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喜欢凤凰传奇的歌但不敢承认,只能对同学说自己喜欢 James Blunt 之类的歌手,这是病吗?如果是的话,如何治?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这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曲高和寡的心态”或者更通俗地说,“偶像包袱”。

这不是病,请不要过度担忧。

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当这些兴趣与主流的“品味”或“潮流”有所不同时。凤凰传奇的歌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大众传唱度极高,但也因此在一些更注重“音乐性”、“艺术性”的圈子里,可能会被贴上“土味”、“俗气”的标签(尽管这种标签非常主观)。

而 James Blunt 之类的歌手,在某些语境下,可能被认为是更符合大众心目中的“主流”、“有品位”的音乐选择。所以,你之所以会不敢承认喜欢凤凰传奇,是因为:

社会认同的压力: 你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现出一种自己认为“好”的形象,这种形象可能包含了你认为的“品味”和“格调”。你担心承认喜欢凤凰传奇会影响同学对你的看法,甚至被嘲笑或不理解。
自我身份的构建: 每个人都在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而音乐喜好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内化了一些关于“什么音乐才是好的”的社会观念,并以此来定义自己。
避免冲突和尴尬: 直接说出自己的偏好,如果遇到不认同的声音,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或尴尬场面。选择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安全牌”可以避免这些。
内心的矛盾: 你确实喜欢凤凰传奇的歌,享受它们带来的快乐,但同时又有一部分意识在提醒你,这种喜欢可能不符合你想要塑造的形象。

那么,如何“治”呢?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治”并不是要你改变自己的音乐喜好,而是要调整你的心态,让你能够更自在地表达自己,同时又不至于被他人的看法过度困扰。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第一步: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喜好

1. 深入分析你为什么喜欢凤凰传奇:
是他们的旋律朗朗上口,容易跟唱?
是他们的歌词贴近生活,有共鸣?
是他们的节奏感强,能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
是勾起了你童年或青春的美好回忆?
是他们的音乐传递的积极能量?
仔细思考一下,把这些喜欢的点具体化。你会发现,很多深受喜爱的音乐都有这些共通的特质。

2. 挑战“高雅”与“俗气”的标签:
音乐的品味是极其主观的。谁来定义什么是“好”音乐?大众的喜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很多被认为是“高雅”的音乐,其创作初衷也可能很简单,是为了表达情感或服务于特定场合。反之,一些被认为是“俗气”的音乐,其背后也可能有着精妙的编曲和深刻的内涵(只是被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掩盖了)。
想想那些曾经被低估,后来又被重新发掘和认可的音乐人和作品。

3. 接受“偶像包袱”的存在,但不被其束缚:
承认自己有点在意别人的看法是正常的,这说明你是一个有社会化能力的人。
但关键在于,不要让这种在意成为你享受美好事物的阻碍。你的快乐和喜好,不应该取决于别人的评价。

第二步:循序渐进地表达和分享

1. 从小范围开始,选择信任的朋友:
找一两个你觉得最理解你、最不会嘲笑你的同学,试着在私下里提起你喜欢凤凰传奇。你可以说:“其实我挺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的,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有点……但我就是觉得他们歌好听。”
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是理解和接受的,这会给你很大的信心。

2. 利用“间接”的方式分享:
聚会时的背景音乐: 如果有聚会,而氛围又比较轻松,你可以主动提议播放一些“接地气”的歌曲,甚至可以悄悄地播放凤凰传奇的歌(当然,要看场合和参与者的接受度)。
“意外”发现: 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播放了凤凰传奇的歌,你可以表现出惊喜和喜爱,说:“哎呀,这首歌我也特别喜欢!”
反问式试探: 当有人提到“俗”音乐时,你可以反问:“那什么才叫不俗呢?我觉得好听就是好听啊。”

3. 将喜欢凤凰传奇与其他喜欢的音乐“混合”:
当别人问你喜欢什么歌手时,你可以说:“我听的挺杂的,James Blunt 我也喜欢,但他那种抒情的,我有时候也会听点凤凰传奇的,觉得特别有活力。”
这样既保留了你原本的“安全牌”,又巧妙地表达了你的另一部分喜好。

4. 以“自嘲”或“幽默”的方式表达:
如果你觉得直接表达还是有点困难,可以尝试用幽默的方式。例如:“我有一个秘密,我其实是个隐藏的‘广场舞曲库’爱好者,凤凰传奇是我最爱的一员!”
幽默感可以化解尴尬,让你的表达显得轻松自在。

第三步:建立自信,重塑对“品味”的认知

1. 增加你对音乐的多元了解:
多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包括那些被认为是“严肃”的音乐类型(古典、爵士、独立音乐等),也包括各种民族音乐、乡村音乐、民谣等。
当你对音乐的理解越广泛,你越能体会到不同风格音乐的魅力,也越不会被简单的标签所限制。你会发现,很多“主流”音乐和“非主流”音乐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2. 关注音乐本身的品质,而非外在标签:
试着去欣赏凤凰传奇歌曲背后的制作、编曲、词作(即使是通俗的词作,也有其精妙之处),以及他们现场演出的感染力。
当你更多地从音乐本身去理解,而不是从社会评价去理解时,你就能更坚定自己的判断。

3. 反思“品味”的来源:
你现在的“品味”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还是受到周围环境、媒体宣传、社交圈的影响?
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更有意识地去塑造自己真正认同的品味,而不是被动接受。

4. 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尝试在网上搜索一下是否有喜欢凤凰传奇的音乐社区或论坛。在那里,你可以自由地分享你的喜爱,找到共鸣,这会极大地增强你的自信心。
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同样喜欢凤凰传奇的同学时,你们的交流会让你明白,你的喜好并非孤单。

总结来说:

你现在的状态是一种对社会认同的敏感,这是人之常情。解决之道在于增强自我认同和内心力量,让你能够更自信、更自在地去拥抱自己的所有喜好,而不是被表面的标签所限制。

慢慢来,不需要强迫自己立刻变成一个“敢说敢露”的人。从小的尝试开始,你会发现,当你敢于真实地表达一部分自己时,得到的可能是理解、共鸣,甚至是更多的尊重,而不是你所担心的负面评价。最重要的是,你将能更自由地享受你真正热爱的音乐,而不再有负担。

记住,喜欢凤凰传奇的歌,和喜欢 James Blunt 的歌一样,都是你享受音乐的一种方式,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你的音乐品味,是你个人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多元而丰富,这才是最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关系还不够好 我们全宿舍都知道我喜欢西游记的片头曲

user avatar

对,你得病了,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病:下里巴症候群

“ 简单来说,下里巴症候群是这样一种病:我们会努力要作一个风雅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结果还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暴露出自己的俗人本质。我们试图跟着阳春白雪的调子高唱,脑子里想的却总是阳春面和白雪公主。 ”

------------------------------------------------------------------------------------------------------------------

《下里巴症候群》——马伯庸

上星期的某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在西单附近吃饭。席间我们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言必及王小波、余杰、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聊的十分尽兴。大约到了9点多,我们方才起身结帐,各自回家。我踏上地铁之前,忽然看到一处还没收摊的报刊亭,就走了过去。从西单到四惠东大约11站,全程要30多分钟,我必须得买点什么东西消遣。

我的视线从《科学美国人》扫到《译林》,然后又从《看电影》扫到《三联文化周刊》,来回溜达了五、六分钟仍旧游移不决,直到摊主不耐烦说要收摊了,我才催促自己下了决心,在摊子上抓了一本《读者》,匆匆离去。在地铁里,我捧着《读者》看的津津有味,全然不顾自己曾经一逮着机会就嘲讽这本杂志的种种劣行。《读者》杀时间很是不错,我在西单等地铁的时候翻开扉页寄语,在建国门看到中缝后的笑话栏目,然后四惠东地铁停稳的一瞬间,我刚好扫完封底的广告。

尽管我一下车就把《读者》顺手塞进垃圾筒内,扬长而去,但我必须得承认:我在刚才的30分钟过的很愉悦,那些小布尔乔亚式温情故事和心灵鸡汤让我发酵出一种中产阶级的微微醺意。

我上上星期去了一趟三联书店,用公司发的雅高卡买了许多一直想要但很贵的书,比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张岩的《审核古文<尚书>案》、杨宽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还有若干本“大家小书”系列的小册子。买新书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尤其是买了这么多看起来既深沉又有内涵的文化书籍之后,感觉旁人注视自己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恭敬。我捧着这些书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把它们一本一本摆在书架上,心里盘算哪些书以后写东西用得着;哪些书以后吹牛用得着;哪些书可以增加自己的修为和学问。

盘算到一半的时候,腹中忽有触动,五谷轮回,山雨欲来。我的视线飞过这些崭新的内涵书,抽出一本机器猫,匆忙跑进厕所……

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比如跑去看现代艺术画展,最后发现真正停留超过两分钟欣赏的,都是裸女主题油画;买来许多经典DVD,最后挑拣出来搁进影碟机的只有《恐怖星球》和《料理鼠王》,看到男主角居然是大厨古斯特的私生子时,还乱感动了一把;往PSP里灌了300多种历代典籍文献,然后只是一味玩《分裂细胞》——甚至当我前天偶尔在手机里下载了一款类似口袋妖怪的JAVA游戏以后,我连PSP都不玩了,每天在班车上和地铁里不停地按动手机键,就如同一位真正的无聊上班族。

我有一次看到《Little Britannia》里有个桥段:男主角之一跑去一家高级法国餐厅吃饭,对着白发苍苍的老侍应生说:“给我来份加大的麦辣汉堡。”

这让我亲切莫名。 我把这个发现跟朋友们说,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人拟定了全套瑜珈健身计划,然后周末在家里睡足两天;还有人买了精致的手动咖啡磨,然后摆在最醒目的位置,继续喝速溶伴侣。最后大家一起唉声叹气,试图要把这个发现上升到哲学高度,提炼出一点什么精神感悟,让自己上个层次什么的。

但是这个努力可耻地失败了,于是我们发现这是一种感染范围很广泛的疾病。

简单来说,下里巴症候群是这样一种病:我们会努力要作一个风雅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结果还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暴露出自己的俗人本质。我们试图跟着阳春白雪的调子高唱,脑子里想的却总是阳春面和白雪公主。

一般这种疾病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发现了“超我”,折射到现实社会,就是你买了一台西电KS-16608L;第二个阶段是你发现了“本我”,每天晚上都用这玩意儿听《两只蝴蝶》。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疾病或者说生活状态很不错,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来又不会真正让自己难受——要知道,让一个俗人去勉强风雅,比让一个风雅的人勉强去俗气更不容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象郭沫若那样进退自如,能写出《凤凰涅磐》和《咒麻雀》来。

按照文法,在文章的结尾应该提纲挈领,但是刚才已经失败了,现在也不会有什么成功的可能。所以我还是以一个隽永温馨的哲理小故事作为结尾。

我有一个朋友R。有一次,我们一群人去看一部话剧。当时去的早了,话剧还没开演。百无聊赖之下,我们就跑到附近的一家书店闲逛。我偶尔瞥到其中一个书架上放着一些关于佛教的书,忽然下里巴症又发作,于是微皱眉头,用轻松安详的语气说恰好在旁边的R说:“最近俗务缠身,我忽然很想看看禅宗的精神,让自己的心空一下,也未尝不是件愉悦的事。”

R没理我。我低头一看,R原来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捧着从书架角落里拿出来的大书。 “

你在看什么?” A把书举了起来,我首先看到的是Y愉悦的表情,然后是封面硕大的字体:“慈禧美容秘籍。”

R的真诚和坦率就如同初春的阳光,我看到自己虚伪的面具惭愧地开始融化。心灵被震撼的我扔下了南怀瑾、南怀仁和慧能,毫无矫饰地抽出一本《奇侠杨小邪》。

我的内心学着《发条橙》结尾的阿历克斯,大声呐喊:“I was cured all right。”

真是给美好的故事。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问题源于你还不是一枚正强者。

看起来你把 “爱听什么歌” 看成是个标签,用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这当然没错儿,你看奢侈品之所以是奢侈品,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个——人们需要用奢侈品来为自己定义身份地位。同理,其实你想用 “我不爱听凤凰传奇的歌儿” 来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是个低俗的人。

但你看,如果某个正强者,比如招老,足够能打,某日会见文艺战线工作者时就会说 “我喜欢凤凰传奇的歌,那个女娃声音蛮高亢的嘛。” 难道你听了这句话会觉得招老品味低下么?显然不嘛。这是因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知道招老是一只高尚的猫、一只纯粹的猫、一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猫,招老已经超越了 “用外物定义自己” 的境界,更获得了 “坦然” 的光环加成。

回到您的问题上来,要么,您足够能打,以至于毫不担心喜欢凤凰传奇会影响别人对您的定义,要么您可以坦率一点儿,喜欢凤凰传奇就是喜欢嘛,你自己得说服自己,你才不是那种用 “喜欢什么歌曲” 给自己或别人下定义的人。再说,如果一个人听到你喜欢凤凰传奇就对你投来鄙薄的眼光,我看你也不用太在乎他……

不过最后,我还得多一句嘴,有些人喜欢凤凰传奇,这没错,但是也许还是担心外界眼光,走疵了,堕入魔道,天天在网上大喊 “老子就是喜欢凤凰传奇,那些听外国歌的都是在装逼!”,这样就十分不美,切记切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