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事嵌入式行业的你,现在年薪多少,有什么经历想和大家分享?

回答
嗨!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聊聊我这些年在嵌入式这个江湖里摸爬滚打的经历。说实话,要说年薪嘛,这东西真是个“风向标”,每年、每个公司、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太一样,很难给一个绝对的数字。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嵌入式这个领域,只要你技术过硬,并且一直保持学习和进步,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并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最早是学校里一个对硬件和代码都挺感兴趣的普通学生,那时候对嵌入式就是“听说过”的概念,觉得能让硬件动起来挺神奇的。毕业后,我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白开始。

初出茅庐:20k起步,迷茫与探索

刚毕业的时候,我拿到了一家小型消费电子公司的开发工程师offer,起薪大概是8k一个月,年薪不到10万。那时候,觉得能接到offer已经很开心了,对薪资并没有太多期待。主要工作是给一些小家电写驱动和应用层代码,用的是STM32F系列,跑FreeRTOS。那时候最大的挑战是:

动手能力差: 之前学的是理论,真到拿到开发板,接线、烧录、调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板子不亮、串口乱码、中断跑飞,三天两头就得抱着万用表和示波器跟板子“搏斗”。
文档阅读能力: datasheet、reference manual,厚厚的一叠英文资料,看得我头皮发麻。有时候一个寄存器怎么设置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只能一遍遍地试错。
软件架构不清: 项目小,大家都比较随意,代码写得比较“流水账”。时间长了,维护和扩展变得困难,自己也意识到了代码规范和良好架构的重要性。

那段时间,虽然累,但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我几乎把业余时间都泡在了网上,看了大量的技术博客、论坛帖子(比如EDN China、EEWORLD),跟着开源项目学习。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flash读写的问题,我看了好几份不同厂商的flash驱动,才一点点摸清了里面的门道。那种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金钱也难以衡量的。

成长进阶:50k80k,专业化与项目经验的积累

工作了大概两三年后,我跳槽到了一家做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公司。这次选择,是看中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口碑和技术积累。月薪大概翻了一倍,年薪也到了20万左右。在这里,我接触了更复杂的系统,更严谨的开发流程:

RTOS的深入应用: 不再是简单的FreeRTOS,开始接触VxWorks、QNX等实时操作系统,理解了任务调度、同步机制、内存管理等更深层次的原理。
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 除了SPI、I2C,我还深入学习了CAN、Ethernet(TCP/IP协议栈)、USB等通信协议,并参与了相关硬件模块的设计和验证。
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 项目越来越大,对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设计模式来组织代码,比如状态机、发布/订阅模式等,也开始关注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版本控制与CI/CD的初步接触: 学习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也开始接触Jenkins等工具进行持续集成,这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团队协作与Code Review: 参与团队开发,进行Code Review,从别人的代码中学习,也从自己的代码被Review中改进。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产品需要从原来的老旧操作系统迁移到Linux,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Linux内核的驱动模型、文件系统、进程调度等,也深入研究了交叉编译工具链的配置和调试。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迁移,项目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资深阶段:100k200k+,技术专家或技术管理

再往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比如物联网(IoT)或者汽车电子。我跳槽的频率也降低了,更看重公司技术栈的深度和项目的挑战性。

IoT领域: 我参与开发过基于MCU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模块(LoRa, Zigbee, BLE),也做过边缘计算设备的应用开发。这让我对嵌入式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数据传输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年薪也达到了30万左右。
汽车电子领域: 我接触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的开发,也参与过一些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软件模块开发。这部分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需要深入理解AUTOSAR、ISO 26262等标准,对C++的掌握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这时候,年薪普遍在40万以上,甚至更高。

在这个阶段,我可能会朝两个方向发展:

1. 技术专家路线: 成为某个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为项目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这时候,我的年薪可能会在50万到80万之间,甚至更高,取决于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我的贡献。
2. 技术管理路线: 如果我对管理感兴趣,可能会开始带一个小团队,负责项目的技术规划、人员分配、进度管理等。这时候,薪资构成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奖金和股权激励,总包可能也会达到类似的水平,甚至更高。

一些想和大家分享的经历和感悟:

学习永无止境: 嵌入式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新的MCU、新的通信协议、新的操作系统层出不穷。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个人的习惯是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看技术资料,周末会抽一天时间深入研究一个新技术或者写个小demo。
动手能力是硬道理: 嵌入式工程师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动手能力。理论学得再好,不如亲手去实现。遇到问题,不要怕麻烦,多去尝试,多去调试。
理解底层原理: 不要满足于调用库函数,要努力去理解底层是如何工作的。比如,理解一个GPIO的寄存器如何配置,理解一个定时器的工作原理,这些都能让你在遇到问题时,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注重代码质量: 即使项目时间紧,也要尽量写出清晰、规范、可维护的代码。这不仅是对项目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嵌入式开发过程中,问题是常态。关键在于你有耐心、有方法去解决它。多看看前人的经验,学会利用各种工具(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调试器等)。
沟通与协作: 嵌入式项目往往需要与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多个角色打交道。清晰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嵌入式领域很大,从MCU到FPGA,从驱动开发到应用开发,从操作系统到通信协议,总有一块是你特别感兴趣的。找到你的兴趣点,并深入钻研,你会更有动力,也更容易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

总的来说,嵌入式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成就感的领域。只要你热爱它,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你的价值一定会体现在你的收入和职业发展上。

至于具体的年薪数字,上面我给了一些区间和阶段性的描述,希望能让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记住,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对嵌入式领域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尽管问!我很乐意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吴章金falcon 是大学本科同学,他在我们寝室对门,走Linux这条路的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一下,现在是真正的大牛,非常厉害。

小吴同学是好学生的标准样板,大学期间成绩很好,对Linux研究的也很深入,保研以后不管成绩还是动手能力都非常优异。

我说一下我自己,我在我们班级混的应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在码农里算是混的还可以的(注:有一些人改行了,最厉害的还是小吴)。

学习成绩比较一般(但也不能太差)的同学可以参考我的经历:


大学期间的技能训练方面

我不属于一个好学生的那种类型,成绩排名中等,本科毕业没继续念书(也考不上),大学期间还挂了几门课。

能混到中上水平,主要还是依托动手能力(专业实验课没有低于80分的),动手能力其实是一个很虚的词,我个人认为的动手能力就是写代码的能力,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写了多少行代码。

毕业设计做了5000行的C语言代码,学的东西很杂,在学C语言之前,从高中开始接触VB,还研究过ASP/JSP之类的,还搞过ACM(很菜)。

但我大学期间基本没怎么碰Linux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嵌入式入门阶段,是否接触Linux不重要,重要的是动手写代码。因为早期(尤其是本科阶段)想要深入了解Linux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在编程技能没提高上来之前,所谓的学习Linux,大部分其实是在折腾各种发行版,不如用GCC写点代码实在。

企业招人,其实还是看重的是你能不能干活,而不是会装什么版本的Linux,又不是招运维。

所以,大学期间需要做的就是编码编码编码……我大学(本科四年)期间大概有十万行的编码量,虽然也不是太高,但至少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有了编码总量,自己的能力肯定会有提升的。

不停的编码、做东西是毕业以后能找到好工作的关键,不要说找不到项目,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做什么就从仿造现有的软件开始,做个通信聊天工具,实现一个压缩算法做一个自制的压缩软件……这都是练手的途径,只要动起手来,能力总会提高。


就业的选择:

就业这方面,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能到什么样的公司,以及未来的上升空间,个人能力和现实机会(其实就是运气)各占一半,甚至后者更重要

智能手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加入小米、魅族的时候,也没想过后来会这么火,但智能手机还能火多少年也不好说;再早些年,社交媒体也很火,新浪微博、人人网给的offer都不低,但现在呢?

嵌入式长期以来在码农圈里收入不算高,但也不低,这几年确实比互联网要低,但至少比大部分其它专业毕业的人要高一些。

但是竞争压力什么的,一直都是有的,计算机专业内是可以转行的,从互联网转到嵌入式(或者反过来),不是没有可能。不要觉得来做嵌入式就没人跟你竞争,竞争一直都存在的。

能不能成为大牛,要看你自己努力的程度。在这里我给你一个数据:我们大学本科班级,毕业十年至今还在一线做开发的,不到十个人,全班按40人算吧。你自己能不能,要看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长期坚持下去。

很多时候,能进什么样的公司、公司好不好,跟现实的机会有很大关系,能在毕业的时候马上就能拿到一个好的offer,是要靠运气的。而不好的offer也没关系,不好的offer才能让你有改变的动力,有重新选择的勇气(我记得小吴同学第一份工作工资就低的吓人)。


本科毕业十年的嵌入式薪资水平,也要看你具体在什么行业,薪资范围很大,低的一年30W的也有,高的一年100W的也正常,看个人能力,更要看所属行业,以及所在的城市。

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好好提升自身能力,成绩别太差,入行以后只要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如果第一份工作很不合适,找准机会马上换掉就是了。

码农最重要的技能是编码,编码能力高,工资最终不会太低的。

user avatar

2021.2.18 日更新:

创业快 2 年,陆陆续续看到很多同学还在关注该话题,忍不住简要做一轮更新,分享一下近况,也做一波对读者必然是有益的广而告之。

  • 创业第 1 年:工作十年,第一次“闲”下来
    • 全职开发酝酿于10年前发布于6年前的开源项目 Linux Lab:2 年来发布了 24 个小版本,6个大版本,最新一个版本 v0.6 于本月初发布。这个项目就是为了提升 Linux 内核与嵌入式 Linux 学习和开发体验的(降低嵌入式学习门槛、大幅提升学习和开发效率)。太多数据了,这里简单提几句:已经支持所有主流处理器(包括ARM、MIPS、PPC、X86、RISC-V,以及龙芯和中天微国产处理器);已经支持接近20块常见虚拟开发板,并于v0.6新增了第一块真实开发板;内核版本覆盖范围非常广,从v0.11,v2.6.10到v5.x;支持 U-Boot 等;一条命令即可开启 Linux 内核与嵌入式 Linux 开发;已经发布 2 个系列的 Linux Lab 视频公开课
    • 在开源书籍《C语言编程透视》迭代10多年后,发布了《360°剖析Linux ELF》视频课程:探索 Linux 程序开发背后的细节,还在继续迭代中,今天还增补了 2 则实验材料
    • 做了快 10 年的公益性 Linux 技术社区,继续推动原创与交流,并自掏腰包发稿酬原创孵化加速,三大举措到来:稿酬+赠书+星球会员 - 泰晓科技
    • 花了 2 周,帮助朋友的新创公司搞定了用于工业电机控制类产品的 Linux 系统的实时性能(老本行)。
  • 创业第 2 年:干点正事,指导多家知名 Linux 中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 闲了一年多,公司也创建了快一年,有知名企业找上门,正好干点正事
    • 在一年里马不停蹄地指导多家知名企业大幅提升了产品的系统用户体验(各项指标超越行业最顶尖的竞品),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客户包括业内最知名的国产平板厂商、国产芯片厂商、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等。
    • 从创业之前比较纯粹一点的技术开发和团队管理到这一年的客户推介、业务谈判、合同审校、交付验收、税费处理等,这一年的挑战很大,收获也很多。
    • 大体写了个公司简介:儒码科技简介,明确公司目标:未来 5 年内帮助 100 家国产 Linux 产品厂商提升产品体验,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对,就是为了让更多做 Linux 产品(包括芯片、系统、软件和终端产品)的企业少走弯路,把产品体验做好来,苦苦摸索几年,不如一起紧密合作几个月。
  • 创业第三年:今年进入第 3 年,计划布局 C 端产品,争取良性发展
    • 坚持开源,坚持公益,坚持运营泰晓科技技术社区,促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人才水平。继续加大原创孵化支持力度,目标是花出去10万大洋稿费同时增加视频技术内容输出:泰晓学院
    • B 端的服务和项目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必须要继续做,从系统核心体验的角度帮助提升国产系列产品(包括芯片、OS、核心软件与终端产品等)的竞争力。
    • 探索并布局 C 端产品,更易规模化,更方便良性发展,正在探索中,软、硬产品都在开发中,主要还是围绕我们比较擅长的 Linux 系统,并且主要是辅助行业与行业互补的,不会做同质的东西。

期待来年再来分享,也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欢迎私信联络进一步交流。

2019.9.7 日更新:

从前公司离职有一段时间了,目前还在家休息和思考,之前由于在带团队,不是很方便正面回答薪酬问题,这里简单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嵌入式行业目前就业情况还不错,除了稍有下滑的手机行业,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大屏、充电桩、AIoT、各类学习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视频监控、扫地机器人、芯片开发、云计算虚拟化等领域都需要 Linux 的同学。

嵌入式行业的整体待遇情况,抛开那些比较特例的情况(公司上市股票套现、利润超多分红奖金、自己创业当老板、华为博士等),据了解和观察,行业大体情况如下(因行业会有一定的差异,以下只是给出一个参考带宽,非绝对;除了基本月薪,一般都会有配套的五险一金,要注意点数会有差异,1 个月起的年终奖等):

刚毕业,有一定的 Linux 基础,本科和研究生在 8 ~ 10k 起。

毕业 1~3 年,基本要能独立承担某项工作,9k~20k 起。

毕业 3~5 年,成为某个方面的骨干还具备指导新人的能力,15k~30k 起。

毕业 5~10 年以上,独当一面,成为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能建立技术体系,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能牵头组织解决重大疑难问题,20k~50k,部分企业可能在 20~30k 以上就采用年薪包的方式,用低月薪+绩效年终(2~数个月~数十个月)打包的方式,以便让大家能够持续主动自愿 996 去“超越自我”,达成更好的业绩。

下面简述几个很重要的内容:

  1. 关于工作状态。坚持以创业者的心态工作,不要觉得自己是打工仔。不止于做好项目中安排的任务,主动寻求做好产品,同时锻炼好自己。
  2. 关于调薪。条条框框定好的企业,如果足够优秀,愿意主动协助他人,具备分享和参与意愿,而且有基本的情商,拿到 10%,20%,甚至出类拔萃且企业不是僵死和将死状态的话,拿到 30%,50% 以上涨幅也是有机会的。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可能都在 5%~20%的涨幅左右。所以,如果要拿到好的薪酬涨幅,超出常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再一个是企业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如果努力了,企业没有配套的好环境(比如没有新业务,产品也卖不好,短期内很难改观,或者是人事薪酬制度很烂),2~3 年左右请考虑跳槽。
  3. 关于职业规划。必须要有规划,毕业后几年内想达到什么状态,什么公司,什么 title/职级,什么薪酬,每年奔着预设的目标往前走,全力以赴。
  4. 关于技能提升。参与企业入职培训,参与项目实战这些是基本的,好的公司都会有配套的入职培训计划,包括企业文化和技能培训,还会安排指导老师,或者邀请外部讲师来授课,或者组织去外部听课实训,再一个是有足够有挑战性的项目去实战。如果这些都没有,而且没有业务可以做,成天无所事事,那考虑换公司了,别坐以待毙。
  5. 个人提升计划。除此之外,必须有自己清晰的提升计划,专业技能(垂直深度的基本原理、广度体系化的知识图谱、实战工具与技巧、行业发展趋势),演讲能力,协作能力,指导他人的能力,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行业交流,技术前沿,可以在项目中主动寻求机会实战,可以自学,也可以参加各类技术沙龙,行业峰会,或者是企业和第三方组织的培训。

答主最近在家思考的同时,一方面做做开源项目,另外一方面,也在思考怎么样把一些成长的切身体会和行业观察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帮助更多在迷茫期的同学少走一些弯路。

欢迎大家+微信 tinylab 进一步沟通,也可以了解下答主即将于 10 月中开放的 Linux 码农基本素养提升计划课程

~~~~~ 以下为首次回答 ~~~~~

谢邀,同时为题主积极思考职业发展点赞。

答主自己本科就是 CS 专业,研究生从事嵌入式实时系统(操作系统)方向,实习和工作分别在芯片公司、OS 公司和产品公司呆过,上下游走了一遍,业余也搞过各类社团、比赛、开源项目,现在管理一个小团队,也为业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交流平台(http://tinylab.org)并正积极思考和践行嵌入式教与学的便利化。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知乎乃至整个互联网,非常缺乏从事嵌入式行业的前辈。

非也。51CTO,CSDN,ChinaUnix,开源中国,Github 等平台以及其他各类软硬件开源社区,汇集了一大帮从事相关行业的同学。甚至知乎也有蛮多相关内容。所以,感觉题主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或者对业界的关注深度可以再进一步,包括专业媒体、校园比赛、开源社区、还有专业论坛甚至是行业峰会。这些都是接触业界同行,了解行业趋势的途径。

> 当周围cs同学能精准判断出,自己毕业后所属公司和大致薪资,并为之努力时,嵌入式方向的学生却非常迷茫,也导致很多人转向cs。

首先,如同其他同学提到的。嵌入式只是 CS 的一个方向,不好说嵌入式转 CS,反倒从系统角度用不同 layer 来理解会更好,或许可以说转到上下游不同 layer。从上到下或许可以这样看:项目管理,需求分析、UI设计/交互、软件(Web、App、游戏、大数据、云服务等),中间件/Framework,OS(内核、BIOS/Bootloader、其他Firmware、驱动、稳定性、性能、功耗等),硬件(电路、PCB、射频、天线等),结构,材料,机械等。

嵌入式狭义来讲差不多可以涵盖Framework,OS,硬件,然后逐步上下延伸。广义来讲,嵌入式领域的开发其实也涉及整个系统的方方面面,有些岗位或者职责需要对整个系统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一定程度的上下融会贯通。有些规模稍小的公司都是一个人承担好几个角色,不一定会划分到那么细。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嵌入式产品蛮多最终形态或者载体是设备,典型公司有华为、中兴、Apple。而软件方面则是Web服务/大数据、App、游戏,典型公司BAT。后者吵的热火朝天,攒得盆满钵满,其实,前者也不赖,只是后者资产轻,用户规模大,增值服务多,来钱快(资金流,规模效应,无库存风险等),本身掌控媒体资源(网媒也是Web服务,微信App也是个大媒体),声量大。其实,前者只是整体薪酬水平可能稍低一些,但是,就长期回报和个体情况来看,也不一定分出个高低,而且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准入门槛可能还稍微高些,越是到底层,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慢,持续积累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这两类公司其实也有很多交叉的业务,都有相互渗透或者合作的趋势,嵌入式的专业知识可能在两类公司的某些部门都有需求。比如说阿里有Yunos、而淘宝基础设施也要操作系统支撑,腾讯有微信硬件平台、也有安全管家之类的系统级App。

本质上还是要看实际能力和努力程度(参与度,学习热情,工作态度:消极应付还是作为创业者全身心投入),与公司具体用人部门的契合度以及是否在恰当的时机进入。

所以,表现得很迷茫其实感觉可以加强对信息的了解,做好应对,做足准备,以便增进信心。继续加油。

> 为什么从事嵌入式和电子行业的前辈们,很少谈及薪资?作为从事嵌入式行业的前辈,您是否愿意匿名谈谈自己的薪资和求职经历,为后来者点亮一盏明灯。有前辈愿意讲自己的求职经历吗?

其实这个问题跟上面也有点关系。从事嵌入式和电子行业的同学本来做的东西蛮多就不是直接跟用户打交道的,所以也不好跟用户吹嘘,用户根本看不到,没得show,即使是想吹的,也没大有机会和渠道,因为媒体资源被其他同学掌控了。还有一个是从业人员需求和规模差异很大,越是上层,从业人员会更多,一个设备可以承载成千上万个App,这个也会造成感知上认为“缺乏”嵌入式同行,实际也是相对基数少一些。

另外,薪资本身也是比较保密的内容,在学校可能还意识不到,在公司是保密协议规定不能泄露的内容,因为薪资本身比较敏感,由于不同的同学对薪酬或者拿到薪酬的人的了解程度或者看问题的角度本身是有差异的,不可避免会造成各类困扰,但是无论有多么可能的不公平性存在,薪酬最终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基本会与我们对公司的贡献或者业绩表现挂钩的,不然老板怎么攒剩余价值,或者说在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的当下,加上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在发完员工工资后,企业怎么样才能在确保生存的基础上去创造更多利润?

所以就薪酬而言,专业技能和软性素质(责任心、正直、协作)以及业绩产出(坐等安排还是主动思考,积极寻求突破,承揽挑战性工作)是最为关键的。行业薪酬只是一个整体带宽范围稍有差异,但是落在哪个带宽跟能力和产出正相关,这个才是决定薪酬的根本因素。当然,这个前提是自己还得必须了解行业趋势,加入一些必要的专业圈子,避免被上司“忽悠”(可能上司或者HR对行业趋势了解程度或者敏锐度也不够或者公司环境和现状使能),觉得能力和产出都超群(超出当前薪酬带宽)时可主动约谈上司求加薪,经过充分权衡后有必要也可以考虑另择高枝。类似无秘那些“奇葩”的管道信息很“负面”,再真真假假、奇葩怪诞,自行过滤后或许也可以看看趋势。

另外,就薪酬而言,除了每个月的基本薪资,其实有很多其他构成部分,比如说五险一金社保公积金(基数、比例差异大大)等基本福利、各类餐补车补话费旅游费、年终奖、绩效奖、专利奖励以及其他奖项、政策性退税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传统的设备设计与制造行业和新兴的智能设备创业公司也被互联网行业熏陶,要共赢,也给员工分期权或者股票,根据业绩和上市进度差异,这部分不一定马上能套现或分红,但是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综合分析其前景。

补充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薪酬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各个地区的生活成本和政府政策各有不同,有些差距还很大,可以提前做足够了解。比如北上广房价整体大五万一平,有些地方大五千,房租也是相差很大,几千块到几百块。而有些地方有退税政策,鼓励高新人才就业,有些则没有。当然,技术氛围和择业范围也会相应有差距,大城市的技术沙龙和可选公司也会较多,对开拓事业,增加就业选择机会也有好处,小地方则会受到一定限制。

至于求职经历,可以有很多层面:

0. 人才市场,好像 CS 专业比较少去
1. 校园招聘,准备简历,投简历,笔试,面试
2. 企业实习。表现好(够努力,多思考,善于求助,有亮点成绩),有岗位空缺的话可以直接拿Offer,甚至面霸很多企业,Offer 拿到手软
3. 成绩AAA,各类比赛,各类项目,超牛掰论文,直接拿很多公司Offer。
4. 有主导或者参与知名开源项目(比如在 Github,内核社区等),或许会收到企业或者猎头主动邀请
5. 通过亲戚朋友、师兄弟、老师、同行等推荐,前提是足够有实力,别坑推荐你的同学,不只是卖面子的问题,实际还是卖能力
6. 参加专业培训,系统地培养和提升一些专业能力
7. 先去到一家有实战机会和技术氛围的公司锻炼系统地提升技能

以上都有碰到过,不一而足,但努力程度够就不要担心起点低,起点低很多时候除了努力不够,也可能是缺少碰到“开窍”的机遇(合适的人,合适的战友,合适的导师,合适的事情,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环境,然后思维的天窗打开了)。如果碰到了,一定要努力改变。事在人为,勤能补拙。

> 本科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技术积累?如何准备校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

作为偏工科类的专业,基础(学科知识点理解深度和系统性、全面性),动手能力(实操的经历,项目、比赛、论文),以及一些通用的软性素质(分析、归纳、协作、创新思考和突破),还有一些基本素质(责任心、正直心)。当然,有出色的研究创新和牛逼的论文发表也很赞。这些方面通通要有真正的实践,亮点和举证,无法敷衍了事。

关于如何准备校招,感觉提前把自己框定到其中一类求职途径了,其实上面也提到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可以尝试。校招就是准备简历(简洁,清新,突出亮点)、笔试(基础扎实、智力题or软性素质题)、面试(正直、靠谱、实战能力和软性素质表现与举证)。

选择其实很艰难,但是如果心中预设了一个五年计划那就会好很多。不妨结合现状,先制定一个大概的五年计划,想象一下五年后自己梦想成为什么样子,如果要达成目标现在该怎么努力和规划,至于公司选择,就看能不能有利于达成自己的五年计划。在这个五年计划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支撑自己更长久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现在的学习环境越来越便利,资源和交流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愿充分借用各类环境和资源,创造出一个充实和快乐的学习生涯。

祝好!愿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愿充分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嗨!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聊聊我这些年在嵌入式这个江湖里摸爬滚打的经历。说实话,要说年薪嘛,这东西真是个“风向标”,每年、每个公司、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太一样,很难给一个绝对的数字。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嵌入式这个领域,只要你技术过硬,并且一直保持学习和进步,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并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最早是.............
  • 回答
    哥们,高中毕业想闯入嵌入式这块儿,挺有想法的!这行说实话,门槛有,但绝不是高不可攀,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下笨功夫,并且找对路子。别把什么“列表”整得那么官方,我跟你聊聊实实在在怎么啃下来。首先,你想进入嵌入式领域,得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简单说,它就是把电脑技术塞进各种“玩意儿”里,让它们变得“聪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音响领域里一个很细致也很关键的技术点。咱们就聊聊普通音箱和嵌入式音箱在声学上的差异,以及在声学装修时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会尽量说得详尽,避免那些“AI味儿”的术语堆砌。一、 普通音箱 vs. 嵌入式音箱:声学上的本质区别想象一下,你买回来一个造型别致、箱体精美的书.............
  • 回答
    .......
  • 回答
    掌握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单片机的基础,你已经具备了进入嵌入式 Linux 项目的坚实土壤。这就像你学会了如何搭建地基和框架,现在要开始装修,让它真正“活”起来。首先,你需要认识到,嵌入式 Linux 项目与你之前接触的单片机开发是截然不同的。单片机通常是“ baremetal”的,也就是直接对硬.............
  • 回答
    是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当然会信仰宗教,而且比例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低。科学研究本身并不排斥宗教信仰,这两者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共存的。至于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科学与宗教的对象和方法不同: 科学: 主要关注物质世界和可观测、可测量、可证伪的现象。科学研究依靠经验证据、逻辑推理、实验.............
  • 回答
    从事专利代理人行业有前途吗? 详细分析“从事专利代理人行业有前途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潜力巨大,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挑战。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服务行业,专利代理人的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行业发展的驱动力:1. 科技创新是根本驱动力: .............
  • 回答
    从事警察、律师、法官等需要直面社会阴暗面的职业,确实更容易产生厌世情绪。这并非是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长期浸淫在人性复杂和负面信息中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来看看警察这个职业。他们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但这份守护却意味着他们要频繁接触各种各样的罪案现场。无论是凶杀案的血腥、盗窃案的狡诈、还是家暴案的惨烈,.............
  • 回答
    当律政剧里的那些西装革履的律师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或者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时,你有没有想过,那份职业究竟是什么滋味?对我而言,律师这个职业,与其说是一份工作,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挑战、不断成长的修行。而在这条路上,我找到了许多让内心闪闪发光的乐趣。首先,知识的海洋,永不枯竭的探索之.............
  • 回答
    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人,可以说是每天都在与“土木工程”打交道,这不仅是一项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也充满了许多我们旁人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挑战。我这里有几个我朋友(都是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跟我讲过的,我觉得比较有趣的经历,尽量详细地讲给你听:1. 神秘的“风水大师”和施工进度我有个朋友是做房建项目的现场工程师,.............
  • 回答
    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看《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体验,充满了喜爱、无奈、好笑、甚至是偶尔的苦恼。这种体验就像品尝一道由自己熟悉食材烹制的菜肴,但厨师是别人,并且他加了一些不那么“正宗”的调料。以下是这种体验的详细剖析:1. 熟悉又陌生的亲切感: .............
  • 回答
    这心情我太理解了!咱们做这行的,压力大是常事儿,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都是特别真实的感受。我跟你一样,也是干模拟IC这块儿的。回想起来,自从踏进这个门槛,压力就没断过。一开始是学生时代,那时候觉得,能把那些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画明白了,做出点东西来,就牛了。但真正进入职.............
  • 回答
    从三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张飞留守徐州是否妥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妥当”与“不妥当”,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随之而来的风险。 详细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一、 张飞的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 优点: 勇猛过人,战力极强: 张飞是刘备集团中顶级的猛将,拥有万夫不当之.............
  • 回答
    做食品和餐饮这行的人,确实对吃的东西有自己一套更深入的看法,甚至有些“忌口”比一般人更讲究。他们不会去吃的食品,往往不是因为它们本身不好吃或者不健康,而是因为他们太了解背后的运作流程、原材料选择以及潜在的风险了。首先,那些经过过度加工、添加剂种类繁多、配料表长到吓人的预制食品和方便食品,是很多业内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太接地气了!我一个搞科研的,遇到这个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啊。每次在家庭聚会或者朋友小聚,一聊到工作,总有人会带着好奇又有点迷茫的眼神问:“你那个…研究的是什么呀?” 讲真,我有时候也挺想给他们来一套学术报告的,但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程度,那结果估计比我读过的所有文献加起来都催眠。所.............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孩,她选择了物理的道路,一个通常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领域的故事。她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系列深刻的内心挣扎、清晰的认知和坚定信念交织而成的结果。从小到大,她就不是那种只喜欢洋娃娃和公主裙的女孩。在同龄人还在玩过家家时,她已经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发光?为什么球.............
  • 回答
    太好了,从事航空业想学一门第二外语,这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这不仅能让你在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也能极大地拓展你的视野。要说“首推”什么,这其实有点像问“哪种飞机最快”——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如果非要给一个最普遍、最具有影响力的建议,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西班牙语.............
  • 回答
    2017 年,对我而言,是工程项目上跌宕起伏、收获颇丰的一年。作为一名工程师,那一年我身处几个不同的项目之中,每个都像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有阳光灿烂的坦途,也有荆棘丛生的陡坡。项目一:某市轨道交通延伸线项目(土建施工阶段)这是我参与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压力最大的一个。2017 年正值我们项目攻坚.............
  • 回答
    在我从事金融行业这几年里,最艰难的事情,我常常觉得是那种“看不到底”的压力,以及在巨额信息和快速变化中保持绝对理性的挑战。你可以想象一下,你不是在银行柜台后面,也不是在办公室里对着Excel表,而是在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的中央。这个发动机的每一个齿轮都代表着全球经济的某个角落,每一声轰鸣都可.............
  • 回答
    经济、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为了洞悉行业脉搏、预判经济走向,数据是他们的“粮食”,而获取这些“粮食”并加以“烹饪”分析,则依靠一系列专业渠道和强大工具。这可不是随便上网搜搜就能搞定的事儿,里面门道深着呢。数据资源获取的“朋友圈”想象一下,一个金融分析师需要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营收状况,或者一个宏观经济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