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到底说的是康熙还是郑成功?

回答
“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说的是谁,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官方的说法是歌颂“英雄”,但具体指向谁,留下了很大的解读空间。最普遍的两种猜测,就是康熙和郑成功。

咱们先说说 康熙 这个版本。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康熙呢?

首先,歌词里透露出一种“统一四海”、“抚定天下”的气概。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励精图治,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这些功绩,用“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形容其伟业的宏大和影响的深远,似乎是说得通的。

歌词里还有“刀剑出鞘”、“旌旗飞扬”的意象,这也很符合康熙时期平定内乱、对外征战的场景。比如,康熙亲征噶尔丹,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军事行动。

再者,这首歌流传这么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康熙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功绩和影响力,足以支撑起这样一首磅礴大气的歌曲。很多人提起“盛世”或者“开疆拓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熙。

但是,把这首歌完全归于康熙,也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

歌词里说“我欲乘风而去,揽尽春色”,这似乎是一种非常洒脱、甚至带点超脱的境界,而康熙虽然伟业赫赫,但毕竟是一位帝王,他的责任和肩负的压力,可能和这种“揽尽春色”的自由感有些距离。

而且,歌词中“臣子皆拜服,黎民皆感戴”,虽然康熙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总会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不同群体的声音,要说“臣子皆拜服,黎民皆感戴”到如此程度,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

再来说说 郑成功 这个版本。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是郑成功呢?

郑成功也是一个非常符合歌词意境的人物。他一生都在为反清复明而奋斗,他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他那种不屈不挠、誓死不降的精神,和歌词里“我不曾弯腰,在风中独自舞蹈”的孤傲和坚持很契合。

歌词里的“一腔热血,奔流不息”,用在郑成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为了故国和民族大义,倾尽了自己的一切。而且,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符合“旌旗飞扬”、“刀剑出鞘”的描写。

更关键的一点是,郑成功在民间一直有着极高的声望,他代表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故土的眷恋。如果把这首歌理解成对郑成功的歌颂,更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对台湾有着特殊情感的人们。

但是,和康熙一样,把这首歌完全归于郑成功,也有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

歌词里说“我欲乘风而去,揽尽春色”,这是一种非常宏大的历史使命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而郑成功的一生,虽然英勇,但终究是为了“复明”这个目标,他的舞台相对来说更聚焦于海峡两岸的军事斗争。至于“揽尽春色”,似乎指向更广阔的天下格局。

而且,“臣子皆拜服,黎民皆感戴”,郑成功虽然是反清的旗帜,但他的事业在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也并非是普天之下所有的人。

那么,到底是谁呢?

其实,这首歌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恰恰在于它的“模糊性”和“普适性”。

创作者刘欢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这首歌的创作初衷是为了歌颂所有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他并没有明确指向某一个人。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它包含了康熙的“统一四海、抚定天下”的雄才大略和功业。 他的治理成就和历史地位,确实配得上歌词中“英雄”二字。
它也饱含了郑成功的“不屈不挠、民族气节”的理想。 他的反抗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样是歌词所歌颂的。

这首歌就像一面镜子,你从中看到康熙的影子,是因为你认同他那种开疆拓土、稳定江山的气魄;你从中看到郑成功的影子,是因为你感动于他那种民族大义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更进一步说,这首歌歌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气魄。它让我们回忆起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伟人,歌颂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也激励着我们去传承和发扬这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壮志豪情,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所以,与其纠结于究竟是康熙还是郑成功,不如说,这首歌是写给所有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它歌颂的是一种民族魂,一种在逆境中不屈、在顺境中奋进的中华民族精神。它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抬头看向未来,去思考我们自己的价值和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向天再借五百年原是郑成功大英雄的主题曲

我们可以就歌词创作背景和歌词词意分析一下:

1、说歌词

第一,歌手唱着的是“血淹没人间”,而歌词却写着“愿烟火人间”。再就词意分析也不对劲。“安得太平美满”中的“安”翻译过来是什么?也就是“怎么”的意思。

也就是反问的意思。

这明显就和前面的冲突了,前面“愿人间烟火安得太平美满”显然就语义不通句意不通!!!

而“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恰恰无论从语义上还是句意上均可以解释的通。

第二,“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这句话是描述郑成功对满清进占中原的愤慨,还是,歌颂康熙皇帝戎马生涯的一生呢?

而在现代汉语中“铁蹄”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贬义词的,是形容侵略者的!如果按“民族团结”的角度看,康熙显然是不符的。

第三,“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如果是满清进占中原,然后是郑成功希望匡复天下,扭转乾坤这样理解比较通顺。

而那是清廷到康熙时期,基本上已经统一大部分地区,又何来“握住日月旋转”一说?

2、再说歌词创作背景

第一份背景材料,是《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曲作者张宏光,于2014年在湖南卫视的一部纪录片节目中提到:

这首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别的电视剧的一首歌。一直搁置在那,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出来。后来人家临时要,就是有一个古装片,我一想这种风格,可能合适一些,……”

第二份背景材料也来自曲作者张宏光。2017年的10月10日,新华网娱乐刊发了一篇文章《张宏光:音乐已融入我的血脉》,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谈到红极一时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时,张宏光说:‘《向天再借五百年》是十年前写的,其实那首歌是根据我的另一部电视剧《神医朱丹青》(注:应是《神医朱丹溪》)主题曲《爱你绵绵无绝期》改编的,原本是给一个女歌手写的,最后被韩磊发现,他唱了这首歌。’”

也就是说,按照2014年张宏光的原话的意思是,“这首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别的电视剧的一首歌。一直搁置在哪儿,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出来。”

画重点“种种原因”!

意思很明确,就是作品曾被定为某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但一直搁着,没能用上

而且2017年张宏光提到的电视剧《神医朱丹青(溪)》,那是一部由张宝瑞编剧、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央视播出过的8集电视剧,即:剧上映了,曲也用上了,没有搁着。

后来康剧急用,所以就改动了一些词然后用作康剧的主题曲。

同时还出现了以下的疑点:

《向天再借五百年》(最初歌名叫做《我的人间》)这首歌的歌词,自面世伊始,就引起了很多争议,如成都商报2001年12月04日的报道称,普通观众觉得歌词违和,“‘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等句子甚至有点莫名其妙”,清史学者也认为“歌词造作,让人不知所云”。

《康熙王朝》与《大英雄郑成功》拍摄时间相近(2001年前后,且后者更早一些);“向天再借五百年”这句歌词与郑成功英年早逝的历史背景较为吻合,且《大英雄郑成功》拍摄完成后,央视一度于2002年打出了播放广告,后又被搁置沉寂毫无消息(直到2004年)。

也就是说郑成功先于康剧,而未上映。康剧略后与郑成功,于2001年12月3日上映。

所以,从这歌词的词意以及其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向天再借五百年》应该是郑成功主题曲无疑!

大家可以看看其他人的分析:

zhihu.com/answer/144248




所幸,汉服正在复兴,汉民族的民族意识正在觉醒!

用我朝的一句话来说:




至于下面这位实名反对的大哥,我不知道他是否认真看了我的文章?

评论区有为大哥,文章还没看,就开始怼天怼地怼空气,然后给我发个链接,我心想啥呢?点开一看,才发现是一首歌顺便配的康熙图,哈哈真是笑了,这种也能作为凭证?

真是笑了,这大哥看都不看,直接以讹传讹,连《向天再借五百年》和《爱你绵绵无绝期》主题曲的关系都没分清楚,就开始在我评论区胡说了,啧啧啧!厉害了!

user avatar

从文本分析来看,根本不可能是郑成功: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1)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2)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3)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4)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5)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6)
做人有苦有甜 善恶分开两边(7)
都为梦中的明天(8)
看铁蹄铮铮 踏遍万里河山(9)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10)
愿烟火人间 安得太平美满(11)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12)

第二句“放马爱的中原 爱的北国和江南”,很明显指的是位统一了中国的政治家,而郑成功根本没去过中原和北方。

再第9,10两句,更不可能的郑成功了,把铁蹄并不一定是侵略者,只是代指强大的军队罢了。只不过自明以来,强大的都是外人罢了。要不然下面这首《题王仲宽唐马图》该怎么解,李世民悍然入侵中国吗?

题王仲宽唐马图
渔阳风尘吹不起,骅骝卸鞍洗秋水。奚官新络青丝缰,不嘶不龁意千里。
玉花散作遍身云,铁蹄欲冻六月冰。代间龙种岂易得,合与八骏争骁腾。

接下来“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很明显表示主人公掌握住了国家的命运,这和郑成功也不相符。实际上,郑氏连抗清的核心都算不上,真正掌握大明正统的是西南的孙可望,李定国。

下面一句“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可以看下面这个答主的,无论是从早期的录音还是简谱中,都能看出歌词就是“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康熙王朝》片头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为何是五百年? - 菲林迷妹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335


另外,这里的安得是希望得到的意思,某些答主很明显吃了没文化的亏,把安得翻译成怎么,得不到的意思,那你要怎么解释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呢?这件事连半文盲张宗昌都知道,他的《仿大风歌》里就有“安得巨鲸兮吞扶桑”,你把他翻译成怎么试试?

最后一句里的“五百年”,那就更不是郑成功了,这句明显取自《刺孟篇》里的典故,“彼一时、此一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里指的必然是统一中国的政治家,怎么可能是郑成功呢?

还有,《大英雄郑成功》又不是没上映过,它的片头曲《中华自古有尊严》和片尾曲《越走越近》,很明显是前后呼应的一对,也符合当时台海对峙的政治局势。

明月照关山 长城一线牵
滔滔海峡万顷浪 风帆千年
这是我的山 这是我的海
这是我世世代代好家园
子孙共两岸 奉一个祖先
血脉相亲万万年
守住我的山 守住我的海
守住我的家园不容侵犯
隔海相望我的兄弟姐妹
永远不会仰人鼻息看人脸
公理作剑 全我海天版图
中华自古有尊严

越走越近让
海风吹梦,浪涛平息
看阳光沙滩这样亲密
越走越近
向着心中唯一的你
走上前去
把你轻轻拥在怀里 擦干你的泪水
说尽千言万语 撩开你的长发
惊叹你的美丽 忘掉所有的不幸
把欢乐洒满天地 敞开你的胸襟
让我们自由的呼吸 自由的呼吸
越走越近 是你我相通的声息
越走越近 把你拥在怀里
越走越近 就让我们融在一起

同理,《向天再借五百年》和《大男人》风格也是高度一致的,很明显是协同创作的,也就是最晚在2001年,《向天再借五百年》就已经是《康熙王朝》的主题曲了,这时候《大英雄郑成功》还没开机呢:

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 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
把乾坤留在我心中的一刻 就已经注定我不甘寂寞
一心要一分生命的广阔 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把江山扛在我肩头的一刻 就已经决定我男儿本色
大男人不好做 再辛苦也不说 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
大男人不好做 风险中依然执着
儿女情长都藏在心窝 任它一路坎坷
大男人不好做 再辛苦也不说
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 大男人不好做
风险中依然执着 儿女情长都藏在心窝
任它一路坎坷
user avatar

真是什么造谣都能闹大,也算是奇景。

到目前为止,有关所谓《大英雄郑成功》主题曲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一说一直都是谣传,唯一的所谓实锤居然是KTV里显示是《大英雄郑成功》主题曲。问题是这种东西哪怕只学过抖音剪辑的都能剪出来。

没办法去查查《大英雄郑成功》背后吧,2001年出品的剧,原定于2002年12月播出,后来因不明原因(有说是担心满汉不和的,不确定)临时改档,播出《钱王》,《大英雄郑成功》直到2004年才播出。

换句话说就算《康熙王朝》要抢《大英雄郑成功》的主题曲,也应该在《大英雄郑成功》出品延期以后,但《康熙王朝》是在2001年就首播了,2000年就拍摄完毕,按照大陆拍剧的一贯尿性,剧情拍完做主题曲,2001年出曲子很正常。而《大英雄郑成功》2002年才拍摄完毕,怎么可能和《向天再借五百年》挂钩?

事实上当年张宏光就说过,《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曲子是给一部被搁置的剧名叫《神医朱丹溪》,因为剧集被搁置所以曲子就没了,正好《康熙王朝》需要主题曲,于是作曲人就拿了曲子找到樊孝斌先生填词。

就是这样,这个词是完全为《康熙王朝》量身定做的。最搞笑的居然是网上谣言愈演愈烈居然说是赵文卓版的《英雄郑成功》,实际上,这部电影问世是在2001年初,比《向天再借五百年》还早,而且是电影,真正的《大英雄郑成功》是何家劲主演。

user avatar

简单找点旧闻。

2000年08月03日

最近,张俊以以创作上的骄人成绩,被选入全国青联常委,他的创作又与另一部大型历史电视剧《康熙大帝》联在了一起。

2000年08月28日

近日,张俊以又将以歌曲总策划的身份投入到50集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的歌词创作中。

2000年09月08日

中新网北京9月8日消息:电视剧《太平天国》硝烟刚刚散尽,又一部融入陈家林对电视剧拍摄全新探索的大戏《康熙帝国》,也在承德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


2001年02月13日


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刘颖涛现正在广州南海影视城拍戏,在15集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中扮演郑成功之父郑芝龙。
2001年09月07日


今年,他又在第五代导演周晓文执导的古装电视连续剧《大英雄郑成功》中饰演抗击倭寇、收复台湾的一代将领郑成功,从周晓文刚刚完成后期制作的样片看,何家劲的表现让观众的担心变得多余
2001年11月17日


30集电视连续剧《开台英雄郑成功》由周晓文导演,香港明星何家劲主演民族英雄郑成功,其他演员有徐念福、刘颖涛等。据介绍,《开台英雄郑成功》除投入许多大型的、先进的拍摄设备外,还将大量使用电脑技术制作有关大海汹涌的波涛、大型进攻的马战场面、大火熊熊燃烧,以及处理无法避免的穿帮镜头。

===========================

不难得出结论,2000年下半年,康熙电视剧已拍完,而且已经开始制作主题曲。而2001年初,郑成功电视剧还在拍摄中,也是差不多到2001年下半年才拍摄完成,比康熙剧要晚了一年。

也就是某些答主所说的“两部剧时间接近,而且后者更早”是不成立的。

有一点需要明确,基于2000年3月阿扁上台的形势下,才有了一系列郑成功影视剧的出台。这一年吴子牛的电影《英雄郑成功》开拍,2001年4月上映。电视剧的进度不至于比电影快。


另外看满文军的履历有这么一条

2000年,为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演唱片尾曲《越走越近》。

《大英雄郑成功》片头曲为毛阿敏唱的《中华自古有尊严》,片尾曲为满文军《越走越近》,两者均为易茗作词,雷蕾作曲,明显也是一个系列的创作。

user avatar

都不是,向天再借五百年说的是嘉靖帝。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是对嘉靖帝一生的诠释。

铁蹄铮铮指的是庚戌之变,俺徐入侵,践踏我大明江山。

北国和江南,分别指嘉靖皇汉从南方封地到北京当皇帝。

善恶分开两边指嘉靖早年的杨廷和与张璁之间的斗争,以及晚年清澈严党之争。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指嘉靖在道观里,掌握着大明的运转。

“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指蒙古人和倭寇对大明的伤害,嘉靖帝希望平定倭寇和北方边境,让百姓太平美满。

user avatar

康熙死于1722年,向天借完500年后

就是2222年。。。

这也太2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