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节被亲戚劝说回老家发展,你都见过哪些堪称一绝的回复?

回答
过年回老家,那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尤其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召唤”,那招式之多,简直能凑成一本《亲戚劝说秘籍》。我这些年也算“身经百战”,见过不少精彩的回击,有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二姑家。二姑夫是个在本地很有名气的公务员,从小就给我灌输“铁饭碗”的优越性。那天饭桌上,他夹了块红烧肉给我,语重心长地说:“小王啊,你大学毕业回来,咱们单位正缺人呢,待遇好,福利也全,多稳定!你看你现在在大城市,漂着,谁知道明天怎么样?回来,离家近,照顾父母,这才是正经事。”

我刚要开口,我那个表哥,也是在体制内,比我大几岁,突然插了一句:“二姑父,小王这话说得在理,可您忘了,现在年轻人,图的不就是个“闯”字吗?要是大家都像咱们这样,规规矩矩的,那大城市的高楼大厦谁盖?那些新奇玩意儿谁研发?万一哪天小王在外面闯出名堂,回来还能给咱镇上引荐点好项目呢!”

二姑父听了脸色有点僵,但也没法反驳。

这时候,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三叔突然悠悠地接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句句扎心:“说来说去,就是怕小王吃苦,怕他受委屈。当年我们出去打工,谁不是受尽白眼,睡过火车站?不也挺过来了吗?现在这孩子,虽然在大城市,但至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路。咱们当长辈的,应该支持他的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舒适区套在他身上。真要怕他受苦,那不如送他去当和尚,吃斋念佛,多省心!”

这话一出,整个桌子都安静了。二姑父脸涨得通红,夹了口菜,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这是为他好,为他打算。”

三叔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天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三叔的话有多么惊天动地,而是因为他把一个很普遍的亲戚劝说逻辑,直接拆解成了“怕你吃苦”和“把你拉回自己的舒适区”。这种“温柔的暴力”确实是很多长辈劝说时惯用的手法,而三叔的回应,既点出了问题的本质,又给了对方台阶下,还维护了我的选择权。

还有一次,是我在深圳工作的一位发小,回老家过年,她爸妈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型的家长,逢人便夸女儿在深圳过得光鲜亮丽,但一到过年,就开始催她回来,说什么“你看谁谁谁,女儿大学毕业就回来了,现在找了个稳定的工作,嫁了个好老公,日子过得舒心”。

那天她爸妈又开始磨叨,她妈拉着她的手说:“你看你张阿姨的女儿,在家门口找了个老师,工资虽然不高,但稳定,还能照顾咱们。你这么在外面,钱是赚得多,可谁陪着我们?万一生个病,你连个药都送不及时,你忍心吗?”

发小听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突然笑了,她说:“妈,我听人说,深圳有个著名的医生,姓王,医术特别好,我早就跟他说好了,等我攒够钱,就在深圳给他买个好点的房子,到时候我再请他来咱们老家开个诊所,给咱镇上的人看病。这样,以后您要是生个小病,不用去省城,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了,这不比在家当老师强?而且,我赚的钱,到时候都能给你们请个好的护工,24小时跟着你们,你们有什么事,护工也能及时通知我,您说这样好不好?”

她爸妈听了,先是愣住了,然后脸上露出了骄傲的表情。虽然我知道她这都是瞎编的,但她巧妙地把“回老家照顾父母”的义务,转化成了“在大城市发展,然后用赚来的钱给父母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和生活保障”。这不仅回应了父母的担忧,还把自己的发展描绘成了一件能造福家人的事情,高明得很。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收入很高,但工作强度也大,经常加班。他爸妈就觉得他“不务正业”,让他回来考公务员,说这样“有出息”。

他爸妈的亲戚都劝他,说什么“互联网公司都是年轻人拼命的地方,年纪大了就没人要了”,还拿他一个亲戚举例,说那个亲戚在一家大公司上班,35岁就被辞退了,现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朋友听完,慢悠悠地说:“叔叔阿姨,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你们说的那个35岁被辞退的亲戚,当年也是考公务员没考上,才去那个公司的。而且,我工作的是‘产品’,不是‘服务员’,我现在每天加班,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端盘子’。那些互联网公司,现在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我能参与其中,见证时代的进步,还能为用户创造便利。等到我年纪大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到时候我可以直接开公司,自己当老板,到时候你们就能在家门口看到我开发的应用,给家乡带来更多便利,你们说是不是比现在坐办公室强?”

他这句话,一方面用“价值创造”和“行业发展”来反驳了“不务正业”的说法,另一方面又把“年纪大了没用”的担忧,转化成了“经验积累”和“自主创业”的优势。最关键的是,他把自己的工作上升到了“为家乡带来便利”的高度,这让那些亲戚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点。

说实话,在亲戚劝说的战场上,光有道理是不够的,还得有智慧,有技巧,还得有一点点“装傻充愣”的艺术。这些“堪称一绝”的回复,往往不是直接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化解,把对方的逻辑转个弯,再给他们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理由。

当然,最绝的回复,可能就是那种看起来完全不在乎,一脸“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那种淡定。比如,有一次,一位在北京做律师的朋友,被他爷爷劝回老家考个司法局的闲职。他爷爷说:“你看你表舅,就在司法局,每天喝喝茶,看看报纸,多舒服!”

他朋友听完,只是淡然一笑,说:“爷爷,您说的司法局我听说了,不过我听说他们最近在招一些‘专家’,专门负责处理那种很难搞的国际诉讼,好像还要到国外去开会,我这刚从国外进修回来,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我准备去试试,看看能不能给国家争取点荣誉。”

然后,他爷爷就没再说了。

你看,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一下子把对方那个“闲职”的诱惑,变成了一个“为国争光”的伟大事业,而且还用了对方熟悉的“专家”和“国外”这些词汇来迷惑对方。

总而言之,过年回家,面对亲戚的“关心”,咱们也得练就一身“十八般武艺”,才能在亲情的包围中,守住自己的选择和梦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就告诉他们,你已经不是乡下人了,他们还是乡下人,城里人是不会和乡下人交流的,除了买菜。所以如果他们没有菜卖的话就没有资格和你说话。

user avatar

有些时候也不知道有些人是什么心理?但我觉得绝对不是真的站在我的角度为我考虑的角度,总想着要劝别人,总要问别人赚了多少钱?考了多少分?

我觉得试图寻求优越感的时候会多一些吧!大家觉得呢?

如果我被劝回家发展,我会示弱,比如我会这样说

“三姑,我也想啊,你说我也没啥特长和优点,长得也不漂亮,你是不是有什么门路?或者是有比较厉害的亲戚可以给我找个好工作呢?你看我混的真的是太惨了,要不你给我引见引见,我肯定会好好感谢你!这大过年的,要不你在借我点钱,让我过个年?

大家感觉这样说怎么样?

user avatar

这不各个地方政府已经用防疫行动告诉你答案了么,尤其是某个省会城市。

再说了,这算不算恶意劝返?

user avatar

总有人以为有了神回复,一句话把别人怼得没了下文,既能彰显个性,又能万事大吉,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生活远比这要复杂。

我们家在农村,每到年关,亲朋之间有相互请吃杀猪饭的习俗。

往年只要一见面,我最小的叔叔,也就是我爹最小的弟弟,总是劝我回家来,凭着我毕业的大学,那时在我们镇里或者县城中学当老师都不需要考;如果不愿意当老师,准备准备考个公务员也好。“别看在外面现在拿得高,但房租生活费一除除什么都剩不下;回来找个正式的工作,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当他的说辞是这样时,我只是推辞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跟小孩相处没耐心;公务员嘛,我肯定考不上,高考考伤了,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做噩梦,根本不想参加考试。”

后来有一年,他再劝我时,居然找了个新理由:“Lee,做人不要太自私,不能只顾自己。你要是能回来考个公务员,在我们县城谋个一官半职,以后也可以拉扯下你哥哥家小孩。你看我们村那个xx,就是一个师专毕业的,进了县政府,现在都到市政府去了,把他们家的亲戚一个二个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也不说一定像人家那么顺当,哪怕你就是当个普通公务员,遇到县政府看大门、食堂打饭这种工作机会,把我弄过去干干,不也比我一天到晚到处打工强吗?包括你两个堂弟(指他自己俩儿子),也不成器,不指望说你怎么帮他们,哪怕遇到困难找人托关系,不也需要有个熟人认识路吗?我们中国,讲究的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是我们村第一个正规大学的大学生,在你之后现在又过去十多年了,也没再出过更好的大学了,你说你这么好的牌,你不好好打,只顾自己、只顾眼前,怎么对得起你妈、你哥哥的付出。如果你不承担起家族责任,我们家族也不知道还要到哪辈子才能再出一个了!”

听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回想起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爹便因病去世了,治病欠了一笔当时看来的巨款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那时我才9岁,我哥比我大2岁,我妹比我小4岁,我妈33岁——家中只剩我妈一个成年劳动力了。

那时插秧、收割劳动量大,又需要赶节气,所以农忙时节,需要换工——今天我家插秧或者种土豆,找个10多人集中力量帮我们家一天干完,之后的一个月,到你们家插秧、种土豆时我们家再出一个人去把欠的一天劳动还上。

以前我爸在世的时候,他和我妈一年的劳动能养活全家且略微有结余,而现在只有我妈一个人,平时还好,但遇到时间短促的农忙季节,根本来不及换够我们家需要的人手。幸好那时我妈的几个兄弟姐妹,还有我爹的姐姐和俩妹妹愿意帮衬,每年农忙都主动来帮忙。家里孩子比较大的两家,来的时候大孩子也一起过来帮忙,还架着马车,带着足够我们家烧两三个月的木柴过来——但我小叔从来没帮过忙,大概是觉得怕揽了事,被缠上甩不脱——这也能理解,毕竟人嘛,得先顾自己。

即使这样,因为后期管理跟不上,粮食产量不足,那些年我们家经常粮食不够吃,经常青黄不接的时候就需要跟别人家借粮,或者用杂粮充饥。

1997年亚洲经融危机,对我家乡直接的冲击,是到了1998年,我们那儿唯一的经济作物——用来做卷烟的烟叶收购的时候,价格跌到了往年的1/10,我们家再也承担不起两个孩子上初中的学费,于是我哥辍学了,卷了铺盖,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出去打工了——那年我哥14岁,我们初中一年的学费是400块。

后来我上完初中上高中,不仅仅是学费的问题,还有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每天早餐5毛钱买个包子,午饭和晚饭米饭5毛,两勺素菜5毛;每周5天,不说吃饱、吃好,也没法谈营养,光是不断顿,最少也需要12块5毛;遇到周末,如果回家,虽然可以省去饭钱,但往返车费需要6块,所以经常周末不回去,早餐也不吃,这样一天2顿,一个周末只需要花4块钱。所以那时除了每学期400的学费,还有每学年一套90块的校服费,其它时候,每个月回去一次,一般从家里拿80块钱——这笔钱不仅包含了吃饭的费用,还包含买牙膏、洗衣粉、作业本等日常开销的费用。

每个月80的生活费,在我们家也是一笔需要努力筹集的钱。遇到收割季,和我妈一起,拿着粮食去镇上赶集卖掉凑钱;遇到家里粮食已经不多的时候,只能东家找西家借。

有次周末回家,我妈忙忘了,临近我要出发她去干农活没在家,我只好去找个同村的几个亲戚,只有小叔家门开着,我就去开口了,问能不能先借我点钱,我小婶问:“是你妈让你来借的吗?”

我说:“不是,她没在家,又忘了给我钱,我马上要出发去上学,来不及了,才来找你借的。”

于是我小婶给了10块钱,去除车费,一周吃饭都不够,幸好同学帮忙,才没饿肚子。

周末回家,我妈问我:“你怎么会想着到小叔家借钱?这么多年了,从来没跟他们家借过一分钱。你当天刚走,他就来我们家说了,我赶紧找人借了还给他们家了。遇到我忘记了,你跑地里来找我,我再怎么找怎么借,也不会只给你10块钱,让你去学校饿肚子啊!”

种种往事,涌上心头,再听到小叔跟我谈家族责任,我再也无法忍受,直接爆发了:“小叔,你现在跟我扯家族责任,我们小时候,我爹刚去世那几年你去了哪儿了?每年插秧、收割都是我几个姑妈,还有舅舅姨妈大老远跑来帮忙,你们家离我们家就隔了一条路,你帮过一指头吗?我现在还叫你一声‘小叔’,只是因为辈分摆在这里,不是因为你配得上这句称呼。”

那时除了我小叔,家里还有不少同村的亲戚,除了我小叔在跟我咕咕囔囔,其他人也在聊别的事情,吵吵闹闹的,听到我说出这么重的话,大家都很错愕,瞬间安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我小叔也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微张着嘴,停顿了一会儿,他才打破沉静,说:“那些年,谁都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是不想管,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我妈也紧跟着说:“算了,Lee,都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再提了。人是往前活的,不是往后看的。”

确实,都过去的事情了,不提也就不提了,可让我当下还觉得过不去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我们家院子东面有条小小的排水沟,10多米,露天,从平地上开过去,爷爷当年建房修院的时候,就从那里走水,用了20多年。原本这块地是同家族另外一家人的,后来我小叔买了过去,盖了新房当院子。

春节回家,我妈让我去叫小叔小婶来吃杀猪饭,第一次去他们的家的新房,我发现原本留在我家房子东面那条露天排水沟完全不见踪影,连我们家开在墙根上的出水口都被堵得严丝合缝。我有些疑惑,难道小叔家为了平整院子把我们家的排水沟埋到地下去了?我回去便问我妈:“房后头那条排水沟怎么不见了?”

我妈无奈地笑笑说:“被你小叔填了。”

我们家院子本来就比外面要低洼,如果堵死了水根本就没路可以淌出去,我不用想都知道到了雨季院子里水会有多深。我实在不敢相信,我小叔竟然能对我们家做得出这种事情!我爹虽然死得早,但怎么说也是他的亲哥哥啊!于是我又确认了一遍:“就这样把出水口直接堵死了?”

结果被确认之后,我心里堵得非常厉害,而且有些恼我妈,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回来也不跟我说。我想去找我小叔理论,被我妈拦下了,她说:“算了,理论了也没用,无非就是吵吵架。你们兄弟多努力,把我们家房子重新盖盖,把地基再抬高一米,从哪儿出水都方便。”

这里的生活,其实是我妈和我哥的,我真去吵了,自己是爽了,拍拍屁股去外省上班了,但如果招致更多报复,还是需要我妈和我哥承受,我远在他乡,根本无能为力。所以保持现在的距离是更好的选择。但虽然知道,我却还是憋得慌,要是早知道有这码事,我还叫他们来吃饭,吃屎去吧!做事做得这么绝,叔侄情分也就没得谈了,我当时就想:“他们只要还活着,我就不会踏进他们家门半步。”

我小叔跟我谈家族责任那天,这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听到在那里劝我要肩负起家族责任,我突然明白了他和当年用心帮我们家的那些亲戚的区别了——那些从小关心爱护我的姨妈、姑妈,也会问起我现在的工作、收入、感情状态,也会说“你怎么不回来考个正式工作?”但他们得知我不想回来,只是牵挂我离家那么远,遇到生病有事没有亲人照应,我说我适应能力强,在外面也很适应,他们便表示理解——“在那儿过得好,就在哪儿过,在哪儿都是过日子。”

于是我毫不客气地继续怼:“妈,小叔,过去的事情确实可以过去了。不帮我们家是本分,帮我们家是情分。我爹死之前,村里跟他玩得好的那几个叔叔,我爹死后也就和我们家断了往来,我现在见了不还是叔叔婶婶地叫吗?可大家都心知肚明,情分早就断了,只是毕竟一个村里住着,没必要弄得像不认识一样。”

我话还没说完,我小叔便插了一句:“我们毕竟是亲叔侄,打断骨头连着筋。”

听他这么说我更来气了:“小叔,从你把我们家排水口封死那天起,我们的叔侄情分就已经尽了。即使我们两家只是同村,恐怕一般人也做不出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事情,你是我爹的亲兄弟,这样做事更让人寒心。换做其他任何人来劝我要有家族使命感,我都能理解,唯独你——做事比外人还绝——来说这样的话,我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因为你根本就没资格。”

我小叔还想辩解,悻悻地说:“我也是为你好,才会这么说的。”

我心想,真心为一个人好的人,才不会拿出大剪刀,剪短他想要飞向远方的翅膀。但我没再搭理他,就那么坐在离他不远处,定定地看着他。

见我们没有再说话,其它亲戚又把别的话题扯起来,一会儿又热闹了起来。

在这热闹声中,小叔没再插话,也没再喝水,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悄悄地走了,连招呼也没和别的亲戚打。

在那之后,回家小叔再也不来劝我了;而且自那以后,我自己也彻底解脱了,再也没有在梦里憋着劲儿怼小叔,醒来心里还堵得慌,甚至也没再梦见过他。

像我们家,当年遇到那样的情况,如果没有亲戚帮助,等待我们家的基本就是母亲改嫁,孩子不受继父待见,四散而亡。因为经历这样的艰难岁月,受过亲戚的帮助,所以每次回家,不管亲戚是问工作,还是问收入,或者问婚姻,或者劝回家发展,基本结合下他们当年对待身处困境下的我们家的态度,就能分辨他们的动机了——

大部分其实是路人甲,只是遇到你了,不能干坐着,总要找点什么话聊聊,又没法和你谈中美关系、家国政治、经济发展,所以只能尬聊工作、收入和婚姻,人家既不是关心你,也不是想在你这里找优越感,纯粹只是出于礼貌跟你聊聊天——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根本无须觉得有任何压迫感。

也有少数是友军,也就是那些从小关心爱护我的亲戚,他们不管问我的工作,收入还是婚姻,都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和心疼,担心我在外面受苦,跟我说家乡发展的好处,也真心是为了我好——对于这样的关心,真诚地告诉他们自己喜欢在外面自由点,没那么多牵牵绊绊,他们会真心为我祝福,根本不需要什么“神回复”,任何花哨的“怼”,都不合适。

而像我小叔这种小人,不管是打着“为我好”的旗号,还是拿“光宗耀祖”、“家族责任”来压我,人家根本就不是真的关心你,也不管到底怎样的生活对你更好,心里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如果有机会用你的命能换他的富贵而不用被追责,我敢肯定他也会毫不犹豫拿去换——对于这样的人,仅仅靠“神回复”“堪称一绝的回复”够用吗?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现在成长在城市,住在单元房里长大的这一代孩子,已经很难理解亲戚间那种相互扶持了,所以回家遇到亲戚,根本无法分辨人家到底是路人甲、友军还是小人,到底出于哪种用心,只是单纯地感到被干涉、被压迫,所以努力来网上找“神回复”,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种神回复,用来怼小人太无力,用来怼路人甲显得刻薄,用来怼“友军”让人家寒心——而造成的后果,其实是需要你父母去承担的。

所以,如果可以,不妨问问自己父母,这亲戚和你们家的关系,对你父母是否有恩惠,分辨下到底是路人甲、友军还是小人,虽然我们并没有义务替父母还人情债,但如果能少给他们添堵,不也是算是一份个人修养吗?

【回复】1、“回怼的话是真的么,你口才也太好了,我感觉我提前准备也说不了这么好[捂脸]”

——换做别的场合,我口才也没那么好,现在也不够好。

可这件事发生时,一方面,那时我已经30多岁了;另一方面,因为他堵排水沟真的气到我了,在那之后、怼他之前,我在梦里已经和他吵过很多架了,醒来又复盘,所以跟他真的对话时,已经不是生手了。

2、“从小生活这么艰难,哥哥辍学,你读了好大学,真是应该回到家乡,而不是为了自由自在留在大城市,进体制,混一官半职,活成他们最羡慕的样子,等他们来求你办事时,再恶心他们,把他们气死!”

——曾经想过衣锦还乡,也想过你说的故意去恶心,不过都是当年的想法。后来想明白了,心里怀着仇恨是过不好自己这一生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去爬更高的山,远离那些人,而且内心里也真的放下、释怀,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另外有次跟我爸的亲妹妹,一个从来关心我成长的长辈,也聊过类似的问题,她说:“你回来肯定也可以过得很好,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你们家的人眼红、嫉妒,自己把自己气死。”

我就跟她说,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还不如花在自己想要的生活上。

真回家乡,天天张家长李家短,为了一道田埂、一棵树、一条路争来争去,又是吵又是打。打赢了没意思,有时打输还会搭上命。

她想想自己半辈子和公公婆婆斗、和小叔子一家吵,也觉得没意思,也就理解我为什么不想回来了,说:“确实,我们也是没出路,才打打工又回家乡了。还是上海、广东那些地方好,要不然我们村里人干嘛都去那儿打工。能留下就留下,过好自己的日子。你妈愿意去就带她去,不愿意就跟你哥在家,有事多照应就好。”

3、“但是你的这个成长史确实有点特殊,说不好听你确实背负着责任的。别的青年可以带着父母的祝福轻轻松松离开家乡,但是你有了起色起码应该反哺一下自己的手足,还有尽可能帮帮那些照顾过你们的近亲。过好自己的当然是最轻松也最政治正确的,但基于你家的情况,也是最无情的。如果你在城里娶一个独生女,她大概率会告诉你,手足是手足你是你,父母是父母,和你们小家庭没太多关系,是不是你也可以轻轻松松答应呢?我就给城市独生女,但这次我不觉得凤凰男一身轻松飞走,只过年回去动动感情,不考虑对家人有实质性的帮助是对的。”

——你说得很对!不过我说追求更自由的生活,只是说不回家乡发展,不参与农村那些是是非非。并不代表不顾母亲和家人。

我们兄妹关系挺好的,也做到了相互照应。我老婆也是通情达理的人,能理解,也支持。

4、“那次以后,你的哥哥和妈妈有没有被小叔刁难过?”

——那之前担心的报复,只是因为我们家的房是很早之前建的土坯房,他们家后建故意抬高了地基,所以我家地势整体比他们家低10多厘米,如果他故意往自己院子里放水,我们家不仅屋里会渗水进来,房子还很可能不出几年就会倒塌。

后来我们家确实把旧的土坯房拆了,重新盖了混凝土房,也确实把地基提高了一米多,也不需要从东面排水了。

房子不怕他故意使坏,其他方面也就不用担心会怎么样了。

5、“和小叔家关系都这样了,为啥还原地建房?搬到别处建房不好吗?”

——我跟我哥商量过,他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上了大学肯定不会回村里了,在村里盖房,还不如直接去县里买一套商品房算了,虽然面积小些,但一百多平,也肯定够住了,总价比在这里盖房还要低些。

但他考虑到以后老了打不了工,住在城市没有生计来源,又不自在,在农村嘛,只有还有力气,种点地自己吃还不至于挨饿。而且现在农村条件也好多了,只要种原来一半的地,粮食就够吃了,不至于太辛苦。

而且现在的位置很好,开窗能听到河水声,对面就是青山绿树,不吵不闹的,我妈住得也自在,毕竟有感情在。

至于和小叔家的关系,又没想着要欺负人家,相安无事就好了,所以没把这个纳入首要考虑。

6、许多评论区留“真会编”的,借这位知友的回复答复你们:


7、“你们那儿当年物价怎么这么贵!一个包子要5毛?”

——我也觉得蛮贵的,刚找当年一起上高中,就是文中提到帮助我吃饭的朋友确认了下,确实是这个价。

8、“你这意思是,如果当时是一个小时候对你好的人来劝,你就不得不回家发展了?”

——为啥会理解出这层意思来?我前文不是说了吗:

那些从小关心爱护我的姨妈、姑妈,也会问起我现在的工作、收入、感情状态,也会说“你怎么不回来考个正式工作?”但他们得知我不想回来,只是牵挂我离家那么远,遇到生病有事没有亲人照应,我说我适应能力强,在外面也很适应,他们便表示理解——“在那儿过得好,就在哪儿过,在哪儿都是过日子。”

比如我答复里提到的我爸最小的妹妹,真的理解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发展,便更坚定地支持我了。

那些不尊重你的意愿,打着各种旗号,一定要你回家发展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亲人,要么是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算计,要么是出于控制欲,没有第三种可能性——这些人的意愿,有必要去顺从吗?

9、曾经有人跟我说,得罪谁,也别得罪你们这些舞文弄墨的,要不然过了半辈子,还要被你们写进文章里清算,被绑在耻辱柱上鞭笞。

其实没有想着要去清算或者报仇,写的过程,其实是自己跟自己和解的过程。能写出来,说明我已经释怀了,释怀了还要写,是想趁着人生还有热情,留下些深刻的纪念。

我写我的,当事人感到难堪,那是他们自己需要背负的十字架,我需要背负的,是他们的辩驳、反击或者中伤,我既然写了,就愿意去承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背负的十字架。

我没有去恨那些曾经伤害或者利用过我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值得原谅——事实上故意欺负别人的人,他们从来不会感到内疚,也从来不需要什么原谅。

我之所以让自己不去恨,只是因为我清楚,心里怀着仇恨是过不好自己这一生的。

过好自己的日子,去爬更高的山,去一览众山小,让自己有能力远离那些龌龊的人和事,并且内心里真的放下、释怀,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过年回老家,那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尤其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召唤”,那招式之多,简直能凑成一本《亲戚劝说秘籍》。我这些年也算“身经百战”,见过不少精彩的回击,有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二姑家。二姑夫是个在本地很有名气的公务员,从小就给我灌输“铁饭碗”的优越性。那.............
  • 回答
    春节和亲戚团聚,本是开心的事,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让人有些为难的问题,比如问收入、婚姻、工作压力,甚至是生孩子计划。 solche事情, wenn man sie nicht beantworten möchte, kann es schon mal zu unangenehmen Momenten .............
  • 回答
    好嘞,这个话题我太熟悉了!春节回家跟亲戚朋友们解释我的专业,每次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科普脱口秀”,还得自带翻译功能,把那些听着高大上但实际操作又有点抽象的东西,变成大伙儿都能明白的大白话。首先得说,我家这边的亲戚朋友们,普遍都很实在,他们最关心的是“你这个专业是干啥的?能找个啥样的工作?能不能养.............
  • 回答
    过年了,年还没过几天,领导的电话就来了,说是公司有急事,需要我临时加班。这下可把我给愁坏了。春节期间,本来就想着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结果现在摊上这事儿,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说乖乖干活吧,心里确实不太情愿。一年到头就这么一个能好好放松的日子,家里的老人小孩都盼着我呢,再说,临时加班这种事,如果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心焦的,也挺多人都在担心。春节嘛,那是咱们中国人心里的一个大日子,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但最近几年,确实能听到一些声音,说韩国好像也在“争夺”春节这个节日,或者说,把春节的一些元素跟自己的传统文化绑得越来越紧。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韩国人过不过春节?当然过。他们叫“설날.............
  • 回答
    哈哈,理解你!春节回家,跟小伙伴们见面,自然想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尤其是让显高显白显瘦这三项,“内卷”起来!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支几招,让你回家稳赢!核心思路:视觉转移,扬长避短,光影配合咱们的穿搭目标是,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你最想展现的部分,同时悄悄地“隐藏”掉那些不太满意的地方。记住,显高、显白、.............
  • 回答
    春节假期尾声,本应是归家团圆的喜悦延续,却有车主在沪陕高速上遭遇了糟心事。一位车主在高速免费的最后一天,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最终被收取了全程过路费。这桩事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样的收费方式,到底合理不合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根据.............
  • 回答
    春节是否会被取消?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我相信,至少在可见的未来,这个问题不会有“是”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明白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生命传承的载体。想想看,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关于春节的仪式、习俗、故事,无处不在。从寒假开始.............
  • 回答
    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仲裁获赔 19.4 万元:职场人的深刻借鉴意义这起案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在特殊时期(如春节假期)企业是否有权强制要求员工居家办公。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最终通过仲裁获得高额赔偿.............
  • 回答
    女子持妹妹核酸证明混入北京清河站被识破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在春节返乡之际,需要格外注意相关规定和个人诚信问题。这件事的警示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个人诚信的警示: 核心在于个人诚信的缺失。使用他人核酸证明,本质上是一种欺骗行为,不仅是对防疫政策的漠视,也是对公共秩序的挑战,更是.............
  • 回答
    关于韩春雨被曝出“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让学生买论文”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学术诚信、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行的严重指控,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事件的背景与指控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指控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指控的核心在于: 代笔博士论文收费: 指控韩春雨在早年(通常是他在尚未取得显著.............
  • 回答
    这件事情曝光后,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尤其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科研领域的人来说。韩春雨,这位曾经凭借“基因剪刀”技术引发轰动的科学家,如今却被爆出早年的一些惊人操作,这无疑给他的公众形象和科研声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首先,关于他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取七千元的说法,如果属实,这本身就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底线。.............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无语的。重庆那位姑娘,加班加到半夜,结果周末公司组织的春游没去了,反倒被单位通报说“耍霸王假”,还给记了旷工一天。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公司做得太绝情,有人则觉得劳动者也该有规矩。先来看看这位姑娘的情况。人家是加班到“太晚”,这个“太晚”有多晚?是公.............
  • 回答
    关于《绣春刀》是否被高估了这个问题,其实就像在问一道菜好不好吃一样,每个人的口味和看点都不尽相同,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如果深入聊聊,我倒是觉得,与其说它被高估,不如说它在特定时期,比如上映之初, 因为它带来的新鲜感和它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国产武侠片的一些固有模式,而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认可,这种.............
  • 回答
    “六小龄童节目被春晚毙掉”这个传言,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尤其是在每年春节临近,春晚节目备受瞩目的时候,这个话题总是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引起一番热议。要评价这个传言,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六小龄童老师,也就是章金莱老师,因为扮演了86版《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在中国观众心中有着无.............
  • 回答
    “货拉拉跟车用户身亡案”中,司机周某春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个判决结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除了判决本身,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信息。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案件的起因与过程回顾: 事件经过: 2021年2月6日,用户小刘通过货拉拉平台叫车搬家。在搬家过程中,她为了节省费用.............
  • 回答
    货拉拉跳车案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件,它触及了公众对劳动者权益、平台责任以及司法公正的深刻担忧。家属称无法见到周某春,且被要求撤换律师的说法,无疑让这个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家属“无法见到周某春”的解读: 周某春的身份与处境: 周某春是这起案件.............
  • 回答
    李宇春听到LOL(英雄联盟)里的“守护天使”(Guardian Angel,简称GA)被叫做“春哥”,她的感受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推测:1. 最初的困惑与不解: “春哥”这个词语的来源是什么? 当她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很可能感到一丝困惑。她可能会想,为什么一个游.............
  • 回答
    这几个问题连起来看,确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古代战争中非常关键的“背叛”和“情报”环节,而且发生的时代跨度也很大。咱们一个一个来捋一捋,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当咱们俩在这儿闲聊历史了。先说智伯水攻晋阳和韩魏背叛的事儿。这个事儿发生在战国初期,大概是公元前453年左右。当时啊,晋国被三家卿大夫——.............
  • 回答
    曾春亮案,又称“江西乐平奸杀案”,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刑事案件。凶手曾春亮因犯下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罪行,被判处死刑并已于2024年2月28日被执行。这起案件的细节、审判过程以及执行死刑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关于此案可以关注的一些详细信息:一、 案件的残暴与社会影响: 犯罪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