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民的名义》结尾如果高育良穿越到第一集,能全身而退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情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高育良的性格、能力、所处的位置以及他穿越回第一集所面临的具体环境。

核心问题:穿越后的高育良能否全身而退?

我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达到“全身而退”的程度,他极有可能再次深陷泥潭,甚至比第一次更加危险。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过程:

一、 高育良的性格与能力分析(基于他第一次的经历)

优点:
高智商,学识渊博: 他是法学博士,深谙中国官场规则和法律体系,尤其擅长钻研和利用法律的模糊性。
善于权谋,老谋深算: 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懂得如何拉拢、制衡、利用各种关系。
情商高(表面上): 能说会道,善于包装自己,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型官员。
能屈能伸,适应性强: 在面对危险时,会表现出极强的生存欲望和调整能力,比如与祁同伟的结盟。
有一定的原则性(在特定领域): 在学术研究上,他是有追求的;在某些表面原则上,他也曾有坚持。

缺点与致命弱点:
权力欲望强烈且隐藏极深: 这是他最终覆灭的根源。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地位,更是对权力的掌控感和对利益的攫取。
师生情结的滥用与腐蚀: 将自己的学生视为工具,利用师生关系进行利益输送,是其最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道德底线模糊: 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突破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尤其是在涉及自身利益和权力时。
对丁义珍等人的纵容: 他是“山水集团”案的重要保护伞,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对丁义珍的腐败行为心知肚明,并予以默许甚至利用。
与祁同伟的利益联盟: 这是一个致命的同盟,将他牢牢地捆绑在腐败链条上。
对“老虎”的敬畏与忌惮: 虽然他表面上能与“老虎”周旋,但内心深处,他对更高的权力是存有忌惮的,这也会限制他的行动。
“精致的利己主义”: 他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指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 穿越到第一集,高育良面临的环境与挑战

第一集的主要冲突点和人物关系是:

省委副书记兼省纪委书记李克与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之间的关系: 李克代表着反腐的力量,高育良虽然表面上与李克保持距离,但其内心对李克是防备的,甚至有利用的念头(比如通过沙瑞金)。
山水集团案的爆发: 副市长丁义珍的潜逃,直接引爆了山水集团背后的腐败链条。这是整个故事的起点。
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祁同伟: 高育良的得意门生,也是他的重要盟友,同时也是即将接受调查的重点对象。
省委巡视组组长沙瑞金(即将任省委书记): 他是打破既有格局、开启反腐风暴的关键人物。高育良在第一次的经历中,就曾试图拉拢沙瑞金。

三、 穿越后的高育良能否全身而退?

答案:极度困难,几乎不可能。原因如下:

1. 他知道所有关键线索和人物的未来走向: 这是他的最大优势,也是他最大的诅咒。他知道丁义珍会跑,知道祁同伟是关键人物,知道侯亮平会来查案,知道沙瑞金会成为省委书记。
优势: 他可以提前布局,规避风险,甚至主动引导调查方向。
劣势: 他知道得太多,反而会让他处于一种极其尴尬和危险的境地。他无法完全“不知情”,而他过去的“不知情”是他人设和脱罪的关键。

2. 他无法摆脱第一次经历带来的烙印: 即使穿越,他的“身份”和“过往行为”依然是那个版本的他。
与祁同伟的关系: 他和祁同伟的利益联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多年的师生关系和共同利益之上。即使他想撇清,但实际接触和历史轨迹是存在的。他无法在第一集就彻底断绝与祁同伟的联系,因为他知道祁同伟是他权力的延伸和保护伞。
“山水集团”的牵扯: 他作为省委常委,对“山水集团”的了解和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他知道这个案子会牵扯出什么,也就越害怕被牵扯进去。

3. 他无法完全改变现有格局:
沙瑞金的到来是必然的: 高育良知道沙瑞金将要到来,他可能会想方设法拉拢,但沙瑞金的反腐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沙瑞金的到来本身就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对高育良构成威胁。
李克的力量依然存在: 李克是纪委书记,他对腐败案件有天然的敏感性和侦查权。即使高育良有心拉拢沙瑞金,李克依然是他的潜在对手。
侯亮平的存在: 侯亮平是带着“任务”来的,他的目标明确。高育良知道侯亮平的厉害之处,也知道侯亮平会查到自己。

4. 他最致命的弱点反而会被放大:
对权力的迷恋和不甘心: 穿越回去,他仍然是那个高育良,他不会放弃对权力的追求,也不会甘心做一个“清官”。他会想方设法利用他的“先知”优势,巩固和扩张自己的权力。
利用师生关系: 他会更加小心地利用自己的学生,但这种小心本身就可能露出破绽。他知道哪些学生可靠,哪些学生危险,他会想办法将可靠的学生安插到关键位置,但这种“布局”如果被盯上,反而会成为证据。
与祁同伟的“默契”: 即使他想与祁同伟划清界限,他们之间的“默契”和过往的“交集”是无法抹去的。在调查过程中,一旦涉及到祁同伟,高育良的反应和态度,都会被放大审视。

四、 高育良穿越回去可能采取的策略及其后果

策略一:彻底切割与祁同伟的关系,装作不知。
分析: 这是最“安全”的想法,但实际操作极其困难。他无法阻止祁同伟继续搞钱,也无法阻止祁同伟在某些事件上需要他的“支持”。一旦祁同伟出事,他无法完全撇清关系,因为他的“知道”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后果: 可能会暂时撇开直接嫌疑,但一旦调查深入,他过去的“纵容”或“包庇”痕迹会显现。他会活在被揭露的恐惧中。

策略二:利用先知优势,提前“清理”证据或误导调查。
分析: 他知道丁义珍会跑,他知道山水集团有问题。他可以设计让丁义珍在更早的时候被“处理”掉,或者让调查的焦点完全落在丁义珍身上,并且完全撇开山水集团的实质性问题。他也可以主动向沙瑞金“汇报”一些“关键线索”,将自己包装成“反腐的积极参与者”。
后果: 这种高级的权谋操作,如果做得不好,反而是自投罗网。过于完美的“误导”反而会引起怀疑。而且,他的“主动”汇报,如果没有十足的证据支撑,很容易被视为“站队”或“甩锅”,更可能招致更深入的审查。

策略三:拉拢沙瑞金,成为沙瑞金的“助手”。
分析: 这是他第一次也曾尝试过的策略。穿越回去,他会更加积极地拉拢沙瑞金,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包装成对反腐工作的“贡献”。
后果: 沙瑞金是何许人也?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并且深知官场的复杂性。高育良的“主动示好”和“过度的表现”,反而可能被沙瑞金视为“试探”或“表演”。而且,高育良的“动机”不纯,一旦被沙瑞金察觉,他会成为重点怀疑对象。他不可能完全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欲望和对反腐的抵触情绪。

策略四:与李克联手,但方式不同。
分析: 他知道李克是坚定反腐的力量,但他也知道李克在反腐上存在一些短板。他可能会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利用李克,但又不让李克完全掌握主动。
后果: 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的,一旦利益点发生冲突,裂痕就会出现。更重要的是,高育良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他无法成为李克真正信任的盟友。

五、 最终推测:为何“全身而退”如此艰难

高育良之所以难以全身而退,是因为他最大的问题在于 “心”。他内心深处的权力欲望、对腐败的默认甚至参与,是他无法摆脱的枷锁。即使他拥有了未来的信息,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和已经形成的“轨迹”。

他知道太多,反而会让他过于谨慎或过于冒进。 过于谨慎,他可能无法抓住机会,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过于冒进,他试图通过信息差来操纵一切,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他无法完全洗白自己。 即使他能避免直接的证据链条,但他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他与祁同伟的关系、他对丁义珍等人的态度,这些都是潜在的线索。当反腐的浪潮真正来临时,所有这些“模糊地带”都会被放大。
他最大的优势——信息差——在反腐面前,反而可能成为他被怀疑的理由。 如果他突然对某个案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了解,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做出了非常“恰到好处”的反应,这很容易引起警觉。

举个例子:

穿越回去的高育良,他知道丁义珍一定会跑。他可能会想,在丁义珍逃跑之前,找个机会找丁义珍谈话,假装关心,实际上是想了解他逃跑的计划或者想让他往某个方向逃跑,以牵制调查。但这种谈话,如果被侯亮平或者沙瑞金知道,或者被在场的其他人(比如祁同伟)听到,都会成为他与丁义珍存在不正常关系的证据。

再比如,他知道沙瑞金要来。他可能会提前向沙瑞金的秘书送一些“土特产”,或者通过中间人表达一些“善意”。但这又如何呢?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官场润滑剂,但也同样是“围猎”官员的手段。他无法完全洗白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结论:

高育良穿越回第一集,他拥有了“上帝视角”,但他无法彻底摆脱自己是“凡人”的身份,更无法摆脱自己曾经的“官场身份”和“内心欲望”。他知道如何避免第一次的失败,但第一次的失败并非仅仅源于信息不足,更是源于他的权力欲和道德底线模糊。

因此,他极有可能再次陷入类似的权力斗争和腐败旋涡。他可能会试图利用信息来“规避”风险,但这种“规避”行为本身就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他最可能的结果是,他会活在一个巨大的恐惧和算计之中,最终仍然无法“全身而退”,很可能在另一次的政治风暴中被提前暴露,或者被自己试图操纵的局面所反噬。他或许能比第一次坚持得更久一点,或者在某个阶段表现得更“老练”,但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殊途同归,只是形式不同。

说到底,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内心深处对权力和利益的贪婪。而这份贪婪,是无论穿越到哪个时间点都无法消除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要记住,电视剧仅仅只是电视剧

按电视剧里披露出的情况,我很严肃的告诉大家,在最坏,注意是最坏的情况下,也只是放弃同伟而已,高育良则调任某群团组织副职。

正常情况下,厅级干部层面上,陈清泉,肖钢玉,丁义珍,祁同伟的一位副手加刘新建的一位副手就足够了。处级无算。同时祁同伟等老季退休后调任老季的位置,或担任省高院一把手。

这种小事,是不可能牵扯到育良的,再往上强行牵扯到为汉东改革开放事业奠定大好局面的那位,就纯粹是艺术需要了。

我补充一句,一般像这种为省份发展奠定基本盘,为区域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不说这种小事,甚至一般的立场,站位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

user avatar

不能。

育良书记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你看他平时总是一副学者型干部的样子,稳重老成、深邃沉静。

可他的内心呢?

他的内心奔放的像一只小白兔!!

看到高小凤的第一眼,他就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上半辈子,也舍弃了自己的下半辈子。

我告诉你,他都没有犹豫过。

你看祁厅长,他喜欢陈阳、他取了梁璐、他爱着高小琴,但这些他都取舍过,他纠结过,他犹豫过。

这倒和他的形象很般配,他很“要”,欲得而不能,事事他都要权衡再三。

他活得不能算是洒脱。

可育良书记没有,他直接就上了,前半生的努力和后半生的仕途,都没有和高小凤来的重要。

。。。也不是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压根儿就没考虑权重的问题。

育良书记并不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是当仁不让、主动认领、无拘无束。

你说是下半身作祟吗,我觉得也不能一言蔽之,毕竟育良书记要一直那么好色的话,这形象也维持不到今天。

只能说,高小凤击中了他的某个点吧,育良书记的情欲崩盘了。

那一刻,他不像一个高级干部,他像我们隔壁宿舍的篮球少年,他仕途的这些年都白活了,他回到了校园里追妹子的青葱岁月。。。

我想起来了,他还真就是学院派教授出身。

法学的外衣下,还有着别样的情愫。

你说他如果是在学校里,遇见一个高小凤这样的学生,他会怎么样?

相信我,想都不用想,任何师生禁忌都不能束缚他,他会毫不犹豫的突破师生的底线。

这就是为什么吴老师及其无奈的原因了,这个男人内心最深处、最隐匿的位置被别的女人占了。

占领这个位置的女人,不费吹灰之力,所向披靡。

吴老师也是个学者、知识分子,她懂,她在痛苦和自我怀疑中果断投降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就是育良书记天天坐在那里,分析这个分析那个,告诫这个告诫那个,指导这个指导那个。

有时语气也会挺重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那种。

可是,他自己简直就是个宿命论者,他心里真的是满满的不在乎。

他对于沙瑞金的解读完全没有用于指导实践。

危机来了,风险逼近了,祁厅长都准备鱼死网破了。

育良书记还是坐在那里,和侯亮平谈,和钟小艾谈,和吴老师谈,和季昌明谈,和李达康谈,和沙瑞金谈。

仿佛,即将出事的不是他一样。

摊上这种头儿是要害死人的呀。

赵立春、赵瑞龙、祁同伟、高小琴没有一个像育良书记这样的。

他把高小凤弄到香港,也就是聊胜于无的安慰,他就没指望靠这个脱罪。

所以,他最后失控的对着侯亮平大笑:我早就离婚了,我和高小凤是合法夫妻。

你不觉得幼稚吗?一个副部级干部,像和别人过家家一样、对着还算是下属的侯,说,怎么样,玩具我藏在被子底下你没发现吧,哈哈~

育良书记这个角色,真是渗透着一种复杂的人性。

我不会心理学术语。不然我现在应该来上一段专业论述,那种童年人格是怎么影响着一个高官的。

你说他骨子里究竟成不成熟呢?

(同样达康书记,可就老练的多)



言归正传,你让育良书记穿越到第一集也没用。

我倒希望穿越到十年前,就别让育良书记走出校园了,就让高小凤做他学生,来个师生恋吧。

那样的话,人民的名义会缺不少精彩呢~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今天,育良书记亲自给我评论了,他还赞同我的观点,说他真的想穿越到学生时代。。。

朋友们,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论述和判断是对的!!


关于第一点,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很有意思。

第一种认为有胡静(高小凤)这样的女人,值了。

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兄弟都是性情中人,当然,也有些颜控。

育良书记是不是颜控?肯定也是。

第二种认为高小凤是富商玩儿剩下的二手货,育良书记把老高家的脸都给丢尽了。

从客观上讲,对不对?完全正确。

但是,我也要说,富商玩儿高小凤,那真就是玩儿。因为是玩儿,所以只有身体的快感,没有精神的。

你觉得富商玩玩就扔很超脱?其实层次很低,育良书记是学者,追求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富商那种做法,他完全没有兴趣。

他不在乎她背后有没有问题。

他全勤投入。

他说他感动于高小凤爱学习爱看书。

你不要笑,这是男人对女人动了念头、动了保护欲、动了情欲的一种表现。(我说情欲,是因为根本上还是欲望作祟。但赤裸裸的欲望没意思,披上一件爱学习的外衣才完全不一样了)

一样玩,育良书记从下半身玩到了颅腔,他已经超脱了生理,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高地。

漂亮、好学、纯情(看起来是),我要拯救她、取她,而她也愿意嫁给我、愿意接受我的拯救、给我生儿子,从此成为真正的一对。

彻底把自己玩儿进去了。。。玩儿进去了,才爽。

所以,我才说他奔放。

育良书记,想要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关于高家姐妹,编剧设定了谁被玩、谁没有被玩;亦或是知友认为谁应该被玩、谁应该没有被玩。我认为这都不是重点。

我要予以纠正,本回答是在探寻育良书记的精神情感世界,解析这个,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ok?


都在说图?帖子有点歪?

没事,那就继续放两张图。感受一下育良书记的压力,这么一个好学的姑娘,他能顶着住吗?




继育良书记之后,两位清泉院长也来报道了。


照这么个趋势,有望把其他人也给炸出来。


果然,祁厅长从另一个世界发来了连线,好激动。(毕竟其他人都还在,唯有祁厅长是个已亡人)

厅长在那个世界说得话,有份量~

总体上,厅长也赞同我的观点~


。。。。

接下去,我就想说,达康书记,你人呢?


评论区总时不时有惊喜:

两位育良书记相见了~


孙区长姗姗来迟:




达康书记,足足等了你半年知道么。。。



user avatar

流亡到台湾省的蒋介石穿越到长征时期,能解放战争时期,能够改变历史吗?

不能。

历史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扭转。

大势未成,或许还能补救。

比如蒋介石穿越到长征时期。

同理,高育良穿越到第一集只怕没什么用。

穿越到美食城立项的时候,或许还能有所补救。

user avatar

不能。

因为这剧硬伤太多。

因为最关键的不该干的事情他已经干了,同时整个涵冬上面的班子不是一套。

这事儿,最不合理的是达康和东来这俩好同志的存在。

在大康没给瑞龙批美食城的时候,大康就该下来了,随便什么地方安排个廷级去养老的还是很容易的。用当年修路死人的事儿再挖出来安排一下,绝对稳。为啥?这说明大康不是老赵的自己人,不听话的,越能干越不能用。没了大康,东来也就没机会提上去,没了东来,很多事儿就好办了。然后祁的官,也一定会在赵走前安排到位,而不是在赵走后。正常来说新来的不可能提拔旧人的手下,尤其是有密切利益关系的手下。而祁这一步一旦上去了,按照年限,这么说吧,付国这个级别指日可待,上郑国甚至一号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再然后瑞龙有这种后台的爹,还搞美食城?这就是编剧水平太low了,这种级别的人物,犯不着搞这种违法批条的事儿,光他爹给点政策倾斜,合法的大票子赚的比个美食城多太多了,true story。

至于余良书籍么,年龄所限,老实的准备退休生活吧。

像这个地区这么十三不靠的一个班子也是少见,这种班子,真要搞钱,也是合法前提下搞,而且尽量避嫌,没必要太费劲,想要合法搞钱太容易了。

非要带入这么十三不靠到真实环境,高最好就是主动提前退休然后去香港养老。而且让自己的学生全面向大康书籍靠拢,反正都是连襟,同伟会让这对忘年恋在香港生活无忧的,山水集团么,除了一个会所之外剩下都是空架子,全靠侵吞郭有自产,赚的钱。既然这样就没必要搞个会所那么招摇啊。不如和瑞龙一起投资点半垄断但又能私营的东西多好,举个栗子:城市供暖啥的,有赵家的靠山,干这事儿轻而易举,大笔大笔的赚合法的票子。

至于杀陈海,太tm傻了,公贱法不分家,清泉这么好学,难道身边没养点好学生?还有祁也是40多岁了,既然有类似程度这样的手下,还搞裙带,那就没有点好部下能用?就是无法打入检的体系?合着检那边全都是好人?不是还有肖刚玉么?没有好用的部下,没有提拔他的上级?不能在一些关键位置上换上自己的人?

user avatar

很多人没看明白,剧中的高育良看似精明老道,但其实在沙瑞金空降汉东省的时候,高育良的命运就决定了,只是需要时间理清罪名而已。

记得沙瑞金在和陈岩石用餐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次来汉东的目的就是代表中央,对汉东的干部队伍进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我代表中央主政汉东,是中央派我来的,不是某些人某个人;二是汉东的干部队伍群众路线出了问题,有部分人脱离群众了;三是对第二个问题我要进行纠正,这是中央给我的任务。

这句话看似平常,但是对于深谙党纪党规的人来说,可是说的非常之重。

首先,我们要知道群众路线是什么?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般人员如果群众路线出了问题,最多也就批评了事。但是地方大员群众路线出了问题,那就是割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割了党的生命力,党中央能忍?

其次,我沙瑞金是带着中央的任务来的,这是中央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完成这个任务,不然就是辜负了中央。再延伸一下,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暂时的经济下降,官场动荡都是可以忍受的,只要路线问题纠正了,他沙瑞金就能舒一口气了。

最后,赵立春是上一任主官,下一任主官一来就说中央说汉东省群众路线出问题。那是什么?明摆着就是要挖赵立春的根,到最腐败的地方找证据。

李达康底子干净,聪明而迅速倒向沙瑞金,开始攻击高育良的得意门生祁同伟哭坟,这看似两个派别之分,其实李达康只是GDP派,他早就看透了,沙瑞金代表中央代表群众,他肯定要站在这边的,这是一个立场问题,党和群众肯定是首位,GDP干完在干。

可高育良呢?他的底子非常不干净。(一是对党不忠诚:隐瞒婚姻,裸官。二是滥用职权:月牙湖审批和汉大帮。三是收受两亿信托基金。)如果倒向沙瑞金,就会迎来赵立春的攻击,赵立春手中的实锤可比沙瑞金实在多了。而且沙瑞金本来就是来挖赵立春底子的,高育良倒向沙瑞金,沙瑞金可能会暂时稳住高育良,但是沙瑞金最后肯定不会留高育良,他想要的是一个拨云见日、朗朗晴天的汉东,而不是山头林立的汉东。套用图书管理员的话: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请客吃饭。

同时高育良又对赵立春心怀幻想,毕竟高育良位高权重,毕竟赵立春是提拔到副国级的,自己作为他的排头兵,就像祁同伟作为汉大帮的排头兵一样,总能保一保吧。副国级被一撸到底例子的可不多。可他真的低估了中央的决心,中央就是想把赵立春刨咯,还会在乎你个高育良?我们现在看祁同伟多蠢,从中央角度看,高育良就有多蠢。简而言之,高育良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根本没有革命精神,从月牙湖项目开始,从始至终脑子里全是软弱、幻想和妥协。

所以高育良一开局就是死局,无险可守。这部电视剧讲的也不是官场斗争,而只是中央反腐利剑的天罚,其实就是个讲官场故事的今日说法连续剧。

说到这里,还有人心怀侥幸,心想高育良的贪腐和对党不忠,是可以通过几十集连续剧的时间隐瞒的,在法律上是可以通过诡辩论掩盖的。你看看,我说对了吧,许多人和高育良一样,脑子里全是软弱、幻想和妥协。

朋友们,高育良以为官场是博弈,是谈判,是相互妥协,是那本他看透的《万历十五年》。可恰恰相反的的是,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哪一次是靠妥协得来的!

他高育良想妥协,觉得可以妥协,可党纪严于国法,是无可妥协的余地的。那可笑的《万历十五年》,那所谓的君王权衡,那些自以为是的学院派诡辩,在事实铁证面前只会让高育良多一条罪名,那就是抵抗检查!高育良再傻,到头了总是能看得明白的,中央来真的了。

所以在剧末,他是认命的,供认不讳的,你们可又为贪官瞎操什么心呢?

如果高育良能回到当年的月牙湖,他应该不会和高小凤再提起那本他早已翻烂的《万历十五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如果”情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高育良的性格、能力、所处的位置以及他穿越回第一集所面临的具体环境。核心问题:穿越后的高育良能否全身而退?我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达到“全身而退”的程度,他极有可能再次深陷泥潭,甚至比第一次更加危险。以下是详细的分.............
  • 回答
    《人民的名义》结尾,侯亮平亲身请命去劝降祁同伟,是推动剧情发展和解决关键人物命运的重要节点。如果他没有这样做,那么剧情的发展和最终的结局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情况一:祁同伟继续负隅顽抗,最终被强攻击毙或自杀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 陆亦可的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愿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了却一件心事。关于青山刚昌老师会不会告诉一个临终者《名侦探柯南》的结局,这事儿啊,真是说不准,但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名侦探柯南》至今为止,那剧情可是如同那盘根错节的毛利小五郎案件一样,复杂又漫.............
  • 回答
    《人民的名义》结局中陈岩石的去世,并非一个简单的收尾,而是导演和编剧精心安排的一个深层注脚,它不仅仅是为一位老革命家画上句号,更是借此传递出许多关于理想、坚持、传承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寓意。要理解陈岩石的去世,我们需要把他置于整个剧集的脉络中,以及他所代表的精神内核来审视。一、 对理想主义的致敬与传承.............
  • 回答
    提到张孙连城,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他算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尤其是在光明区这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他作为区长,身上承载着不少责任和压力。不过,他的结局,用“悲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张孙连城啊,他最初出场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是个挺有想法的干部,尤其是在光明区要发展的时候,他不像一些人那样只想.............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实在,也挺常见的,毕竟现在结婚买房,经济上的分担方式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男朋友家出首付,房子名字写你们俩的名字,这基础上算是比较好的起点,共同拥有财产。但关于房贷,他希望你一起还,这背后有很多可以聊的。首先,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 男方家付首付,名字写两人名字: .............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成功,侯亮平这个角色的塑造至关重要。他身上背负着正义的使命,但同时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挣扎,这种复杂性让角色极具魅力。陆毅的表演无疑是成功的,将侯亮平的智慧、机敏、幽默以及内心的纠结都呈现了出来。但如果非要探讨“除了陆毅,谁更合适”,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我们可.............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备受关注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其成功之处在于深刻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与人性的阴暗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然而,作为一部艺术作品,为了戏剧冲突和剧情需要,其中也存在一些与现实不完全相符的地方。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讲述:1. 反腐力度与效率的极致化处理: 案件侦破的速度和集中.............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中,关于王大陆资助李达康女儿上学以及山水集团为高育良女儿设立信托的定性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解释,这涉及到法律、权力运作以及证据的收集:1. 资助性质与目的的合法性: 王大陆资助李达康女儿上学(假设剧情属实,剧中并未明确点出王大陆是直接资助者): .............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和《扫黑风暴》这两部剧中,赵瑞龙和高明远都是权势滔天的大反派,他们的势力范围和运作模式各有特点。要比较他们谁的势力更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赵瑞龙的势力分析: 家族势力与官商勾结的深度: 赵瑞龙是赵家班的“太子”,其父亲赵立春是退休的副国级领导干部。这种深厚的政治背景是他最大.............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中,钟小艾能够当上局级领导,并非仅仅依靠其丈夫李达康的权力。虽然李达康作为汉东省省委副书记、京州市市委书记,他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但钟小艾自身的资历、能力和机遇,才是她最终获得局级领导职位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职业规划.............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中,赵立春是否能被界定为“死大老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我认为他的定位更复杂,不能简单用“死大老虎”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老虎”在反腐语境下的含义。在中国共产党反腐斗争的语境下,“大老虎”通常指的是高级别的腐败官员,他们身居要职,权力较大,腐败金额巨大.............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充满政治斗争和人性博弈的电视剧中,要说我最喜欢哪个角色,那必然是李达康书记。为什么是李达康呢?他的魅力并非那种高大全、完美无缺的形象,恰恰相反,他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鲜明,甚至可以说,他的“缺点”正是他身上最吸引我、也最真实的部分。首先,“达康书记的GDP”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也是他最.............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反腐大剧中,我最难以忍受的角色,非那个“吃里扒外”的祁同伟莫属。说起来,也真是挺复杂的,因为他身上那种近乎完美的伪装,以及骨子里隐藏的深不见底的贪婪和不甘,让我感觉既可恨又有些许……可悲。初见祁同伟,你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他是个出身贫寒,却又极具上进心和能力的年轻干部。.............
  • 回答
    李达康,《人民的名义》里那个顶着“达康书记”名号的男人,他到底算不算个好官?这个问题,怕是看了剧的观众,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天平。有人说他雷厉风行,敢想敢干,是难得的实干派;也有人觉得他过于追求GDP,为了政绩不顾一切,手段也有些强硬。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位“达康书记”。首先,从“好官”的标准来说.............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的反腐大剧,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在于其深埋的无数精巧伏笔,这些伏笔如同抽丝剥茧般,一步步将观众引向真相,让回看时倍感震撼。下面我将细致梳理一下这部剧中的一些隐藏伏笔,力求还原当时观剧的沉浸感。一、 一杯牛奶,牵出多少陈年往事祁同伟和高小琴这对官商勾.............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鲜活、立体的人物,并且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要说印象最深的人和事,那真是太多了,但如果要我挑选几个最触动我的,我会选择以下几位和相关事件:人物篇:1. 李达康(“GDP达康书记”) 为何印象.............
  • 回答
    要说《人民的名义》里谁最合适扮演侯亮平这个角色,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侯亮平这个人物,他身上自带一股子智慧、幽默,又有点玩世不恭的江湖气,但骨子里又是那种坚守正义、不惧权贵的硬汉。要演好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演技,更是一种气质上的契合。在我看来,能撑起侯亮平这个角色,并且演出他那种独特的韵味,有几个.............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最终选择自杀,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他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交织下的必然结局。要把这说清楚,得把他那条跌宕起伏的路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祁同伟这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他出身贫寒,在汉东省山村长大,当年能考上公安大学,那是全家人的希望。但走出大山后,现实的.............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里,王大路多年来一直资助李达康的女儿在海外读书,这个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行贿受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界限。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行贿”和“受贿”的基本定义。 行贿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