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迷上了牛津
谢邀。
国内比较大的城市基本都去过,也曾在杭州、成都常住。如果要选一座“最喜欢”的城市,我或许会选择青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可笑。
青岛的确没有烟雨西湖的秀美,没有春熙路太古里的风骚,没有阿里网易大厂加持,也没有川菜火锅风靡街巷。
山东难以洗刷的官僚风气,青岛市区高攀不起的房价都可以成为不喜欢青岛的理由。
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从一个浪漫主义者的角度,爱上这座屹立在山海之间的城市。
这座从胶州湾渔村成长起来的城市,坐落在崂山脚下,黄海之滨——遥望是山,放眼是海,晨雾中的山海浑然一体。
海洋赋予青岛包容的胸怀,大山则给予青岛仗义的品行。“山文化”和“海文化”在这里碰撞,在这里生长。
1897年的青岛,是德国殖民者打造的样板殖民地。各种样式、各种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交融——新罗马风碰撞了德国青年派,拜占庭建筑融合了巴洛克风格。
思维和信仰的碰撞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所有的建筑都风格迥异,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青岛市区的丘陵地势,使得这里的建筑群落连绵起伏、高低错落,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层次感。
而建筑之间的梧桐、槐树、银杏等景观乔木,和青岛的早期建筑融为一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奠定了独属于青岛的城市美学。
进入新世纪以后,青岛的城市美学迎来了再一次的提升。优美曲折的海岸线身后,是紧凑致密的城市建筑群落。“红砖绿树”的旧城和高楼林立的新城,碰撞出一个全新的青岛。
从奥帆中心远眺,可以看尽青岛夜景的繁华。初秋的晚风,迤逦的霓虹,绚烂的烟火,足以让人爱上这座城市,在新世纪的动人景致。
我不喝酒,但依旧感受到青啤在青岛人的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社区里、菜市场、小卖部,装扎啤的大酒桶随处可见,客人直接用塑料袋盛满一袋便直接带走。
喝青啤似乎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不需要节日、不需要聚会、也不必拘泥于正餐或是宵夜,它早已融入到青岛人的生活中。
海洋赋予青岛包容的胸怀,大山则给予青岛仗义的品行,而啤酒则赋予青岛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来青岛旅游的游客问一句哪家店的啤酒海鲜好,路边的大爷便会操着一口只能听懂一半的口音,给你指出三五家店来。
坐在出租车上随口夸一句“我觉得青岛这座城市可真不错”,司机师傅的兴致便被激起来,能够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到下车为止。
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让老青岛人、新青岛人都为之感到骄傲。这种骄傲是随性的,也是毫无保留的。
生活在这里久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沾上这座城市的味道——温暖,包容,时代感夹杂着人间烟火——也便是我喜欢青岛最重要的理由。
(图侵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