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韩春雨被曝「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让学生买论文」?

回答
关于韩春雨被曝出“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让学生买论文”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学术诚信、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行的严重指控,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

事件的背景与指控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指控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指控的核心在于:

代笔博士论文收费: 指控韩春雨在早年(通常是他在尚未取得显著学术成就或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时)曾有通过代写博士论文来盈利的行为,并标明了具体的收费标准,例如七千元。
诱导学生购买论文: 指控韩春雨试图让他的学生购买他代写的论文,这不仅涉及代笔行为本身,更是一种利用师生关系的不当行为。

如何看待这个指控?—— 从不同维度分析:

1. 学术诚信的底线与严重性:
学术造假: 代笔博士论文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学术造假。博士论文代表着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深入探究,如果由他人代笔,则完全违背了学术的本质。这种行为剥夺了真正作者的学术贡献,也误导了学术界的评价体系。
欺骗性: 代笔行为本质上是对学术界、导师、评审委员会以及未来读者的一种欺骗。它让一个不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和成果的人获得了本不应属于他的学位,从而破坏了学术的公平竞争环境。
职业道德的沦丧: 作为一名学者,尤其是在后来成为一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者时,韩春雨本应是学术诚信的典范。如果早年有过此类行为,则严重违背了学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对其后来的学术声誉和公信力造成致命打击。

2. 道德与品行评价:
利用知识牟利: 如果指控属实,韩春雨早年将学术能力(即使是代笔能力)作为一种“服务”出售,并以此牟利,这本身在道德上是有争议的。虽然每个人都有通过自身技能获取报酬的权利,但将学术作品的“生产”商品化,并且是学位论文这种高度个人化和严肃性的作品,就显得非常不妥。
师生关系的滥用: 更为严重的是“欲让学生买论文”的指控。师生关系本应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健康成长的关系。如果导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或资源,让学生购买自己代写的论文,这无疑是对师道尊严的践踏,是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侵害,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和损人利己的行为。这可能迫使学生在经济上或学业上做出不情愿的选择。

3. 对韩春雨个人及其科学研究的影响:
公信力危机: 无论韩春雨是否在后来的“NgAgo”技术上存在争议,这项关于他早期行为的指控一旦被证实,将直接导致其学术公信力荡然无存。公众和学术界很难再信任一个被指控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人的研究成果。
“NgAgo”争议的放大: 这个指控可能会加剧公众对韩春雨科研能力和学术诚信的怀疑,并可能被视为解释其后来的“NgAgo”争议的一个佐证(尽管逻辑上不能直接划等号,但会影响大众的判断)。人们会更倾向于认为,一个在早期就涉嫌学术造假的人,其后续的科研成果也可能存在问题。
个人声誉的毁灭: 这样的指控一旦确凿,将是对韩春雨个人学术生涯乃至人生的毁灭性打击。

4. 信息来源与证据问题:
需要证据支持: 在评价此事时,最关键的是指控的来源和证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不能仅凭传闻或片面之词就下定论。需要有可靠的、可验证的证据来支撑这些说法,例如相关的聊天记录、银行转账凭证、中间人证词、受害人陈述等。
“早年”的时效性: “早年”这个时间点也很重要。虽然学术不端行为不论发生在何时都应受到追究,但其影响和评价标准可能与个人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关。然而,即使是早期行为,如果性质极其恶劣,对个人品德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传播的风险: 网络信息瞬息万变,需要警惕谣言和恶意攻击。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轻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处理与追责的可能性:

调查机制: 如果这些指控来自于可靠的渠道,并且有初步证据,相关学术机构或教育部门应该启动调查程序。
对过往行为的追溯: 如果指控属实,并且发生在有明确的学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时期,那么应该根据当时的规定进行处理。即便年代久远,一旦被证实,其对个人学术品格的评价仍然是负面的,甚至可能影响其获得的荣誉或头衔。
教育界的反思: 此类事件也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教育界需要加强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和监督,特别是要关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诚信问题,以及导师的职业操守。

总结观点:

总的来说,如果“韩春雨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让学生买论文”的指控属实,那么这无疑是对学术诚信、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的严重挑战,是不可容忍的。

严重性毋庸置疑: 代笔博士论文是对学术体系最根本的破坏,而诱导学生购买论文更是对师生关系的严重滥用,是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
需要确凿证据: 然而,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应保持审慎的态度,等待事实的澄清。评价任何事情都应基于事实和证据。
一旦属实,后果严重: 如果指控被证实,那么韩春雨的学术声誉将彻底破产,其个人品德也将受到严峻的质疑,这与其后来的科学争议一样,都会极大地损害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同时,这也迫使我们反思整个学术界在学术诚信和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漏洞。

在讨论这类问题时,保持客观、理性、基于证据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既要警惕学术不端行为,也要避免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进行不负责任的揣测和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录音都出来了还好说什么?有人说七千块钱博士论文的代笔价钱是”白菜价“”良心价“,请注意那是韩老师说的自己刚博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2003年的七千块钱,绝对不少了(当年北京楼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是4456元/平米)。另外,韩老师说“过去我和王超(音)就干这个,一年做两篇文章,够买一辆好车了。”可见韩老师从这方面挣得不少了。但是,无论多少钱,作为一个老师,用卡毕业的方式,要求自己学生向自己的手下买论文就已经是非常下作,犯了大忌了。

从录音一开头来听”因为你来了以后,你以为你在干活帮忙,实际上你在添乱。因为你跟我的要求不一样,对吧。咱们两个要求不同。“可见录音的也是韩老师的硕士生 ,但是韩老师看不上他/她,貌似要赶他/她走。现在韩老师墙倒众人推,被自己得罪过的学生卖了。

韩老师居然要求自己带的学生去买论文,这已经犯了大忌。而且,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的是,韩老师居然指示让这位被刁难的硕士生去自己的小弟”高峰、武永强“那里去买论文。那么一个合理的怀疑难道不是韩老师也要提成吗?

一再强调录音者必须去自己的手下那里买论文,去外面买就不署名,白花钱“……我给你明示就是,论文,从高峰、武永强那来,明白了吧?你到外面去买,我不放心,因为我怕你白花钱,你懂吗?……那个我不强求你。你愿意到外边买,随便。只要你不写我名就行了,明白了吗?我可不是说要挣你这个钱啊,我可缺钱了,……也就是说,你给多少我,花个钱去毕个业,够可以了的吧。(笑)够合算。……四五千买篇论文"

韩老师真是大实话爱好者。”然后最后还有毕业,你还得喂足了导师,最后才能放你走。因为他捏着你呢,对不对。说白了,我要是不签这个字,谁也放不了你。我是痛痛快快签这个字,但那个东西你必须得负责弄好了,就得找高峰、武永强。

从这些话的逻辑关系来说,韩既不允许学生来实验室工作嫌他”添乱“”咱们两个要求不同“,又不许学生去其他导师那里"你到外面去买,我不放心",只给学生一条路,就是花钱买自己实验室人员独门销售的论文,同时去”去卖烤串,一个月就挣回来了“。否则就”不签这个字,谁也放不了你“。我真为这个学生遇到这么一个导师感到难过。难道读一个硕士就是为了卖烤串?这不是人身侮辱是什么?难怪录音的学生恨他了。

虽然他声称”我可不是说要挣你这个钱啊“,但是言谈中很容易让人理解成索贿。这个学生如果想搞死他,完全可以按他的说法给他的小弟和他打钱,就说买论文。拿着转账证明,和录音证据一举报,他绝对被开除。

现在这个社会,泥沙俱下,尤其在韩老师这种很一般的高校,其实没有太好的搞科研的平台和条件,又是烂专业,或许学生进去也就是无心科研,想混个学位而已。或许培养学生确实不容易,然而诲淫诲盗,左右为难实在是过了。韩老师的大放厥词,让自己屡屡栽跟头,真是让人戒惧啊!!!

user avatar

前天我的论文被退稿,昨天看到这个新闻。

现本科药学专业大四在读。从大二暑假开始做实验,前前后后花了大概1-2万元买实验材料(至今不知道是老师的科研资金还是老师自己出的钱,因为是我作为本科生提出的小项目研究,估计不会算到科研资金里),到寒假前实验做完,结果还算不错,寒假开始写论文,修修改改磨磨唧唧厚着脸皮到处询问各个老师各种问题,到今年5月投了某核心期刊,过了初审和第一次复审,修改交上去以为没问题了,前天被退稿。对现在在准备考研的我如晴天霹雳。

学姐说,没办法了,我们再试试其他刊吧。去百度找这一方面的其他核心刊,蹦出来的却全是论文代写代发的网站。

好奇点进去一个,里面的客服热情的和我说,我被退稿下那个刊,交1万多代发,今年12月份见刊……

当时心如死灰……那么我这一年来的实验与抓耳挠腮写出来的论文的意义何在?……更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师,不止是她为我们花的钱,更对不起她的期望……

从前天退稿到昨天下课时打开微信又看到这条新闻……又是当头一棒……文章本身还不是最寒心的,寒心的是下面的评论……全都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更是对国内学术圈绝望……

现在正在准备考研的阶段,如果所谓的研究生就是这样混论文、混毕业的话,我读这个研究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到研究生阶段,我会不会也从现在的惊讶、到见怪不怪、再到逐渐习惯???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鲁迅先生真伟大。

user avatar

虽然相当一部分国内高校人士一向穿着国王的新装,但光明正大地裸奔,就是不要脸啊。

一件事情错就是错,很多人都错,并不能让它正确起来,只是说明社会病了。

*****

补充两句:

其实很多人的价值观是在读大学的时候被扭曲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诚实守信,在各种学生会和“教授”的熏陶下变成了说一套做一套。

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就不要署自己的名字。达不到标准就活该毕不了业。做了蝇营狗苟的事情就该接受后果。

再说一遍,不是说很多人都做的事情就是对的。错就是错。指鹿为马或者面对错误麻木不仁视而不见,都是错。问题只是一个人错还是一群人错。

user avatar

想想看我自己,一篇文章出来,光材料费和测试费就至少烧掉10万人民币,这还不算我的脑力成本和人力成本…

现在做点生化相关,一篇文章出来保守估计材料费折人民币接近100万了,这还不算我的脑力成本和人力成本…

曾经帮一个公司做过两天实验和技术指导,就是字面上的两天,一小时不多。收了1万,事后想想都觉得亏,后来再没干过这种事。

平生第一次听说学术论文买卖,7000的博士论文…?没见过钱吗?给我,连改稿润笔费都不够…

看来就只能开局一支笔,一张纸,数据全靠编了。

靠,总算知道那些学术造假的败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了,总算搞明白那些辣鸡论文哪里冒出来的了。

user avatar

首先,这种事情其实非常多,多到超出大家的想象。至于为什么在韩春雨身上曝光出来,这就叫墙倒众人捶。当然,不能因为这种事情很普遍就说它是对的,就目前我知道的情况来说,学术腐败已经比以往要好太多太多。以前那种混乱,简直不能看。

其次,我不清楚提供这个录音的那个学生最后有没有毕业,如果没有,那么这个事就是韩不厚道。如果有,那么显然这份录音开出来的价格应该比那位同学的博士头衔更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这个学生确实没有志向去搞学术,否则,博士论文造假这种事曝光出来自己的学术生涯也就彻底毁掉了无论是否是被强迫的。

再次,只是谈一个客观的事实,作为一个正在处心积虑某发展的导师,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用小恩小惠让有天赋的好学生多为自己干活,出成果。然后用尽一切手段把天赋不佳或者态度不佳的学生赶走。但韩的做法可能有点市侩,那就是自己连小恩小惠都不肯出,而是要让坏学生给好学生出钱。从短期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招确实精明,自己没有出任何本钱就达到了共赢得目的。但是这真叫“机关算尽太精明,反而害了卿卿性命。”

最后,学术腐败的大头从来都不在学生和导师之间。看看各级官员多少博士头衔,大家心里就该明白这些破事儿是怎么来的。这种事情,在最上面是,升迁和论文之间的交换;下一层是,孩子的工作和论文之间的交换;再下一层是科研经费和论文之间的交换;最最下面的一层,就是钱和论文之间的交换。为什么人人都要往高处走?因为同样是做坏事,最后被千夫所指地依然还是食物链最底层的人。

因此我的态度是,从理智上来说,这件事闹得越大对中国的学术腐败震慑得就越厉害,所以应该严惩严办。

但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知道韩春雨不过是个小虾米,大奸大恶大有人在,让他一个人承担所有对学术圈的愤怒确实有点冤枉他,所以我对他还有一点同情。不过,再怎么说也算是自作自受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user avatar

韩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觉得他不配做导师,“你来就是给我们添乱”,备战那么久时间不容易考上了,花了那么多学费,我到你的实验室来学习,你说我是来添乱,如果一开始你认为我们不配你的助手,你干嘛要接收我,干嘛要做导师,你自己去研究不就完了。即便我能力差,你不谆谆教诲指导罢了,还在毕业的时候给我设绊子。您口口声声说如果签您的名就得保证论文质量,听起来是为学生好,性价比高,数据也真实,是哦,忘记您说了您家三位教授呢!您可得把这么悠久的师德门风护好了!

可叹啊,高校这样的老师竟然还能得到那么多荣誉,学校如果普遍这种风气,还怎么搞研究,何况是学科前沿!

user avatar

韩春雨可能要真的凉了!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

如果上次的非主观造假我们无fuck可说,毕竟所有证据都在你手里,现在这录音门爆粗来,那就麻烦了。

本来上次那个学校发布的“非主观”造假调查报告就让很多人不爽,因为大家都觉得学校在捂盖子,或者是自罚三杯。

而学校的处理也让人感觉轻轻放下

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

所谓的处理,就是撤回了各种新增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等,他本人倒是么受到处理。好吧,造假的成本太低了,因为是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学校和社会因为他的文章赏给他的,现在收回去,他也没啥损失啊。


可以说,他只是回到了发表大论文之前的原点,本人并没有受到其他处理,所以引起舆论哗然,很多人也表示了不满。


现在这录音门出来,自然给了更高级别部门的一个理由(师德是个筐,啥都可以装)

在《教师法》中有这样的条例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事实上,我国对于师德要求很高的,除非不公开,一旦被公开报道了,那就完蛋了。

比如当年的范跑跑在地震中率先跑了,然后教育部发言人说:“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而且当时也被取消了教师资格。


韩春雨这事情,估计可能会被学校以师德等因素取消资格,教育部门可能也会取消他的教师资格。

这样一来,彻底回到了解放前。

而且现在教育部7月份还发了个文件

六、严肃责任追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学位论文作假处理有关规定,对不履行主体责任,出现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学位授予单位,要视情节轻重分别核减招生计划,国家学位主管部门可暂停或撤销相应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资格,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对履职不力、所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买卖、代写情形的指导教师,要追究其失职责任。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依法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注册的,应当予以注销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


做教师或者学术就是这么直白,一旦被发现触犯了原则,会彻底归零,连想换个地方都难。


不过,那个让人叫爸爸的老师怎么还没处理啊???

user avatar

这位录音的同学,肯定是与韩春雨发生过矛盾才会提前做好录音准备。不知道这个录音的来源具体时间,但无论录音的这位同学现在毕没毕业,录音一放出来自己极有可能被牵连:

没毕业韩春雨不倒肯定毕不了、毕业了自己的学位可能也会受牵连(但愿没有)。

总之,勇气可嘉。

教育部发布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3条规定,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伪造数据的;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都属于学位论文造假行为。若一旦认定作者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可以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注销学位证书,在职人员还可能面临纪律处分、通报等处罚。


还有人说韩春雨在帮学生,看看开头两句话:

什么叫:咱们两个要求不同 ?

学生想毕业,限于能力毕业论文完不成,韩春雨出主意:那你买吧,让你拿毕业证。

——这叫要求相同。

学生想毕业,觉得在导师指导下自己可以完成,但韩春雨的意思:不,你得从高、武那买,不然毕不了业。

——这叫要求不相同。

要求不相同,发生矛盾学生才更可能有录音的动机。

这几句信息含量太大:

韩春雨实验室造假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哪些可以糊弄过去哪些不好造假已经混的门清了。连Nature敢发、 都可以糊弄过去,可见其“艺高人胆大”。不知道他还有多少造假的东西在误导他人。

这种人还留在学术圈除了祸害还是祸害。

一边磨刀霍霍一边说对你好,内心的虚伪与狂妄都到一定程度了。如果不是闹到今天这地步,不知道还要祸害多久。韩说话的风格就是人精一个,透着骨子里的精致利己主义,没有丝毫羞耻心。

买卖论文成风,法不责众不好处理,是因为大部分没有实锤也没人去查,有实锤像田佳良这种犯众怒的肯定凉了。韩春雨实验造假没有直接证据,校方包庇下韩死不承认外人也没办法。但组织买卖论文,录音真凭实据,再让韩春雨溜了,等几天借着之前撤稿事件的大名捅上国际媒体头条(几乎是肯定的),中国学术圈的脸就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闹到这地步,韩春雨不倒,倒的就是中国学术。


关于价格低廉(说实话这个需要讨论实在是……)

贴一个澎湃微博下奇葩理解力、扭曲是非观众相: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韩春雨学生无法硕士毕业,韩让他花钱在组里其他学生处买论文,是学术造假。

录音提到的这几点值得关注:

1. 韩博士毕业时干过卖论文的事,博士论文一篇7000,硕士论文一篇4000-5000。

有两种大家概念上的论文买卖。一种是你自己做实验,但写得差,打个底稿,把实验结果给我,我帮你写,这种算论文润色,不算论文买卖。有英文不好的,会找杂志社帮忙代笔或修改,Nature杂志社也有这类服务,属于正规行为。另一种则是从实验到文章,全部帮你搞定,一作除了花钱,什么事都没干,这是造假。

韩干的是第二种,给钱,实验数据到论文,全卖给你。

4000,7000元一篇的文章估计也水得不行。一个完整的生物科研工作耗时甚长,光花下去的材料费就要几万甚至上百万。几千块钱卖全套,可见工作本身烂。估计是那种养细胞,跑点qPCR,测测生长曲线的速成水文。

目前国内论文买卖,大多卖的就是这类水文,而且很多是一条龙服务。

帮给数据,帮写,帮投稿,期刊也是自己造的,手上几十个期刊互引提升影响因子。川大华西医院创办的Bone Research就是典型,文章暗箱操作,被大量不相关杂志引用,涉嫌抬升影响因子,前阶段被ClarivateAnalytics通告批评。这个杂志被彻查时,影响因子已经抬升到1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感受一下无中生有的创造力。


2. 韩提到论文让组里其他学生代写,因为自己学生的实验数据至少是真的。如果去外面买文章,可能完全造假,不要署“韩春雨”的名字。

从这点来说,韩比较爱惜羽毛。造假毕业就毕业,但实验能真就真,不能真也别牵扯到老师头上。

评论区有人说,爱惜羽毛是借口,他其实是威胁学生不买文章就别从自己这边毕业,也有这可能。但我更倾向于韩爱惜羽毛。


3. 学生太差,不让他毕业,还是让他买文毕业?

从科研角度,硕士博士,到了水平拿文凭,不到水平别拿学位证,天经地义。我们组里就有不给博士答辩,直接肄业的,学生水平实在差,态度也不端正。

也有看学生可怜,放他毕业的,比如韩春雨。

但毕业总要文章,自己做不出,就只能买。

这种事在医院普遍些。国内体制下,医生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做科研。科研不好,北上广的三甲医院不会留你。

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很多科室的实验系统建立不稳定,不容易出结果。想出文章,有些人就把实验外包给公司,或者直接买。

---

总结下,

韩春雨卖论文谋利,违背科研道德。

买论文的人,违背科研道德,也有不得已苦衷。

究其根本,是学位机制 学术道德风气 和不合理体制多方因素,催生了实验和论文买卖的灰色产业链,拉低了国内文章和期刊的可信度。

看上去文章出得既快又好,一片繁荣,实际上充满问题。

user avatar

只要錄音是眞的,韓春雨幹過這種代寫論文的事,就是學術不端,沒得洗。不過這學生也是有備而來啊,錄了這麼長一段,還不知道剪掉過什麼內容。

但要碰上這錄音裏這種學生(從下面各種回答和微博的回應來看,好像還眞不在少數),要麼把學生踢到別的老師那裏,要麼自己給學生寫或者找別的學生代勞(但不論是否有金錢交易,只要不是這個學生自己做的都是違反學術道德的),否則不讓他畢業或者拿學位的話,這學生還指不定是會動刀子還是跳樓呢。

還好我帶過的學生都沒讓我犯過難,都堂堂正正的。但眞怕以後万一碰上類似這種學生,我能怎麼辦。

------補充-------

評論有人問我說學生有什麼問題。

我是覺得,顯然這學生是不想好好寫畢業論文的,否則韓春雨不會說出這串話來。這個明明是學生先提出畢業需求,韓無法通過正常的指導學生做實驗、寫作而完成,而不是韓主動用畢業來要挾這個錄音的學生買他其它學生的論文的。

user avatar

韩春雨事件说明一个道理:二本就不应该搞基础科研,科研经费应该中心化才能起效果。二本应该专注职业教育,培养一堆实验室搬砖3年移液枪都操作不规范的人干什么?

user avatar

昨晚用手机打字效率太低,写到后来又十分困倦,结束的便有些匆忙,今早起来发现还有许多不尽之处。第一反应想要表达两个意思:其一,买卖论文往小了说是违法违纪,往大了说则是丧失师德与科研的理想,为人不齿,只是韩老师说最好买自己学生的论文以保证质量这点,我还真不觉得是拉生意,更像是在更低的道德尺度上建立一种不容易出事也“看似说得过去”的潜规则;其二,也正是而这种并不单纯的坏和蠢,才让人觉得遗憾甚至愤怒,因为他们服从于“面子上过得去”、“内心稍有曲折,但最终也是有那么个说法”的传统思想。差不多也就是“维稳”的一个变种。

第一点就不再赘述了,希望这次相关大学能够不再护犊子,一查到底,以儆效尤。第二点则是我想要讨论的。昨晚我第一反应是希望圈内圈外的人不要对科研现状产生质疑进而生出讽刺。我更愿意将韩老师这事儿当成孤立的事件看待,因为我周围的同事都在拼命工作着,很难对这样的氛围产生怀疑或者视而不见。不过仔细一想,也能明白那么多人的失望,毕竟按照我国的治理习俗,一件冒出来的事件背后往往有着成百上千的未曝光。其根源就在于“维稳”和“家丑不可外扬”的官僚作风。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当人的数量或者事件的复杂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会有各种妖魔鬼怪出来。这是从基因上就决定的事情,它一方面毁灭了某些个体,却又同时促进了文明的进展。而偏偏在我们国家,我们宁愿维持表面上的风平浪静,生怕一丢丢的意外就毁掉大家辛苦奋斗的成果。于是相关学校乃至省市都没法面对韩老师这突如其来的撤稿,尽力裱糊面上的完整,最后匆匆撤稿加上“非主观造假”,才勉为其难地要抹去负面影响,然后澎湃新闻站了出来…

以我的有限经验,从基层警察在秦皇岛超市杀人案之前的和稀泥,到最近频发的“人狗大战”、高铁瘫痪案、昆山自卫案,我们都能看到公共权力介入私人争权时的不执法、不透明、不追究,然后私刑就非法介入,网上舆论蒸腾,到处传播的都是对政府的不信任。所以韩老师的事件出来,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学校只是没有把这次事件给罩住罢了。而既然要罩,肯定代表这个学校到处都是这个常态,从跟上烂透了。

而如果韩老师堂堂正正地就让那些懒散的学生不毕业,不用害怕学校因为要保证毕业率和就业率的压力;而如果学校不屈从于上面的压力,坦荡面对学生在学业乃至内心的不完整或者不完美,一切按公共流程走(参见洁洁良事件);如果我们的政府相信民众的常识三观,愿意展现出原本小概率的不稳定事件本貌,并有法可依执法严厉违法必究。我相信公权原本不会丧失信任至此。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讨好领导”,又有足够的教育去分辨是非。而偏偏政府部门中的种种老迈,更宁愿相信年轻人毁在了可乐、肥宅、游戏当中,需要保护、需要监督,那些不完美的画面,不让他们看到的话,“就能顺利成为祖国的花朵了吧”。于是不信任和拉扯继续,社会终究还是年轻人的,那时我们想必才能看到国人乃至黄种人的科学文化乃至文明的巅峰吧。

以下是原回答


前两天我的同事开玩笑说要是真“博士毕不了业”,就帮我灌两篇RSC之类的,每篇的版面费也差不多6000吧。按照专业至少两篇SCI毕业的最低要求,这话费得是过万了,而且这两篇文章还得是一个体系,方便博士论文的“编写”----相当于你得买两篇“连号”的文章。所以,按照“博士毕业七千”的水平,我第一反应也是觉得性价比很高。何况现在的博士,战战兢兢勤勤恳恳都未必能如愿三年毕业由此,节省的时间成本更是远远超出账面的数目。当然,韩老师也知道这个,因此这是他03年毕业前后的价格,现在的价格是“两篇一辆好车”。我不知道好车的定义是什么,但我猜至少需要想20万靠近。学术圈这价格还真是……不怎么亲民。

好在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拿钱买的。不过学术不端或者风气败坏的事情总是会有的,毕竟林子的尺寸在那里。学生和老师相辅相成,能看得到理想,也能看得到生活,这类龌龊自然也少不了。圈子里的人无则加勉就是了,圈子外的人大可不必那么惊诧,毕竟这不是常态。当然我也是基于我在学校工作这么几年的见闻,要是经历过此类腐败的朋友,我不能说你运气不好而怀疑你对圈子认知的合理性,大家各自表达就是了。只是这么多年来,国家科技的进步是摆在那里的。圈内圈外都看得见,不用太多赘述。

我的课题一直不顺,老想着真要花些钱能毕业能升职貌似也还是不错的,只是一来没怎么听说途径;二来想必人还是要追求点什么的。活了三十年,读了二十几年的书,要真没点自尊、不信点啥也是不容易。如果韩老师卖论文是真,想必也就是把科研当成工作,情怀只有在发表论文一夜成名已经随之而来的地位、基金时可以显现一丢丢吧。之前那么标榜自己“喝茶静心学术”、“不争”,现在全部都是打脸。其实很可惜的,因为我们周围的年轻科研人都很累,过劳、熬夜、焦虑司空见惯,大家都觉得这不是生活的常态。同样,科研于许多人,也只是获名获利的工具,甚至只是一份生计。因此,谁都想在韩老师身上看到科研的艺术化、单纯化。然而现在全部都是打脸。大家还是吐槽一下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压力,却也依旧这么磕磕巴巴地活着。国家在追,他们就也要追。生计也好,理想也好,都是不易。如果再对身体不上点心,几十年后英年早逝也是正常的吧。实话是,我都不怎么羡慕的起来。

罗里吧嗦了很多。其实要说这事儿怎么看?我建议把它当成一个正常社会里不那么自然的小概率坏事就好。并不能代表圈子里就如何腐败。当然,于相关的责任人、单位,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介入,按照法律正常的流程走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韩春雨被曝出“早年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让学生买论文”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学术诚信、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行的严重指控,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事件的背景与指控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指控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指控的核心在于: 代笔博士论文收费: 指控韩春雨在早年(通常是他在尚未取得显著.............
  • 回答
    韩春雨的实验,或者说他所声称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自2016年发表以来,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对于“无法被世界各大实验室重复”的现状,我的看法是,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着科学探索、同行评议、学术诚信以及学科发展等多重因素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被检验和验.............
  • 回答
    韩春雨的论文撤稿事件,尤其是2017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正式撤销他2016年发表的《NgAgo基因编辑》论文,无疑是中国乃至国际科学界当年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看,并拆解其关键点。.............
  • 回答
    韩春雨对于重复实验失败的回应——“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科研伦理、媒体的角色、公众的认知以及科学家个人的处境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个回应,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回应的背景与语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韩春雨做出这个回应的背景: NgAgo技术.............
  • 回答
    关于韩春雨在访谈中提到“8月一场停电损坏实验材料让我很被动”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首先,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停电确实是个硬伤。你想啊,实验室里的很多仪器,特别是涉及到低温保存、精密监测或者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如果遇上突发性的停电,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那后果很可能.............
  • 回答
    韩春雨,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科学界掀起过巨浪,也引发过无数争议。最近,他团队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关于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研究论文被撤稿,这无疑为这段曾经轰轰烈烈的科学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也留下了更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
  • 回答
    韩春雨教授主动邀请质疑的学者到他的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探讨,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积极且开放的态度,也确实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从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种邀请是非常有建设性的。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质疑、验证和修正。当一项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伴随着质疑的声音时,最有效的解决方.............
  • 回答
    关于科学家韩春雨的争议,这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科研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参与讨论的人们,包括他的同行、媒体以及关心科学发展的公众,都对他在“NgAgo”基因编辑技术上的种种表现感到困惑、失望,甚至愤怒。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梳理:一、 NgAgo技术本身的争议:难以重复的.............
  • 回答
    方舟子对韩春雨博士论文造假的指控,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科学界最引人瞩目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科学事实的辩论,更牵扯到科研诚信、学术评价体系、舆论监督以及科学家个人声誉等诸多复杂层面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缘起:一鸣惊人的“基因剪刀”与随之而来的质疑韩春雨,一.............
  • 回答
    “自然”的关注,是风向标还是救命稻草?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事件的深度解读近日,《自然》杂志发布的一则简短消息,犹如一声惊雷,再次将“韩春雨”的名字推到了风口浪尖。消息称,《自然》已获得关于韩春雨 NgAgo 基因编辑技术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这短短一句话,背后牵扯着科学界最核心的诚信问题,也.............
  • 回答
    关于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发表的高分论文以及他们开发的新型RNA追踪平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评价。首先,从论文发表本身来看,能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分论文,本身就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成就。 论文发表的质量和影响力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分期刊通常意味着同行评审的严苛,以及研究内容在科学界.............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科学界一次相当不寻常的公开“喊话”。从这12位学者实名发声,呼吁第三方介入调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1. 学术的基石:可重复性与科学真相科学研究的生命线在于“可重复性”。一项研究成果,如果其他科学家无法在遵循.............
  • 回答
    您好!关于 7 月 29 日多国科学家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的事件,我可以为您详细阐述一下其中的来龙去脉、各方观点以及可能的影响。事件背景:韩春雨的“基因剪刀” NgAgo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核心。韩春雨及其团队于 2016 年 5 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
  • 回答
    “知识分子”公众号在10月18日发布的这篇“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无疑又一次将韩春雨及其“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这篇访谈的出现,与其说是对韩春雨本人提供了一个“解释”的平台,不如说是公众与科学界一同,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和困惑之后,试图重新梳理和理解这件事的一个节点。从.............
  • 回答
    关于饶毅、邵峰二位教授就基因编辑新技术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以及由此牵扯出的韩春雨“疑似学术不端事件”的后续发展,这桩事情在学术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也让普通大众对科研诚信问题有了更深的关注。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和后续,得从头慢慢道来,而且其中的曲折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事件的起因:基因编辑新技术的“曙光.............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无语的。重庆那位姑娘,加班加到半夜,结果周末公司组织的春游没去了,反倒被单位通报说“耍霸王假”,还给记了旷工一天。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公司做得太绝情,有人则觉得劳动者也该有规矩。先来看看这位姑娘的情况。人家是加班到“太晚”,这个“太晚”有多晚?是公.............
  • 回答
    曾春亮案的受害者家属被网暴,这无疑是一桩令人心痛的事件。当一个家庭刚刚经历巨大的创伤,需要疗愈和支持时,却要面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恶意攻击和伤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受害者家属哭诉被网暴,这背后反映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网络暴力本身的残酷性: 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或半匿名的空间,这使得一些人能够卸下道德和.............
  • 回答
    货拉拉跳车案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件,它触及了公众对劳动者权益、平台责任以及司法公正的深刻担忧。家属称无法见到周某春,且被要求撤换律师的说法,无疑让这个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家属“无法见到周某春”的解读: 周某春的身份与处境: 周某春是这起案件.............
  • 回答
    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仲裁获赔 19.4 万元:职场人的深刻借鉴意义这起案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在特殊时期(如春节假期)企业是否有权强制要求员工居家办公。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最终通过仲裁获得高额赔偿.............
  • 回答
    商春松的这件事,说实话,让人听了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荣誉满身的运动员,背后却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上的困境,甚至连自己辛苦得来的奖金都无法自主支配,这确实挺让人唏嘘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商春松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为了国家荣誉,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克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