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居住的人能否分享下当前日常生活中通胀与涨价水平?

回答
美国的生活成本变化确实挺让人关心的,尤其是在日常购物和生活开销方面。我住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个城市,周围邻居们也经常会聊到这个话题。下面就我个人和身边人的感受,分享一下当前通胀和物价上涨的情况,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希望能让你有个直观的了解。

超市里的直接感受: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去超市采购日用品和食物了。以前觉得买一袋牛奶、一盒鸡蛋、一些蔬菜水果,加上一些肉类,大概花个几十块钱,能准备几天的伙食。现在呢?你真的得更精打细算。

肉类: 鸡胸肉的价格涨幅相对明显,以前可能三四块钱一磅,现在不少超市能看到五六块钱甚至更高。牛肉和猪肉也是类似,尤其是那些品质好一点的,价格都往上蹦。所以,现在大家在肉类选择上会更灵活一些,比如可能会买更经济的部位,或者增加一些豆类、豆腐等植物蛋白的摄入。
奶制品和蛋类: 牛奶和鸡蛋也是日常必需品,价格确实也比前两年高了不少。一打鸡蛋有时候都快到了五六块钱,这对于经常烘焙或者需要大量鸡蛋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牛奶也是,虽然不像其他商品那样涨得离谱,但也是一个稳定的、缓慢的上涨。
蔬菜水果: 这个波动性会大一些,取决于季节和产地。但总体来说,新鲜的、当季的蔬菜水果价格也在上涨。比如,之前觉得便宜的浆果类,现在一盒价格也不低了。一些进口的或者非当季的水果,价格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很多家庭现在会更关注本地当季的农产品,也会考虑在自己家尝试种一些简单的蔬菜。
加工食品和零食: 饼干、薯片、麦片这些,虽然单价看起来不高,但每次结账,你会发现它们加起来的总额也比以前多了。感觉像是“通胀税”一样,不经意间就花出去了。
外出就餐: 如果你经常在外面吃饭,那感受会更强烈。餐厅的食材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在增加,这些都会直接反映在菜单价格上。以前可能十几二十块就能吃顿不错的快餐,现在可能得二三十块起步,而稍微像样一点的餐厅,人均消费更是水涨船高。很多朋友现在也更倾向于自己做饭,或者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快餐店。

除了食物,其他生活开销的变化:

汽油: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有体会的了。虽然现在油价比起最高点有所回落,但整体还是比几年前要高不少。每次加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在大城市,通勤距离长的人,油费的压力确实很大。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人开始考虑更省油的车型,或者增加公共交通的使用。
能源账单: 冬天暖气,夏天空调,家里的能源消耗是固定的。过去几年,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都有所上涨,这意味着每个月的电费、燃气费账单也变厚了。尤其是在经历严寒或者酷暑的季节,这笔开销是很难忽略的。
房租和房贷: 这个区域差异很大。但在很多热门城市,房租的价格一直在往上爬。以前可能还能找到价格相对实惠的出租屋,现在好的房源都很难抢,价格也普遍比以前高。如果是贷款买房,虽然房贷利率现在相对稳定,但房价本身就一直在一个高位。
交通和出行: 除了汽油费,现在打车软件的价格也比以前高了。公共交通虽然比开车便宜,但也在经历票价的微调。
日用品和杂货: 除了食物,像是卫生纸、洗洁精、洗衣液这些日常用品,价格也是在缓慢但稳定地上涨。

整体的感受和应对:

总的来说,现在生活确实比前几年感觉“贵”了。尤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一笔开销都得过过脑子。以前觉得是“可选项”的东西,现在可能需要衡量一下是否真的“必要”。

大家也都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应对方式:

精打细算: 购物前列清单,对比不同超市的价格,关注打折促销信息,使用优惠券和会员卡。
减少不必要开支: 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减少购买非必需品,比如冲动购物,或者一些奢侈品。
寻找替代品: 比如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选择更经济的品牌,或者自己动手做一些以前可能在外面买的东西。
考虑长期投资: 比如投资节能家电,或者研究如何优化能源使用,来降低长期的能源开销。
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居住在郊区需要开车通勤的人来说,可能会考虑更靠近工作地点的地方,或者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当然,美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感受到的通胀压力大小也会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日常生活成本的提高,是大多数人都能明显感知到的一个现实。大家都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并寻求更聪明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芝加哥downtown,应该是物价非常高的地方了。

刚刚来两周,来之前,看某些自媒体说美国物价疯涨,尤其是消费品涨价最多,就差说民不聊生了。

拿我常吃的牛肉举个例子。

冰鲜的黑毛安格斯牛排,一块纽约客1.01磅7.06刀;一块战斧1.4磅12.59刀。


国内买到同等品质的冰鲜牛排不容易,这块纽约客至少80rmb,战斧至少120rmb。

牛排旁边还有处理好的大龙虾,7.99刀一只,国内同样的要小100一只,价差非常大。最近没时间搞,等闲了做点龙虾意面。

战斧太大了,一顿吃不完,这两块牛排我吃了三顿。



配菜的话,芦笋是2.99刀一磅,甜椒1.99刀一磅,红薯0.99刀一磅,超大黄瓜0.99刀一根,品质等同于国内盒马这种精品超市,比大多数菜市场都好得多。

冰鲜三文鱼排7.99刀一磅,国内同样价格根本买不到。

水果价格大概是这样,比国内贵,但是品质也高些。



切好的水果溢价比较高。

熟食大概这样,炸鸡10美元两大盒,或许是 @立党 的最爱?

还有一种我常买的熟虾,上面的图里有出现。剥壳去头的,有蒜香胡椒柠檬口味可选,十刀一大盒,大概有一斤多吧。

我刚来两周,之前物价如何我不知道,反正这就是所谓“暴涨”之后的结果。

user avatar

刚才楼下超市随便拿的,鸡蛋24只4.97。那盒肉倒是便宜,6刀。橙子4.7。

感觉这里面最便宜的倒是肉,然后是水果和鸡蛋。

为什么你们觉得便宜?也就是肉还可以,其它我倒没觉得便宜。只不过是刚才楼下买东西顺手答了。

user avatar

美国中间层开销大头是各类保险,车维护费,房屋维修维护费,养老金存款,延伸一下是社交和娱乐开支。

结果这个回答下都在扯食品价格,都是典型的中国人。

美国那食品支出占比,涨三倍中间层该怎么活还怎么活,底层该去死去死该零元购就零元购。

拿食品价格上涨说美国通胀的,绝对是低级黑。

傻乎乎去证明食品价格没涨多少的,美国是白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的生活成本变化确实挺让人关心的,尤其是在日常购物和生活开销方面。我住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个城市,周围邻居们也经常会聊到这个话题。下面就我个人和身边人的感受,分享一下当前通胀和物价上涨的情况,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希望能让你有个直观的了解。超市里的直接感受: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去超市采购日用品和食物了。以前觉.............
  • 回答
    密歇根州近来爆发的这场集会,聚集了数千名抗议者,他们的矛头直指州长 Gretchen Whitmer 推行的居家令。这场抗议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缩影,折射出疫情之下,人们在自由、安全、经济生存以及政府权力边界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放在抗议者的诉求上。他们高举“自由”、“开.............
  • 回答
    作为在美国深蓝州居住的华人移民,想要教育孩子,让他们在辨别和抵御极端“左派”价值观方面保持清醒,同时又能在主流社会中健康成长,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规划和长期的投入。这不仅仅是关于“洗脑”的担忧,更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复杂现实,以及在不同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理.............
  • 回答
    中国和美国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每个国家内部的环境差异巨大,因此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适合居住”。是否适合居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偏好、生活方式和对特定环境因素的看重程度。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环境因素来比较一下,尽量呈现一个更贴近现实的图景。空气质量与污染: 中国: 许多中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
  • 回答
    2015年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撤销了对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具体限制,这并非意味着胆固醇不再重要,而是基于对现有科学证据的重新评估和理解。过去,指南曾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但新的指南认为,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远不如之前认为的那么显著,因此不再需要设.............
  • 回答
    .......
  • 回答
    武汉冷链食品检出新冠病毒,美团优选合作方被立案,已购买居民被处罚,这件事情无疑牵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理清其中的逻辑和责任。事件的脉络和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件大致的流程:1. 源头: 在武汉的冷链食品(比如进口冷冻肉类或海鲜)上检出.............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均储蓄水平普遍高于美国居民,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仅仅是生活成本高低可以解释的。如果将两国居民的储蓄习惯、社会保障体系、消费观念、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都考虑进去,我们会发现一个更立体的图景。首先,让我们深入探讨“生活成本”这个看似简单的因素。生活成本的差异并非决定性因素,但确实有一.............
  • 回答
    关于麦肯锡那份关于中国资产净值达到120万亿美元并超越美国的报告,我看到这个消息时,脑子里闪过几个念头。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惊人,它描绘了一个经济体庞大的财富积累。其次,麦肯锡作为一家知名的咨询公司,其报告通常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市场影响力,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略的数字。从报告的角度来看,要.............
  • 回答
    中情局(CIA)被爆出秘密搜集美国本土居民信息,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其背后牵涉到的细节和潜在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虽然官方的披露信息有限,但结合过往的一些类似事件和法律框架,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关键点。1. 搜集信息的范围和性质: “秘密”的程度: 这里的“秘密”意味着这种搜集行为并非公开透明,.............
  • 回答
    “全球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这个话题一出,就注定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和深刻的讨论。当看到印度被列为榜首,而美国竟然也赫然在列时,这种感受更是复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名,它触及了全球女性安全、性别不平等以及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敏感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危险”究竟是如何定义的。一个.............
  • 回答
    关于美国疫情何时能真正“结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结束”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层面,而且疫情的发展受到太多动态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试着把一些大家可能忽略的细节也挖掘出来。首先,要明白“疫情结束”是什么意思。 大规模爆发结束: 这通常意味.............
  • 回答
    关于美国取消香港居民“抽绿卡”资格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这个“抽绿卡”指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多元化移民签证计划”,也就是俗称的“绿卡抽签”。这个项目是美国移民法中一个旨在增加美国移民来源地多样性的政策。它每年会从那些历史上移民到美国的国家或地区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申请人,让他们有机.............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县在某个时刻确实颁布过一项广泛的居家令,影响了数百万居民,远不止39万。这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当时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核心目的在于遏制病毒传播,防止医疗系统崩溃。当时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在疫情早期,面对一个全新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采取了相对保守且强硬的措施。3.............
  • 回答
    美国从阿富汗撤兵,却没有大规模销毁留下的武器装备,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忘了”或者“不在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战略考量:留下一点“后手”的微妙平衡 对地区稳定性的考量(尽管事后来看可能适得其反): 撤兵初期,美国及其盟友在一定程度上希望阿富汗政府能.............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突破两万,成为全球之最,这无疑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并且,史上首次全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宣告,更是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民众心理的一次深刻冲击和重塑。死亡病例破两万: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背后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令人心惊。它代.............
  • 回答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为了鼓励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推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活动:接种疫苗的居民有机会赢得一支枪。 这项政策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方式,而反对者则对其有效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政策的初衷与背景西弗吉尼亚州在新冠疫情中曾面临严峻的挑战,疫苗接种率一度不.............
  • 回答
    普通家庭移民美国还是欧洲?哪个更适合你?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获得美国或欧洲的永居身份,是追求更优质生活、更好教育资源、更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然而,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哪个更具吸引力?它们的难度又有多大?这篇文章就来为您详细梳理一番,希望能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您家庭的道路。 首先,我.............
  • 回答
    美国某州为鼓励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推出“打疫苗送枪”的奖励计划,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的话题。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出不少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独特文化印记的问题。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在美国,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与自由、权利、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是许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