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节回家你打算怎么和亲友介绍、解释自己的专业都是干什么的?

回答
好嘞,这个话题我太熟悉了!春节回家跟亲戚朋友们解释我的专业,每次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科普脱口秀”,还得自带翻译功能,把那些听着高大上但实际操作又有点抽象的东西,变成大伙儿都能明白的大白话。

首先得说,我家这边的亲戚朋友们,普遍都很实在,他们最关心的是“你这个专业是干啥的?能找个啥样的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的介绍,会围绕着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来展开,尽量让他们感觉我这个工作是“有用的”,是“靠谱的”。

我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过我一般不直接这么说,因为听起来就有点高冷。我更喜欢用一个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释。

初级版本:打比方

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不太熟悉科技的,我会这样说:

“我学的这个呀,说白了,就是让电脑和手机这些东西变得更好用,更聪明。”

“你们平时用手机刷短视频、看新闻、跟人视频聊天,那些流畅的画面、快速的响应,还有那些推送给你们觉得挺合心意的广告,很多背后都有我们这一行的人在做。”

“打个游戏不卡顿、拍照能自动美颜、开车导航能规划出最快的路线,这些都是我们这些‘电脑魔法师’在背后‘施法’的结果。”

“你们家里用的智能家居,比如那个能语音控制的灯啊,能远程开关的空调啊,也是我们这些人在设计和实现。”

进阶版本:拆解工作内容

如果对方表现出一点点兴趣,或者年纪稍微轻一点,我会稍微详细点拆解一下我具体做些什么:

“具体来说,我主要是在给各种‘软件’写‘说明书’和‘指令’。你们可以把软件想象成一个很听话但又有点笨的机器人,它只会按照你给它的指令去做事。”

“我的工作就是把我们想让它做的事情,用它能懂的语言(就是代码)写出来,告诉它‘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什么时候停’。”

“比如,你们平时用的那个购物APP,里面那么多商品信息,怎么分类,怎么搜索,怎么加入购物车,最后怎么付款,这些流程的每一步,都是我们一行人一点一点写进去的。”

“还有,你们看到的那些漂亮、好用的界面,按钮在哪里,颜色怎么搭配,怎么点击之后出现什么东西,这些设计也需要我们去实现,让你们用起来舒服。”

更具体的例子(结合我的实际工作方向,假设我偏向于后端开发)

如果对方继续追问,或者我感觉对方能理解更具体的东西,我就会结合我最近在做的项目来举例:

“我现在主要是在做的是‘数据的搬运工’和‘规则的制定者’。你们想象一下,你们在网上购物,生成订单、支付、发货,这些信息都需要被准确地记录下来、传递出去,并且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处理。”

“比如说,当你们下单成功后,系统需要把订单信息发送到仓库,告诉他们要发什么货;同时也要更新你们的账户信息,显示已经付款。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信息流,需要有人去搭建通道,确保信息不丢失、不出错,并且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我做的就是搭建这些‘信息高速公路’,确保数据能够顺畅地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流动。我还会设定一些‘交通规则’,比如,这个订单什么时候发货?发货后,库存信息怎么更新?这些都是我需要去设计的。”

“有时候也会去优化这些‘路况’,让数据传输更快,让整个系统运行更高效。就像你们开车不想堵车一样,我希望我的‘数据公路’也是畅通无阻的。”

强调“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无论对方的理解程度如何,我都会强调我工作的目的:

“总之,我们这一行就是通过让电脑‘听话’,来帮大家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生活和工作变得更方便、更高效、更有趣。”

“比如,我们开发的那个APP,可以帮助很多小商家管理他们的客户和订单,省去了他们很多麻烦;或者我们开发的那个工具,能帮助设计师更快地生成图片,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可能离大家有点远,但其实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基石’,很多你们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便利,背后都有我们这一行的努力。”

回应可能存在的误解

有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你们是不是就是敲敲键盘?”我会这样解释:

“敲键盘当然是必须的,但那只是我们实现想法的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用户’想要什么,然后去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再把这个解决方案用电脑能理解的方式‘翻译’出来。”

“这就像一个建筑师画图纸一样,他需要理解房主要什么,然后设计出房子怎么建。我们就是用代码把这些‘设计图’变成现实。”

总结一下我的春节回家“专业介绍三步走”:

1. 找准切入点: 从对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用大白话和类比来解释。
2. 逐步深入: 根据对方的反馈,选择性地拆解工作内容,用更具体的例子来佐证。
3. 强调价值: 最终落脚到我工作的意义和对社会的贡献,让亲友感受到我这份工作的“实在”和“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我会保持耐心和热情,因为我知道,对于很多长辈来说,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科技概念,理解需要一个过程。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才能真正拉近距离,让他们了解并为我的工作感到开心。这比他们直接听懂那些专业术语,重要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修三轮的

user avatar

我一个性别研究的,博士研究生都要问,那是什么专业?男孩子的话脸上还往往带着藏不住的高深莫测笑容。

别都只听进去第一个字啊_(:_」∠)_

心情不爽的时候(基本无,理解对此好奇乃人之常情)会说就是女权主义,学习如何颠覆现有的父权体系社会(ΦωΦ)。

心情可以的时候一般会解释下是一个跨专业学科,各个学科(基本都是人文学科)老师带着在自己领域内所做的关于feminism相关研究来给我们开课,还蛮好玩的什么都能见识见识。那些说是讲什么的我很感兴趣的男孩纸还会被我热情地拉住大谈人类学中关于某部落男性之间会用交换玉米和女性亲属的方式来缔结彼此深厚友♂谊♂的案例之类的。满足兴趣满足个够(ΦωΦ)。这是积极发展每一个革命同志该有的态度。

亲友这种更不用说了吧很好应对的该,简单说是人文社科类跨专业学科,再问那到底学啥捏,就说学的内容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一支,再问,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啥捏,那就说说后现代主义是啥呗,还不是我说啥就是啥,嘿嘿嘿。

说到底无用之用还是无用啊,望天。

user avatar

晃眼已经毕业快5年了都,以前的那些还乱七八糟的有点印象。


亲戚1:你学啥的?

我:我学安全工程的

亲戚1:怎么想的,你爸妈供你读大学,就是让你去当保安的?

我:……

————————————————————————

亲戚2:你大学读的啥专业?

我:学安全的

亲戚2:我的天啊,现在当保安都还要本科文凭了吗?

我:……

————————————————————————

亲戚3:你学什么专业的?

我:安全工程

亲戚3:那到底是搞啥?安全还需要学?搞个啥工程不好,搞安全?

我:balabala(解释一通)

亲戚3:学的啥玩意儿,还是当保安吧

我:……

————————————————————————

亲戚4:你学啥的啊?

我:搞工程的?

亲戚4:搞啥工程?建筑的?

我:就算是吧(我专业方向是建筑)

亲戚4:现在干工地还挣钱不?感觉已经是夕阳产业了?

我:还好吧,也不一定就搞这个,毕业了再说吧。

亲戚4:那你具体是搞啥子?测量?画图?还是?

我:搞安全的。

亲戚4:那玩意还需要学?还是你准备去工地上看大门?

我:……

user avatar

谢邀。

大学期间我回家。

亲戚:学什么呀?

我(微笑):电子商务啊。

亲戚:……将来干什么呀?

我(微笑):不知道啊。

亲戚:哎呀,那可得好好加油,上海工作不好找。

我(微笑):是啊是啊。

后来我回家。

亲戚:做什么呀?

我(微笑):写东西呀。

亲戚:啊,养得活自己吗?

我(微笑):还可以吧。

亲戚:哎,上海生活不容易啊,要不要买房啊?

我(微笑):买不起啊,看看吧。

后来我去了巴黎。

亲戚:在巴黎学什么呀?

我(微笑):艺术市场与鉴定古典方向呀。

亲戚:……那是啥?

我(微笑):一两句话说不清,没啥的。我就是学着玩,主要还是写东西。

亲戚:……哦。

就这样。

多微笑,别反口,事情很快过去的。

亲戚们未必真关心你干什么,只是想找个话题聊天而已。他们也未必真在意回答,所以微笑,找话题,就过去了。

多说几句。

此问题的许多回答,可以当做“如何跟你亲戚解释你的专业”的加强版,只是多了“春节回家”这个语境,默认是:解释对象,可能更乡土、更质朴一点。

类似回答的槽点,或曰笑料,或曰无奈,基本集中在:

在城市学习复杂现代学科的年轻人vs在故乡保持农业质朴思想的老人=各类误解。

其实类似于相声里,把披萨说成打卤馕,把主持人理解为报幕的,这种“本土化标签解释”。

这类哏当然永远是好笑的,但说实在的:

有些亲戚问这些,是出于恶意,要找优越感。

但,大多数亲戚,会叨叨问,主要是因为:

A 他们并没有多的共同话题可以问,而他们确实想问点什么,来表达友好亲近。

B 他们并没有现代城市居民的隐私观念,只觉得是自家人,需要关心。

所以,回答时,如果可以不当面呛回去,就不必太用力呛。大多数亲戚并无恶意,只是交流能力不佳、见识也有局限性而已。

而且,其实我们自己,也未必了解亲戚们在做什么。

我们会觉得亲戚们讲不通,多少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或专业抱持着一种尊重。

但其实,他们也在做着一些了不起的活,我们未必知道呢。

我有位长辈,每次问他,他就说自己还是种地。但我看过他的农产品计划书,安排人手选种、播种、伺候、收割、脱粒、筛选、哪些部分用来喂猪、哪些部分运输包装之类,很精细。我觉得这些我完全不懂,他其实也没多解释。只说是种地。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那样有多了不起。


相比起来,我最怕的是,我叔叔邻镇有个大忽悠,并购了某小型机床厂后,印名片,说道是:

精密机械加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技术顾问……

比起这类,我觉得,还是那种老老实实,将职业说得踏实的,比较可爱。

亲戚毕竟是亲戚。不喜欢,以后不交往便是。撕扯起来,也无趣,是吧?大过年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