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赵皓阳所编的书《生而贫穷》?

回答
要评价赵皓阳的著作《生而贫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论点、写作风格、社会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

一、 《生而贫穷》的内容与核心论点:

《生而贫穷》这本书的核心在于解剖“贫穷”这个现象的根源,并试图解释为何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注定贫穷,而有些人则更容易摆脱贫困。 赵皓阳通过对大量社会现象、个体经历以及可能的历史和结构性因素的梳理,提出了他对于贫穷成因的理解。

书中可能涉及的论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因素与“原生家庭”的束缚: 这是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作者很可能强调,一个人的出身、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社交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成长轨迹。例如,贫困家庭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教育资源、更差的营养、更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些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个体产生长远影响。作者可能运用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来解释贫穷的代际传递。
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除了原生家庭,作者很可能还会深入探讨更宏观的社会结构性问题。这可能包括:
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经济潜力。
阶层固化: 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是否畅通?高层阶级是否更容易将优势传递给下一代,而底层阶级则难以突破?作者可能探讨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分野,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经济政策与分配机制: 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制度、福利体系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作者可能对市场经济下的分配不公提出质疑。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
文化与心理层面的影响: 除了物质和结构性因素,作者也可能探讨贫穷带来的文化和心理影响。例如,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可能导致低自尊、习得性无助、短视思维等,这些心理特质又会反过来阻碍个体摆脱贫困。作者可能还会讨论社会对贫穷人群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
“赢者通吃”的社会逻辑: 在某些竞争激烈的领域,胜利者往往能获得压倒性的优势,而失败者则可能一无所有。作者可能借此来解释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 赵皓阳的写作风格与视角:

评价赵皓阳的书,离不开对其写作风格和视角的分析:

现实主义和批判性视角: 赵皓阳的书籍通常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敢于触碰社会敏感话题,并对现有社会制度和现象进行批判性审视。他不像一些学者那样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的残酷。
强调结构性原因: 相较于纯粹的个体励志故事,赵皓阳更倾向于从结构性、系统性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贫穷的根源。他认为,很多时候个体努力的边界是被社会结构所限制的。
具有一定的“悲观”基调: 由于其对贫穷根源的深刻剖析,书中往往会透露出一种“宿命感”或“悲观”的基调,即很多人“生而贫穷”,摆脱贫困的难度可能远超普通人的想象。这种悲观并非是放弃希望,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叙事与分析结合: 作者可能通过一些个体的故事、案例来佐证他的论点,使得理论分析更具象化和说服力。同时,他也会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框架来支撑其分析。

三、 《生而贫穷》的社会影响力与价值:

《生而贫穷》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价值体现在:

提升社会对贫穷问题的关注度: 书中对贫穷成因的深入剖析,能够引导公众更深刻地理解贫穷的复杂性,而非简单地归咎于个体懒惰或能力不足。
引发关于社会公平的讨论: 通过揭示结构性不公如何导致贫穷的代际传递,这本书促使人们反思社会分配机制和政策的合理性,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提供新的认识框架: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自己所处社会阶层的新视角,有助于他们更理性地分析自身的处境。
引发关于“寒门出贵子”神话的讨论: 在一个强调个人奋斗和励志的社会氛围中,这本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单一叙事,引导人们认识到,出身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起点和可能性。

四、 可能存在的争议与批评:

任何一本触及社会深层问题的书籍,都可能伴随争议和批评:

过度强调宿命论,打击个人奋斗积极性? 这是最可能也是最常见的批评。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书中过于强调原生家庭和社会结构的限制,可能会让读者感到绝望,削弱了个人奋斗的动力。然而,支持者会反驳说,这并非否定奋斗,而是让奋斗更有方向和现实基础。
证据的普适性与局限性: 作者引用的案例和数据是否具有普遍代表性?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贫穷的成因是否会存在差异?读者需要审慎辨别。
解决方案的缺失? 有些批评者可能会认为,本书更多的是在揭示问题,而对于如何真正解决贫穷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案可能不够充分或具有操作性。
“怨气”或“煽动性”的指责: 由于其批判性立场,作者可能会被一些人贴上“煽动情绪”、“制造对立”的标签。然而,这往往是回避问题的表现。

五、 如何客观评价?

要客观评价《生而贫穷》,建议读者:

保持批判性思维: 不要全盘接受书中的论点,而是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
多方求证: 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其他书籍的观点以及社会现实进行对照。
理解作者的意图: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引发思考和讨论,而不是提供一个普适的解决方案。

总结:

赵皓阳的《生而贫穷》是一本极具洞察力和冲击力的作品。它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贫穷现象的复杂成因,特别是强调了原生家庭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对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升了社会对贫穷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平的深刻讨论,并为理解社会分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然而,如同所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一样,它也可能招致关于“宿命论”、“打击积极性”等批评。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他并非否定个人奋斗,而是要我们认识到,个体奋斗的边界往往是被社会环境所塑造的。因此,理解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思考,对于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如果想更深入地评价,需要了解具体书中引用的案例、数据以及作者提出的具体论证逻辑。但从其核心思想和影响力来看,《生而贫穷》无疑是一部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社会观察著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全文如下,判词很明确“超出了适当的标准”。

--------------------------------------

听说赵先生在微博上说没收到判决书,不认可,那不如就晒一晒。

chenqin的想法 - 知乎 zhihu.com/pin/126930726

友情提示:这是一审判决哦,如果赵先生想上诉,一定奉陪到底!虽然赔款不多,耗费精力也大,但往小了说是保护知识产权,往大了说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

本人已委托律师就本书“过度引用”以至于“构成抄袭”本人知乎回答一事向出版社及作者致函,邮件追踪信息显示该函已被签收。希望有关作者及时联系本人代表律师。谢谢! @赵皓阳

另外,@赵皓阳的回答称其尚未收到律师函,经本人代表律师核实,律师函已被“中国发展出版社统一负责收发快递的前台”签收。收件地址为其网站(develpress.com.cn/?)公示的联系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西山汇)7号楼7层。此告。


------------------

@赵皓阳 先生在他的回答下面贴出了一套据称为“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部声明”的截图(可惜既无签字又无盖章,故只能说“据称”)。本人作为法律门外汉抱着学习的心态阅读了一番,发现该声明的第一条和第四条似乎存在着矛盾?



第一条说最新修正的《著作权法》没有“适度引用”的说法,可是第四条引述的法条(《著作权法》第22条第二款)里清清楚楚有四个汉字“适度引用”。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出版社请的律师一时疏忽?抑或是该声明其实未经律师审阅?也许本人愚钝,还望法律专业人士指出本人理解的错误之处…


------------------


@赵皓阳 的回答里声称 @chenqin 老师摘录的“电子版”是盗版,而心里感到不舒服,希望大家将心比心。我相信陈老师和我在看到自己的回答未经许可而被“过度引用”到一本公开出版并定价昂贵(存在牟利目的)的书籍中可以简直可以感到愤怒了。另外据我所知, 陈老师是自讨腰包买了你所谓“正版书”。

----------

咳咳,读了赵皓阳先生新贴的“回应”,编辑安慰赵先生说我们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赵先生说“以上也是我的态度”,好像给我定“人民内部矛盾”是优待了我一样,本来该定成“敌我矛盾”。在咱社会主义新中国,现阶段“敌我矛盾”可不多见了哟!

虽然我高考政治分数不高,150分里只得了137分,离满分还有一定差距,我却依稀记得,课本上写着“在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政治 高二年级)。我即便不算是“知识分子”,也最起码是“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吧。如果赵先生要给我定成“敌我矛盾”,要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上去,不知道赵先生自认哪类“敌人”呢?

-----------

user avatar

前几天听 @Sean Liu 提到, @赵皓阳 的新书《生而贫穷》一书涉嫌抄袭他在知乎上的答案。我突然想起,赵皓阳这个名字,为啥分外熟悉?仔细看了他的答案才发现,原来咱和赵同学已经不是第一回在抄袭问题上打交道了。

赵皓阳在这个答案赵皓阳:如何看待「北京房租负担全球第一 达平均工资1.2倍」?中曾经这样写

注意中间这张表格,实际上来自我的这个答案chenqin:我国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之间的人群比例有多大?,是我使用2011年CHFS数据算出来的。而赵同学在这个表格上,完全没有提到这张表格的原创者,而是直接加上了自己的微博水印,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于是我在评论中质问他为何这么做,赵同学当时倒是态度诚恳,道歉了以后,立刻把引用的链接加上去了。然后我也就忘了这事儿。

时隔一年,旧日重来,怎么连新书也抄袭呢?怀着不祥的预感,我去买下了这本书。没翻几页,果然翻到对 @Sean Liu 的大段「引用」:

有人可能会问,这两页纸,在脚注已经标明出处了,难道不是正常引用吗?非也,如果标明出处就算引用,那么照搬整节整章整本书然后再加个出处,是不是都可以叫正常引用了?Sean Liu的律师函也写得很明白——属于过度引用,已构成抄袭


然后我继续再怀着忐忑的心情读下去,不出所料,又轮到我了。

看到这里,我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赵同学又大段「引用」我的知乎答案了,不过这回是放了链接,有进步。喜的是,这个答案,昨天已经被定点清除了,我在网上没法自己的答案,却能在别人的书上看到,心里真呀真高兴。

然后又紧跟着两大段引用:

真好,叕是一个我已经被删了的答案,叕在别人的书里看到了,感觉自己要吐血。

接下来还有 @团支书团支书: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

@山羊月

山羊月: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上面都是有来源,标注了出处的,还有没有来源的:

一章的一开头直接引用图9-1和表9-1,没有来源,也没有数据,哪儿来的?我总记得在哪里见到过,到处一问,找着出处了,又是知乎, @王晗 的回答,王晗:年收入 100 万在目前中国属于什么水平?

@王晗 的回答与《生而贫穷》一书一对比,可以说,本书把这个答案化用得非常好,英文图给翻译了,表格重新画了,原文中对CGSS数据的描述,也被写成了更顺口的「还要注意的是,这个调查不但考虑了工资、奖金,还把地租、利息等因素都计算在内了」,做了那么多工作,感觉需要颁发一个「原创者」奖杯了。

还有大量跳过转引来源,直接使用原始数据的部分。比如

看起来本图来自苏州大学档案馆藏学籍卡资料,这些资料是赵皓阳同学自己去档案馆找,去算出来的吗?不是,前一页里面,作者用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写到了图表来源:

来源是写了,《无声的革命》。而作者呢,是……呃……是当代学者

当代学者是谁?


至于其他来源的引用问题,我也没法一一查实了,应该说赵皓阳同学比起一年前还是有进步,大部分我能看出来的引用内容,都标注了来源,直接抄来贴上水印这种事情,没有再做。

但是,我还是要说但是,跳过付出了大量原创努力的原始作者,直接跳引「原始资料」的,也属于学术不端;加了来源的过度引用,仍然属于抄袭。在知乎免费分享答案尚且应该避免这种恶习,何况是一本卖价高达78元的书。

而且,在完全不告知原作者的情况下,大段引用,把他人的答案编撰成书,更加恶劣。写书不是坏事,但是写书的同时却抄袭了别人大段字句来填充篇幅,证明观点,而且不做任何告知。这样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一个严肃的作者理应以此为耻。

@赵皓阳 ,你的知乎简介里面写着

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你的书中前言说到了为抄袭所苦:

你希望别人不要抄袭你的文章,不要被洗稿。

请问,你向他人提出的要求,你自己做到了吗?

user avatar

之前看到简介下单买了一本,只看了前面几十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提不起阅读的欲望;另外我也买了,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也没看完,真心是醉了,希望以后大家买书慎重一点,前期多了解一下再买。

user avatar

就一个问题,大家怎么那么喜欢买所谓知乎大V出的书?

《精进》?《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生而贫穷》?

知乎不是教大家不懂的要先看相关教科书,中国知网之类的吗?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怎么说呢?原先最早是看到了知乎上的回答,而且关注了作者的公众号。生而贫穷是里面2片很出彩的文章,内容丰满,刀刀见血。后面看到说出了书,立马买了2本,一本收藏,一本传教。由于,咱知道内容是那2篇文章的扩展,so,一直放在书架上,直到今天打台风了,放假,又停水断网停电的。乘此机会来读读这本书。读到4分之一的地方,


咱呆住了精神鸦片?好熟悉的名词。然后读到高考致幻剂?


之后,又翻了一两章就没看下去了。

如果没看过的话,公众号里面的文章还是值得去看看的。不过呢,不知道是咱看过公众号的文章(被剧透),还是说对作者的期待值太高了。这本书,没有给到咱想要的东西。就像是跟一个饥饿的人,解说你为何会饿,饿会有什么不好……

估计那2篇文章是这本书的种子吧,虽说写得不错,但是内容并无法支撑扩展出一本400多页的书。扩展的分支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内容,论据也过于偏激。要比喻的话,就像是一碗美味的汤,掺了很多水,又加了盐的感觉。这点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锅了。

咱来着底层,也并不是很聪明的人,毕竟咱是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人,7年前进过工厂,当过服务员,洗过盘子…现在却是一个项目的主程。想想,当年咱是因为动漫才决定要去做的程序员。感慨良多呀。

P.S:想起了《逆境无赖》中开司,因为欠债,被卖到地下挖煤,那一周一颗的腰果,支撑着他还钱的场景。

P.S.S:不说计量就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笑

@赵皓阳
user avatar

别把出书看的多厉害

我有朋友在出版社干过

阿猫阿狗都能出

至于整天把自己出本书挂在主页或者嘴上的人

我tama还出过书呢,今年闲了差点跟着朋友去写书。

user avatar

你在知乎写的干货,被别人赚钱的滋味是不太爽。

大家还是一起来侃小男女怎么找对象吧。

user avatar

没想到一大早看到这个问题。

赵皓阳以前是做辟谣的,从人人到微信微博,每个月都会对当下流行的谣言做辟谣,质量很不错,我一直在关注,偶尔也会打赏、推荐。可惜这些文章老也不火,公众号阅读量基本都不上万。

后来他转向社会热点的评论,慢慢火了起来,尤其是《生而贫穷》《被割裂的北上广深》这几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阅读量。我也着实为他高兴,虽然再也看不到以前的辟谣文章了。

可是后来一件事还是让我有些不爽的。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在知乎上回答了这个问题:通吃岛岛主:雾霾真的解决不了么?引用了《Environmental history》上面的文章《The smoke of great cities: British and American efforts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1860-1914》。

不久后,皓阳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关于雾霾问题的三重思考”,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部分:

引用一模一样的文章一模一样的部分,连翻译都一字不差,我觉得他本人应该是没有看过这篇原文的,只是从我的文章中转引。而且,本文原来并没有中文翻译,我怕自己英文水平不足出现理解偏差,译好之后找了一位翻译系的同学和一位芝加哥大学读硕士的同学求证准确性,反复修改几次,虽然只是一小段,也下了一些功夫。他一声不响直接拿过来用确实让我有些不爽,于是第一时间就在他公众号下面留言,半开玩笑的口吻说,这种事情最好还是和我说一下,或者写一下引用出处,又不会不让用。

可是一直没得到回复,当时忙着考试,没顾得上继续管这件事,而且人家那篇文章那么长,说不定只是当时碰巧忘了写了,没必要盯着这点小事不放。

没想到今天又被 @chenqin 大神炸了出来,看来皓阳可能不是碰巧忘了,而是不太了解这方面的规范,毕竟不是学术界或者出版界的人。不过既然已经出书了,还是希望他以后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要在这种事情上栽跟头。

user avatar

可以说是民间爱好者和政治学术圈子之间的规则的冲突了,我是反对直接把学术圈的准则直接应用在通俗政治学普及写作中的,但是你民间科普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规范和成熟圈子,被成熟的学术引用规则按在地上摩擦也是可以理解的。

希望赵皓阳先生能通过交流和原出处作者达成和解,并且探索出一条政治学乃至其他学术普及写作的规范道路并且继续走下去,这种写作在现在的中国太少啦。也希望被引用者能呵护学术普及这个新兴事物,不要用自己在学术圈的圈内规范硬往上面套。

对了,作者赵皓阳应该去交钱系统读个付费的在线政治学学位,好像剑桥什么的都有这种项目……毕竟做普及的还是需要点学术功底的

user avatar

跟风买了一本。到78页,读不下去了。错字就不说了,主要是对于引用文献的疑惑。

首先我先承认,由于我专业限制,没有写过论文,文章,对如何有效引用文献不是太清楚,在此完全是请教的态度,就书里的引用为例,向知友们请教,怎样才是有效的引用。

第三章第一节,被诅咒的土地,作者写我国历代灭亡的原因,引用文献全部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 中国古代史。这是一本教科书。教科书确实对一些总结简单易懂,内容全面,但真的可以作为参考文献来引用吗?我对于同样情况被告诫的是,不要引用教科书教材之类,一定要找到文献最初的出处。广大知友请告诉我,中学教材算不算是有效引用?

第一章,作者大量引用了网易公开课的内容。这个我是真的不懂,网易公开课的数据应该也是有出处的,如果引用,我们是标注引用出自“网易公开课”的地址,还是要标注网易公开课所引用数据的出处?

第四章第一节,第73页表4-1学生家长职业构成与职业人口分布比较,不知道引用自哪里?是不是同图4-1来自苏州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这一部分,表格第4和第5列,学生比例一列,我理解的是(第4列为例),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民,工人家庭的学生,各占全部学生数量的比例。不知对否?这五个数加起来不是100%,可能是还有来自其他家庭的学生,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五个数加起来,居然超过100%,这我就真看不懂了。我数学不好不大能理解图表,不知道我的理解是错了?请赐教。第二节,遮羞布还是致幻剂。表4-2标注资料来源是新浪微博,开放性编辑平台的资料可以引用吗?

请问怎样是有效的,有水平的引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赵皓阳的著作《生而贫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论点、写作风格、社会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生而贫穷》的内容与核心论点:《生而贫穷》这本书的核心在于解剖“贫穷”这个现象的根源,并试图解释为何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注定贫穷,而有些人则更容易摆脱贫困。 赵皓阳通过对大量社会.............
  • 回答
    评价一位在知乎上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用户,比如赵皓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分析,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的标签化。以下是我对赵皓阳的一些观察和看法,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他的核心内容和擅长领域:首先,赵皓阳在知乎上最为人熟知的内容集中在几个比较鲜明的领域: 军事与国际关系: 这是他最核心的标签之一。他经.............
  • 回答
    王皓老婆跳舞,王皓愤然离场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但具体是什么情况,网上流传的版本也有些出入,咱们就从大家比较熟知的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件事儿的发生大概率不是因为王皓“不喜欢”老婆跳舞本身。毕竟,一个正常的家庭,夫妻之间有各自的爱好和社交圈是很正常的。王皓自己是世界冠军,训练辛苦,私下里.............
  • 回答
    《玄皓战记》这部作品,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一眼就立刻拍案叫绝的类型,但细嚼慢咽之后,你会发现它藏了不少东西。首先,从世界观和设定上来说,《玄皓战记》下了不少功夫。它构建了一个相当庞大而复杂的架空世界,融入了东方玄幻、神话传说、甚至一些科幻元素。这使得整个故事背景非常丰富,人物关系也错.............
  • 回答
    谢明皓工作室针对许嵩“文贼”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暴露出了当前网络文化生态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评价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文贼”这个词的指向和谢明皓工作室的出处。 “文贼”通常是指那些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或者是在学.............
  • 回答
    要说王皓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喜赛”)上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喜又愁。说他“出圈”吧,他的某些作品确实达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好笑”,也让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要说他“完美”无瑕,那也是断然不可能的,中间的起伏和争议,也足够大家说道说道。亮点与突破:首先,王皓最大的优点,在.............
  • 回答
    广汽本田皓影(HONDA Breeze)作为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款SUV力作,自上市以来就凭借着本田品牌的影响力、其姊妹车型CRV的良好口碑以及自身在设计、配置和驾驶体验上的亮点,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广汽本田皓影进行详细的评价:一、 设计与外观:年轻化、精致化,差异化明显皓.............
  • 回答
    广汽本田皓影在中保研(CIASI)的碰撞测试中,总体表现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以下是对其在中保研测试中表现的详细评价:整体表现概览:皓影在中保研的测试中,整体获得了 Good(优秀) 的评级。这表明它在各个关键碰撞安全维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是一款相对安全的车型。然而,需要注意.............
  • 回答
    要评价于正新剧《皓镧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说。毕竟这几年于正的剧,争议和热度总是如影随形,这新剧一出来,大家的好奇心也确实是被吊得很高。首先,说说这剧的“于正味儿”说到于正的剧,绕不开的就是他那标志性的“于正风”。这次《皓镧传》也毫不例外。 色彩和服化道: 这绝对是于正剧的一大亮点,也是.............
  • 回答
    刘健皓,这个名字在汽车圈和科技圈都引起过不小的波澜。提起他,绕不开的是“特斯拉破解第一人”这个标签,而这个标签背后,是一段充满争议、技术挑战,也饱含个人情怀的故事。要评价刘健皓,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不能简单地盖个“好”或“坏”的章。首先,从技术成就上看:刘健皓最出名的地方,无疑是他声称成功破解了特斯拉.............
  • 回答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胡军的儿子胡皓康,这个名字在播出后迅速成为焦点,也让许多观众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霸道总裁”式的孩子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他会像他爸爸一样,一身硬汉气质,但节目播出后,康康的表现,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初见惊鸿:冰山小王子与他的“臣民”节目一开始,康康给人.............
  • 回答
    《人物》杂志的《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以及付云皓本人的回应,无疑是中国社会在对待“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界限、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及个体成长困境等问题上的一个缩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奥数天才坠落之后》这篇文章的评价:这篇报道的价值在于它触及了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议题:那些在某个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的孩.............
  • 回答
    赵明在荣耀 Magic4 全球发布会上的演讲,整体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发布会演讲,尤其是对于荣耀品牌而言。要评价他的演讲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与行业内其他大佬的发布会演讲进行对比。赵明演讲的亮点和评价:1. 明确的品牌愿景与战略传达: “以人为本,科技关怀”的核心理念:.............
  • 回答
    赵雷的《成都》(又名《写给成都的歌》)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民谣,更是触动了无数人心灵的城市情歌。要评价这首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1. 歌词的真挚与写实: 生活化的细节刻画: 赵雷在歌词中捕捉了大量成都生活的真实细节,比如“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是成都的晚.............
  • 回答
    赵今麦的长相可以称得上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少女感”美学代表。她的五官组合以及整体气质,都给人一种清新、自然、邻家女孩般的亲切感,同时又不失灵动和辨识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她的长相:一、 整体面部轮廓与比例: 脸型: 赵今麦的脸型偏向于鹅蛋脸或瓜子脸,线条柔和,没有过于尖锐的下颌角,也.............
  • 回答
    赵瑜揭露马家军禁药事件,无疑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件极具争议但又至关重要的大事件。对这件事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过程的艰辛、揭露的意义、引发的争议以及它对中国体育带来的深远影响。一、 赵瑜揭露事件的背景与过程: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求索要评价赵瑜的揭露,首先要理解他所面临的环境和付出的努力。 .............
  • 回答
    赵薇、杨幂等影视明星公开反对狗肉节,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促使公众更加深入地思考动物福利、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从动物福利和伦理角度看: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 明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发声能够有效引导公众舆论.............
  • 回答
    赵丽颖的长相,如果要细致地说,确实是很有辨识度,也很有观众缘的。首先,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她的脸型。赵丽颖的脸不是那种非常网红的V脸,而是偏圆润的鹅蛋脸。这种脸型给她带来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少女感,即使年纪增长,这种圆润感也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显年轻。很多人说她有“初恋脸”,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她这.............
  • 回答
    赵丽颖嫁给冯绍峰,无疑是娱乐圈的一桩大事件,也引发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桩婚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从粉丝角度:祝福与担忧并存 祝福的声音: 找到幸福是好事: 许多赵丽颖的粉丝认为,作为公众人物,她也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看到她找到了一个伴侣,步入婚姻殿堂,粉.............
  • 回答
    赵雷的《南方姑娘》,这首歌就像一幅水墨画,淡雅却又色彩饱满,触动人心的柔软角落。它不是那种锣鼓喧天的热闹,也不是炫技般的情感爆发,而是像一阵拂过江南水乡的微风,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掺杂着一丝丝的温暖。初听这首歌,最先抓住你的,可能是赵雷那略带沧桑却又纯粹的声音。他的嗓音不像那些经过雕琢的花腔,反而带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