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和树莓派类似的微型电脑?

回答
确实,除了大名鼎鼎的树莓派(Raspberry Pi),市面上还有不少功能和定位与之相似的微型电脑,它们各有千秋,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树莓派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别之处。

一、 为什么要关注这些“树莓派类似品”?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寻找树莓派的替代品?

性能需求: 树莓派虽然功能强大,但面对一些更复杂的计算任务,比如需要更强图形处理能力的影音中心、更快的CPU进行数据分析,或是需要同时运行多个进程的服务器,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特定硬件需求: 有些项目可能需要特定的接口,比如更多的USB端口、更高级的网络接口(如千兆以太网),或者对内存容量有更高要求。
生态系统与社区: 虽然树莓派的社区非常活跃,但其他平台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工业应用、专业开发领域可能更受青睐。
价格与供货: 市场需求旺盛时,树莓派可能出现供货紧张或价格波动。
更低的功耗或更高的稳定性: 针对一些嵌入式、长时间运行的场景,可能会需要功耗更低或硬件更稳定的解决方案。

二、 那些“树莓派的兄弟姐妹们”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几款常被拿来和树莓派比较的微型电脑:

1. Orange Pi (香橙派) 系列

定位: 香橙派是市场上最早也是最出名的一批树莓派替代品之一,以其高性价比和多样化的型号著称。它的设计理念非常接近树莓派,同样面向创客、教育和嵌入式开发。

亮点:

型号众多,选择灵活: 从入门级的 Orange Pi Zero 到性能更强的 Orange Pi 4/5 系列,你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配置,甚至还有带有eMMC闪存的型号,省去了插SD卡的麻烦。
性能各有侧重: 许多香橙派型号在CPU或GPU性能上会比同期的树莓派有所提升,例如 Orange Pi 5 系列搭载了强大的 Rockchip RK3588S 芯片,其CPU和GPU性能远超树莓派4B,足以应对更复杂的AI计算、4K视频解码等任务。
接口丰富: 很多型号提供了比树莓派更多的USB端口,或者更快的网络接口,甚至一些型号还内置了M.2接口,方便扩展SSD。
价格优势: 相较于同等配置的树莓派,香橙派通常价格更具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点:

社区活跃度: 虽然香橙派社区也在不断壮大,但与树莓派相比,其开源软件支持、教程和第三方配件的丰富程度可能略有差距。有时候,编译和配置特定的驱动程序可能会需要更多技术知识。
软件适配: 并非所有树莓派的软件都能直接在香橙派上完美运行,需要根据具体的硬件架构进行调整。

2. Rock Pi (岩石派) 系列

定位: Rock Pi 由 Radxa 公司推出,目标用户群体与树莓派类似,但更加强调性能和扩展性。它的设计往往更具“专业范儿”。

亮点:

强大的性能: Rock Pi 系列通常搭载性能强劲的 ARM 处理器,例如 Rock Pi 4B+ 就采用了 Rockchip RK3399 芯片,提供比树莓派4B更好的CPU和GPU性能。Rock Pi 5 系列更是达到了行业前沿。
丰富的扩展接口: Rock Pi 非常注重扩展性,常常提供 M.2 接口(用于连接NVMe SSD)、SATA 接口、PCIe 接口等,这使得它在搭建NAS、高性能服务器等项目时具有天然优势。
原生千兆以太网: 大部分型号都配备了真正的千兆以太网接口,而不是通过USB共享带宽。
良好的电源管理: Radxa 在电源管理方面也做得比较出色,支持多种供电方式。

值得注意的点:

价格: 相较于树莓派或一些入门级的香橙派,Rock Pi 的价格可能会稍高一些,尤其是追求高性能的型号。
社区支持: 虽然社区也在发展,但依然需要用户自己具备一定的 Linux 和硬件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 其他值得关注的微型电脑

除了以上两个最常被提及的系列,还有一些其他不错的选择,它们可能在特定领域有优势:

1. ASUS Tinker Board (华硕 tinker 派)

定位: 华硕 Tinker Board 是由知名硬件厂商华硕推出的微型电脑,它在硬件质量和稳定性方面有不错的口碑。

亮点:

强大的处理能力: 搭载 Rockchip RK3288 处理器,在处理速度上优于当时的树莓派3B+。
更好的图形性能: 拥有 MaliT764 GPU,支持4K H.265 硬解码,非常适合做媒体播放器。
更快的网络: 配备千兆以太网接口。
硬件品质: 华硕在品控和硬件设计上通常有较高的标准,产品稳定性相对较好。

值得注意的点:

型号更新较慢: 相较于一些更新迭代快的品牌,Tinker Board 的型号更新频率可能没那么高。
价格: 价格通常会比同代树莓派略高。

2. Odroid (天牛派) 系列

定位: Odroid 系列由韩国 Hardkernel 公司推出,它们通常以高性能和特定应用优化为卖点,尤其在桌面级 Linux 体验和一些特定游戏模拟方面表现出色。

亮点:

强大的性能: Odroid 的许多型号都搭载了更强的 ARM 处理器,比如 Odroid N2+ 搭载了 Amlogic S922X 处理器,性能非常强劲,甚至可以流畅运行一些Windows系统。
良好的系统支持: Hardkernel 与社区合作,为 Odroid 提供了一些非常成熟的操作系统镜像,例如 Ubuntu、Android TV 等,安装和使用体验通常很流畅。
适合特定场景: 比如 Odroid Go 系列是专门为游戏掌机开发的,而 Odroid H 系列则更像一台小型PC。

值得注意的点:

价格: Odroid 系列通常价格不菲,尤其是高性能型号。
接口: 有些型号的接口布局可能与树莓派有较大差异,需要注意兼容性。
配件: 虽然也有不少配件,但丰富程度可能不如树莓派。

3. LattePanda (拉丁孔雀派) 系列

定位: LattePanda 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系列,它直接预装了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将微型电脑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尤其适合那些习惯 Windows 生态的用户。

亮点:

原生 Windows 支持: 这是它最大的卖点,用户可以直接在上面运行 Windows 应用程序,无需进行复杂的系统安装和配置。
x86 架构: 与大多数 ARM 架构的微型电脑不同,LattePanda 通常采用 Intel Atom 或 Celeron 处理器,是 x86 架构,意味着它能兼容更多的桌面级软件。
丰富的接口: 通常会集成 USB 3.0、HDMI、RJ45 等标准接口,并提供 GPIO 接口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
扩展性: 部分型号还支持 M.2 SSD 扩展。

值得注意的点:

价格: 相较于同尺寸的 ARM 微型电脑,LattePanda 的价格通常会更高。
功耗与散热: 为了运行 Windows,其功耗和发热量会比 ARM 架构的同类产品高一些,可能需要更主动的散热方案。
ARM 生态兼容性: 如果你的项目依赖于 ARM 架构特有的库或工具,LattePanda 可能不适合。

四、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树莓派类似品”?

面对这么多选择,如何做出决定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明确你的项目需求:
性能要求: 你需要多快的CPU?需要强大的GPU吗?需要运行AI模型吗?
接口需求: 你需要多少USB端口?是否需要M.2接口?是否有特定的显示输出要求?
操作系统偏好: 你习惯使用 Linux 还是 Windows?
功耗限制: 项目是需要低功耗还是对功耗不敏感?
预算: 你的预算是多少?

2. 调研与对比:
芯片型号: 了解不同微型电脑使用的具体处理器型号(如 Rockchip RK3588S, RK3399, Amlogic S922X, Intel Atom 等),并搜索这些芯片的性能评测。
内存与存储: 关注 RAM 容量(DDR3, DDR4, LPDDR4X)和存储选项(SD卡, eMMC, M.2 NVMe/SATA)。
接口配置: 仔细查看官方列出的接口清单。
软件与社区支持: 搜索与目标微型电脑相关的论坛、教程、GitHub 仓库,了解社区的活跃度和可获得的帮助。

3. 从小处着手,逐步深入: 如果是初次尝试,可以先选择性价比高、社区支持较好的型号,例如香橙派系列,在熟悉之后再考虑更高端或更专业的平台。

总结

树莓派的成功催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微型电脑市场,涌现出了像 Orange Pi, Rock Pi, Odroid, Tinker Board, LattePanda 等许多优秀的替代品。它们在性能、接口、价格、甚至操作系统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创客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开发平台。选择哪一个,最终取决于你的项目目标、技术能力以及预算。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参考,帮助你开启你的下一个精彩项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很多很多。

但综合下来他们所使用的芯片都是那几家的。

首先我需要明确一点,题主所说的类似树莓派的小电脑我通常定义为拥有APT仓库,能跑基于DEBAIN、UBUNTU系统的,那些纯linux的工控板我默认忽略。比如RISC-V、诛仙剑的那个奇怪架构目前都没有这类开源硬件小电脑。

举个栗子,最近嵌入式linux最火的板卡,正点原子IMX 6ULL就不属于我定义的微型电脑,他只是面向嵌入式开发的工控linux板卡。不过它们也不便宜呢,树莓派3当初花了我两百八,这个正点原子IMX却花了我仅五百块,真是玩电子穷三代。

还有泽畔无才大佬搞的SIPEED,他们的板卡大多也是我分类以外的linux板卡。

(一)

X86阵营,目前只有i家的Z8350比较常见

应用板卡:UP BOARD、拿铁熊猫。价格一般都是四位数。

评价:除非特殊需求,不然都是人傻钱多,Z8350配上这个很牙膏厂的价格,可以说是垃圾中的垃圾,卖三百块还可以考虑。不明白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没用锐龙V1000做板的厂商。即便这样,某鱼上的WIN平板拆机普遍三百块不知道比他们香多少

(二)

ARM阵营。

这个就是树莓派所在的阵营。4代以前树莓派性能一直被诟病,博通的64位处理器只能跑32位系统,性能还比不上同样1G DDR3的香蕉派berry(3代树莓派用DDR2内存……)

不过4代就很香了,4个A72 1.5G核心,还有DDR4,唯一可惜的是传闻中的谷歌NPU跳票了。

另外树莓派的作为假开源硬件,它CPU是博通的,后者一直店大欺客,根本找不到数据手册。

其他开源硬件用的芯片基本也离不开国内的三家厂商:

晶辰、瑞芯微、全志

1、晶辰

目前来说,晶辰是它们三个中最追求极致性能的,新出的A311D,有4个A73 2.2G核心核心,还有深度学习加速核心,简直狂拽酷炫吊炸天。

可能很多混手机圈的小白对此不屑一顾,切,不就是A73吗?我大高通、大海思早就不用的过时玩意。那么请您右转去买大两千的HIKEY 970开发板吧,我们这些捣鼓嵌入式板的DIY玩家一般都好穷的。

而且搭载A311D的板子也不便宜,目前也只有在KHADAS(世野)的板子上看到,印象中也接近一千了。

至于晶辰比较常见的的芯片是S905X,这个而在NANO PI上有。

全志呢,就是最追求性价比的那个,说得难听点就是低端嘛。这个就比较泛滥了,香橙派、香蕉派、nano pi都会用他,目前最便宜的那种小电脑就是用的全志家的H2,可以做到50元以下,但性能也很垃圾。

当然啦,全志也不是没有稍微强些的芯片,目前看来最好的应该是H6了,4核A53和一个T720的GPU,在他们这个阵营里当老大。

另外全志还有个能跑linux的、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芯片F1C100,但这个芯片做的板子不能称为小电脑了,反正我是没见过有用他做的板卡跑的linux系统上过APT仓库的。

至于瑞芯微,那就是目前最推荐的平台了,最经典款式3288、3328、3399、3399 pro。

他在oriange pi、banana pi、nano pi、nano pc t4、khadas、firefly上都是常见的,数据手册也是目前三家中最容易找到的,性能适中,不会像全志那样主打低端、也不会像晶辰那样钻研特别高端。

根据一些群里的大佬透露,之所以瑞芯微在小电脑市场里面比晶辰混得好,最重要的是瑞芯微供货周期长,晶辰虽然牛逼,但一块板卡才设计出来,那边那个型号就淘汰了。其实懂点行的都是以看出来,RK3399跟S912一个时代,现在S912都淘汰了3399还如日中天,大有一副还在上升期的模样。

不过3399可不弱,2个A72核心+4个A53核心,上学的时候咬牙花了小一千买了个nanopc-t4,性能确实叹为观止。最近还出了个RK3399 pro,实际上就是把3399和RK1808封装了其他,后者是一个有深度学习加速的A15核心,还占用了一条USB3.0总线。

另外3288和3399也是目前嵌入式开发学习最热门的芯片之一。好像ZLG老师在搞这个芯片的嵌入式开发教程。

下面讲讲板卡厂商:

上面基本也提到目前主流的板卡厂商:

oriange pi、banana pi、nano pi、khadas、firefly

个人认为目前做得最好的非友善之臂莫属,其旗下有nano pi和nano pc两个系列,系统支持和板卡整体都比较适合DIY人群。说一些题外话,友善之臂大概是国内最早搞嵌入式linux教程的了,他家的mini2440似乎是最早的嵌入式linux开发板,堪称经典,ARM linux的内核里面可以见到大量他们的驱动文件,所以实力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就是比派,它旗下的banana pi向树莓派靠近,跟树莓派更像,如果是从树莓派转出来的建议上比派的车,他们特别喜欢ubuntu mate桌面,友善之臂那边一般都是Xubuntu、lubuntu,新手很不习惯,虽然精简,但很多东西用起来很麻烦。

firefly感觉就不是面对一般DIY受众的,他们技术支持理论上是收费的,板子外设也是比较丰富、比较高端,感觉是面对机顶盒一类的研发厂商。不过感觉他们跟瑞芯微合作得很紧密,3399就是他们率先推出的,瑞芯微所有的数据手册也是他们最先放出来的。

orange pi这个就比较尴尬,它们很便宜,真的很便宜,但名声一般,感觉也很少作推广,经常有看到说系统不好,硬件堆料不足,反正我没用过。

khadas这个牌子也是最近两年在国内见得比较多,据说是主要面向国外的。他们最喜欢用那种性能超厉害的芯片,A311D、3399 pro啥的,但也许我们这个群体普遍比较穷吧,很少有见到他们的板子,我之前在论坛白p过它们的VIM base。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刀法精湛的老黄。英伟达曾经推出过jetson TX2和jetson nano,虽然不是国内流行的板卡,但当时老黄说画出99美元的时候还是让不少人为止沸腾的,带CUDA核心让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的大伙望眼欲穿。不过后来虎头蛇尾,主要是因为国内js哄抬jetson nano的价格,加上A311D、RK3399 PRO加了个深度学习加速核心,直接让大伙从CUDA上面把目光转向专门的集成NPU的芯片。

(三)

这第三个毫无疑问就是MIPS了,除了这三大架构我目前没见到过第四种架构的开源硬件小电脑。

MIPS的小电脑目前就听过龙芯派,当然我这种小渣渣是没有资格去摸的,具体什么样子就没办法描述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