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物园黑猩猩遭游客戏弄被惹怒,保育员表示「这是跟游客学的」,该如何规范游客行为?

回答
动物园里黑猩猩的怒火,简直是一出“以牙还牙”的野生动物版现实剧。游客的戏弄,保育员无奈的“这是跟游客学的”,听着实在让人心头一紧。这背后暴露的,不单单是一个动物园的管理问题,更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我们作为人类,是如何自我定位的教育缺失。

要规范游客的行为,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贴几张“请勿投喂”的牌子就完事。得从根儿上入手,多管齐下,细致操作。

首先,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加强现场管理和安保力量。

增派巡逻人员,特别是高密度区域: 黑猩猩馆这类吸引人气的区域,必须有专人负责,而且是那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而不是那种站桩式摆设。这些巡逻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不文明行为,比如试图扔东西、大声喧哗挑衅等。他们也应该有权限对屡教不改的游客进行劝离,甚至联系安保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并有“语言”提示: 各种颜色鲜艳、字体清晰的警示牌必不可少,不仅要写明“禁止投喂”、“禁止投掷物品”、“禁止大声喧哗”等,还要配上通俗易懂的图示,比如一只手被石头砸到、一个打叉的喇叭等等。更进一步,可以在展区入口或显眼位置,播放简短的语音提示,用温馨但坚定的语气告知游客互动时的禁忌,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造成的伤害。
考虑增加隔离带或缓冲区: 对于一些攻击性较强的动物,比如黑猩猩,可以在现有围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物理隔离,比如一道玻璃幕墙,或者是一段距离的绿色植被缓冲区。这不仅能提高游客的安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直接接触和干扰动物的机会。

其次,教育是根本,也是长期工程。

展区内的科普教育是关键: 黑猩猩馆的展板和解说词,不能光是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分类地位”。应该增加关于它们情感、智力、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受到人类行为影响的内容。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假如我是黑猩猩,你会怎么做?”的互动式科普,让游客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展示一些因游客不当行为导致动物行为异常的案例(匿名处理,避免指向具体游客),让大家了解后果的严重性。
导览服务和科普讲解的升级: 动物园的导游和讲解员是连接游客和动物的重要桥梁。他们需要接受更专业的培训,不仅要懂得动物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引导游客建立正确的观看和互动态度。讲解中应该强调“观察但不打扰”、“尊重生命”的理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动物的行为语言,让游客能理解黑猩猩的“情绪”,从而避免去挑逗它们。可以设计一些专门针对亲子家庭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利用多媒体和线上平台进行宣传: 在游客到访动物园之前,就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甚至合作的旅游平台,发布文明观赏动物的倡议和指南。制作一些短视频,展示动物可爱的一面,也揭示人类不当行为对它们的负面影响。可以举办线上科普讲座,邀请动物专家和保育员分享经验,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再者,要有清晰的奖惩机制,让规则有约束力。

明确的游客行为规范细则: 动物园应该出台一份更加详细、明确的游客行为规范细则,并将这些细则印刷在门票背面或显眼位置。这些细则应该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以及违反这些规定的后果。
警告与处罚相结合: 对于初犯者,以劝导和警告为主。但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恶意挑衅的游客,就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比如,暂时禁止其进入特定展区,甚至取消其入园资格并列入黑名单。这需要安保人员有足够的权限和决心去执行。
鼓励和表彰文明行为: 相反,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比如对积极配合管理、文明观赏的家庭或个人进行表扬,或者赠送一些小纪念品,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引导游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动物园自身要承担起责任,做好动物保育工作。

科学的展区设计: 展区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动物的自然习性,为它们提供足够的空间、遮蔽物和活动设施,尽可能模拟自然环境,减少它们因环境不适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专业的保育团队: 动物园的保育员是第一线的守护者,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动物行为学知识,能够敏锐地观察动物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异常行为。保育员的培训和福利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他们自身状态良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动物。
与科研机构合作: 与动物行为学家、兽医等专业人士合作,定期评估动物福利状况,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动物的需求,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游客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说到底,规范游客行为,就是要让每一个踏入动物园的人,都能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类。我们不是去看动物表演,而是去理解生命,去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当动物园不再是单纯的游乐场,而是集教育、科研、保育于一体的生命殿堂时,黑猩猩的怒火自然也会渐渐平息。保育员那句“这是跟游客学的”,是无奈,也是一种警醒,提醒我们是时候该好好反思,我们是如何教育下一代,以及我们自己,去对待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面我说的是黑猩猩。

很多游客会讨厌黑猩猩,毕竟北极熊和雷鸟等白色生物一般会更受欢迎,但我觉得这也不能完全怪黑猩猩。

黑猩猩本来一直生活在非洲丛林里,是中国的动物园为了赚非洲的钱,才允许引进了黑猩猩,而且也没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总觉得从外国引进的动物就要高本地的动物一等,黑猩猩在笼子里负责观赏,顿顿吃进口香蕉,本地的田园犬在门口负责看门,顿顿吃剩饭,搞得现在不少游客也开始搞逆向歧视,见了黑猩猩就笑逐颜开,见了田园犬就非打即骂。

黑猩猩朝游客丢东西是不对,但是动物园有没有责任?如果在黑猩猩每次丢东西的时候,都能有理有节地惩罚,是不是就能规范一些?还有游客有没有责任?黑猩猩丢东西的新闻那么多,但还是有些游客非要上赶着给黑猩猩喂吃的,宁肯倒贴黑猩猩,也不肯给土狗。

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个人反对从国外引进物种,很容易造成外来生物入侵,小龙虾罗非鱼福寿螺,引进之初也觉得会有各种好处,引进之后就发现后患无穷。不管是黑色的黑猩猩,还是白色的北极熊,不管是北美的白头鹰,还是南美的林蚺,不管是印度的雄大象,还是越南的雌孔雀,虽然我影响不到动物园的商业行为,至少能给中国的某些游客们提个醒:

文明耍猴,禁止投喂。

user avatar

你告诉我怎么规范?

规则定下的不够多吗?

工作人员不够多吗?

你看看,这样的游客

这规定够还是不够?保安工作人员够还是不够?

糊难都赢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