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代美国在与族裔相关的统计中,时而将拉丁裔放在白人之中,这种现象普遍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当代美国在族裔统计中是否普遍地将拉丁裔包含在白人统计数据之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现象。这其中涉及到历史演变、社会认知、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拉丁裔”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它是一个文化和语言上的归属,指的是源自拉丁美洲(主要是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国家)的人群。这个群体在种族上是高度多元化的,包含了来自欧洲(如西班牙、意大利)、非洲(奴隶贸易的后代)、美洲原住民以及亚洲等多个族裔背景的人。因此,从血统上看,很多拉丁裔可能在种族分类上属于白人,但也有很多不属于。

历史的演变与社会认知

过去,尤其是在20世纪初,美国对族裔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欧洲移民潮的影响。来自南欧(如意大利、希腊、波兰)的移民,在当时也被一些社会群体视为“非白人”,他们的白人身份并非毫无争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群体逐渐被“白人化”,融入了主流社会,他们的身份被普遍接受为白人。

拉丁裔的情况则有些不同。虽然许多拉丁裔在文化上与欧洲,尤其是西班牙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且从血统上可能具有欧洲渊源,但他们在种族认同上,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认知上,仍然存在着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拉丁裔群体,特别是那些肤色较浅、具有明显欧洲血统的,可能在官方统计或日常生活中被视为白人。然而,另一些拉丁裔,特别是那些肤色较深、有非洲或原住民血统的,则很容易被排除在传统意义上的“白人”范畴之外。

数据收集的复杂性与统计实践

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是官方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在人口普查和相关的族裔调查中,拉丁裔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族裔类别(Hispanic or Latino)进行收集,同时也会询问受访者的“种族”(race)。这里的“种族”问题,在过去的几次普查中存在一些变化。

在早期的美国人口普查中,“拉丁裔”并非一个独立的族裔选项。人们会被询问他们的种族,比如“白色”、“黑色”等。随着拉丁裔人口的增长和其社会身份的日益凸显,人口普查开始设立专门的“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类别,并询问受访者是否属于这一群体。

关键在于,当你回答“是”或“否”是否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后,还会有一个关于“种族”的问题。在“种族”问题下,受访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包括“白人”、“黑色或非洲裔美国人”、“亚裔”、“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等,以及“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个拉丁裔,如果他/她在种族问题上选择了“白人”,那么他在统计上就会被计入“白人”人口中。反之,如果他/她选择了其他种族选项,或者没有明确选择“白人”,那么他们就不会被计入“白人”总数。

因此,说“时而将拉丁裔放在白人之中”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但需要更精确的描述。并非所有拉丁裔都被默认放在白人之中,而是那些在统计中明确选择“白人”作为其种族的拉丁裔,会被计入白人统计数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 自我认同的复杂性: 许多拉丁裔,特别是那些文化融入度较高,或者在种族构成上更偏向欧洲血统的人,倾向于在统计上认同自己是白人。这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表达,也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希望被视为主流的一部分。
2. 统计数据的呈现方式: 有时,为了分析的需要,研究人员可能会将某些数据进行聚合或拆分。例如,在讨论“非西班牙裔白人”(NonHispanic White)这一常见群体时,也会有“西班牙裔白人”(Hispanic White)的统计概念,这正是你提到的那种情况的体现。当一些分析仅仅笼统地讨论“白人”时,如果未明确排除西班牙裔,那么西班牙裔白人自然会包含在内。
3. 政治和社会意图: 在某些政治语境下,将拉丁裔中的一部分归入白人统计,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例如,为了强调某些群体的“白人”特征,或者为了划分不同的选民基础。另一方面,也有政治力量强调拉丁裔作为一个独特的、非白人的群体,以争取代表性和资源。

普遍性与细微之处

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吗”?

从严格的统计定义来看,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官方发布中,会区分“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和“非西班牙裔白人”。“非西班牙裔白人”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不包含西班牙裔的白人群体。因此,官方报告通常会清晰地划分这些群体。

但是,在非官方的分析、媒体报道,或者某些社会讨论中,为了简化或突出某些观点,确实可能出现将所有选择“白人”作为种族的拉丁裔都归入“白人”统计的情况。所以,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些广泛的、非精确的统计概括,那么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

更细致地看,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分析中会强调“西班牙裔或拉丁裔”是一个独立的族裔类别,但其种族构成是多元的。例如,他们会发布报告显示有多少西班牙裔人口认同自己是白人,有多少认同自己是黑人,有多少认同自己是其他种族。

总结来说,当代美国在族裔统计中,并非将所有拉丁裔都笼统地放在白人之中。官方统计通常会区分“西班牙裔/拉丁裔”和种族类别。然而,由于拉丁裔群体本身的种族多样性以及个人在统计时的自我认同选择,有一部分拉丁裔在种族问题上会选择“白人”,因此他们会被计入“白人”的统计数据之中。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程度取决于分析的精确度和数据呈现的方式,在非官方的、更宽泛的语境中更容易出现,而在严谨的学术和官方报告中,通常会有更细致的区分。

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认识到“拉丁裔”更多是一个文化和地理上的归属,而“白人”则更多是一个种族上的分类,两者之间存在交叉但并非完全重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本来就是白人,事实上把拉丁裔在白人的子分类里单列出来已经是美国「欧裔」本位主义的直接体现了。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经济」相关的统计中,拉丁裔会在白人下面单独分一行出来。一般不会存在Hispanic(西裔)和White(白人)对等并列的情况,需要单独列Hispanic的时候,往往会用European(欧裔)。

美国把白人划分为两大类:西裔和非西裔,其实二者的界限很模糊,美国在统计时遵循自报原则,在选择族裔的时候是可以多选的。你哪怕只有1/8的墨西哥血统,也可以选拉丁裔。而美国吹鼓多元化的环境,也让混血儿往往倾向于选择「非欧裔」,哪怕你怎么看都是个爱尔兰裔,但是你祖上八代有古巴血统,那你就能选拉丁裔。


在美国普遍用来区分欧裔和西裔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1.语言

来自拉美地区的一代、二代移民母语都是西班牙语,这些人如果没有在美国受过较高层级的教育(高中以上),往往英语水平都不行,即便能用英语沟通的也是很重的西语口音,一开口立刻就露馅那种。不过现在也不一定了,拉丁裔进入美国最早的一批已经到第三代了,基本融入美国社会,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母语。

2.宗教

美国的传统主流宗教是新教(欧裔白人85%以上都是)。而拉丁裔的主流是天主教。相比起语言来说,宗教更难改变,那些拉丁裔即便融入欧裔,会一口正宗美式英语,但他们在宗教信仰上依然会选天主教。很多欧裔的保守份子攻击拉丁裔都是因为宗教问题,「他们和我的信仰不同」这有时候比什么“美国国家安全”管用多了。

3.肤色

美国欧裔在传统上主要由西欧、北欧移民的后裔组成,他们往往皮肤偏白,发色以金、红、褐为主。而拉丁裔由南欧移民和印第安人混血而成,皮肤呈小麦色,发色以黑、棕为主。不过这也不一定全对,欧裔有时候也有黑发深皮肤的(中欧、东欧移民),拉丁裔也有白皮金发的(没混血的西班牙、意大利移民后代)。


拉丁裔就是白人的一种,否认这种想法的以美国极右翼为主。这种事他们不是第一次干了,以前歧视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巴尔干人,只不过几代人之后大家难分彼此,才把他们都归入欧裔了。只不过美国应该很难同化拉丁裔,毕竟现代社交媒体网络发达,全球有5亿西班牙语使用者,导致拉丁裔即便进入美国也不需要强制学英语,只会西班牙语一样能活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当代美国在族裔统计中是否普遍地将拉丁裔包含在白人统计数据之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现象。这其中涉及到历史演变、社会认知、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拉丁裔”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它是一个文化和语言上的归属,指.............
  • 回答
    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别是其贬值趋势,确实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是否在为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希望逐渐渺茫而做准备的猜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内在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并非单纯由中国单方面决定,它受到多种因.............
  • 回答
    南海的局势确实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解放军与美军之间潜在的冲突也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要来分析这场假想的对决中谁的胜算更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细细道来。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事儿,得把家底都亮出来比一比。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完全是基于推测的设想,毕竟真打起来,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 回答
    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台湾拆除蒋介石雕像,以及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这三者在历史背景、动机、方式以及社会影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它们各自的时代语境和核心诉求。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核心问题在于它们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之间.............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拜登当选,美国家庭将永无宁日,混乱与流血将蔓延至国家的每一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其背后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策略、历史语境以及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担忧(或操纵)。1. 政治策略与选举语言的分析: 煽动恐惧 (Fear Mongering): 这是特朗普一贯的竞选策略.............
  • 回答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只剩下三个月,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如同经验丰富的拳击手,在激烈的选战中不断加强攻势,试图在最后关头抓住每一个机会。选情胶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拜登是否能最终赢得这场“战役”,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双方的策略与攻势拜登方面,正如他一直以来的风格,更倾向于稳扎稳打.............
  • 回答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强大到侵华甚至与美国对抗,并非仅仅因为其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以及对现代化的早期适应。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日本崛起的几个关键支点: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与集权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幕府统治,虽.............
  • 回答
    美国的生活成本变化确实挺让人关心的,尤其是在日常购物和生活开销方面。我住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个城市,周围邻居们也经常会聊到这个话题。下面就我个人和身边人的感受,分享一下当前通胀和物价上涨的情况,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希望能让你有个直观的了解。超市里的直接感受: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去超市采购日用品和食物了。以前觉.............
  • 回答
    特朗普那句“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口号,一出炉就注定是焦点,也难怪会引来媒体和名人的大批“围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历史包袱、政治理念以及大众情绪了。首先,得说说“America First”这几个字本身。这词儿可不是特朗普的原创,它早在.............
  • 回答
    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无疑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个关键变量。拜登总统在公开场合提及,若再次当选,将与盟友一同商讨对华关税问题,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试图传递一个信号:美国在对华贸易策略上,依然会寻求协同效应,并可能延续或调整现有的贸易壁垒。美国大选结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当选,无疑给在美国生活的性少数群体,也就是LGBTQ+群体,带来了一系列复杂且不确定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涉及政策、社会氛围以及法律保护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在政策层面,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举措和言论,确实引起了不少LGBTQ+社群的担忧。比如,他.............
  • 回答
    当前美国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并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独特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详细阐述:一、 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经济规模庞大,能够提供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支持。这种规模效应带来了强大的购买力、投资吸引力和产.............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是否应该在日本每一个城市都投掷原子弹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绝非简单的“应该”或“不应该”就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的考量、原子弹本身的特性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1945年的夏.............
  • 回答
    在美国历史上,排华法案是极为黑暗的一笔,但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移民的态度也并非全然友好,虽然在形式和具体政策上与排华有所区别,但歧视和排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日本移民群体之上。排华浪潮与对日本人的态度:并非零和博弈严格来说,美国并没有在“排华”的同一时间颁布专门针对“排日”的法律,至少不是像《排华法案》那样.............
  • 回答
    在美国当个码农,这事儿啊,跟那顿肥美的烤肉一样,好吃不好吃,全看你放在什么嘴里了。但总的来说,我身边好多干这行的朋友,都说“爽是真的爽,但别以为是躺着就能赚大钱”。首先说这“爽”在哪儿,最直观的肯定就是钱袋子。美国的码农薪资水平,即便是在不算顶尖的城市,也比国内很多行业的天花板高出不少。尤其是一旦你.............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明确目标选择的几个核心考量: 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能力: 美国需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迫使其投降.............
  • 回答
    在美国当码农,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毕竟,“香不香”这词儿,太主观了,得看你追求啥,看你从哪儿来,又想往哪儿去。先说说“香”在哪儿:1. 薪资待遇,那叫一个“顶”! 高起薪,高成长: 刚毕业的应届生,哪怕在不太一线(比如中西部的一些城市),拿个七八万美金年薪,那也不.............
  • 回答
    文科博士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学术界的内部视角来看,文科博士,尤其是那些来自知名大学、研究领域有深度且有创新性的博士,依然拥有相当高的声誉。他们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大学里担.............
  • 回答
    在美国,一个无辜的人在自家院子面对情绪激动、正在拔枪的警察时,开枪打死警察,这种情况是否构成犯罪,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事发时具体的情境、当事人的主观意图、以及事后法律对此事如何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 正当防卫 (Se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