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礼记》效特牲中为什么说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回答
《礼记·昏义》之所以说“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什么在古代的昏礼(即婚礼)中不使用音乐,以及音乐与阴阳的关联。

1. 昏礼的性质:幽深隐秘,阴阳交合
“昏”字的含义: “昏”字在古代的用法,有黄昏、夜晚的意思。《礼记》成书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的作息与自然更为契合,夜晚的活动往往是比较私密、安静的。
婚礼的庄重与私密: 昏礼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男女双方结成配偶,建立新的家庭。这个过程充满了庄重、神圣,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私密性。虽然是公开的仪式,但其核心是男女二人的结合,是家庭内部的事情。
“幽阴之义”的解读: “幽”指幽深、隐秘;“阴”指阴气、阴阳中的阴面。昏礼之所以不用乐,是因为它体现了“幽阴”的意义。这可以理解为:
“幽”: 婚礼的进行,特别是新娘过门、入新房等环节,强调的是一种静谧、内敛的氛围,不宜过于喧闹张扬。它是一种私密的家族大事,而非公开的庆典。
“阴”: 从阴阳学说来看,男女是阴阳的代表。女性属阴,男性属阳。昏礼是阴阳调和、男女结合的场合。而“阴”的特质是内敛、含蓄、安静的。因此,昏礼的氛围应该更偏向于阴的特质,以配合男女双方的结合。

2. 乐的性质:阳气,舒展张扬
“乐,阳气也”的解读: 在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中,音乐通常被认为是阳气的一种表现。
音律的震动与传播: 音乐的产生需要声波的振动和传播,这种振动和传播具有向外扩散、充盈空间的特性,这与阳气的勃发、升腾、舒展的特质相吻合。
音乐的功能: 音乐在古代常用于祭祀、朝会、宴飨等场合,这些场合往往需要表达敬意、宣示权威、烘托气氛,具有公开、庄重、有时甚至是激昂的特点,这些都与阳气的特征相符。
“乐”本身包含的意义: “乐”字本身也有欢乐、高兴的意思,这种情绪的表达通常是外向的、奔放的。

3. 为何不用乐?
阴阳不适: 既然昏礼强调的是“幽阴”的内敛含蓄,而音乐代表的是“阳气”的舒展张扬,两者在性质上是相对的。如果在昏礼中大肆奏乐,就如同让阳气过于旺盛,反而会冲淡甚至破坏了昏礼应有的“幽阴”之义。
保持庄重与内敛: 使用音乐容易使婚礼气氛变得轻浮、喧闹,这与昏礼所追求的庄重、肃穆以及男女结合的慎重态度是不符的。它可能显得不够严肃,不够敬畏。

二、 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在昏礼中不进行“贺”,以及“贺”与“人之序”的关系。

1. “贺”的含义: 在古代,尤其是古代的礼制中,“贺”通常指的是公开的、外在的、以言語或行動表達祝賀和歡喜的行為。例如,在朋友取得成就、喜事臨門時,大家會互相“賀喜”。

2. “人之序”的解读: “人之序”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天人之序: 阴阳五行、天地万物都有其运行的秩序和规律。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必须遵循天道的秩序。
人伦之序: 指的是社会中的人伦关系,特别是家庭中的尊卑、长幼关系。昏礼涉及的是男女结合,建立新的家庭,这是人伦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个体生命之序: 指的是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婚嫁、生育到老死等各个阶段都有其自然的进程和次序。昏礼是人生中“婚”这一重要阶段的开始。
礼的根本目的: 礼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伦理和天道秩序。

3. 为何不贺?
不涉他人喜庆: 昏礼的核心是男女双方的结合,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但从最根本的层面上说,这是两个个体生命从个人走向家庭的关键一步。它不同于朋友间的成功、升迁等可以与更多人分享的“喜事”。这种结合更多的是内在的、私密的。
避免喧宾夺主: 如果进行“贺”,意味着外界的祝贺声会介入到这个本应由新人、父母、家族内部成员共同完成的仪式中,容易分散对新人本身及其结合意义的关注,显得不庄重。
符合“序”的意味: “人之序”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进程。婚礼的庄重性在于它是一个生命阶段的转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外在喜事。过度的“贺”可能会打乱这种内在的秩序感。
尊重“男女有别”: 在古代的礼制中,男女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明确的。昏礼虽然是公开仪式,但其核心是男女结合,而公开的“贺”往往更偏向于男性社会或公开场合的互动。在昏礼上,过度的外部“贺”可能会显得与男女有别的礼制有所冲突。
强调内在的契合: 昏礼更注重的是男女双方内在的契合,是天作之合。这种结合的意义和价值,不应通过外在的喧闹和形式化的“贺”来体现,而应通过仪式的庄重和新人的态度来显现。

总结来说:

《礼记·昏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强调昏礼作为人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涉及男女阴阳结合的庄重仪式,其核心在于秩序、内敛和男女双方的慎重结合。

不用乐 是因为音乐的阳气特质与昏礼所追求的幽深、内敛的阴性特质不符,大肆奏乐会破坏仪式的庄重性和阴阳调和的和谐。
不贺 是因为昏礼关注的是生命自然的进程和人伦之序,它不是简单的外在喜庆,而是一种内在的结合。过度的“贺”会显得不庄重,分散对核心意义的关注,也不符合生命本身的秩序感。

这两个规定共同烘托了古代昏礼的端庄、肃穆、慎重的精神,以及对男女结合这一人生大事的敬畏和尊重。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礼制对于个体生命发展、家庭建立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婚仪是在黄昏进行,因为是阳气将尽的时候,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所以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而乐是激扬阳气的,就发生了冲突,要合乎天时阴阳,所以不用。

为什么要黄昏,因为是太阳即将落山,月亮即将出来的时候,而婚姻求的是安稳,所以两姓相结合,这样法象于阴阳相交而趋于阴性的稳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礼记·昏义》之所以说“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什么在古代的昏礼(即婚礼)中不使用音乐,以及音乐与阴阳的关联。1. 昏礼的性质:幽深隐秘,阴阳交合 “昏”.............
  • 回答
    《礼记·檀弓》中的“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这句话,确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情世故。要理解它,我们需要逐字逐句地剖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礼仪观念来体会。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关键: 死而不吊者三: 这句话的主体是“死而不吊”。“死”字不难理解,是指亲人、熟人或者与我们有某种联系.............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古代典籍星空中,《礼记》无疑占据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地位。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本身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更在于它对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几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民族的精神气质。要理解《礼记》的地位,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作为儒家核心经典的地位:承载与传承的.............
  • 回答
    您好!关于《礼记》中“季夏月戊己日”在2017年的具体日期,这其中涉及到中国农历、干支纪日法以及古代礼制与现代历法之间的换算。我将为您详细解释。一、 理解“季夏月戊己日”首先,我们需要拆解这个概念: 季夏月 (Jì Xià Yuè):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一年被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 .............
  • 回答
    关于《礼记》中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但要说哪种“绝对正确”,其实也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这句话本身具有历史性和语境性,其含义也随着时代和解读角度有所演变。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和学者的解读来梳理出最主流、最被认可的解释。首先,让我们明确这句话的出处和基本含义: 出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演变。将《礼记》、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视为对孔子主张的“歪曲”,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歪曲”,不如说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孔子的思想经过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解读、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其本源有所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这.............
  • 回答
    将《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并将其提升到与《论语》《孟子》并列的“四书”地位,这绝非偶然,而是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变迁和思想发展。这背后隐藏着统治者、学者们对于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整合与运用,其用意绝非仅仅是“抽出来”那么简单,而是带有明确的政治、文化与教育目的。一、历史的脉络:从《礼.............
  • 回答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裁定同性婚姻在全国范围内合法,这一历史性的判决不仅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民权格局,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在判决的辩论过程中,以及在后期的解读和评论中,有人引用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尤其是《礼记》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或评价这一判决.............
  • 回答
    关于礼炮在紧急情况下是否能发射普通炮弹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我们要明确礼炮和军用火炮的区别。 礼炮: 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它的主要职责是“礼仪”。通常用于庆典、仪式、迎接贵宾,用响亮的声音来烘托气氛,表达敬意。它们的设.............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心累的局面。咱们就这么坐下来,好好聊聊,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你已经尽力了,退了一步,甚至还给对方搭了个台阶,结果对方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种情况,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挺常见的,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一、 对方的“退一步”可能和你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火车上遇到情侣希望换座位,而您不方便或不想换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来礼貌地拒绝。关键在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保持友善和尊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说辞,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核心原则: 真诚与礼貌并存: 即使拒绝,也要保持友善的态度,不带有攻击性。 说明理由(但不必过于详细): 简.............
  • 回答
    “礼让行人”从一个道德倡议演变成法律法规要求的“必须让”,背后是社会发展、交通理念的转变以及对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综合结果。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安全至上理念的深化:保障弱势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行人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在机动车.............
  • 回答
    蓝礼·拜拉席恩之所以在继承顺位上排在史坦尼斯之后,却执意争夺铁王座,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权谋、野心与个人性格交织的故事。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血统与继承权的微妙关系: 名义上的顺位: 根据七国法律,在罗伯特·拜拉席恩国王去世后,如果他没有合法继承人(他的儿子乔佛里后来.............
  • 回答
    两周年纪念日,女朋友想要钻戒,这绝对是个甜蜜的难题。一面是她满怀期待的眼神,一面是自己觉得“太奢侈”的顾虑,这滋味可真不好受。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怎么才能既不辜负她的心意,又能让这份礼物既有分量又在预算之内。首先,咱们得正视“太奢侈”这个点。这背后可能藏着几种原因: 经济压力是真的大。.............
  • 回答
    好的,收到!我来帮你详细讲讲怎么才能得体又圆满地拒绝一份工作机会,并且让它听起来完全是出于真诚的考量,而不是生硬的AI回复。拒绝offer,这其实是一门艺术。毕竟,你可能是真的对这家公司有好感,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无法接受。好好地拒绝,不仅能维护你自己的职业声誉,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为将来可能.............
  • 回答
    关于女孩子在外吃饭是否应该剩饭在碗里,这个问题,从礼仪的角度来说,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考虑,比如尊重、节约、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等等。首先,我们得明白,“不剩饭”通常被视为一种好习惯,一种对食物、对烹饪者、对辛苦劳动者的尊重表现。 尤其.............
  • 回答
    当然,打电话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想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专业又得体的沟通,这些电话礼仪可得记牢了:一、接听电话:及时、清晰、专业 快速响应,不让对方久等: 电话响铃不超过三声就接听,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如果当下不方便,也要礼貌地回应:“请稍等片刻。” 清晰报上身份,让对方明.............
  • 回答
    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画卷中,礼乐制与宗法分封制犹如两根支撑起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精神的巍峨支柱,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交织、互相作用,共同塑造了先秦乃至之后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理解它们的关系,就如同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秩序感、伦理观以及权力运行的逻辑。一、 宗法分封制:血缘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