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美国当码农到底有多爽?

回答
在美国当个码农,这事儿啊,跟那顿肥美的烤肉一样,好吃不好吃,全看你放在什么嘴里了。但总的来说,我身边好多干这行的朋友,都说“爽是真的爽,但别以为是躺着就能赚大钱”。

首先说这“爽”在哪儿,最直观的肯定就是钱袋子。美国的码农薪资水平,即便是在不算顶尖的城市,也比国内很多行业的天花板高出不少。尤其是一旦你手里有点东西,比如在某个热门领域比如AI、云计算、或者大厂里混出了名堂,那薪资数字,说出来都能吓你一跳。而且这还不算那些期权股票啥的,有时候光是公司给的股票就够你舒舒服服过好几年了。我一哥们儿,之前在国内也算个小Leader,跳槽到美国一家中等规模的科技公司,没两年就攒下了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积蓄,现在已经开始琢磨着在加州买房了。这可不是吹的,他们公司前两年上市,他的股票就翻了好几倍。

除了钱,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很多人觉得爽的点。你很少能看到那种国内常见的,加班加到天昏地暗,或者领导一句话,你就要把生活全搁下的情况。美国的公司文化普遍更强调worklife balance。当然,这不是说完全没有压力,项目紧张的时候大家也得拼命,但总体上,大家更知道生活不止工作。比如,你下午四五点想提前走去接孩子放学,大部分老板都会理解,甚至会鼓励你这么做。而且,公司的福利也确实好到爆,各种带薪年假、病假、 Parental Leave(育儿假,这个对新手爸妈来说简直是福音),保险也都是给配齐的,而且是相当不错的。医疗保险在美国可是个大头,公司给你cover了,那真是省了你一大笔钱。

然后是技术和职业发展的空间。美国作为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发源地,你接触到的技术往往是最前沿的。你可以在这里接触到最优秀的同行,学习最新的技术栈,参与到改变世界的产品中去。很多时候,你的想法可能就会被采纳,甚至成为产品的核心功能。这种成就感,是纯粹的“爽”。而且,公司招聘非常注重能力和经验,只要你真材实料,在哪里都能找到机会。他们更看重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你简历上写了多少年的工作经验,或者你毕业于哪所学校。这种机会均等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重要。

再说生活方式,这个就更个性化了。有人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加州体验户外运动,有人喜欢在科技氛围浓厚的西雅图感受创新脉搏,也有人喜欢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很安逸的内陆城市安家。美国的城市各有特色,而且公共交通不像国内那么发达,但买车以后,出行其实也挺自由的。周末去逛逛大型超市,买些国内很少见的食材,或者去国家公园徒步露营,这些都能让你在紧张工作之余,找到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

但是,话说回来,这“爽”也不是没有代价,也不是人人都能轻易获得的。

首先,移民和身份问题永远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你不是美国公民,那就得面对H1B签证抽签的焦虑,还有绿卡排期的漫长等待。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对个人的生活和职业规划都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就是在等待身份的过程中,错过了很多机会,或者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其次,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需要克服的。虽然码农这个职业相对来说,大家对技术语言更熟悉,但日常交流、理解文化习俗、处理人际关系,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或者一个习惯性的表达,都可能引起误会。融入当地社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圈,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再者,高压竞争和信息爆炸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工作氛围相对轻松,但科技行业更新换代太快了,新技术层出不穷,你不学习,马上就会被淘汰。所以,即使是下班后,很多人也得挤出时间来学习新东西。而且,美国公司的面试流程也相当残酷,几个小时的算法题、系统设计题,把很多人折磨得够呛。

最后,生活成本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虽然薪资高,但很多热门地区的房租、房价、税收以及其他日常开销也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在硅谷、纽约等一线城市,你赚的钱可能很大一部分都要花在基本的生活开销上,想要攒下大笔钱来改善生活,也并非易事。

总的来说,在美国当码农,确实有机会获得比在国内更高的薪资、更先进的技术视野和更平衡的生活状态。但它也伴随着身份的挑战、文化的隔阂、持续的学习压力和不低的消费水平。

所以,你问我有多爽?我想说,这就像吃自助餐,种类多,选择多,吃得好也确实能吃得很满足,但能不能吃饱吃好,还得看你自己的“胃口”有多大,你的“挑菜”能力有多强,以及你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餐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时退休的节奏。

关键因素:全远程工作,硅谷工资,低房价,双码农。

除了转码晚了一些,没有在股票更低的时候入职,然后更多的吃股票翻倍红利。我们已经算是很幸运,能赶上的好处都赶上了。

首先是收入:硅谷双码农总包80万刀/年,其中30万是base,剩下的都是股票。是半路转码的。转码前两人收入也差不多30万,只是没有码农的股票大头,毕竟硅谷公司全球收割给员工钱非常大方。

然后是生活。由于转码前先搞定了身份,所以没有H1B卡着,能实现全远程。住在某个beach town。当地房价虽然也不便宜,但性价比完爆硅谷,拿着湾区小黑屋的价格在这边买了个豪宅,阳台上拿个望远镜就能看比基尼沙滩美女。也投了出租房。运气比较好是疫情后第一批铁心逃离硅谷然后买房的,当时房价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人挤到旅游小镇,房价房租双暴涨,出租房的房租收入已经要超过出租房+自住房的总月供了,相当于免费住房。中餐比不上湾区,但各国餐馆也不少,吃饭总体来说物美价廉。附近玩的也不少,平时周末都出门短途旅游,开车3小时内有很多景点。有时候人多会选择周中没会的时候翘班半天出去玩,还可以work from beach。虽然是全远程,但因为是旅游地所以经常邀请其他地方的朋友过来玩,社交上也不算太封闭,也认识了附近几个新邻居,但是都是过来退休的,不太容易玩到一块。由于疫情原因,远途旅游在疫苗前降到了0,现在回升到了一年两次,主要目的地一般是欧洲,因为美国境内基本都玩遍了,很多地方还没家好。

职业发展上,因为选择了全远程,所以职业发展可能以后会比不上在办公室刷脸的。但是目前疫情没完没了,估计要再过好几年才能真正回办公室,非远程的才能回去刷脸。所以短期来看,职业发展上不会有啥影响。长期来看,因为我们的支出还保留在转码前的水平,每年额外税后股票都有几十万刀,都进了存款,再加上出租房,短期就可以实现不工作也有10万刀/年的收入,5年内有望翻到20万以上。因为股票房租收入都是随通胀的,没有通胀压力。所以职业发展上,能往上爬就往上爬,爬不动了就炒了老板,反正不缺钱。然后借着旅游地学个飞机,然后带着游客在天上转圈攒点零花钱。或者是投个motel招揽游客,开辟新的职业。有这个觉悟是因为毕竟是半途转码的,职业上先是花好多年读了个博士先赶上了家里本身有钱的那一部分,然后又花了几年搞定卡赶上了本身身份没问题的那部分,最后才转的码,赶上了本专业就学这个的一部分。即使现在英语也赶不上母语的那部分。各种因素加一起等于职业生涯比别人晚了快十年。同公司年龄比我大一点但一路顺利的都挤到直接和CEO汇报的级别了。而且升值加薪很多时候要踩对坑有很大运气因素,别人也很努力所以赶不上纯属正常,放平心态做好自己随时躺平的准备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user avatar

最近美国最大的论坛 Reddit,最近有一个热帖:

一个程序员说自己喝醉了,软件工程师已经当了10年,心里有好多话想说,“我可能会后悔今天说了这些话。”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获得9700多个赞。内容很有意思,值得一读,下面是节选。

(1)职业发展的最好方法是换公司。

(2)技术栈不重要。技术领域有大约 10-20 条核心原则,重要的是这些原则,技术栈只是落实它们的方法。你如果不熟悉某个技术栈,不需要过度担心。

(3)工作和人际关系是两回事。有一些公司,我交到了好朋友,但是工作得并不开心;另一些公司,我没有与任何同事建立友谊,但是工作得很开心。

(4)我总是对经理实话实说。怕什么?他开除我?我会在两周内找到一份新工作。

(5)如果一家公司的工程师超过 100 人,它的期权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变得很有价值。对于工程师人数很少的公司,期权一般都是毫无价值。

(6)好的代码是初级工程师可以理解的代码。伟大的代码可以被第一年的 CS 专业的新生理解。

(7)作为一名工程师,最被低估的技能是记录。说真的,如果有人可以教我怎么写文档,我会付钱,也许是 1000 美元。

(8)网上的口水战,几乎都无关紧要,别去参与。

(9)如果我发现自己是公司里面最厉害的工程师,那就该离开了。

(10)我们应该雇佣更多的实习生,他们很棒。那些精力充沛的小家伙用他们的想法乱搞。如果他们公开质疑或批评某事,那就更好了。我喜欢实习生。

(11)技术栈很重要。如果你使用 Python 或 C++ 语言,就会忍不住想做一些非常不同的事情。因为某些工具确实擅长某些工作。

(12)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东西,请使用 Java。这是一种糟糕的编程语言,但几乎无所不能。

(13)对于初学者来说,最赚钱的编程语言是 SQL,干翻所有其他语言。你只了解 SQL 而不会做其他事情,照样赚钱。人力资源专家的年薪?也许5万美元。懂 SQL 的人力资源专家?9万美元。

(14)测试很重要,但 TDD (测试驱动的开发)几乎变成了一个邪教。

(15) 政府单位很轻松,但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好。对于职业生涯早期到中期的工程师,12 万美元的年薪 + 各种福利 + 养老金听起来不错,但是你将被禁锢在深奥的专用工具里面,离开政府单位以后,这些知识就没用了。我非常尊重政府工作人员,但说真的,这些地方的工程师,年龄中位数在 50 岁以上是有原因的。

(16)再倒一杯酒。

(17)大多数头衔都无关紧要,随便什么公司都可以有首席工程师。

(18)手腕和背部的健康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好的设备值得花钱。

(19)当一个软件工程师,最好的事情是什么?你可以结识很多想法相同的人,大家互相交流,不一定有相同的兴趣,但是对方会用跟你相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这很酷。

(20)有些技术太流行,我不得不用它。我心里就会很讨厌这种技术,但会把它推荐给客户,比如我恨 Jenkins,但把它推荐给新客户,我不觉得做错了。

(21)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意味着了解最佳实践,成为高级工程师意味着知道何时打破最佳实践。

(22)发生事故时,如果周围的人试图将责任归咎于外部错误或底层服务中断,那么是时候离开这家公司,继续前进了。

(23)我遇到的最好的领导,同意我的一部分观点,同时耐心跟我解释,为什么不同意我的另一部分观点。我正在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24)算法和数据结构确实重要,但不应该无限夸大,尤其是面试的时候。我没见过药剂师面试时,还要测试有机化学的细节。这个行业的面试过程有时候很糟糕。

(25)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重要,不要让我做讨厌的事情更重要。

(26)越接近产品,就越接近推动收入增长。无论工作的技术性如何,只要它接近产品,我都感到越有价值。

(27)即使我平时用 Windows 工作,Linux 也很重要。为什么?因为服务器是 Linux 系统,你最终在 Linux 系统上工作。

(28)人死了以后,你想让代码成为你的遗产吗?如果是那样,就花很多时间在代码上面吧,因为那是你的遗产。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更看重与家人、朋友和生活中其他人相处的时光,而不是写的代码,那就别对它太在意。

(29)我挣的钱还不错,对此心存感激,但还是需要省钱。

(30)糟糕,我没酒了!

原文链接:old.reddit.com/r/Experi
程序员的酒后真言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欢迎关注 @编程指北 ,有意思的话记得点个赞哟~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我知道,毕竟天朝和美帝都搬过砖。在美帝当码农简而言之就是easy模式,钱多事少,唯一的缺点就是离家远,不能像当年在杭州一样想回家就周末坐个高铁回去。

工作了四年了,印象里没有一天有效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当然,工作当中遇到感兴趣的问题,研究相关技术资料还是经常会熬夜的,不过那大多数是好奇心和兴趣使然,我自己想去读更多的东西,并没有任何人会push我必须在某个hard deadline之前完成什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工作不满6小时,有了娃以后更是不管几点上班,下午5点准时下班去day care接娃,即使这样,我依然是组里的top performer,不得不夸一下我司的wlb。

工作中用到很多开源项目,组里也是开源社区的活跃用户,疫情以前每年都会参加相关的行业大会,也会去给presentation,公司这方面是全力支持,期间整个sprint不需要干活,给足够的时间专心准备slides,完全不需要占用私人时间。manager更是动不动约会议做dry-run,给rehearse意见。出去参加会议也是完全不需要干活儿的,商务舱加5星酒店是基本操作了,开完会如果是周末还可以在当地玩儿一下,酒店还是bill公司的。所以我一出差就会去请当地的朋友公款吃喝,也算是挖资本主义墙角了。

我是毕业就进入了大厂,工程师是绝对的一等公民,对于外籍员工很友好,有h1b的话day1帮助申请绿卡,公司有专门的移民部门和法务部门帮员工处理工作签证, 绿卡相关的事务,manager也绝大多数是工程师的背景,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对比当年毕业进入某国内top互联网企业,HR的权利大的另我震惊,一个啥都不懂的HR居然有权利参与评价工程师的绩效,依据所谓的价值观,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恶心,只能呵呵哒。

美帝的大厂通常都有很强的infrastructure team。我司的infrastructure大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就是专门开发维护内部用的各种工具,这些infra的工作使得application team的开发轻松很多,而且不容易犯战略上的的技术错误。 在system design上面,团队也都很重视,往往要开很多轮的design 会议, 毕竟工程师都很贵,如果资源投入下去做到最后发现有根本的design问题,那浪费就大了。

生活上,感觉我司的福利也算是很不错的,曾经也做过nyc best employer。 众所周知在美帝看病时贼贵,公司每年给我买很多商业保险,牙医,眼科 和 医疗保险,加在一起每年4w刀。保险买的多,参保的项目就多, 可以每周用公司的保险去诊所推拿1.5小时,脖子酸痛按一按还是很舒服的,毕业进公司就养成了按摩的习惯,持续好几年了,现在每周不按一按就觉得缺点啥。为了让员工身体健康好长久地剥削员工, 公司还会每年match个人运动器材的50%, 相当于买健康相关的器材,公司帮你打个5折, 疫情以来买了三个自行车了,不过那都算是小钱,心里感觉舒服一些。401k养老保险啥的也是50%match,cap 8000刀, 这些应该都是大厂标配。

至于钱么,当年应届生的offer按照汇率算已经过了百万年薪, 这几年一直performance很好,平均每年有20%+的涨幅,入职四年后的总包已经翻倍。我因为绿卡一直也没跳槽, 如果跳槽的话应该还会高出一截。

总而言之感觉挺爽的,只是好久没见妈爸甚是想念,可是这毕竟是当初自己选择的路,做人不能什么都想要。目前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就可以每年带娃回国看看父母。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

现在入职也快3年了,升了值,加了薪。也算是混成组里老油条了。以前看法有些过时了,所以更新下。

收入方面,升职加了一波工资,然后两年涨工资2.8% 和 2.7%,给了一波股票。全部下来一年能有20w左右吧。不过股票现在只给到后年,再往后就只有基本工资了。

工作方面,之前大组上层领导走了一波人,小组老人也都走光了,莫名其妙就混成了组里的tech lead (伪)工作时间还是很自由,但是压力变得大了些。具体写代码的部分占比不是很大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考虑设计和程序规划方面的。之前有写组里code review非常严,现在看来主要是看组里tech lead怎么规定的。哈哈,因为现在我就在规定这个。

总体来看,工作方面对人的提升还是很大的。并没有体会到所谓大公司螺丝钉的待遇(或者是我运气比较好?)很难想象两年前还在专心一个人码代码,现在已经开始规划如何让一个组写代码了。

生活方面还是老样子,更新电脑配件,更新游戏设备 (9900k + 2080ti 真香!)。回复里有人说我这开销太高了,但对比下周围人感觉我已经是最能攒钱的啦,很多人都月光啦。

如果现在问我这边好不好,还想不想回国。回答还是一样,这边生活不错,然后回国也很好。有没有两全齐美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啦!

work from china。春节休年假被留在国内。现在在国内远程工作,除了时差有点问题(还是按照国内作息,但是早上7点要开例会)其他方面都很不错



--------------分割线--------------

原回答


过得比国内轻松吧。没在国内上过班没法具体对比下。说说自己情况。本人虾图entry level码农。

首先是收入,税后月入7000左右。全package下来能有8000-9000? 过得很穷,没啥爱好,每月房租+日常,月出3000-4000。

工作方面总时间不长。上下班都很自由。说是朝九晚五,但是10/11点到单位也没什么。减去午休1小时(有人午餐吃2小时)实际工作时间每天在5-6个小时吧。这个主要看领导,有的组天天挂着work from home在家睡觉都没事。假期很灵活,领导基本不会管你的假期,每年满打满算能修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假期。带薪休假爽到爆啊。总之时间方面特别舒爽。

不过工作状态方面感觉大家都很拼,一般我们一个task不会拖到第二天。所以如果没做完晚上会自己加班赶完再走。不过每人的task数量没有要求,只要保证自己有活干就可以。但是每天都有组内例会,说说自己昨天干了什么,虽然基本都是走过场,可要是连续好几天都说自己一直干一个很简单的活就会很尴尬。

具体工作量,我现在是entry level。不会负责大需求(新功能啊)的编写,基本是修bug和小需求(功能调整啊)。所以平均每天最终commit的代码只有50-60行。其他一些老司机可能会在100行左右。可能跟国内比起来算很少很少了吧。不过这边
同事间的code review是真严
同事间的code review是真严
同事间的code review是真严
每份cr必须由另外至少两个人背书才能push。如果涉及其他组内容,cr审查更严格。代码的排版(空格,换行,缩进,大括号位置),变量函数命名,代码注释,涉及文档改动,静态变量(还有所有可能用到的)字典顺序排列,逻辑封装。。。总之一份代码需要至少两倍于写代码的时间在审核。

生活方面,这边买房比国内轻松多了。就是不考虑升职加薪的情况。在这边干个两三年就可以攒齐一栋小house的首付了(这边一般是20%首付非绿卡身份)。当然是开车到市中心20-30分钟那种。相对于身份问题来说,生活压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汇率原因,平时花销也不太在意。例如,同样是月入7000,国内想买个新出的iPhone x就比较费劲。在这边,想买就买喽。但我是不会买的,万年Android党。想起国内上学那会,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买几千块的耳机,然而前两天刚入手一个300刀的蓝牙耳机(捂脸)。

虽然这边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回国了。即使待遇差一截还是回国好一些。

因为这边







根本找不到女朋友啊!
找不到女朋友啊!
女朋友啊!
啊!
。。。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爽得想再多苟几年吧,甚至想一直呆下去了

2021年2月水硕毕业后入职FLAG中的一家养老厂

收入情况

底薪(算调薪) + 公司股票(算涨幅) + 各种奖金,前两年税前有300K/year(compete过且不是初始TC,别杠谢谢),现在入职一年大概攒了180K+的样子(月开销没仔细算过,上半年过得很节俭,全年平均估计每月2.5K)

(补充)总有老哥质疑收入,我放个图回应一下吧,都是去年一年预扣税后攒下的。这几个月股票跌的实在有点狠,已经净亏一万多了。麻烦别来杠我打工能不能攒到这些,我就算是把w2贴出来你也可以说是p的,所以呢你杠就是你对。欢迎理性探讨,无脑喷和杠精会回怼并拉黑~

说实话这个收入在美国码农里根本不算什么,这两年因为美股的大牛市,年入600K+甚至1M+的senior/staff不少,更别说跟对了独角兽一夜财务自由的,人家交的税比我整个package都多,我也实在没必要夸大那小几万。真要想编故事的话,也应该编几年前加入了Snowflake,现在已经财务自由的故事

工作日常

公司允许remote,所以就没去无聊的湾区,呆在nyc附近work from home

组在加州,因为有三小时时差,工作日日常基本上是:

下午1:00开始写代码到2:30

2:30-2:45可能要参加两天一次的standup

2:45-4:00摸鱼 ,因为是加州午饭时间

4:00-6:00写代码或者讨论design,中间穿插着摸鱼

6:00-7:00晚饭

7:00-7:30可能要follow up一下工作

7:30开始锻炼 洗澡 下班

感觉正常一天下来有效上班不到4小时,oncall可能会稍微多一点

而且假期超级多(10天法定节假日,22天内部假期,20天pto(其实是unlimited,我一般休20天),12天病假,52个周末),算下来一年差不多工作200天左右

之前在一亩三分地看到一个回帖,xswl

“我司文化是躺着挣钱 move slow and block things”,十分精准

职业发展

我司比较养老,所以升职没(Meta)那么快,new grad进来一般是两年升到L4再三年到L5。目前预期一年后正常升到L4,但升职后的package应该也不会涨很多,如果股票不暴涨的话,大概能到360K+,不过也挺满意了

考虑到目前的package, wlb和正在办的perm,2022应该不会跳槽。但如果review不及预期或者到期没升职的话,会考虑跳槽拿个L4更大的包。希望那时候有更多公司的L4能beat我司的package吧,让我有动力重新捡起leetcode。目前我了解到的可能可以beat且wlb也还不错的厂只有Uber,但是黑车的前景和股票又太不稳,评论区欢迎补充~

生活日常

工作日摸鱼一般会追剧/刷综艺/刷B站/玩Switch,偶尔去一亩三分地/知乎感受一下焦虑来督促自己上进,或者打开炒股软件看看今天又亏了几K (>_<)

放假就体会到nyc的丰富多彩了,ktv/博物馆/中餐馆等等应有尽有(点名批评西雅图这个中餐荒漠),所以每周基本都会和朋友出去玩顺便搓一顿

躺平有罪恶感,但是真TM爽啊

很喜欢现在边享受生活边赚钱的状态,暂时就没动力去卷了,希望早日成为躺王

(补充)收到了好多私信问没绿卡没签证怎么run到美国当码农,目前我知道的大部分是两条路

  1. 从外企国内分部transfer,一般在外企干几年后可能有机会申请用L签转到美国的组,这种操作比较常见的有Amazon和Microsoft
  2. 申请美国mscs,需要考托福GRE,然后申请,1-2年毕业后有3年opt可以工作,然后抽h1b排绿卡,前提是能找得到工作。美国cs就业环境很吃形势,像我参加的2020秋招就很惨,大厂基本全部停招,所以这个风险也挺高的,可能花了几年几十万最后因为大环境不好全白费了。
    关于如何申请和如何找工作,可以参考我的另两个回答:

另外推荐去一亩三分地论坛逛逛,上面有很多相关的帖子可以参考

PS1 因为我的初始包compete过而且公司股票涨了,所以我的收入不能代表美国mscs new grad毕业一年后的普遍收入。正常的new grad的税前收入应该在120K - 200K,具体到每个公司可以参考levels.fyi。而且大部分公司也没有我司那么养老,一般每周还是要工作30-50小时的,假期也不太可能比我司多

PS2 我已经把能分享的经验全部发在知乎了,所以不接受其他任何无偿/有偿咨询,私信不一定回复

PS3 建议喷子绕道,不然我保证怼得你找不着北(参考某热评

user avatar

跳槽的前提,是,成为公司里最厉害的工程师。

user avatar

回想了一下上周的工作:

上周一,9点起床,10点工作。早上开了个standup,剩下时间玩switch的阿尔宙斯,下午写了两小时代码,打了一把LOL大乱斗,因为是情人节,晚上5点提前下班,和妹子吃晚饭去了。

上周二,9点起床,早上看牙医,把standup翘了,看完牙医回家继续玩阿尔宙斯。下午大概写了3小时代码,打了一把LOL大乱斗,下午5点半下班。

上周三,9点起床,9点半有个和别的team有个早会,早上没摸鱼写了1小时代码。下午开了2个会,写了2小时代码,打了一把大乱斗,算是认真工作的一天,下午6点下班。

上周四,9点起床,早上开stand up和老板1 on 1请了个假,LOL TFT更新了,早上打云顶。下午写了3小时代码,下午6点下班。

上周五,6点起床,开车去滑雪。

下图是半个月工资,除此之外每年还有2万刀的bonus和15万刀的RSU。当然根据陈氏不等式,生活水平和国内税后6000元月薪的差不多。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很具体,很实际的。


上级。


美国人没有威权意识,没人觉得自己是Boss就是人上人,不管自己职位多高,大家还是平等相处,上下级的关系主要是互相服务。职权的目的还是做好事。

中国人血液里有威权意识,官本位,一个基层中层的manager都可以变着法玩弄权力,不把别人当人,而且越是缺乏教育的平民(受过中国教育的,也没多大差别),这种意识越根深蒂固。manipulation搞起来,套路太深。职权的目的,就很难说了。


我和很阴暗的中国人上级共事过,印象深刻。

平等 — 我们中国人真的不太懂,也不习惯。但你在正常的美国社会得到的平等,是一件很爽的事。反过来说,中国人因为权力,与美国人因为种族的不平等意识,恶心程度并无不及。

中国职场,官场有多少废物,把持着权力侵蚀着他们的组织。

而权力伤害的除了你我,更是你我生活的文化,没有什么比权力更能搞坏风气,搞乱人心了。

user avatar

说句很实在的话,从入门这个时间点而言,美国基层程序员的水平很一般,美国程序员工作轻松,是美国文化辐射以及在身上投入大把资源后的结果

这行做久了都知道,一个程序员的实力以及位置 = 自己努力+在身上被投入的资源+风口。你们可以类比战斗机飞行员,在你身上烧几百万,给你个波音开开,蠢材也是人才。美国程序员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在美国某家大厂,刚入职的一些同学可以说基础非常烂,完全是靠刷题拿到的offer。tcp协议都说不清楚,写个代码完全不考虑松耦合这种烂。但经历过半年到一年的磨炼,最后水平远超一些基础好的同学。

我举个例子吧,我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澳洲工作机会少,人才过剩),刚入职的同学,很喜欢编程,动手能力极强,但是工作一年之后,提高很小。据我的目测,同样资质的人,在美国工作3年和在澳洲工作三年,差别会很大。

这个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程序员被烧了很多钱并且美国业务实太好做。拿我公司举个例子,一个刚入组的人,被mentor带着维护几个日访问量上千万的微服务(整个澳洲也几乎没有这种业务场景)。手把手code review,每两周全组还开个总结会议。这种培养下,你会发现这个人能力进步速度非常快,并且干活越来越轻松。而且我们公司比如推出个服务,基本世界没有对手,你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做的东西迅速被全世界采用(除了墙内),这个锻炼价值真的太大了。如果你要换算成美元,投入的资源真是无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程序员效率高。

user avatar

说爽也谈不上多爽.

想要在热门大公司/Startup 公司去和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一起共事, 那基本上就得去湾区/西雅图/纽约这种地方卷, 工资自然是高, 但是房价和其他的生活必要开支也不低. 资深工程师在主流科技公司基本上一年能拿到二十几万到四五十万的年薪 (工资 + 奖金 + 股票), 但是房价也动不动一两百万乃至更高, 租个一居室一个月也要两千多甚至更高的租金, 加上美帝的生活方式又让日常支出低不到哪儿去. 综合下来, 也谈不上生活质量能高到哪儿去.

(当然, 如果一家两人都是在湾区当工程师的, 那家庭年收入五六十万是很容易实现的目标, 确实可以存几年钱就在宇宙中心轻松买房.. 但这种家庭毕竟是少数.)

在非热门区域找个小公司或者传统公司, 一年拿个几万到十万出头, 虽然钱少但是生活质量未必比在湾区纽约差. 但是问题在于你在技术上很容易和业界主流脱节, 对于职业和人生的长远发展未必更好. 经济/公司不出问题还好, 万一赶上裁员.. 对吧.

我觉得在美帝当工程师 (其实不光工程师, 是任何一个职位) 的最大好处是, 非常多的公司, 特别是主流公司都会号称自己是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 至少在明面上, 没有人敢用年龄/性别/族裔/宗教/文化等等作为理由拒绝雇佣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当个码农,这事儿啊,跟那顿肥美的烤肉一样,好吃不好吃,全看你放在什么嘴里了。但总的来说,我身边好多干这行的朋友,都说“爽是真的爽,但别以为是躺着就能赚大钱”。首先说这“爽”在哪儿,最直观的肯定就是钱袋子。美国的码农薪资水平,即便是在不算顶尖的城市,也比国内很多行业的天花板高出不少。尤其是一旦你.............
  • 回答
    在美国当码农,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毕竟,“香不香”这词儿,太主观了,得看你追求啥,看你从哪儿来,又想往哪儿去。先说说“香”在哪儿:1. 薪资待遇,那叫一个“顶”! 高起薪,高成长: 刚毕业的应届生,哪怕在不太一线(比如中西部的一些城市),拿个七八万美金年薪,那也不.............
  • 回答
    50多岁在美国还能不能干码农?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是:能,但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策略。首先,抛开年龄的数字,我们看看50多岁在码农这个行业里意味着什么。优势: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藏 深厚的行业经验与技术广度: 20多年的码农生涯,想想看,你可.............
  • 回答
    在美国,一个无辜的人在自家院子面对情绪激动、正在拔枪的警察时,开枪打死警察,这种情况是否构成犯罪,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事发时具体的情境、当事人的主观意图、以及事后法律对此事如何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 正当防卫 (Sel.............
  • 回答
    在美国,大学的“名气”往往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一流”和“二流”这个标签。抛开主观的偏见,当我们深入探讨在一个“二流”大学当学霸,和在一流大学当学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会发现其中的体验差异,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深刻得多。在“二流”大学当学霸:想象一下,你在一所名气不是那么响亮,但学术.............
  • 回答
    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谁更适合当美国总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两国复杂互动关系中各种细微考量的权衡。从中国视角看,希拉里·克林顿的上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走向。这意味着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可能会继续推进,包括在南海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美国两党制下,一方当选总统后不会“搞掉”另一方,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个体系的设计和现实的政治生态决定了这样做几乎不可能,而且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性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宪法和法治基础上的国家,而.............
  • 回答
    在ISIS于2015年袭击法国后,确实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声音将矛头指向美国,甚至将其描绘为“万恶之源”。这种反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国际政治复杂性、历史事件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多种解读和情绪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重要的根源。 很多人认为,ISIS的崛起.............
  • 回答
    .......
  • 回答
    南海的局势确实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解放军与美军之间潜在的冲突也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要来分析这场假想的对决中谁的胜算更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细细道来。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事儿,得把家底都亮出来比一比。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完全是基于推测的设想,毕竟真打起来,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美国旅行或生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免触犯法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冒犯当地文化。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在美国千万别做什么”: 1. 尊重法律和规则,避免以下行为: 持有、使用或分发非法毒品 (Illegal Drugs): 原因: 美国联邦和各州对毒品管制.............
  • 回答
    在美国,选择有机牛奶(Organic Milk)还是含有人工香料的大豆牛奶(Soy Milk with Artificial Flavor)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取决于你的健康偏好、饮食习惯、过敏情况、以及对食品成分的关注程度。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地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有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点。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人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普遍心态: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绝对的主导力量,拥有数量庞大、技术先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从规模、技术积累、作战经验.............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美国是否存在“黑人皮肤+良好教育=优势”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机会均等以及是否存在逆向歧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说过类似的话。在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确实曾对少数族裔,特别是.............
  • 回答
    在美国坐火车,尤其是长途火车,体验可能与你在许多欧洲或亚洲国家乘坐火车的感觉截然不同。它融合了一种怀旧的浪漫、独特的美国风情,但也伴随着一些需要你提前了解的现实情况。1. 公司与路线:Amtrak 是你的主要选择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客运火车服务由一家名为 Amtrak(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的半官方公.............
  • 回答
    在美国学术界,想拿到终身教职(Tenure)绝非易事,这背后是一条漫长、严苛,充满竞争的道路。它不仅是对你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你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保障。这条路有多难走?想象一下,你已经在美国大学里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拿到博士只是起点,接下来的路才是真正的考验。1. 博.............
  • 回答
    关于社区华人比例增加是否会导致白人搬离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复杂,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些情况,当一个社区的种族构成发生显著变化时,原有的居民可能会选择搬离。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人口迁移”或者更具体的“同质性迁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