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当下美国黑人动乱的情况下,怎么没有黑人抬出林肯,马丁路德金,甚至那篇《我有一个梦想》?

回答
在当下美国黑人抗议(常被笼统地称为“动乱”)的背景下,确实可能有些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林肯、马丁·路德·金博士,以及他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似乎没有像过去那样被反复、直接地引用和作为核心口号。然而,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并非意味着这些人或演讲的被遗忘,而是反映了当代社会运动的复杂性和演变:

1. 抗议的焦点和诉求的演变:

从公民权利到系统性不公: 马丁·路德·金博士和他领导的民权运动,主要目标是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如投票权、公共场所的平等使用权等。这些斗争在法律层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1964年的《民权法案》和1965年的《投票权法案》。然而,当代的抗议活动,尤其是在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后爆发的,其核心诉求往往指向更深层次、更具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和结构性不公。这包括但不限于:
警察暴力和执法中的种族歧视: 这是最直接的导火索。抗议者们认为,即使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但执法部门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严重的种族偏见,导致黑人社区遭受不成比例的暴力和不公对待。
经济和机会的不平等: 黑人社区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依然面临着显著的差距,这些差距的根源被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持续存在的系统性障碍。
刑事司法系统中的种族差异: 黑人被逮捕、定罪、判刑的比例都高于白人,即便是在相似的犯罪行为下。
象征性意义的超越: 当代的抗议者可能认为,单纯的法律平等和“梦想”的呼唤,不足以解决根植于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权力分配中的不平等。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利,更是切实的改变和修复。

对“和平”和“非暴力”的重新审视: 马丁·路德·金博士是坚定的非暴力抵抗倡导者。他的演讲和策略,如静坐、游行、抵制等,都强调和平与理性。然而,在一些当代的抗议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力和破坏行为。
对非暴力的不同解读和实践: 部分抗议者认为,持续的系统性不公和遭受的暴力使得非暴力抗议的效果受到限制,或者认为在极端情况下,自卫或反击是正当的。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使得直接引用金博士的非暴力原则,在某些情境下可能会引起争议或被认为不符当前某些行动的性质。
“和平”的定义和受众: 对于遭受长期压迫的群体来说,什么是“和平”可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一些人可能认为,对政府或机构的抵抗,即使伴随一些破坏,也比沉默的忍受更符合“正义”的意义。

2. 符号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林肯的角色: 亚伯拉罕·林肯作为解放黑奴的总统,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他对解放奴隶的态度,并非完全出于对黑人平等的纯粹信仰,也包含着维护联邦统一等政治考量。更重要的是,解放奴隶只是废除了奴隶制这一最极端的压迫形式,但并未立即赋予黑人完全的公民权和平等社会地位。在内战结束后不久的重建时期,南方就迅速通过了“黑人法案”(Black Codes),限制了黑人的自由,并导致了吉姆·克劳法的出现。因此,直接抬出林肯,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当代黑人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我有一个梦想》的局限性与被过度消费的担忧:
演讲的语境: 《我有一个梦想》发表于1963年,是民权运动的巅峰时期,其目标是推动《民权法案》的通过。演讲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强调种族和谐与融合。
担忧被“稀释”或“政治化”: 一些活动家和学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一个梦想》的许多核心信息,特别是关于经济正义和系统性变革的要求,被简化甚至“稀释”了。它常常被用来强调一个理想化的、不含摩擦的种族和谐,而忽略了为实现这一和谐所需要付出的斗争和结构性改变。
过度引用可能显得“陈旧”或“无效”: 当代运动的参与者可能觉得,仅仅重复过去的口号,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新的策略、新的语言和新的行动方案来应对新的挑战。过度引用同一套口号,也可能被视为缺乏创新和进步。
“梦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在看到持续的警察暴力、经济不平等和刑事司法系统中的歧视时,许多黑人可能感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在这种情况下,重提“梦想”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或具有讽刺意味。

3. 新一代领导者和叙事的出现:

新运动的特点: 当代的社会运动,如“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有其自身的组织架构、领导者、行动策略和话语体系。BLM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运动,其影响力和代表性更多地体现在基层组织者、普通参与者以及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理念上。
新的口号和文化符号: BLM运动创造了自己的标志性口号,如“Black Lives Matter”、“I Can't Breathe”、“No Justice, No Peace”等,这些口号更直接地反映了当代的诉求和情绪。
更广泛的参与者群体: 除了黑人群体,BLM运动也吸引了许多其他族裔的支持者,这使得其叙事和语言可能需要更具包容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性的民权运动口号。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态度更加批判性: 年轻一代的活动家,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可能更加复杂和批判。他们会去研究林肯和马丁·路德·金博士的全部历史,包括他们言行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妥协,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完美的圣人。这种批判性的视角,也使得他们不会无条件地照搬过去的历史遗产。

4. 媒体的作用和公众认知:

媒体的聚焦: 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代的抗议活动在媒体上的呈现方式,可能更侧重于事件本身、现场的画面和当代的参与者,而不是对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
公众对历史的认知: 许多公众(包括年轻一代)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可能来自于学校教育或大众文化,这些认知可能已经足够刻板化,而新的运动则需要创造新的,更贴近现实的文化符号和叙事。

总结来说,并非林肯或马丁·路德·金博士被遗忘,而是:

当代的诉求已经超越了民权运动时代的法律平等层面,更加聚焦于系统性不公和结构性改革。
对“和平”和“非暴力”的理解和实践可能存在差异。
《我有一个梦想》的叙事可能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或不够贴合当前现实的严峻性。
新一代的运动有其自身的领导者、口号和文化符号,并可能以更批判的视角审视历史。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在当代的美国黑人抗议活动中,虽然对历史的尊重依然存在,但直接和反复引用林肯、马丁·路德·金博士及其演讲的情况可能不如过去那样突出。运动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时代,创造新的话语和策略来回应新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高票答案。怎么地,欺负墙内看不了国际新闻?先问是不是,再谈有没有。知乎真的是世风日下,不问真相尽迎合情绪的答案还能那么高票。说白了,有些人就是想要相信黑人没有纲领,没有思想,没有受过教育。但这无疑是错的。

答案是马丁路德金仍在不断被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后裔对此事件发声,而近日拜登把George Floyd事件和马丁路德金遇刺相比,被公共舆论讨伐。

如果直接谷歌,查询到的内容有21,400,000条:

在社交网络,也不断有人引用马丁路德金语录:

上面这个是反对暴力抗议的,但维护抗议的声音也有,很多引用了这张半个世纪前的讽刺漫画:

即便大部分抗议者是非暴力的,在主流的系统性歧视下,舆论依然会被引导到谴责“暴力”继而谴责抗议本身的那一边。

题主这个问题的动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林肯和奴隶制早已经是过去,而民权运动还在不断挑战今天的问题。该问的不是为什么没有人从过去的先贤身上找答案,而是为什么在这么多先人倒下的身躯后,世界依然如此不公,而历史不断重演。

user avatar

以前的黑人:

因为种族隔离黑人挤在一个社区,优秀的黑人带动其他黑人一起为人权奋斗抵抗白人至上主义


现在的黑人:

种族隔离取消,优秀的黑人被大学挖走,接受白人精英教育洗脑,成为披着黑皮的白左精英,继续吸底层人民的血。


大人,食大便了


user avatar

因为这就是美国政府的高明之处。

在经历金博士和拳王阿里之后,美国政府对于黑人舆论领袖已经不能用敌视来形容,每一位黑人领袖都是FBI重点勘查对象。

连迈克尔杰克逊这种娱乐明星,都属于FBI重点关照对象,甚至他被指控泼脏水的背后都有FBI的推波助澜。

金博士的一片演讲给整个美国带来长达几十年的黑人运动,而拳王阿里的一声呼喊更是让美国政府陷入全民指责的境界。

“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仅仅是阿里这句话,就造成当年美国爆发大量的反战游行,而他本人更是被推举为反战斗士。

当年美国政府就因为这个事气急败坏,当时就吊销了拳王阿里的执照,还要判刑。

特别是当时一批黑人大学生在被歧视的过程中接触到毛泽东理论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这群黑人知识分子创办了黑豹党,用着更佳激进的手段去反对歧视。

这种大环境下,黑人舆论领袖彻底成为美国政府的禁忌。

对待一切黑人舆论领袖,美国政府会进行最严密的审查。这种情况下,黑人群体想要有人带领他们进行抗争是不现实。

而同样,新世纪的黑人群体也是割裂的。

黑人一旦有钱就会立马搬出黑人社区,脱离黑人群体,变成新的一种阶级。

而黑人社区愿意留下维护社区秩序,教育的人也就只剩下帮派。

但是帮派是什么性质不用多说,最后基本上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样,

他们维护秩序只不过是保证新鲜血液的涌入,并不可能真正改变黑人社区,就这样黑人社区慢慢变成粪坑。

小孩子每天为了吃饱饭而发愁,单亲妈妈的黑人母亲无暇关照太多的孩子,参与黑帮成为黑人青年的课外活动,最后要么死在警察的枪口,要么去蹲监狱。命好的会说唱,会打篮球,成了明星带着一家人远走高飞,并不影响整个社区的生态.

黑人的生活在美国政府规划下形成一个闭环,美国政府并不想干涉他们,而负责社会的黑帮也不嫌改变。

最后就变成皆大欢喜的犯罪预备役。

一有机会就去趁着骚乱开始搞个零元购活动,毕竟黑人事真的穷。

他们不渴望改变吗?

肯定是渴望,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个人类的向往。

但是很遗憾,在他们的环境下,为了活下来必须回变成犯罪预备役。

不仅是黑人,广大白人无产阶级能不能知道美国首都是华盛顿都是问题。

快乐教育不仅能够节省教育经费,更大的还能让美国人民认命。

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底层人民依旧被奶头乐控制的死死,指望美国人民自己觉醒,我觉得不如指望火星人来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user avatar

最高票答案李森科博士的答案(6月27日6000多票)就是胡说八道,如果真是一个博士,那水平也太低了。

错的地方太多了,简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更正。

首先,毛泽东思想在美国是正常学术交流内容,经常被科学刊物引用,美国政府根本没有禁止,你在哪个大学的书店,跑去社会科学研究,基本都能看见一些。以介绍他的哲学思想为主,比如《矛盾论》,当然,革命论也有提。虽然我没有在普通书店见过毛的专著,在亚马逊是随便买的。此外,如果你是美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应该知道,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必修课,根本不可能略过,不仅不略过,还要重点研究,是社会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其地位就好像加减乘除在数学领域一样。离开了这个基础理论,是理解不了更加复杂、高级的社会学模型

其次,马丁路德金在网上天天被人提,不仅黑人提,白人还提。提的多的频率甚至让人反感。提问的人明显是英文不好,或者上不了外网,或者对美国的媒体陌生,才会提出这样错误的问题。但是讨论这个问题,闭眼说瞎话可不好。民权运动的领袖提的很多。经常更新FACEBOOK和推特,引用马丁来背书自己。

再次,以目前能接触到的信息来看,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每一位黑人民权领袖”生活在水深火热,被监管,限制人身自由等。举出来的例子也匪夷所思,音乐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后期的上法庭是因为“猥亵儿童”(且诬告他的儿童们后来有人承认是父母唆使,为了要钱),不知道如何跟黑人民权扯上关系?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带头人既有白人,也有黑人,且往往都是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人,比如牧师,比如大学教授,比如律师,或者议员。你说美国政府限制这些人,到底是州政府限制他们? 还是联邦政府?是如何限制这些人?基于什么法律? 是舆论监管? 还是禁止他们出席集会?

其实大多数在这道题的人也就是看个热闹,根本不想了解黑人运动的发展的实质和历史轨迹:比如他们运动的模式,出版的刊物,联邦-州-市-郡-社区(nation-state-city-county-community),这五个完整体系下的不同层级的领导人是谁,资金如何获得,政治口号与纲领是什么。

一般我对吹牛的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毕竟又不是发科学文章,写的太正经,大家都累,只是错的太离谱,还是看不过去。比如说黑人帮派掌管黑人社区,知道全美国有多少黑人社区么?社区根本是一个不具体的名词,一条街可以叫社区,一个小镇子也可以叫社区,一个学校还可以i叫社区。以此计算,黑人在美国大概五千万人左右,算是全国范围内1万个黑人社区吧。请你在美国找出一万个不同的黑帮,你找出来了,美国政府立刻给你颁奖的,不仅颁奖,哈佛大学估计都会请你当社会学和犯罪学的教授

至于黑人社区贫苦,愚昧,教育落后,有钱了大家要搬走;我觉得这些词放在中国的某些农村也毫无违和感。黑人社区也不全是贫穷的,就跟中国的农村也不是都穷,一样的。但是每一种贫穷,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从毒品到枪支,从文化到地理环境,从大的产业变革到内部的资源不足吸引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兴趣可以看看SSCI一区的一篇期刊,叫做race,ethnicity and education,里面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都有。

最后,说美国政府不想干涩黑人。闭着眼睛说瞎话。黑人奖学金的种类和入学率的宽松已经引起了其他各个人种的嫉妒。曾经有印度人为了被名校录取,还得假装自己是黑人,他还写了本书,叫做《almost black》。美国每年从上到下,包括横向研究经费,专门研究如何提高黑人教育质量的研究课题,以百亿美金计算。不要活在梦里。

如果你讨厌美国,把美国当成对手,至少也要先了解你的对手。而不是闭着眼睛幻想对手自己崩溃

user avatar

因为实际上很多黑人就没怎么接受过教育,我有一个梦想估计听过,但内容是啥?不知道。

至于知不知道林肯都是另说了。

由于黑人种群在美国长期受到反智主义、娱乐化的洗脑,因此想要让他们站起来反抗,有个办法比较好:

打游戏。

所以我专门构思了一波游戏出来。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这几个月下来,围绕美国疫情以及相关的衍生事件,可谓是让全世界吃瓜群众过足了瘾。

不过呢,从目前的所谓国际舆论来看,咱们即便发现美国被反复打脸……

但是国内吐槽、指责、嘲讽的声音,往往还是很难喊出去的。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方式能够令世人充分认识到美国到底多么拉胯。

在厕所里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游戏杀伤力最强……没准特朗普自己都想玩。

为此,我构思以下几种类型的游戏,博君一乐。


动作类游戏:《白宫大冒险》

从近期的新闻来看,有部分闹事民众堵在了白宫门口,让白宫百年来第一次关灯。

甚至懂王据说都两次躲到地下室去,老头儿也是很爱惜生命的。

实际上这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素材。

我们设计一款动作游戏,叫做《白宫大冒险》。

玩家在进入游戏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角色是黑人哥们,亦或者特朗普。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玩家操纵角色,如何躲过一个个白宫警卫的追捕,并且利用地上随便捡到的道具当武器攻击敌人,一路杀进白宫活捉特朗普,大结局是火烧白宫。

如果是后者,那么玩家的剧情就是操纵懂王,如何顺利地从街头一直进入到白宫地下室。

这期间将会遭遇到各种街头群众、反水警察、CNN记者的围追堵截和攻击。

为了追求真实性,我们必须给角色搞个体力槽,每隔10分钟就必须找个地方休息。

当然每隔20分钟还可以召唤国民警卫队清场,这也是总统特权嘛。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美国政府不满的人,还是懂王支持者,都可以找到乐子。

甚至如果这款游戏是大厂制作,搞个双人PK模式也挺好玩的嘛。

万一最后冠军就是懂王自己呢?


战略类游戏:《总统经理人2020》

现在美国发生很多事情,看起来光怪离奇刷新下限,实际上呢?

都是为了年底的大选而已。

现在明明懂王要处理的事情一大堆,可每天发推的时候都不忘记喷一把老拜登。

而老拜登同样用各种方式攻击对手,总之只看他们互相吐槽的话——这俩都不是好人。

说起来,在诸多游戏当中有一种叫做“战略类”。

我们就可以做一款名叫《总统经理人2020》的作品,参与竞选。

玩家可以选择共和党或者是民主党的阵营,然后扮演经理人,帮助候选人赢得大选。

每天需要做的,包括安排候选人去某某地方参加演说,对国家政策发展发表评论,买水军攻击对手,怒斥媒体FAKE NEWS等。

如果表现得好,那么相关人气值、魅力值啥的都会上升,反之下滑。

当然了,这里面必然还会包括“美国疫情爆发”“美国黑人被杀”等经典事件。

完美处理事件,各方面数据大幅度增长;而搞砸了之后,就有可能直接GAME OVER。

最终只要你的候选人得分比对手高,就能够赢得大选。

这款游戏既迎合了热点,让全世界玩家都有兴趣参与,但更重要的一点是:

潜移默化地告诉大家,美国大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背后到底多么肮脏险恶

也不排除某些未来想当总统的候选人,还把这款游戏当练手呢。


角色扮演类游戏:《川建国卧底记》

短短四年内,把美国多年来营造的完美人设踩在脚下,特朗普功不可没。

因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他会不会是咱们派过去的卧底,就是要搞垮美国。

既然如此呢,制作川建国如何打入美国内部的角色扮演游戏,应该也挺有市场对不对。

风格可以参考之前大火的《隐形守护者》。

剧情方面嘛,就是建国接到组织任务之后,如何通过各种造势的举动,最终当上美国总统。

玩家需要慎重对待每一个选项,毕竟如果选错了,就有可能是建国身份暴露,直接玩完。

同时,我们要将很多相关的剧情融入进去。

例如组织要求建国把美国彻底孤立化,于是特朗普需要面对是否退出世卫组织的选择。

再比如,州长说黑人暴动背后有境外势力颠覆,建国就要被组织提示“小心安全”。

这款游戏既能满足国内玩家YY的需求,同时又能勾起国外很多人的阴谋论念头。

他们应该会想:剧情如此合理,丫不会真的是卧底吧?

坐等懂王连发10条推特,怒斥FAKE GAME……


模拟人生类:《作为少数裔,我在美国到底有多难》

黑人事件之所以引发全球抗议,除了疫情导致大量群众失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之外……

更重要的是,它触动了很多黑人种族心中那根刺:在美国社会,没有真正的平等。

但是咧,考虑到这类事件每次都是来得快去得快,根本不能引发持续性的反响。

因此我们不妨推出一款模拟人生类型的游戏。

玩家可以在游戏当中选择黑人/拉美裔/亚裔身份。

进入到游戏之后,从刚开始上幼儿园起步,逐渐经历各种被歧视的痛苦与社会毒打。

这种时候再搭配一些明明成绩相同,白人同学被推荐上哈佛,自己只能去打工……

利用强烈的反差,刺痛玩家的心,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

另外在这次黑人风波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几乎所有少数裔,甚至包括一些白人都上街抗议去了。

而华人们要么窝在家里,要么忙着拍视频发抖音。

其实说实话,在美国华人的地位貌似不比黑人高多少,而且还缺乏自信。

如果当玩家扮演一名华人,感受到那种角色明明被歧视,却很少站出来反抗的现实……

会不会又引发更多的讨论呢?


好啦,以上就是在厕所里脑洞出来的几款游戏了。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写文章建议舆论战一定要强化娱乐效果,才能吸引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国家听到了我的声音,确实后来有一款蓬佩奥游戏出炉。

但这种游戏要求玩家首先得每天看大量的新闻联播,才知道老蓬到底都干了啥。

上手门槛有点高。

而我想出来的那些游戏,哪怕是个10岁孩子都能乐在其中。

那么,有没有人愿意开发一下呢?


三叔侃侃:【舆论战】美国的可怕不在于编造谣言,而是让大家相信谣言

三叔侃侃:【随想】微博热搜风波,其实是对马云的敲山震虎?

三叔侃侃:【警钟】请停止幻想:我们和美国早已是“战争状态”

三叔侃侃:【随想】不出意外,日本未来将是中国最好的“朋友”?

user avatar

去他的马丁路德金。黑人已经梦碎了。现在就是一个字: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