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有哪些好玩的描写?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除了其宏大的故事格局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在于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描写。这些描写就像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画卷,将梁山好汉们的豪情壮志、爱恨情仇,以及当时社会的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说“好玩的描写”,那可太多了,我给你细细道来,保证让你也觉得有滋有味。

一、 吃喝玩乐,活色生香的江湖日常:

《水浒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它对普通人生活细节的刻画。好汉们聚在一起,可不是天天打打杀杀,更多的时候是围着酒肉,谈天说地。

喝酒的讲究与豪迈: 喝酒在《水浒传》里绝对是一门学问,也是身份的象征。比如武松景阳冈打虎,喝的是三碗不过冈的酒,那酒劲儿上来,人也跟着变得勇猛。后来到了快活林,他去刘太公家,刘太公为了考验他,故意说没好酒,结果武松一听,直接要求上最好的。酒的种类也五花八门,什么“透瓶香”、“出门倒”、“老郎酒”、“竹叶青”,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喝酒的场景更是热闹,三碗两碗下肚,话就多了,敬酒的、劝酒的、吹牛的、哭诉的,一股脑儿都涌出来。最经典的莫过于鲁智深,他喝酒那叫一个畅快淋漓,什么“吃了就吃了,什么大不了的!”那种不在乎天地的豪迈,在酒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酣畅: 除了酒,肉也是梁山好汉们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鲁智深,他吃起肉来,那叫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完全不顾形象。施耐庵描写他吃起肉来,“又吃了一回酒,又吃了半扇猪肉,两个大盘子装的,都吃了。”这种粗犷而又真实的生活化描写,让人立刻能想象出那个画面,感受到那种最原始的生命力。还有林冲,在沧州为奴期间,虽然日子艰苦,但一旦有了点余钱,也会去“解馋”,吃一顿烧鹅、烧羊肉,那种满足感同样写得很到位。

市井小说的趣味: 梁山好汉们在江湖行走,免不了接触市井百态。比如宋江在江湖上的“浪子”名声,靠的就是笼络人心,花钱如流水,在青楼、酒馆里挥金如土,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会玩”。他请客吃饭,送礼,都是一套一套的,把各路英雄好汉都笼络得服服帖帖的。这些描写,让梁山好汉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仙,而是有血有肉、接地气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因此格外“好玩”。

二、 独特的绰号,人物的灵魂标签:

《水浒传》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生动有趣的绰号了。这些绰号不仅仅是名字的代称,更是人物性格、经历甚至外貌特征的浓缩,充满了文学智慧。

形象生动的比喻: 像“豹子头”林冲,一听就知道是勇猛如豹,又威风凛凛的。他头戴的豹皮帽子,更是增添了几分彪悍。而“花和尚”鲁智深,光听名字就觉得他性格放荡不羁,与传统僧人的形象截然不同。“行者”武松,则暗示了他曾经的经历,比如杀了人之后,为了躲避官府,披枷带锁,像个行者一样奔波。

幽默诙谐的妙语: 有些绰号更是带有明显的幽默感。比如“赤脚大仙”孙立,虽然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这个绰号自带一种仙气飘飘又接地气的反差感。“矮脚虎”王英,这个绰号就把他的身高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还带着点嘲讽的意味。还有“旱地忽律”朱贵,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滑稽,而且“忽律”也是一种小型的蜥蜴,暗示了他善于隐匿和观察。

性格的精准捕捉: 更绝的是,很多绰号直接点出了人物的核心性格。比如“及时雨”宋江,他的绰号就源于他乐于助人、广结善缘的特点。而“智多星”吴用,则是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体现。“黑旋风”李逵,更是将他鲁莽冲动、勇猛过人的性格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些绰号,就像是作者给每个角色贴上的灵魂标签,让人过目难忘。

三、 武打的细节,看得见的功夫:

《水浒传》的打斗描写,也是一大看点,虽然不像现代武侠小说那样花哨,但胜在写实和充满力量感。

招式的精妙与变化: 比如武松打虎,那不是靠什么绝世神功,而是靠着酒力、勇猛和对老虎习性的了解。他先是躲闪,然后抓住机会,用尽全身力气去打。施耐庵写他打虎的细节:“只一顿拳脚,打得那虎眼泪直流,虎声哀惨,呜呜叫着,向前扑不来。”这种直接的描写,充满了力量。再比如林冲大战洪教头,洪教头虽然武艺高强,但林冲的“枪挑”、“剑砍”、“刀挥”等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枪棒无双”的本领,也写出了两人招式的不同。

环境与动作的结合: 很多时候,武打场景还会巧妙地结合环境描写。比如“三打祝家庄”时,侯健的飞刀,李逵的板斧,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作用。梁山好汉们在水泊里作战,也发挥了主场优势。这种写实与战略相结合的描写,让打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观赏性。

“拳打脚踢”的真实感: 《水浒传》里的许多打斗,特别是江湖上的日常冲突,更多的是拳打脚踢,刀枪相见。比如施耐庵描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叫一个“三拳两脚”,招招致命。这些描写,虽然看似粗糙,却充满了江湖的血腥与直接,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打斗的真实性。

四、 语言的鲜活,活说的江湖腔:

《水浒传》的语言也是一大魅力所在。施耐庵运用了大量的口语、俚语,以及当时流行的北方方言,使得人物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人物性格的体现: 鲁智深说话粗鲁直白,李逵说话又糙又狠,宋江说话则圆滑世故。他们的语言风格,与他们的性格完全契合,让读者能“听”出人物的内心。比如鲁智深一句“洒家”,就充满了江湖僧人的洒脱与霸气。

生动的比喻与夸张: 施耐庵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让语言更富有趣味。比如形容李逵“虽然浑身是黑,但生得凶神恶煞,如同九天玄女下凡”,又或者形容他说话“像打雷一般”。这些夸张而又形象的语言,一下子就把人物的特点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故事的趣味性: 这些活泼的语言,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有趣。人物之间的对话,常常充满机锋,也充满了幽默感。比如吴用出谋划策时,说出的那些话,总是带着一股“算计”的味道,让人觉得既佩服又觉得好玩。

总而言之,《水浒传》的“好玩”之处,在于它将一个充满血腥与冲突的故事,用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细节描绘出来。从酒席上的豪言壮语,到江湖上的行侠仗义,再到人物之间有趣的对话和鲜明的绰号,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以及施耐庵高超的叙事艺术。读《水浒传》,就像是置身于那个嘈杂却又充满活力的江湖之中,与这些好汉们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怎能不“好玩”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传中的“三叠式”写法总结

在民间故事的创作中,有一种常见的“三叠式结构法”(也叫三段式、三复式),就是大同小异的情节反复三次,但重复中又有变化,显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变化有度。

这种谋篇布局的技巧是传统叙事中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结构,后来也广泛被其它文学创作所借用。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现代还有新编京剧《三打陶三春》等等。

在《水浒传》中,也大量存着各种反复“三次”的情节,细数起来,还是很好玩的。

第一类是主题和中心思想上的反复

1、 三次罗天大醮

第一次是首回,由于瘟疫流行,宋仁宗派洪太尉去龙虎山请出张天师,“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

此处,醮事的功能是“祈禳灾病,救护众生”。虽然没有详写醮事的过程,但瘟疫、天师、太尉、妖魔各种元素已经集齐,正为全书的开端。

第二次是第七十一回大聚义,整整花了半回的篇幅详细记述了醮事的各种细节。此处醮事的作用是“佑生、祈福”。

这一段中,大醮+石碣+天书“三位一体”的组合,一下子将梁山泊从一个江湖团体抬升到“上天显应、合当聚义”的神圣组织。

第三次是第九十九回,征方腊获胜,宋江“想起诸将劳苦,今日太平,当以超度”,便就睦州宫观“做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此处醮事的目的是“超度亡魂、阴安阳乐”。

《水浒传》全书以罗天大醮起始,以罗天大醮进入高潮,再以罗天大醮收尾,从“放煞”到“收煞”,走完了一个“护生—祈福—度亡”的过程,最终众星归位。

2、三次聚义

《水浒传》全书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聚义”,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三大阶段:

郓城东溪村七星聚义在山脚,是肇始,从此开启了集团性与官方对抗的进程,有了第一次大败官军,此后每次聚义都会引发更大规模与官方的对抗。

江州白龙庙小聚义在水边,是书腰,恰逢宋江正式上山,全书的叙事从以个人为主的传奇故事转入以群体为主的战争故事,“大破无为军”是第二次以集团的形式打败官方。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在山顶,是高潮,水泊梁山事业达到顶峰,对官方的战斗力也达到顶点,但随后便急转直下,走向下坡,直至消亡。

3、三次招安

朝廷对梁山泊的招安一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招安是御使大夫崔靖的建议,结果蔡京、高俅派手下的张干办、李虞侯随行,这两人行事猖狂,诏书又写得各种装幺,惹来李逵、阮小七偷酒扯诏。

诏安失败,崔靖被送去大理寺问罪。

第二次诏安是两败高俅之后,在济州城上,天使故意读破诏书“除宋江……”,结果被花荣一箭射死。

第三次诏安是宿太尉亲到梁山促成,印证了九天玄女“遇宿重重喜”的法旨。

宿太尉名元景,“宿”,即星宿;“元”即开始、起初;“景”则是情景、状况,“宿元景”三字合起来,就是“星宿回到最开始的情景”。

由他出面,最终让一群逃散在人间的天罡、地煞归位,回到应有的位置上。

第二类是故事情节层面上的反复

4、三打祝家庄

位于小说第四十七回到第五十回,恰好是百回本的正中间。

这是宋江上梁山之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次大型攻坚战。

祝家庄一役的重要性体现在:

梁山泊开始摆脱山头草寇打家劫舍的小打小闹,转而主动攻击大型军事目标,进入了成规模的阵地作战时期。

除了吴用的双掌连环计之外,林冲、花荣、孙立等朝廷旧军官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此战秦明出阵,被栾廷玉用计捉了,李雪健老师一句“快去救秦明”,成就了一个经典的“水浒梗”。

5、三败高俅

之前两败童贯都是陆战,三败高俅时为了写出区别,就增加了水战,而且三次水战,战术都各有不同。

侯会先生在《从“山贼”到“水寇”:水浒传的前世今生》中,曾经特别指出,第十九回晁盖、三阮在蓼儿洼大败官军,和第七十九、八十回二败和三败高俅的几次水战,都借鉴了杨幺起义中的阳武口之战(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

但我个人认为,二败高俅一战,真正借鉴的元末明初的另一场水上大战: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

应该说,宋、元、明时期的各种战役,正是水浒故事丰富的素材来源。

6、三次朝见

梁山百八将接受宋徽宗的检阅,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八十二回全伙受招安,“天子引百官在宣德楼上临轩观看”,并赞道:“此辈好汉真英雄也“!同时,“东京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迫路观看,如睹天神”,真是人生巅峰。

第二次是九十回征辽结束,朝圣的仪式简单多了,而且虽然有功却无升迁。次日,公孙胜就辞别而去。

第三次是九十九回征方腊归来,只有二十七人入城朝觐,“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

三次朝见时所穿的衣服均有不同,第一次是御赐红绿锦袄子,第二次是披袍挂甲的戎装,第三次是幞头公服。

衣着是身份的象征,从江湖好汉换成武将,再换成文官,地位在上升,但心中豪情却日益冷却,到最后终成悲情。

第三类是隐藏情节的反复

7、林冲被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误入白虎节堂,幸得孔目孙定周全,被刺配沧州。

第二次是在野猪林,鲁智深从天而降,救了他性命。

第三次是火烧草场,老天有眼,降下大雪和一座山神庙,又让他逃过一劫。

在白虎节堂段落中,还有一个隐藏更深的“三段式”情节:林冲一共起过三次疑心。

第一次是在去的路上,问那两个承局:“我在府中不认的你”。承局答:“小人新近参随。”

第二次是来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此时承局说,太尉在后堂。

第三次是转过屏风,来到后堂,林冲又住了脚。承局又说,太尉直在里面等你。

林冲如此小心谨慎,可怜最终还是着了道儿。

8、卖人肉的店有三家

水浒宇宙里,卖人肉的黑店一共有三家。

最先出场的是梁山泊边上,朱贵在李家道口开的那一家;第二个,是母夜叉孙二娘和老公菜园子张青开在大树十字坡的;第三个,是揭阳岭上,催命判官李立开的。

三家当中,数孙二娘家最有名。一来,是店里有主打美食“人肉大馒头”;二来,这家店有个女掌柜,颇有话题感;三来,她家上了回目《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相比之下,朱贵那一回叫《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李立那一回叫《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李立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自然没什么存在感。

9、李逵的三位搭档

在战场上,李逵有三位固定的搭档:鲍旭、项充、李衮。但在小说里,他还和另外三人合作执行过任务。

第一位是戴宗,一起下山寻公孙胜的路上,李逵因为偷吃牛肉,被戴院长用法术狠狠耍了一把。可惜戴宗经常要四处传递情报,不可能每次都带上他。

第二位是吴用,一起去大名府赚玉麒麟卢俊义,路上李逵四处闯祸,吴用几乎被呕死。这一对组合极不般配。

第三位是燕青,小厮扑天下第一,李逵若不听话,燕青手到一交,从此被宋江指定看守李逵。如此三番,铁牛哥最终找到了工作中的最佳拍档。

第四类是最小情节单元的反复

这一类通常在很短的篇幅内完成三次重复。

10、三拳打死镇关西

这已经是《水浒》的经典段落了。

鲁达的三拳分别打在鼻子、眼眶和太阳穴上,从嗅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绘了挨打的感受,是为千古名篇。

11、三入死囚牢

武松被张都监设计陷害入狱,施恩在数日内连续三次到死囚牢中探视。

这段情节从写作的角度看,并无出色之处,却被郑重写入了回目,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作者看来,这是“讲义气”的高度体现。

因此,所谓施恩只是利用武松的说法,显然是未能理解原著的立场。

12、连射三箭不中

《水浒传》中有两次写到连射三箭都不中的情况。

一次是第十三回,周谨射杨志。第一箭镫里藏身躲过、第二箭被弓梢拨到草地里去、第三箭干脆被杨志直接用手抓住。

另一次是第六十四回,花荣对宣赞。一箭射在刀面上、二箭镫里藏身躲过、三箭射中背后护心镜。这是花荣最大一次失手,不过反正后来也成了自家兄弟。

第五类是细节设定上的三叠

13、三登之世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讲了一个“三登之世”:

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

可是,乐极生悲,到嘉祐三年,天下就瘟疫盛行。

随后是故事的起点,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上朝向宋仁宗启奏瘟疫的情况。

14、三卷天书

宋江在还道村遇九天玄女,时间是三更时分,饮过三杯仙酒,吃过三枚仙枣,授得三卷天书,阔三寸、厚三寸,长五寸。

15、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

武松在景阳岗上遇到一家写着“三碗不过岗”的酒店,一连喝了3*6=18碗酒。然后在快乐林,打蒋门神之前,还有一个“无三不过望”的要求,一连喝下近五十大碗的酒。

酒以三的N倍来计算,也是奇事。

16、揭阳三霸

宋江刺配江州,路上遇到“揭阳三霸”,在山上、庄内、水中分别被害了三次。而且,这“三霸”中有三对兄弟:穆弘穆春、张横张顺、童威童猛。

17、青州三山

地煞星黄信的绰号是“镇三山”,当时他镇的是青州地面上三座恶山:二龙山、清风山、桃花山。

后来,清风山三贼随镇压他们的秦明、花荣、黄信一起上梁山去了。但没想到,宋江的徒弟孔明、孔亮兄弟又占据了白虎山落草,于是,青州城外仍然有“三山”,最后上演了“三山聚义打青州”一幕。



又及:之前写过一些与上文内容有关的回答,可供参考。


2021.9.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