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特朗普说出「America First」(美国优先)的时候,会招到众多媒体和名人的嘲笑与讽刺?

回答
特朗普那句“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口号,一出炉就注定是焦点,也难怪会引来媒体和名人的大批“围剿”,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历史包袱、政治理念以及大众情绪了。

首先,得说说“America First”这几个字本身。这词儿可不是特朗普的原创,它早在二战前就出现过,当时有一个叫“America First Committee”的组织,他们极力主张美国不介入欧洲的战争,主张孤立主义。听起来好像挺符合“优先”的逻辑,对吧?问题在于,这个组织里有不少亲纳粹、反犹太的势力,他们的主张在当时充满了排外和保守的味道。所以,当特朗普拾起这个旧口号时,很多人立刻就联想到了那段不太光彩的历史,觉得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保护主义,更可能是一种价值观上的倒退,一种对内向和排外的呼唤。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雷区”,媒体和名人肯定会抓住这个点,大做文章。

再者,特朗普本人就自带“话题制造者”属性。他说话直率,不按常理出牌,经常挑战既有的政治规范和精英观点。当他提出“美国优先”时,他是在明确地告诉大家,他要打破奥巴马时代那种多边合作、全球化参与的路线。你想想看,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长期以来扮演着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引领者,它的外交政策、贸易协定,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种“世界警察”或者“全球大家长”的影子。特朗普突然说“我只管自己”,而且还是用这么一种强硬、不加掩饰的方式,这一下子就把一直以来享受着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或者至少从中受益的那些国家、媒体和国际组织给得罪了。他们觉得美国在背弃责任,在破坏全球合作的成果,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种“背叛”。

媒体和名人群体,本身就是公共舆论的晴雨表和塑造者。在特朗普政府执政的那些年,他的很多政策和言论都和主流媒体的报道风格、以及很多名人所代表的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媒体方面,很多主流媒体都持进步主义或自由主义倾向,他们更看重国际合作、多元文化、人权等议题。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被他们解读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对全球化成果的否定,是对国际盟友的背叛,甚至是对一些国际规则的蔑视。所以,他们会从各种角度去批判,从历史渊源到实际影响,从国内经济到国际关系,找出“美国优先”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且放大这些效应。你看那些电视新闻里的评论员,各种分析文章,几乎都是围绕着“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多边主义”这些词在转。他们会用更尖锐的语言,更具讽刺意味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担忧,以此来吸引眼球,也符合他们自身“监督权力”的角色定位。

名人方面,很多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名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支持自由主义价值观,也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对于他们来说,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可能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分歧,更触及了他们所珍视的某些普世价值。比如,一些名人可能会认为,国家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人类命运应该紧密相连,而“美国优先”则显得过于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和全球视野。他们会通过推特、采访、甚至公开演讲来表达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对,而嘲笑和讽刺是他们表达不满、引起关注的常用方式之一。对于他们来说,讽刺特朗普可能也是一种“表态”,表明自己不认同他所代表的那些东西。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优先”触及了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的左右翼政治分歧。

支持者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终于把重心放回了美国本土,关注的是美国工人的就业、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把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纳入了视野。他们认为之前的美国政府过于“大方”,在国际事务上投入太多,牺牲了本国人民的利益。
反对者则认为,“美国优先”是用牺牲国际合作和盟友关系来换取所谓的“美国利益”,这反而会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美国陷入孤立,最终对美国自身不利。他们觉得真正的“美国强大”应该建立在开放、合作和引领全球进步的基础上。

所以,当特朗普喊出“美国优先”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激活了关于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国家利益的定义、以及美国价值观的根本性争论。而媒体和名人,正是这些争论的活跃参与者,他们用嘲笑和讽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也试图影响更广泛的公众舆论。

总结一下,媒体和名人之所以会嘲笑和讽刺“美国优先”,是因为:

1. 口号的历史负面联想:这句口号有孤立主义和排外的历史包袱。
2. 挑战既有国际秩序:美国长期扮演全球领导者角色,这种“退缩”被视为对现有国际体系的颠覆。
3. 价值观的对立:许多媒体和名人推崇多元、合作、普世价值,认为“美国优先”过于狭隘和自私。
4. 政治立场的分歧:这是美国国内左右翼长期政治斗争的体现,媒体和名人常常站在反对特朗普的立场上。
5. 特朗普本人的风格:特朗普的言行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容易成为媒体和名人的攻击目标。
6. 吸引眼球和表达不满:讽刺是他们表达反对意见、引起公众关注的有效手段。

所以,这场围绕着“美国优先”的争议,你可以看作是关于美国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美国在全球舞台上定位的一场“文化战争”或者“意识形态战役”。媒体和名人站在了这场战役的前沿,他们的嘲讽和批评,正是这场复杂博弈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川普的美国优先是超级讽刺的一个事实。首先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非傀儡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自身优先的,倒不如说世界上的很多外交难题都是因为永远自身优先导致的纳什均衡。

且“美国优先”是最终目标不是手段,把手段和目标搞混只能说明川普连最基础外交常识都没有,区分外加手段和外交目标是美国大学政治系本科教授的知识。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所谓的禁穆令,保护美国安全当然是“美国优先”,但具体手段能是直接禁止入境的“美国优先”嘛?哪个恐怖分子会傻到申请需要经过多重审核的签证入境?更不用说难民了,因为难民政治避难的审核比签证还复杂。直接签署禁止入境命令不仅不会解决实际问题,还等于免费给了恐怖分子,尤其是穆斯林恐怖分子洗脑美国境内人员的最佳证据。

PunditFact: Why Obama won't label ISIS 'Islamic extremists'

为什么小布什要在911后在国会上说:以安拉名义进行杀人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者,为什么911以后美国依然继续接收穆斯林移民,为什么奥巴马一直不管ISIS叫伊斯兰恐怖分子?这些看似不是“美国优先“的手段其实都在暗地里削弱基地组织和ISIS的势力,原因很简单,只要美国的实际行为和ISIS宣传的差别越大,ISIS洗脑更多恐怖分子的能力也就越差,更多的穆斯林也愿意提供ISIS的情报辅助美国打击。这不是美国情报部门的臆想,本拉登死前甚至在日记里都这么写

Declassified files from Osama bin Laden’s compound show that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try and separate terrorist groups from Islam had negatively impacted al-Qaida’s brand. Bin Laden wrote that Muslims were less likely to feel as if they belonged to al-Qaida becaus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d "largely stopped using the phrase ‘the war on terror’ in the context of not wanting to provoke Muslims,"

掐断恐怖分子的人员来源,釜底抽薪的政策,最终的目标正是达成了美国更安全的“美国优先”政策,语言的威力正在于此。

再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美国为西欧诸国几乎免费提供了现在价值1320亿美金的援助,表面上看这些白给的物资和“美国优先”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恰好奠定了美国冷战西方领导人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美国优先”领导了世界。这些海量物资首先释放了美国战后多余的产能,稳定国内经济,同时开启西欧诸国战后重建,虽没有实际回报但其实西欧诸国都“欠”了美国一个人情,这就为冷战时期美军在西欧驻军和部署导弹打下了基础。更为关键的是马歇尔计划阻止了共产主义在西欧发芽,还和苏联战后对卫星国的资源掠夺形成鲜明对比,某种意义上非“美国优先”的政策让冷战在开始前便已结束,真正做到了“美国优先”

明白川普的美国优先是多么可笑的政策了吧。

user avatar

有没有突然有一天突然不想上班,想休息一天的经历?

没什么原因,就是不想上班了。

你怎么跟公司说的?

我病了,我家有事,我三姑爷七舅妈的大侄子来了,OK。

但是你不能说:爷不想上班了,没什么原因,爷就是不想上班了。

尽管你确确实实不想上班,但是话不能那么么说。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是不是老实话?是,外交部能不能这么说?不能。

武汉市搞了大学生落户政策,号称要吸引人才,实际上是为什么?房子得有人买,不然没钱了。

你能直接说:哎,我想找个接盘侠。你自己找骂怪谁?


会不会说话啊?懂不懂沟通啊?这么多年,那一年美国人不是“America First”?美国总统是美国人选出来的,还是欧洲人选出来的?不是“America First”,难道是为了世界和平啊,什么时候美国开始搞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了?


克林顿当年是总统的时候,和叶利钦谈笑风生, 把叶利钦喜的……

过了几年,北约东扩,扩到俄罗斯边上。

人家克林顿说这玩意是为了防范俄罗斯么?人家说这玩意是为了东欧地区更好的自由民主

脸上笑嘻嘻,心中MMP,这本身就是政治特色。


德国人想建立一个和俄罗斯沟通的天然气管道,被美国人骂了几年了,美国人说这样可能会帮助俄罗斯云云,人家德国在欧洲,德国都不担心,你担个毛的心?为什么?美国人想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往德国卖。

美国人能直说:我想让你买我的液化天然气,不想让你买毛子的管道天然气么?


老唐自己不会说话,本来人家因为美利坚是自由民主的灯塔,人类的救星,不信你数数,这么多年,美利坚从外星人手里拯救地球多少次了,所以媒体都是帮腔的,不管美利坚干了什么,那都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

大家都这样表面打哈哈,哪怕除了小布什那种傻货,什么洗衣粉之类的笑话,人家也可以说这是为在伊拉克实现民主啊,民主阵痛啊, 你懂吗你?

老唐可好,过来直接一把把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得,大家都没得玩了,想洗都洗不动了。


老唐你知道不知道这么多年,西方媒体为了美国洗的多辛苦?你一句话下来,努力全白费了。

不骂你骂谁?


西方媒体动不动就是“特朗普摧毁了世界人民对美国的信任”,特朗普上台以后,也没搞个集中营大屠杀,也没搞个新的十字军东征,无非就是飙狠话,就拿贸易战来说,没有特朗普的贸易战,也有奥巴马的TPP,感觉没好到哪去。

如果彪两句狠话就是摧毁了世界人民对美国的信任,贵灯塔的信用,还真是一钱不值。

user avatar

谢邀,很久前就受到邀请了,但是一直没想好如何回答。 前两天Antares 的回答让我很有启发。 也借花献佛的回答一下。

简单一句话,就是 川普口中的 America 不是另一些人眼中的America.

John O'Sullivan近期曾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美国现在出现了两个叙事标准: 新美国 VS 旧美国,无论是2016年美国大选,李将军雕像事件,还是VA出现的“红脖子开车撞少数族裔小孩”竞选广告,均是这种叙事标准冲突的结果。 可以说,当今美国政治的两极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你只能在两种对立的叙事中选其一。

两个美国—这不再是传统竞选中争论的富人的美国与穷人的美国,而是文化定义中老美国和新美国——正在争夺主导权的冲突。

什么是老美国?

我个人认为包括:

认同清教徒先辈和建国先贤建立国家的基础是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认同刘易斯与克拉克(Lewis and Clark)的探索精神。

认同大卫·克洛科特(Davy Crockett)的西进开拓精神

赞同社会需要价值观趋同的主流群体,所谓“(种族)大熔炉”而非不可控的价值观根本上冲突的文化多元主义(例如女权和穆斯林)

敬仰但正视历史上那批白人—男子—清教徒—欧洲裔主人公,尽管他们也许犯下过罪行(华盛顿蓄奴,杰佛逊强奸黑奴,李为邦联二战,罗斯福把日裔扔进集中营。。。),但瑕不掩瑜,他们创造和维护的国家是今天美国人民生存和竞争的基础。同时逐步认同其他对这个国家的内部矛盾做出贡献的人,无论他是那个族裔,无论他在历史上是成功或失败:马丁路德金,Melcom X, 442日裔步兵团,南方的军事家/政治家,美洲原住民各个部落,如卡帕奇,科曼奇等等。

不会将美国历史上的族群划分为“英雄和恶棍”,而是一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如何不得不通过改变,使自己和美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进步的观念,人们(不论是拓荒者先驱还是后来的移民)都曾经历过艰难险阻,但是,他们——被赋予了机遇和机遇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国人。

认同自由竞争,但排斥垄断,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社会逐步摆脱了在制度上建立排他性或特权地位(先发有优势,但是没有制度性的彻底保障)。并认同所有人应该被保障公平竞争的权力与自由。一系列种族和宗教团体(贵格会、天主教和摩门教,种族包括华裔,日裔,妇女等),尽管这些团体一开始遭到反对,但后来,他们凭借端正的品行和经济成就(他们是否接受了美国宪法和自由?)均被认可、接纳。这种现实主义的观念。

在这个基础上川普的应对概念则是以老美国的价值观和群体利益作为第一核心优先。 对外把自身由奥巴马时期四处种花的民主的传播者变为民主的灯塔,羡慕者要获得一样的生活自己努力去。美国只要继续为自身保持山巅之城而努力就好。 同时公正的对待小弟和盟友,拒绝一切free ride (例如北约规定所有成员GDP的2%必须做军费,而在之前很多成员国都在利用美军保护不达到份额)以减轻美国自身的财政压力。 同时改变对美国不利的贸易协定。

对内改变某些群体试图以平权为名追求特权的举动,改变美国乱收移民的不可持续政策。 阻止受到美国军政保护却试图通过outsource 或海外转移资本不承担合理社会成本的公司。这实际上是基于美国本土资本对国际流动资本搭便车不满的一次改变和挑战。

与之对应的新美国与其说是有统一定义,我更认为是国际金融资本寄生在美国的同时,利用其对教育系统的操纵和构建票蛆系统的一种傀儡化。

新美国所谓的白左叙事中(说实话叫他们左翼我都奇怪左翼传统叙事根本不这样,我更倾向于白左叙事)认为美国1967年前的历史是一无是处的,是种族主义的、厌女的(misogynist)、强盗贵族的历史。 美国的少数族裔应该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博爱,包容,“平等”(这个平等更强调结果平等,而衡量标准是非常基于族裔和所在群体的)的美国。

基于此美国初期的英雄是应该被请下神坛的,能引以为傲的美国英雄只有马丁·路德·金。 但这种概念很大程度上只能吸引到部分黑人和白左。 对于白人整体乃至西班牙裔和亚裔来说,他们固然仰慕马丁·路德·金,不过,作为一个英雄,他远没有达到林肯之于非洲裔美国人的程度。并承担不起维持整个国家认同的重任。按照新美国的观念,巴拉克·奥巴马可能算第二号英雄——他强烈呼吁建立一个包括白人在内的“彩虹联盟”——但是他的统治却是派性十足的, BLM 从为无辜黑人生命权呐喊迅速蜕化成黑命贵就可见一斑。 而其支持性力量“彩虹联盟”,由于种族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分歧,注定无法持久。从理念上讲,穆斯林和女权主义者,西班牙裔和亚裔,同性恋和黑人基督徒本应该团结一致,但现实中,它们龃龉不断,而且随着彼此的熟悉,这种分歧会愈发明显。举例说来,如果奴隶制的记忆依然是这一联盟的黏合剂的话,那么,非洲裔美国人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即中东北非穆斯林参与黑人奴隶贸易的时间比欧洲人和美国人更久(在穆斯林文化内部,遇到的阻力更小)。崇尚教育和自身努力亚裔在“平权行动”上,和西班牙裔、非洲裔以及白人女权主义者的分歧也愈发明显。因为后者认为其教育权是应该按人口比例进行保障的。 此外,长期看来,马丁·路德·金虔诚的宗教信仰,使其在同性恋群体、女权主义者和咄咄逼人的(各种族的)世俗自由派那里,成了一个“问题”英雄。这里就更不要说穆斯林与同性恋,女权冲突爆发的可能性。 2016年同性恋酒吧倒下的200多人就是例证。

从某种角度上看,团结这些少数团体的唯一理由,便是对美国白人的共同仇视。在这套“普遍主义”叙事里,仍占美国人口多一半的美国白人尤其是白人男子除了对1968年之前的美国历史悔罪外没有任何立足地,在任何结构的“平权行动”之下,他们是唯一需要做出牺牲的群体(教育,财产,社会地位等),而且随着新美国叙事下的移民持续涌入,这种牺牲变得愈发沉重。此外,在种族玩笑上,只能拿白人(男子)开涮。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接受了这种简单的、无条件反白人的种族主义(在讨论外交政策时,接受了反美主义),那么你会发现理论和现实是脱节的。这种美国观将白人标签化为环境掠夺者、种族压迫者、资本主义的食利者,或者是受虐狂的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不仅在历史上是荒唐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错误的。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相悖,也和普通各族裔美国人对其邻居的感受格格不入。(例如,收入水平略高的族裔都喜欢与白人社区比邻,而罕见去黑人社区)。

可以说,这个新美国叙事下,除非能为白人的后裔提供一席之地,否则它要么彻底失败,要么得诉诸于变本加厉的恐吓、反向歧视乃至无止境的宣传——这也是新美国支持者在2016年大选乃至现在就是这么做的,试图在全国引起巨大争议——来达到目的,但是结果是众所周知的。

虽然从过去的表现来看,两大政党及其党政建制派精英(现在看绝大部分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收益者)似乎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老美国将逐渐让位于新美国,一个全新的美国将会出现,尽管该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最终,各主要社团将会实现大体的宽容。因此,两党认为有责任确保美国国家认同的渐进转型,确保其免于暴力和不必要的冲突。所以,这要求两大政党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合谋”,比如不能强硬地反对“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不能发动民间力量反对大规模移民,以及在这上述议题上,不对选民兑现竞选承诺。并将竞选话题限制在贫富差距,乃至男女厕所这一类无关紧要的语境内。

这一切似乎一直进展顺利,问题在于,川普这个本土财阀出场了,他把这些(心照不宣的)议题抛到台前并展现给大众:嘿,我们应该讨论这些。 结果竞选过程中,这些议题在选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突然发现,终于有人可以为他们担心的话题进行讨论了。此举引发三大后果:

其一,在建制派和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声中,川普得到了坚定的基本盘--不只是白人,也包括对老美国叙事认同的亚裔,非裔,拉美裔的支持,并力挫群雄,当选为美国总统;

其次,他激发了老美国的自我意识,现在对老美国语境认同的人决意捍卫自己的利益、价值观和传统——即捍卫老美国的认同。

第三个效果,它激怒和吓坏了新美国认同转型中的受益者,例如某些族裔、女权主义者、同性恋群体等等,更主要的是,吓坏了(转型的)发起者和主导者,这批美国精英把任何表达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共同体自豪感、宗教信仰或禁欲的观点,统统解读为美国正在走向法西斯主义。题主说到的所谓精英,就是这些人群的代表

随着冲突从言语到暴力(无论是antifa 还是开车撞人),现在两个美国认同之间的冲突已经公开化。哪一方将获胜?哪一方应该获胜?对二者是否能够达成和解,我们并不确定。但能确定的是,表面上的和平已经无法压住下面的暗流涌动。

user avatar
  1. 犹太人控制了美国的金融、银行、媒体娱乐、网络等领域;
  2. 美国的银行家的长期目标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世界政府,当然这个政府美国银行家说了算;
  3. 川普王是美国红脖子选出来的总统,美国土著对建立世界政府没有兴趣;
  4. 川普要回到二战前的孤立主义,美国优先,与美国银行家的计划背道而驰;
  5. 你说媒体不怼川普,不怼美国优先怼什么?因为控制媒体的和想打造世界政府都是一帮人;
  6. 川普只是过客,美国优先也终将是过眼烟云,因为一个人,一群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干不过有目标有党派的组织;

=======

川普当选是互联网的胜利,搁到以前,川普要想越过传统媒体与民众对话,根本没有胜算。传统媒体谁控制的大家都清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