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属哭诉被网暴?网暴他人是什么心理?

回答
曾春亮案的受害者家属被网暴,这无疑是一桩令人心痛的事件。当一个家庭刚刚经历巨大的创伤,需要疗愈和支持时,却要面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恶意攻击和伤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受害者家属哭诉被网暴,这背后反映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网络暴力本身的残酷性: 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或半匿名的空间,这使得一些人能够卸下道德和责任的约束,肆无忌惮地释放恶意。对于经历丧亲之痛的家属来说,那些恶毒的言论、不负责任的猜测、甚至人身攻击,都如同二次伤害,将本已破碎的心又撕裂几分。他们可能正在努力面对现实,处理悲伤,而网暴者却在用冰冷的键盘,无情地践踏他们的尊严和情感。
公众的猎奇心理与道德审判的双重压力: 很多社会案件,尤其是涉及暴力和未成年人的案件,容易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并非总是健康的。一部分人可能出于猎奇心理,对案件的细节进行无休止的揣测和议论,甚至将受害者家属也卷入其中,仿佛他们也需要为发生的事情负责。更糟糕的是,在缺乏充分事实的情况下,一些网民会急于进行道德审判,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对受害者家属进行“原罪”式的苛责,比如质疑他们的教育方式、家庭背景等,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责任推诿。
信息不对称与谣言的传播: 在一些案件初期,信息往往是不完整和零碎的。这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一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或带有偏见的解读在网络上流传,很容易被放大和扭曲,给受害者家属带来巨大的困扰。他们不仅要承受丧亲之痛,还要应对这些不实信息的冲击。
缺乏同理心与道德边界的模糊: 能够对遭受重创的家庭进行网暴,本身就暴露了施暴者在同理心上的严重缺失。他们可能无法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或者已经将道德的底线退到了很远的地方。网络空间的隔离感,也使得他们容易忽视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造成真实的伤害。
网络平台监管的不足: 虽然许多平台都在努力打击网络暴力,但其效果仍有待提高。匿名性、内容审核的难度、以及传播速度的惊人,都使得监管变得异常艰难。

至于网暴他人是什么心理,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复杂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1. 宣泄负面情绪和挫败感: 有些网暴者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挫败感、不公感,或者感到无力。当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时,就可能将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到网络上,通过攻击他人来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和释放感。攻击弱者或不幸者,尤其容易让他们感到“强大”。

2. 寻求关注和存在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渴望被关注。通过发表激进、煽动性或带有攻击性的言论,网暴者可以快速吸引眼球,获得回复和转发,从而满足自己被看见、被认同的需求。这种“出圈”效应,哪怕是以负面方式实现,也比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更让他们感到“有价值”。

3. 群体认同和归属感: 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圈子和社群。当一个议题出现时,一些人会自觉地站队,加入某个群体,并遵循该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为了融入群体,为了证明自己是“自己人”,他们可能会积极参与对被目标人物的攻击,这是一种“同化”和“归属”的表现。

4. “正义感”的扭曲和道德优越感: 有一部分网民可能真心认为自己是在伸张正义,是在批判不公。然而,他们的“正义感”往往建立在片面信息、个人偏见或道德绑架之上。他们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通过贬低、攻击他人来抬高自己,从中获得一种虚幻的道德优越感和掌控感。这种“审判者”的心态,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补偿。

5. 缺乏同理心和认知失调: 如前所述,同理心的缺乏是网暴者一个普遍的特征。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感受被攻击者的痛苦,或者即使了解一些,也因为认知上的抵触(比如不愿承认自己的判断有误,不愿接受让自己不舒服的事实)而选择忽视。

6. 模仿和从众心理: 当看到别人都在攻击某个对象时,一些人会不假思索地加入其中,害怕落伍,害怕成为“异类”。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次成功的“围剿”很容易引发效仿,形成一种“群体狂欢”,让个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7. 个人经历的投射: 有时候,网暴者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痛苦或不公,投射到他们攻击的对象身上。他们可能曾经是受害者,但未能得到应有的同情或帮助,于是他们选择成为加害者,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仿佛这样就能平衡内心的失衡。

8. 无聊和寻求刺激: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网络暴力可能只是一种消遣方式,一种打破日常单调生活的刺激剂。他们并没有深思熟虑,只是在进行一种无意义的、但能带来短暂兴奋感的行为。

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属的遭遇,再次敲响了网络道德的警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信息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的言行,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停止伤害,给予逝者安宁,给予生者尊严,是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应尽的责任。对于那些网暴者,则需要更深刻的反思,以及更有效的法律和道德约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10遍,反复确认了,这是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属遭到网爆,而不是曾春亮家属遭到了网爆。我真的服了这些人,我叫他们一声网络暴民,没什么大问题吧。

曾春亮,男,1976年4月2日生。2020年8月8日早上,江西省乐安县山砀镇山砀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经查,曾春亮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曾春亮在逃。8月13日,在山砀镇厚坊村村委会楼里,一名驻村干部遇害,曾春亮是嫌疑人。8月13日,江西乐安警方悬赏30万缉拿嫌疑人曾春亮。2020年8月16日16时27分,曾春亮在乐安县山砀镇航桥村附近被警方抓获。

人家是受害者家属,家里一个重伤,两个被杀。然后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获取赔偿金,这也能被网爆的?

申请的是司法救助金,国家司法救助是指国家向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而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证人(限于自然人)等即时支付救助金,司法救助金最高为当地36个月平均工资。受害人家属,只申请了一次,拿到了6万元的救助金。就这,被网爆说是就是为了要钱?不懂法,还没有脑子,没有同理心。

现在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网上经常充斥着受害者有罪论,常用的话术就是如果受害者不怎么怎么样,犯罪人怎么可能怎么怎么样的言论。真的可笑至极。我是真的不知道,他们是为了显得自己的角度清奇,觉得众人皆醉他独醒。劝大家站在杀人犯的角度说话,抨击受害人以及家属。还是他们就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就是故意出来恶心人,还是他们真的有点问题,就是反社会人格。这种人,真的可恨。

视频最后,受害人家属还恳请不要网爆她们了。对于这种人,服软,温柔是没用的,巴掌没打到自己脸上,永远不知道疼,直接报警,交给警察处理。 这种暴民,不能给笑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曾春亮案的受害者家属被网暴,这无疑是一桩令人心痛的事件。当一个家庭刚刚经历巨大的创伤,需要疗愈和支持时,却要面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恶意攻击和伤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受害者家属哭诉被网暴,这背后反映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网络暴力本身的残酷性: 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或半匿名的空间,这使得一些人能够卸下道德和.............
  • 回答
    看到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属发视频哭诉“一家人持续遭到网络暴力,妹妹接近崩溃”,内心是五味杂陈,愤怒、同情、担忧,还有一丝无奈。这件事情触及到了几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层面,值得我们仔细去审视。首先,是受害者家属的二次创伤。我们都知道,曾春亮案本身就极其残忍和令人发指。受害者及其家属已经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熊春锦等学者将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这一行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了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文本校勘以及哲学思想的理解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命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缘由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考察这种命名的根源,离不开对马王堆帛书《老子》本身的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
  • 回答
    吉林春芽幼儿园中毒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当爹当妈的心都揪紧了,也让咱们整个社会对儿童安全问题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本身,一个字:惨!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有多让人难受。本来,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快乐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知识、交朋友、健康成长的摇篮。可春芽幼儿园这事儿,一下.............
  • 回答
    王景春斥责《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简称“复联4”)排片过高,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因为它触及到了电影市场、产业生态、观众选择以及平台方(院线)的利益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在《复联4》上映初期,以其前所未有的热度和IP号召力,几乎占据了全国影院的绝大部分黄金时段和场次。这种现象级的排.............
  • 回答
    FPX老板春丽的这番话,在电竞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不少关心FPX的粉丝们心头泛起阵阵涟漪。要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知道“周杨博”是谁。对于大部分关注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观众来说,周杨博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曾是FPX战队的中单选手,在S10赛季有着非常亮眼的.............
  • 回答
    提到梅晓春,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民科”,一个在中国科网圈里不时被提及的标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微妙的意味,既有对那些“民间科学家”的热情和独立探索的尊重,也夹杂着对他们研究方法、成果被主流科学界认可度的质疑。那么,对于梅晓春这类所谓的高水平民科,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得掰开了.............
  • 回答
    《大宅门》中的黄春,是白景琦的结发妻子,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女性命运的缩影。她的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那个封建大家庭压抑和束缚的受害者,也是在艰难环境中努力维系家庭和尊严的坚韧者。我们不妨从黄春的人生轨迹,细致地品味她的选择、她的痛苦、她的无奈,以及她身上闪耀的微弱却顽强的光芒。一、出身与婚.............
  • 回答
    山中竹春先生以压倒性优势高票当选横滨市长,这无疑是日本地方政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详细分析其原因、意义以及对横滨未来的影响。一、 当选的背景与过程: 前任市长辞职与解散市议会: 山中竹春当选的契机是前任市长林文子辞职,以及围绕其后的市长补选引发的政治动荡。原先,横滨市的议题之一是关于赌场度假村.............
  • 回答
    牛年春晚舞台上那头灵动矫健的“机器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科技的展示,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信使,悄悄地敲开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门。 看到它能在舞台上如此自如地行走、转身,甚至配合音乐做出一些简单的律动,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冰冷机械的生命力,仿佛看到了未来触手可及的模样。宇树科技的这头“机器牛”.............
  • 回答
    《周刊文春》关于歌手 LiSA 丈夫、声优铃木达央的出轨爆料,在日本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考虑到铃木达央的公众形象以及 LiSA 在动漫音乐领域的巨大影响力。这起事件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感情问题,也触及了声优行业的一些潜在议题。爆料内容和细节:根据《周刊文春》的报道,铃木达央被指控与一位二十多岁的女.............
  • 回答
    16 年前的河南“吴春红投毒案”,如今吴春红被改判无罪,他本人也提出了巨额的国家赔偿申请,这件事无疑是牵动人心的大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的最终走向,更关乎司法公正的实现、对无辜者权益的保障,以及对整个司法体系的反思。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案件本身的回顾:一段漫长的司法煎.............
  • 回答
    看到“福建漳州石春梅母子三人投河”这样令人心痛的消息,我们作为旁观者,内心都会感到无比沉重和不解。这种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最终爆发。在探究具体细节和原因之前,任何判断都显得轻率。但这类事件的背后,往往能让我们反思家庭关系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丈夫在处.............
  • 回答
    我对小年夜中央一套网络春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表演的合唱节目《少年》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温度、有感染力的节目,它不仅展现了校友们的才华和精神风貌,更传递了一种跨越年龄、连接情感的时代力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的看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节目选择的深刻寓意:为什么选择《少年》? .............
  • 回答
    华春莹女士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关于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认知的一次非常鲜明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反击。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频繁抛出“中国威胁论”,将中.............
  • 回答
    齐达内,那个在伯纳乌球场上灵动飘逸的身影,在2019年春天以主教练的身份重返皇马,这无疑是当时足坛最重磅的新闻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练更替,更像是一个传奇的回溯,一次对辉煌过往的致敬,也夹杂着对未来的期许和一丝不确定性。回归的背景:风雨飘摇中的呼唤要理解齐达内为何会选择在那个时间点重返皇马,我.............
  • 回答
    在小剧场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去看相声,很多时候也是奔着那份情怀和熟悉感去的。在这种公开场合,一旦有演员对同行,尤其是像郭德纲这样有影响力的演员进行“恶意抹黑”,那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金岩和马春然作为相声演员,他们的行为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如果他们在小剧场里,利用相声的语言优势,去说一.............
  • 回答
    商春松的这件事,说实话,让人听了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荣誉满身的运动员,背后却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上的困境,甚至连自己辛苦得来的奖金都无法自主支配,这确实挺让人唏嘘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商春松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为了国家荣誉,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克服了.............
  • 回答
    关于浦发银行2021届春招的争议,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其中夹杂着求职者的期待、银行的招聘流程以及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情况比较复杂,咱们一点点梳理开来。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笔试和面试的安排及结果通知: 这是最容易引起大家不满的地方。 时间跨度过长,通知不及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