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真正是上了大学我才明白.
鲁迅先生
中学时期真心读不懂(或者是读不透),并且老师还会画出重要部分,让同学们背诵,当时真是反感的要死,我们从小就知道,鲁迅先生很伟大,却不知道为何伟大。
可现在看来,人血馒头,“排出”九枚大钱的孔乙己,打自己嘴巴的阿Q,叨叨着自己真傻的祥林嫂,还有多年以后相逢,闰土低头的那一声“老爷”,他们是一个人或者.....一种人?鲁迅先生活生生的给大家刻画出了一个年代的下层社会呀。
对于道尽了那个时代的痛的鲁迅先生,私以为对于民族本性的把握,出其右者甚少。
去年买了《朝花夕拾》重新翻阅。
(偶然看到的,想不到先生还有如此时尚的一面,要是当初教科书上配这张图,我一定好好读书,哈哈哈哈,又想起了主席对先生的评价,忍不住再一次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理还有《老人与海》,初一的时候作为“中学生必读课外书”,被老师强制购买,直到现在翻开,才领略到老人如狮子般的意志,那个无忧无路的年纪,未经风雨,怎知风浪,怎么能体会到一个老人背负着蓝的让人心凉的大海,拿着一跟破木棒,独孤的与"大海的儿子们"斗争,那是英雄暮年的何等豪情。
而现在,在你遇见磨难困苦时,想想无所畏惧的老人,又是怎样的感受?
你认为什么样孤独的战场,会比得上,一片大海,一叶孤舟?
送上结束句,那风浪过后的温适宁静。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 老人正梦见狮子。 ”
(另外说一句,《老人与海》书店里现在张爱玲的译本较多,但是虽然张爱玲的文学水平较高,但老人与海翻译的真心没有其他译者的精准。)
电影嘛,一定是《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以及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我喜欢《喜剧之王》尤甚,先不说主线,单是说分线,用知乎的话说,“当你穷得只剩下梦想,兜里只剩两块钱时,对一个“出来卖的”女人说出:”我养你呀“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可能有人说俗,可是你看周星星,那一微低头,一咬唇的表情,一帧一帧的看,你是否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心?这片子有无数的片段来反映小人物的心酸,小时候没心没肺,只会哈哈哈。
另外,直到最后才发现世界上最好听的情话不是我爱你,也不是我想你,而是“我养你呀”。
你觉得呢?
“不上班,你养我啊?”...“我养你啊!”其实,最动人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养你” http://my.tv.sohu.com/us/63355270/32036945.shtml星爷的后电影时代,例如《大话西游》,《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难道只是喜剧片?(《长江七号》算我没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