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熊春锦等学者把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的行为?

回答
熊春锦等学者将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这一行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了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文本校勘以及哲学思想的理解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命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缘由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考察这种命名的根源,离不开对马王堆帛书《老子》本身的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与我们今天通行的《道德经》在篇章排列、文字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帛书本将原先的“德”章和“道”章分别排列,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我们现在广泛流传的版本,则是将“道”章置于“德”章之前。这种篇章顺序上的差异,使得学者们重新审视了《老子》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熊春锦等学者之所以提出《德道经》的命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帛书本这种“德”在前、“道”在后的独特结构的尊重和强调。他们认为,这种排列顺序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老子思想的内在逻辑。在他们看来,“德”可能被视为是“道”的显现、体现或实践。“道”是至高无上的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人依循“道”而行的品质和能力。因此,将“德”置于“道”之前,可能更符合老子思想的传递方式,即先有“德”的修养,才能更深刻地体悟“道”。

这种命名也与学者们对“道”和“德”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关。在传统的解读中,“道”常常被视为形而上的、先于万物的存在,而“德”则是“道”在具体事物上的展现。熊春锦等学者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德”作为“道”的“显化”或“落实”的意义。他们认为,“德”是“道”可以被感知、被践行的途径,是“道”在人生和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命名为《德道经》,有强调“德”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意图,旨在引导读者从“德”的层面去亲近和理解“道”。

当然,将帛书本命名为《德道经》,也意味着对现有学术界通行的《道德经》称谓的一种挑战。学术研究本就是不断质疑和深化的过程,新的发现和解读往往会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既有的认知。这种命名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传统文本进行“正名”的尝试,试图还原其更古老、更原始的面貌,或者至少是突出其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忽视的方面。

然而,任何一种新的命名或解读,都会伴随争议。一部分学者可能认为,虽然帛书本的篇章顺序不同,但“道德”二字作为整体的哲学概念,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道德”合称,更能体现老子哲学中“道”与“德”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将它们人为地分成“德”和“道”并改变顺序,可能会割裂其思想的整体性,甚至误导后人对其内在联系的理解。

此外,学术界对于如何对待古代文献的校勘和命名,也存在不同的取向。有些人倾向于尽量复原早期文献的原貌,包括其标题和篇章结构,而有些人则更注重在尊重早期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后世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有价值的阐释。熊春锦等学者显然更倾向于前者,他们将帛书本的特殊性视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信息,并试图通过命名来凸显这种信息。

总的来说,熊春锦等学者将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的行为,是一种基于对帛书本独特结构和文本内容的深入研究,并对“德”与“道”关系进行重新阐释的学术尝试。它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活力和多样性,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老子》这部传世经典的丰富内涵。这种命名是否最终被广泛接受,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更多学者的参与讨论,但无论如何,它都为我们理解《老子》的原始形态和思想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两篇,而令人震惊的是,其章节字序与我们熟知的通行本《道德经》有很大区别。

通行本《道德经》分《道》、《德》上下两篇,前37章为上篇《道》经,后44章为下篇《德》经。而帛书版《老子》,无论甲、乙本均不分章,只分上下两篇。其中甲本未标记篇名,乙本在两篇正文的末尾处出现了“德三千廿廿一”和“道二千四百廿六”的字样,专家们考证,这两处标记,应该是各篇的统计数字。自此以后,为了方便称呼,便分别以“德”“道”二字来命名上下篇了。

但是部分学者却据此认为,既然《道》、《德》二篇在帛书中位置相反,那么原本依据篇名而来的《道德经》,便也要改为《德道经》。熊春锦先生甚至进一步指出,将《道德经》还原正名为《德道经》,才更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但这却是校枉过正了。

首先,帛书《老子》上下两篇之所以用德、道来命名,并不是说其上篇讲德,下篇讲道,而只是因为上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也”。按古人习惯,取开头一至数字充当篇名,比如著名的《论语》就是这种体例。由此可见,古代篇名本无任何实质意义,并不是所谓体现了老子的意愿或者书中的本义。那既然如此,又为何要换掉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已经广为人知的名字,而采用一个完全不知所谓的新名字,哗众取宠吗?

其次,“淳德归道、全德复道”之说根本是对《道德经》的严重误解。《道德经》中,从来都没有要通过“德”来复道之说,相反的是,遵从“道”才会有“德”,“上德”必定“不德”。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必须要遵从于道才能具备。先道而后德,却不是先德而后道。那些提出通过“礼-义-仁-德-道”的路径来复归于道的,纯属想当然。假如这条路通的话,老子也就不会痛批孔子宣扬仁义的行为是“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夫仁义翻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也就是帛书开篇第一章就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以求“德”为目的而得来的“德”,只是下德而已,仁、义、礼均在此列。所以目标奔着求德去了,只会离道越来越远。因此《庄子》才说:“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放德而行”,把那个束缚真性之德(仁义)放下;“循道而趋”,往道的方向去靠拢。“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又为什么要劳心费力地张扬仁义,像是敲着锣鼓寻找逃亡之人似的呢?人(道)本来就在逃跑了,你还敲锣打鼓的去到处追索(张扬仁义),不是会让他越跑越远吗(失道)?

所以,《道德经》就是《道德经》,无论是帛书还是简书还是通行本,叫什么劳什子的《德道经》,除了巧立名目制造混乱以外,看不出有任何先进之处,并且所谓“先德后道”严重偏离道德经主旨,属误人之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熊春锦等学者将马王堆帛书《老子》命名为《德道经》,这一行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了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文本校勘以及哲学思想的理解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命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缘由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考察这种命名的根源,离不开对马王堆帛书《老子》本身的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
  • 回答
    曾春亮案的受害者家属被网暴,这无疑是一桩令人心痛的事件。当一个家庭刚刚经历巨大的创伤,需要疗愈和支持时,却要面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恶意攻击和伤害,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受害者家属哭诉被网暴,这背后反映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网络暴力本身的残酷性: 网络提供了一个匿名或半匿名的空间,这使得一些人能够卸下道德和.............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看到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属发视频哭诉“一家人持续遭到网络暴力,妹妹接近崩溃”,内心是五味杂陈,愤怒、同情、担忧,还有一丝无奈。这件事情触及到了几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层面,值得我们仔细去审视。首先,是受害者家属的二次创伤。我们都知道,曾春亮案本身就极其残忍和令人发指。受害者及其家属已经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
  • 回答
    吉林春芽幼儿园中毒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当爹当妈的心都揪紧了,也让咱们整个社会对儿童安全问题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本身,一个字:惨!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有多让人难受。本来,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最安全、最快乐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知识、交朋友、健康成长的摇篮。可春芽幼儿园这事儿,一下.............
  • 回答
    王景春斥责《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简称“复联4”)排片过高,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因为它触及到了电影市场、产业生态、观众选择以及平台方(院线)的利益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在《复联4》上映初期,以其前所未有的热度和IP号召力,几乎占据了全国影院的绝大部分黄金时段和场次。这种现象级的排.............
  • 回答
    FPX老板春丽的这番话,在电竞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不少关心FPX的粉丝们心头泛起阵阵涟漪。要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知道“周杨博”是谁。对于大部分关注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观众来说,周杨博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曾是FPX战队的中单选手,在S10赛季有着非常亮眼的.............
  • 回答
    提到梅晓春,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民科”,一个在中国科网圈里不时被提及的标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微妙的意味,既有对那些“民间科学家”的热情和独立探索的尊重,也夹杂着对他们研究方法、成果被主流科学界认可度的质疑。那么,对于梅晓春这类所谓的高水平民科,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得掰开了.............
  • 回答
    《大宅门》中的黄春,是白景琦的结发妻子,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女性命运的缩影。她的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那个封建大家庭压抑和束缚的受害者,也是在艰难环境中努力维系家庭和尊严的坚韧者。我们不妨从黄春的人生轨迹,细致地品味她的选择、她的痛苦、她的无奈,以及她身上闪耀的微弱却顽强的光芒。一、出身与婚.............
  • 回答
    山中竹春先生以压倒性优势高票当选横滨市长,这无疑是日本地方政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详细分析其原因、意义以及对横滨未来的影响。一、 当选的背景与过程: 前任市长辞职与解散市议会: 山中竹春当选的契机是前任市长林文子辞职,以及围绕其后的市长补选引发的政治动荡。原先,横滨市的议题之一是关于赌场度假村.............
  • 回答
    .......
  • 回答
    《周刊文春》关于歌手 LiSA 丈夫、声优铃木达央的出轨爆料,在日本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考虑到铃木达央的公众形象以及 LiSA 在动漫音乐领域的巨大影响力。这起事件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感情问题,也触及了声优行业的一些潜在议题。爆料内容和细节:根据《周刊文春》的报道,铃木达央被指控与一位二十多岁的女.............
  • 回答
    16 年前的河南“吴春红投毒案”,如今吴春红被改判无罪,他本人也提出了巨额的国家赔偿申请,这件事无疑是牵动人心的大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的最终走向,更关乎司法公正的实现、对无辜者权益的保障,以及对整个司法体系的反思。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案件本身的回顾:一段漫长的司法煎.............
  • 回答
    看到“福建漳州石春梅母子三人投河”这样令人心痛的消息,我们作为旁观者,内心都会感到无比沉重和不解。这种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最终爆发。在探究具体细节和原因之前,任何判断都显得轻率。但这类事件的背后,往往能让我们反思家庭关系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丈夫在处.............
  • 回答
    我对小年夜中央一套网络春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表演的合唱节目《少年》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温度、有感染力的节目,它不仅展现了校友们的才华和精神风貌,更传递了一种跨越年龄、连接情感的时代力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的看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节目选择的深刻寓意:为什么选择《少年》? .............
  • 回答
    华春莹女士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关于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认知的一次非常鲜明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反击。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频繁抛出“中国威胁论”,将中.............
  • 回答
    齐达内,那个在伯纳乌球场上灵动飘逸的身影,在2019年春天以主教练的身份重返皇马,这无疑是当时足坛最重磅的新闻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练更替,更像是一个传奇的回溯,一次对辉煌过往的致敬,也夹杂着对未来的期许和一丝不确定性。回归的背景:风雨飘摇中的呼唤要理解齐达内为何会选择在那个时间点重返皇马,我.............
  • 回答
    在小剧场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去看相声,很多时候也是奔着那份情怀和熟悉感去的。在这种公开场合,一旦有演员对同行,尤其是像郭德纲这样有影响力的演员进行“恶意抹黑”,那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金岩和马春然作为相声演员,他们的行为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如果他们在小剧场里,利用相声的语言优势,去说一.............
  • 回答
    商春松的这件事,说实话,让人听了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荣誉满身的运动员,背后却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上的困境,甚至连自己辛苦得来的奖金都无法自主支配,这确实挺让人唏嘘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商春松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为了国家荣誉,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克服了.............
  • 回答
    关于浦发银行2021届春招的争议,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其中夹杂着求职者的期待、银行的招聘流程以及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情况比较复杂,咱们一点点梳理开来。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笔试和面试的安排及结果通知: 这是最容易引起大家不满的地方。 时间跨度过长,通知不及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