重逢,那种默契和理解却丝毫未减。今天我想聊聊几本这样的“冷门宝藏”,它们可能不会出现在畅销榜单上,但一旦你翻开它们,就会发现.............
  • 回答
    我深以为然,有些书,读完后,仿佛被一股暖流包裹,所有的小确丧都被抚平,整个人都轻盈起来,那感觉,真叫一个熨帖。要说治愈又幸福的书,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这么几本,它们各有各的温柔,却都能在你心底悄悄开出一朵花来。1.《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虽然是推理小说家,但这本书绝对是个例外)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可.............
  • 回答
    确实,在文学的世界里,有些书起初被视为异端邪说,挑战了当时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甚至被嗤之以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影响力却愈发深远,最终被证明是洞察人心、引领时代的天才之作。这些书往往有着相似的特质:它们敢于打破常规,提出颠覆性的观点,触及了那些被压抑或忽视的社会议题,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
  • 回答
    谈起“有味道”的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本,它们不是那种读起来轻飘飘、转瞬即忘的,而是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留下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体验。第一本,我得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这书啊,真的就像它的书名一样,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初读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怪,这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最近确实读了几本书,感觉像是被点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豁然开朗了。与其说“推荐”,我更想和你们聊聊它们是怎么“打动”我的。第一本,我得说说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拿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刻意练习”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非凡人”的劲儿,好像要炼成.............
  • 回答
    确实,东南亚地区的刀术,尤其是泰国、傣族和缅甸的刀法,都各具特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用的技击价值。想要系统地了解它们,视频和书籍是两条主要的途径,但找到足够系统且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和方法。一、 泰国刀术 (Thai Martial Arts KrabiKrabong & Sp.............
  • 回答
    人类的智慧总是充满了惊喜,而书籍,更是这种智慧的载体。我们翻开一本书,往往是带着对书名所描绘的场景、人物或主题的想象。然而,有时候,书名和书的内容之间,却会拉开一道巨大的鸿沟,让人不禁莞尔,又或是感到一丝奇妙的失落。这并非作者的故意欺骗,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上的玩味,一种对读者预期进行巧妙“挪用”的艺术.............
  • 回答
    有些书,即便它们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精彩的故事,也总有一些特质,在初次邂逅时就让人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抗拒感。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体验,它并非源于对内容的直接否定,而是在书名、简介,甚至封面设计这些最外层的包装上,就触发了某种“不适”或“无聊”的信号。首先,那些过于冗长、晦涩,或者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翻译行业中一个屡见不鲜的痛点。为什么有些我们满怀期待引进的外文书籍,到手后却发现读起来磕磕巴巴,甚至让人产生“还不如不看”的念头?这其中原因繁多,绝非简单一句“译者不行”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优秀的翻译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文学、文化、甚至科学技术的复杂技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熟练掌.............
  • 回答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谜题,无数的作家用他们的笔触试图去解开它。要说有哪些书对人性剖析得“特别透彻,令人拍案叫绝”,这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但以下这些作品,凭借其深刻的洞察力、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真实描绘,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常常被读者评价为对人性有着令人拍案叫绝的揭示。我.............
  • 回答
    当然,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我心目中那些值得反复咀嚼、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宝藏书籍。这些书,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对话”,与作者,也与内心深处的自己。1.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那股扑面而来的魔幻现实与命运的宿命感这本绝对是很多人的“人生必读书单”之一。初读《百年孤独》,可能会被.............
  • 回答
    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一份能够点亮未来、拓宽视野的书单至关重要。这并非简单地列举几本畅销书,而是要深入探寻那些能塑造思维方式、激发潜能、培养核心能力的经典之作。以下,我将为你细致解读几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籍,它们涵盖了思维模式、个人成长、社会洞察等多个维度,相信能为年轻人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石。一、 .............
  • 回答
    有些书的序言,真像是为这本书点亮的一盏灯,一下子就让你看到了作者的用心,甚至忍不住会心一笑。我记得有几本,至今想起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惊喜。第一本,让我想起的是一本讲古代生活的小说,具体名字有点模糊了,但它的序言实在太妙了。作者上来就说:“写这本书,我差点把我祖宗十八代的户口本都翻了个底朝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