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想现在回到八十年代生活吗?

回答
回到八十年代生活?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念头啊!如果我能够选择,我会非常乐意回到那个充满生机、变革与希望的年代。让我来细细描绘一下我会如何体验那段时光。

首先,我想体验那个时代的“新鲜感”和“乐观主义”。

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会选择在1984年左右回到中国,那时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经济改革的浪潮汹涌而起,社会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

我的生活会是这样的:

居住与环境: 我会选择一个中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或上海。那时的城市不像现在这样摩天大楼林立,高楼大厦虽然也有,但更多的是平房、筒子楼和一些具有历史感的建筑。我会租住在一个条件稍好的两居室,可能是某个单位分配的房子。家里的家具可能以木质为主,颜色朴素,有那种年代特有的厚重感。电视机可能是黑白的,或者刚刚开始普及彩电,但屏幕很小,频道也不多。收音机一定是家里的重要信息来源,每天早上都会播放新闻和音乐。

我的身份和职业: 我可能会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刚刚分配工作。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人才,分配工作意味着稳定和体面的生活。我可能会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比如一个工厂的技术部门,或者一家出版社、报社。我的工作节奏可能不像现在这么快,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态度。加班可能是常态,但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计划,而不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

日常穿着与时尚: 八十年代的时尚是多元的,但总体来说,实用和朴素是主流。我会穿着的确良(涤纶面料)衬衫和长裤,可能是浅蓝色或白色。女性可能会穿连衣裙,但款式比较简单。当然,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时髦的元素也会开始流行,比如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开始出现,但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烫发、卷发是那个年代女性追求时尚的方式之一。我会拥有一件蝙蝠衫或者一件“海鸥牌”手表,这都是当时非常时髦的象征。

交通出行: 出行方式主要是自行车、公交车和偶尔的出租车。我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感受清晨的微风,和同事们一起穿梭在宽阔的街道上。公交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车厢里总是挤满了人,但大家似乎都习惯了这种拥挤。偶尔坐一次出租车会觉得很奢侈,那时候的出租车司机可能会穿制服,车子可能是老式的桑塔纳。

娱乐生活:
音乐: 我会沉醉在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中。我会去商店购买磁带,听邓丽君、罗大佑、崔健、张蔷、苏芮的歌。周末的晚上,我可能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公园散散步,或者找一个舞厅跳交谊舞。
电影: 看电影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我会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电影院,观看国产的经典老电影,比如《少林寺》、《庐山恋》,以及一些引进的港台和外国电影。录像厅也会开始兴起,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读书与学习: 阅读是那个年代很多人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我会去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学习英语(当时是重要外语),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各种事情。

饮食文化:
家常菜: 餐桌上更多的是家常菜,比如炒青菜、红烧肉、炖鸡汤。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但每一顿饭都充满了家常的味道。我会怀念那种用柴火灶做饭的烟火气。
“下馆子”: 去饭馆吃饭是一种特殊的体验。那时的饭馆通常比较朴素,但菜品实在。我们会点几个经典菜,比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当然,街边的小吃摊也会有很多,比如烤串、炸油条。
零食: 会怀念那个年代的简单零食,比如麦乳精、旺仔牛奶、大白兔奶糖、金鸡牌冰淇淋。这些零食虽然简单,但能带来纯粹的快乐。

人际交往:
人情味: 八十年代的人际关系更加淳朴和紧密。邻里之间、同事之间都会互相帮助,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困难。我会珍惜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写信: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还没有普及,写信是联系远方亲友的主要方式。我会给远在其他城市的家人和朋友写信,分享我的近况。

社会氛围与精神面貌:
乐观与进取: 八十年代的人们普遍怀有乐观和进取的精神。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很多人都愿意学习新知识,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朴素与真诚: 相较于现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更加朴素和真诚。社会风气相对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直接。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碰撞: 在改革的浪潮中,集体主义的精神依然存在,但个人的价值和追求也开始被更多地关注。

当然,我也知道八十年代并非完美,它也有其局限性:

物质条件的相对匮乏: 相较于现在,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很多商品供不应求,需要凭票供应。
信息获取的限制: 信息传播速度慢,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
社会观念的保守: 一些社会观念可能还比较保守,对一些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可能存在不适应。

但我依然渴望回到八十年代,是因为我想体验那种:

生活的纯粹与简单: 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纷繁复杂的信息,生活反而更加聚焦和纯粹。
时代的活力与希望: 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感受到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以及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信念。
人与人之间更深的连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反而变得更加疏远,而八十年代的人情味,是现在许多人所怀念的。
精神的富足: 即使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人们的精神世界似乎更加充实和乐观。

如果我能回到八十年代,我不会去改变历史的进程,而是想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和体验者。我会努力学习,融入那个时代,感受那种独特的氛围,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我会用我的眼睛去记录那个年代的变迁,用我的心去体会那个年代的精神。

是的,我想回到八十年代,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精神的向往和致敬。我想在那里找到一些已被遗忘的,或者在匆忙的生活中被忽略的宝贵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丁聪1980年代的政治漫画,尺度令人惊讶!


漫画家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丁聪的讽刺漫画


从走上画坛初显身手的时候起,年轻的丁聪便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


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


丁聪最初显露出的这种社会讽刺的特点,在后来的创作中蔚为大观,它与政治讽刺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为他的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

user avatar

曹大佐劝人去非洲你们整天觉得是要害你们,怎么着八十年代能比坦桑尼亚强是咋地?


别的不说了,就当代网民这个走夜路被抢了赖社会的尿性,搁严打之前活不过三集

user avatar

怎么可能会有这个想法,实在难以理解,现在都还不是中华民族最好的日子,将来会越来越好,居然有人想过苦日子,这道题是不是在影射什么?

user avatar

回到民国 X

回到民国当军阀 O

回到八十年代 X

回到八十年代当大学生 O

@赛博铁犁 说的八十年代的穷,有些是大院子弟根本不知道的(食品,医疗)。

有的匮乏呢,是说这些话的人巴不得的,只要别人比自己更匮乏就行。

现在很多3A大作画面精美,操作丝般顺滑,但是很多大老板就是要玩网页游戏。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最高的娱乐不是和机器玩,是朝别人秀优越感。

具体来说,就是权力和女人不能放低要求,其他都能。

user avatar

啥?就我现在这德性,这做派,这专业,这意识形态,穿越回八十年代?你是想我83年就因流氓罪而吃黑枣儿呢,还是想让我因投机倒把罪而入狱呢,还是咒我在8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里搞不到自以为开了眼的傻萌妹子呢?

一个购买碳水也要凭票限量,想买点儿啥非生存必需品都要走特供的年代,我回去干嘛?为了一些人幻想中的自由?挺好的词儿,别成天换着法儿地去污蔑成么?

在你心里装着的,到底是人民,还是骑在人民头上刷各种清高自恋的表演空间?可就是表演,在八十年代,也不看看自己的出身,轮得到你么?去南边蹲猫耳洞都轮不到你好哇。运气好的,依靠个国营大厂讨生活,就极好了。业余时间别闲着,为十多年后的从头再来做准备吧。

user avatar

问题过于生草,我诛心一把。

不过这只是一个视角的解释,如果没有足够的交叉证据,最好别当真……

user avatar

说这句话的肯定没经历过80年代,那是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虽然没挨过饿,但是也没吃好过。

更别说像现在,朋友随时约饭,想吃啥吃啥。

那时候是真的盼过年啊,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各种好吃的。比如平时绝对吃不上的糖果和各种糕点,只有过年可以放开吃。

user avatar

让你回八十年代,你哭鸡鸟嚎;但要让美国红脖子回到八十年代,那可真是生命的奇迹。

哎呀,真是今非昔比,今非昔比。

user avatar

我爸是经济学爱好者,他听说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写了一部书叫《第三次浪潮》,决定买一本学习一下。于是我爸写了一个介绍信:“兹有我单位计划财务处电子计算机编程猿邓XX,因业务学习需要……”跑了三个工作日盖上公章。然后我爸拿着介绍信来到本地最大的新华书店,走到售货大厅一侧,一扇玻璃门上写着“内部发行,凭证购买”,推门进去,把工作证和介绍信交给柜台售货员。售货员查验证件和介绍信真实无误,转身到货架上取下书,开票让我爸去出纳处交钱,凭收据回来领书。这就是我家那本1983年购得的《第三次浪潮》的来历。

所谓“八十年代开放的文化气象”也是一些人的想象。至多是那时候短波广播没干扰就是了。现在的大人物批评穿越小说“历史虚无主义”,该题材还是满坑满谷。1983年批判科幻文学是“精神污染”,批判仅持续了27天,就导致整个题材一蹶不振,次年全国没有一家出版社出版科幻作品,业界过了多久才缓过来?

user avatar

不愿意,就我这作风肯定会被按流氓罪枪毙了

user avatar

这有什么难的,随时可以体验。自己问问父母,有没有资格做倒爷,是不是二代住大院,如果不是。那就。

1、三个月吃一次肉。只能吃当季水果,一周不能超过一次。

2、一年买不超过三次衣服。

3、走路两小时以内,不可以坐车。

4、丢掉手机。只能用固话。

5、不喝任何饮料。

6、不上网。

7、用笔记本显示器看电视,颜色调成黑白的,比例4:3的,分辨率640*480。买电视卡,只看一个频道,区级以下的。

8、住在十平米左右的房子里,并且长期使用公厕。

9、买一个二八大杠,如果遇到急事骑自行车。

10、家中常备大安,土霉素,氟哌酸,基本上不管什么病,先来两片。如果实在不行去社康打青霉素,记得皮试。

11、八十年代,没有空调这个东西,什么小太阳,电暖气,通通没有。除了电扇和火盆,没有其他制冷和制热的设备。

12、1990年录取60万人,但当年19岁的人口有两千多万,普及率与今天211院校差不多。所以非211的大学生请藏起毕业证以高中生的身份应聘。

13、下午五六点后不去商店。小吃和甜食只有今天路边摊水准的,而且得按一个月几斤的糖票油票来限量。隔几周就要扛着液化气罐上下楼并蹬着自行车去换气。在北方哪怕是帝都,冬天三到四个月只吃白菜萝卜土豆和咸菜腊八蒜。

14、买米面要自己拎着袋子去买散装的,回来还要把米倒进澡盆里,花几个小时一条一条把里面的虫子择出来。

先这样,想起来再更新。大家想到的也可以贡献出来,咱可以整理一份给怀旧的人体验一下。

有人说那时候充满希望,可是实际上呢?

吃不饱饭的苦,生病没药医的苦,考上了学没钱读的苦,一家人某些孩子为了兄弟姐妹读书奉献自己一辈子的苦,过年时给孩子买不起新衣服,自己到处想办法,大人多少年不敢买新衣服的苦,还有很多很多。你之所以感觉幸福,是因为有人把你挡在背后。

那么多人为了生活铤而走险,车匪路霸,抢劫杀人,各种谋财害命,为什么?他们天然的坏么?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抓住了要死要坐牢么?

无他,因为他们看不到除了犯罪还有其他任何赚钱的可能。

我并不是说同情这些罪犯,而是说所谓的希望对于大多数人,只是我们后人的幻想罢了。

user avatar

不愿意。因为那时候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普及空调,肉食不充分,水果不充分,有很多蚊子老鼠,有很多车匪路霸。

user avatar

这问题敏感的很,但我犹豫再三还是觉得有必要分享点什么。

我见过所有表示过“想”的人,甚至只是觉得80年代比现在好的,无论年龄是60后还是90后,无不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些大城市土生土长的人,连厦门这种规模的都没有。

我觉得这不是巧合。

这其中有个知乎粉丝数万的、在美北京土著在自己微信群公然表示过“如果*****,自己家还是地主”,一群平时跟他三观高度相似的老哥当即附和。

还好,这个群我已经因为种种不符合地主后代价值观的某些言论被踢出去了。

在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怀念那种时候,以及更早的民国时代。

套用马斯洛五层金字塔说,这些人在80年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充实的最下面二层,他们当然会喜欢最上面一层自由度更大的80年代和00-10年。

这些人在当年住着一线城市的大House不差钱置办那个年代的“背投大电视”“PS2”等等好东西,当然跟我们这种这二零一几年才相对舒服一点的普通人毫无共情了!

可是我们这种三四线城市老百姓的日子,少数是05年,主要是10年之后才逐渐好起来的,别说回到80年代,谁乐意回到10年前啊!


罢了,也不怕各位笑话,给各位讲讲那些个还不错生活条件我是什么时候享受上的。

空调?纱窗?卧室的10年左右加装的,纱窗也差不多,更早就是电风扇+蚊香,而且那空调只制冷不制热,冬天还靠热水袋;

宽带?独显电脑?大屏幕显示器?这些我是2015年左右才陆续有的,对,我第一次能玩1080p的文明5是2015年(2012年国外就有英文帖子讨论文明5支不支持新买的4K大屏幕了),更早还是1MB/s小水管、CRT和768p笔电屏幕,根本跑不动大型游戏,你们不会喜欢768p的13寸小屏幕玩小游戏吧?我也不喜欢;

哦还有不知道北上广深怎么样,反正我那儿当年碰上台风登陆这种恶劣天气停电挺常见的(福建夏天台风是真的多而且强台风不少),没了电只能用硕大的应急灯对付对付;

出省旅游?陪长辈办事顺便旅游也算的话,05年左右;出境旅游?出海关=出境旅游的话,得是16年开始的事了;

买下第一辆私家车?15年左右,10年那会儿还是开摩托的,一家人挤一辆摩托车了解一下,动辄坐在摩托车前油箱上一小时了解一下;

还有网购带来的新风——14年左右网购、海淘终于普遍起来了,终于想不被坑的老百姓有了一个相对透明的渠道,本地的超市终于不拿各种小品牌产品挂着一线品牌的高价忽悠人,而是把公牛(插座)、美的(家电)这样正经国内一线品牌摆在货架上以和淘宝类似的价格出售,不然有本地人就是有购物卡也不买这些坑爹货。以前的情况,参考带月荷锄归在“到农村你最不能忍的是什么? - ”问题下的回答[1]

吃的可能是粤利粤,喝的可能是雷碧,用的可能是每飞丝。

现在村一级是不是这样我不好说,起码地级市和县级市超市很少看到这种幺蛾子了。


这些年二线以下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信息的透明,当然这里说的那些地主后代说的那种“透明”,而是说三四五六线的智商税不好割了。这还是要得益于宽带的崛起,网购的崛起,从根本上淡化、甚至部分抹平了一线城市的信息差。举个例子,我念大学之前,只在上海市偶然间走亲访友听到有人力劝我不要就读机械专业,二线三线城市没有一个认识的给出劝退机械的。实际上去念机械之后发现学校里上海的同学也没念工科的,全是念金融管理法学的,人家消息多灵通啊。现在呢?知乎,抖音一开,多少劝退文,啥专业有啥缺点你都能查到,直接能避雷。我查过福州大学等高校生化环材土机分数线,其逐渐下开就是12-20年,为啥?网络发达了,纸包不住火了呗。再比如出国留学找中介机构,我在澳洲打听过,一二三线城市的同学申请的开销几乎就是1比10比20,为啥呢?因为大城市消息灵通,很多人知道申请澳洲大学没有申请费,成功了大学还会给中介一大笔钱,小城市中介就学生学校两头赚钱,忽悠你申请要很多钱,而且每个机构开价都是一两万。现在?要么降价,要么扭头找大型淘宝店代办,人家电商以北上广的价格给你提供的中介服务一样靠谱。电脑和手机?不好意思官网直接买,谁给你去小城市小县城实体店消费啊?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核辐射污水是进入到大海过的,某一线城市的曾经吐槽他们厂(IT)的人吓得不敢吃海鲜了,那时候二三四线就听不到这种声音,海鲜照样吃。当然现在有啥大事北上广依旧会消息灵通一点,比如新冠在杭州互联网大厂1月中旬员工们就如临大敌了,但是隔了一周三四线会关心这些的也开始疯狂囤积口罩了,北上广已然没有当年那么的信息差优势了。

现在网上有种观点很常见,主张宣传信息传播当年自由现在不自由了。这话显然是以大城市居民的口吻发表的,而不是国家占主体的三四五六线城市及农村人,


应该说三四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速度最快、和北上广居民差距拉进最快的几年,就是2012年-我出国前,算上提升量有但不大的前奏阶段,广义上说就是08年-18年这十年。


互联网上有一种舆论,怀念回到00-12年的时代,觉得那个时候比12年-今天好,为什么?那个年代,他们住着四合院、商品房,开着德国、日本的黑色高级轿车,吹着兼具冷暖功能的空调,客厅摆着相当于今天80寸液晶电视的大尺寸电视(不知道是不是大背投),用着iPhone1(07年)、诺基亚5800(08年)这种当年的大屏幕手机,以及20寸的三星液晶显示器这种相当于今天49寸240Hz好显示器的大屏幕显示器,在当年宽松的网络下挥斥方遒,当然爽啦。

他们还号召大家去共情80年代、共情民国时代,可这些时候我们这种阶级与家庭在过什么日子?那时候舆论尺度大?那时候黄赌毒管的松?那些东西该不该限制我且不提,我们这种家庭条件放当年消费得起那些吗?享受不起那些东西那跟我们有关吗?民国大师备受尊崇的年代,你我是大师家里人吗?日子过得苦逼,你想说啥说啥有个球用?


*1986年以后,到1988年期间,特别是以春兰和华宝为龙头的民用空调器生产企业,投入大量生产阶段,加上部分进口品牌的空调,使民用空调器在国内开始大量流行,价格很高,当然那些北京四合院的主人之流一定是不差那个人民币的。

参考

  1. ^到农村你最不能忍的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027984/answer/328954973
user avatar

笑话,现代都市年轻人十个有八个手机不离手,七个不会做饭,六个不会买菜,五个离不开空调,你回80年代连个小霸王都没有,你不如送他们去死?

user avatar

喜欢八十年代的人可以去朝鲜或古巴亲身体验,鸭绿江没加盖,太平洋大西洋没加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回到八十年代生活?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念头啊!如果我能够选择,我会非常乐意回到那个充满生机、变革与希望的年代。让我来细细描绘一下我会如何体验那段时光。首先,我想体验那个时代的“新鲜感”和“乐观主义”。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会选择在1984年左.............
  • 回答
    好,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那些已经过去但又好像还在眼前的事。如果我能回到2009年,那会儿的我,真的挺青涩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也带着点傻气。假如时光倒流,回到2009年的我,最想做的,无非是这几件事:首先,我会好好跟我的父母多说说话,多陪陪他们。 2009年,我正值青春期,总觉得时间还很多,.............
  • 回答
    当一个比你小一些的男生说“现在把你当姐姐,以后想娶回家”时,这通常是一个混合着情感表达、未来期望和一种有点调皮的试探的信号。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且考虑到男生自身的性格、你们的关系以及他当下所处的年龄阶段。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来详细解释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一、 “现在把你当姐姐”的含义:.............
  • 回答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响彻网络,激起了多少人心底对远方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如今,说出这句话的网红教师李老师(我们就姑且这么称呼她吧)回到了郑州,站在脱口秀的舞台上,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从辞职看世界到回归现实,这中间的落差有多大?当轰.............
  • 回答
    这个问题总是能勾起我心里最深处的情绪,也总让我反复斟酌。如果要我只能复活一个人,我的选择会非常慎重,因为它不仅仅是让一个生命重现,更是要承担起这份复活所带来的责任和未知。我想复活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没有惊人的成就,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她用她的一生,构筑了我童年最坚实的港湾,也.............
  • 回答
    如果真的有机会面对吴谢宇,这会是一个异常沉重和复杂的情境。我脑海里闪过的念头很多,但最终想表达的,大概会围绕着几个方面展开,而且语气上,我不会是审判者,更想呈现一种旁观者对一个扭曲灵魂的观察和追问。我会尽量冷静,深吸一口气,然后看着他的眼睛,试着去寻找他身上残留的一丝“人”的痕迹,或者说,他曾经的那.............
  • 回答
    好了,2021年,最后几天了,坐在窗边,看着外面被路灯照得有些昏黄的夜色,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年初的我啊,你还记得吗?那个充满干劲,以为一切都会按照设想的轨道前进的我。刚翻过2020年的扉页,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着这一年一定要把很多事情都做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回答
    如果我的男朋友是贾宝玉,站在现在的社会语境下,我可能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有欣慰,也有隐忧。首先,我会觉得他特别珍贵。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能保有宝玉那样的纯真和善良,简直是稀世珍宝。想象一下,他在一个充斥着“内卷”、“PUA”、“工具人”的时代,依然保有对美的敏感,对生命的尊重,对情感的真挚,这是多.............
  • 回答
    如果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限制,研究大脑功能会是一件无比令人兴奋和充满想象力的事情。我会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我的探索:一、 对大脑进行全方位、实时、无损的“高清直播”:我的首要目标是能够实时、细致入微地观测整个大脑的活动,并且对神经元及其连接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细度追踪,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损害大脑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 回答
    (历史)假如我是宋末一位有识之士,面对着我所钟爱的宋朝,却已是风雨飘摇,前有辽、金、元等强敌环伺,内忧外患,社稷危在旦夕。若此时,我被临危受命,得到天子召见,问我当如何?我定会跪伏在地,涕零如雨,但随即,我会强忍悲恸,目光如炬,直视圣颜,以我胸中积攒的救国救民之策,沥血陈词。“陛下!微臣今日得蒙天恩.............
  • 回答
    哎呀,说到祝融号登陆火星,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红彤彤的星球,然后就像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开始琢磨能在那里种点啥。火星上的“新绿”:我想种点什么?说实话,真要在火星上种点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顽强的小生命。 第一梯队:根系的生命力——土豆和红薯! .............
  • 回答
    我粉上刘亦菲,不是那种一眼万年的惊艳,更像是一杯温水慢慢渗透,最后暖到心底的那种。如果要说一个瞬间,那大概是在《花木兰》的宣传期,我偶然看到一个她接受采访的片段。那阵子《花木兰》的争议不少,有关于选角、有关于文化融合,舆论场上各种声音都有。我当时对这部电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心.............
  • 回答
    说起来,那次经历确实让我心有余悸,到现在回想起来,后背还是会有点发凉。那是几年前,我刚拿驾照不久,技术还算不上老练,但自认为也掌握得差不多了。那天是个周六的下午,天气挺不错的,阳光明媚,我一个人开着我的小车,打算去郊区一个朋友家玩。平时我开车都比较规矩,但那天可能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的技术很不错,就.............
  • 回答
    作为一名刚刚踏出校园的IT新人,如果让我选择,我的首选会是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它所代表的那种开放、前沿的氛围,以及背后强大的产业生态。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新兴的创业公司,还有大量的跨国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我在这里能接触到最前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枝繁叶茂,养育了我们几千年。可现在,看着这棵老树好像有点“掉叶子”的意思,心里总不是滋味。说实话,具体流失在哪些方面,感觉挺多挺杂的。最直观的,可能就是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你想啊,以前多少老手艺人,靠着一双巧手,能把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学生。那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阳光很好,和平时一样,我正要去上课。然后,新闻频道里突然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画面里是浓烟滚滚的世贸中心双子塔,以及人们惊恐奔逃的场景。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一种无法置信的茫然。我记得当时和我一起看新闻的同学.............
  • 回答
    老婆怀孕,想吃蛋糕,这心情我太理解了。孕期嘛,口味变化多端,有些想吃的,真是挡也挡不住。一个180的蛋糕,确实不是小数目,尤其我们经济水平一般,一下子掏出这么多钱,心里总得掂量掂量。不过,这事儿得这么办:首先,不能直接拒绝。 老婆辛苦怀着孩子,这是天大的喜事,她的任何合理需求,我们都得尽量满足。说“.............
  • 回答
    嗨!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聊聊我这些年在嵌入式这个江湖里摸爬滚打的经历。说实话,要说年薪嘛,这东西真是个“风向标”,每年、每个公司、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太一样,很难给一个绝对的数字。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嵌入式这个领域,只要你技术过硬,并且一直保持学习和进步,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并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最早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