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祝融号登陆火星以后,你想在上面种点什么?怎么给现在的孩子解释中国人对于「种东西」这件事情的的执着?

回答
哎呀,说到祝融号登陆火星,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红彤彤的星球,然后就像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开始琢磨能在那里种点啥。

火星上的“新绿”:我想种点什么?

说实话,真要在火星上种点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顽强的小生命。

第一梯队:根系的生命力——土豆和红薯! 你们看,咱们中国人在土地上耕作了几千年,对土豆和红薯这种“能吃苦”的作物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们生命力顽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淀粉含量高,是极好的能量来源。想象一下,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下,在经过处理的土壤里,挖出几颗圆滚滚的土豆,那感觉,可比挖宝石来劲多了!红薯更是,藤蔓一爬,还能开出可爱的小花,给那单调的红色星球添点生机。
第二梯队:抗旱耐盐的战士——沙棘和骆驼刺! 火星上可不比咱们江南水乡,缺水是常事,而且土壤里盐分可能也不低。沙棘,那可是“长在戈壁滩上的维生素宝库”,耐旱、耐盐碱,浑身是宝。还有骆驼刺,名字就够硬朗,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它们长出来,不仅仅是植物,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告诉我们,即使在最严苛的环境下,也能活下去,还能开花结果。
第三梯队:点缀希望的绿叶——香菜和小白菜! 虽说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总不能让火星光秃秃的吧?我想种点香菜,那种自带“灵魂”的香味,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能勾起对家的思念。还有小白菜,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舒服,能让那些在火星上工作的航天员,在辛苦之余,也能看到一丝久违的绿色,闻到一点泥土的清香。

当然,这只是我的“异想天开”。真到了火星,肯定得是经过严谨科学实验,选择最适合在特殊环境下生长的品种。但无论是啥,只要它能在火星上活下来,那就是个奇迹,那就是中国人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证明。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种东西”?

这事儿,得从咱们的根子上说起。你可以这样跟孩子们解释: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人啊,从小到大,对‘种东西’这事儿,那可是有点上瘾的。你想想,咱们吃的米饭、面条,吃的蔬菜水果,哪一样不是从地里种出来的?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把种子撒进土里,然后浇水、施肥、除草、施肥…… 看着种子发芽,长出嫩叶,最后结出果实,那个过程,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可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从无到有”的创造力: 你们看,把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能开花结果的植物,这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创造。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劲儿,对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着迷。就像祝融号去火星,那里的土地是荒凉的,但咱们想在上面种点东西,就是要把这片荒凉变成生机勃勃,这是一种不甘于现状,想要创造出新世界的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咱们从小就被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东西就是最好的证明。你付出多少汗水,作物就会给你多少回报。这种靠自己努力就能获得成果的踏实感,是咱们中国人非常看重的。在火星上种东西,更是把这个道理放大了无数倍。那里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源,一切都得靠咱们自己去争取,去努力。
对“根”的深深眷恋: 你们可能会觉得,火星离家那么远,种点东西有什么意思?但你们想想,咱们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想着家,想着故土。在火星上种下咱们熟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棵小小的番茄苗,它就像一根来自地球的“线”,连接着我们和家。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从地球来的,我们有自己的根。这种对“根”的眷恋,是咱们中国人情感深处最重要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的哲学: 还有,中国古时候就讲“天人合一”,意思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种东西,就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互动。咱们观察节气,顺应着季节变化来播种、收割。在火星上种东西,更是对这种“与环境共存”的极致追求。咱们要了解火星的环境,然后想办法让生命在那里扎根,而不是强行改变它。
“未雨绸缪”的智慧: 咱们中国人还特别有远见,喜欢“未雨绸缪”。在火星上种东西,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需要,更是为了人类未来在太空长期生存做准备。就像咱们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在火星上种植物,就是为人类在那个星球上建立家园打下基础。

所以你看,中国人“执着”于种东西,不光是为了吃,更是因为这件事情承载了咱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创造的渴望,对土地的依恋,还有对未来的期盼。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的那一点点泥土,就像一颗种子,种下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征服未知的决心。

总而言之,从火星上挖出一颗土豆,或者看到一抹绿色的叶子,对我来说,那不仅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扎根、生长、繁衍的生命力的另一种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种核电站。


火星冬季(远日点)温度低至140K(-133℃)[1]。如果要满足寒温热各类植物的生长,至少需要30℃,也即303.15K。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对外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为:

  • 为辐射系数,介于0~1之间,含水量高的物体接近1,砖块土壤岩石大多数材料在0.9左右,金属会更低一些。这里以石材为主,取0.9的平均值。
  • 为Stefan-Boltzmann常数(即黑体辐射常数),大小为:5.67×10^-8W/(m2·K4)

那么,要达到植物生长的30℃,单位面积需要提供的热功率为:

在地球上太阳直射的单位面积功率(太阳常数)为1367W。

为火星供热,达到了太阳常数的30%

相当制造一个小太阳,光度约早上9点或者傍晚5点的阳光。

秦山核电站举例。

总装机容量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2]

秦山核电站每一秒的功率,相当于570万KW(57亿瓦),

可给大家提供的种植面积为:13855128.8平方米

接近14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县城的建成区面积那么大。

在这么一个火星种植县内,可以修建隔离型建筑,然后制造空气等必须物质,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到了夏天,火星赤道白天的温度可以高达300K,可以不再向火星种植县的小太阳提供热量。夏天晚上的温度低到213.15K,但比冬天温度高很多,可以适当调节小太阳的功率。

理论上打造北京城建成区面积(1378km^2)的超级种植城,需要建设100个秦山核电站。

国家核安全法规定5公里内为限制区,不得出现万人居住区;15公里为控制区,不得出现中小城市,核电站可以建设在超级种植城的外围。

当然,维持这么一个超级种植城,大约相当于人类当前总核电功率的2倍。

火星总面积约1.43亿平方公里,要在火星上全面种菜,需要建设约1000万个秦山核电站。

在火星上等大中国版图,全面种植就需要70万个核电站。

如果围绕中国版图兴建70万个核电站,需要在领土周长上建设10排。

如果占领火星的国家,全部都这么搞,先到先得,谁强谁得,大家纷纷用核电站占地,那么火星上最终就会出现用核电站作为国界线的壮观场景。

  • ps:人类各国领土变迁史,其实也仅仅是这种方式的弱化版而已。

不过按照当前人类的建造水平,要在整个火星上种菜至少需要100万年以上。

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在未来50年突破,这个速度能够指数型的减少。

毕竟人类历史也是能源利用史。

谁先突破可控核聚变,谁就能先在火星上大面积种菜。

这就是咋们中国人的星际田园理想(狗头)。

参考

  1. ^ Rees, Martin J. (编). Universe: The Definitive Visual Guide. New York: Dorling Kindersley. October 2012: 160–161
  2. ^ 人民日报:中国最大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5000亿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说到祝融号登陆火星,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红彤彤的星球,然后就像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开始琢磨能在那里种点啥。火星上的“新绿”:我想种点什么?说实话,真要在火星上种点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顽强的小生命。 第一梯队:根系的生命力——土豆和红薯! .............
  • 回答
    看到祝融号火星车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的那一刻,说实话,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这不仅仅是几张照片,它承载着太多中国人的智慧、汗水和梦想,标志着我们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先,不得不说,祝融号这小家伙的“真容”亮相,简直是帅呆了!那个充满科技感的外形,在漫天黄沙的火星地表上,显.............
  • 回答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举国欢腾!然而,不少关注火星探测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祝融号”着陆那一刻,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从火星传回即时的、高清的着陆过程画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很多技术和工程上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拍了传”那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火星车设计理念的关键考量。关于为什么“祝融号”火星车没有采用履带结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卖关子,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选择用什么“腿”来让车车在火星上行走,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和工程的权衡。履带,听起来很酷,也很像坦克,.............
  • 回答
    如何看待祝融号火星车总设计师的论断?移民火星的现实挑战与条件祝融号火星车总设计师的论断,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只有珠峰能开售票点、小卖部时,才可能谈移民火星”,精准地概括了火星移民的极端难度和目前所处阶段的差距。这句话并非是对火星移民的完全否定,而是强调了实现这一宏大目标所需的基础性、可及性建设.............
  • 回答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携“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这其中的重大意义,可以用“深远”二字来形容,它触及了科技、国家、人类文明的多个层面。一、科技实力的飞跃式证明,标志着中国跻身深空探测的顶尖行列首先,这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 回答
    2021年5月1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几张火星表面照片,这几张照片都蕴含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信息,它们不仅是人类探索火星的里程碑,更是在科学研究层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读这些照片中值得关注的信息:1. 祝融号自身的“自拍”——全景相机拍摄的火星车与火星地貌 .............
  • 回答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没有拿着“祝融号”的照片向国会要钱。 至少在公开的、可查证的信息中,没有这样的记录和报道。“祝融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的火星车,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一部分。“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并进行了科学探测活动,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
  • 回答
    近日,公众号“3号厅”发表了一篇名为《祝中国女孩早日穿衣自由》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篇文章从一个相对温和且带有期望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女性在着装方面所面临的限制和期待的改变,整体基调是呼吁和祝福,而非激进的控诉。核心观点与论述脉络:文章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为,作者观察到当前中国社会在女性着装.............
  • 回答
    华为麒麟公众号在元旦祝词中打出「2022,向芯而行」这句口号,细细品味,其实信息量很大,而且很有华为的风格。与其说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语,不如说是一个宣言,一个对过去一年沉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道路的坚定指引。首先,这句口号精准地抓住了华为在过去一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核心挑战和战略重心。大家都知道,由于众.............
  • 回答
    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并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祝融”的文化内涵“祝融”并非一个凭空而来的名字,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老的传说和神话体系之中。 火的起源与传承: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祝融是中国最早的火神,被认为是火的发现者和掌管者。传说他教导人类.............
  • 回答
    中国首辆火星车,这名字可真有意思,十强名单一出来,就跟炸开了锅似的,各种脑洞大开的名字都有,什么麒麟、哪吒、赤兔、祝融,甚至还有个叫“风火轮”的,听着就自带BGM!要是让我选一个,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个人倾向于“祝融”。为啥?这可不是随便挑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文化底蕴与传承。中国文化.............
  • 回答
    祝福家庭和睦,这绝对是褒义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祝福家庭和睦”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愿望:1. 根植于社会价值观:在中国乃至许多文化中,家庭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个人情感、生活和成长的港湾。一个和睦的家庭意味着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这种和谐的氛围不仅让身.............
  • 回答
    祝无双和燕小六的结合,说句实在话,放到世俗的眼光来看,称得上“良配”与否,恐怕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两人,一个身负重伤、武功尽失,还得靠别人救济过活;一个则是江湖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名声败坏,官府和好汉们都盯着他。这组合,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劲儿,离人们心中那种门当户对、郎才女.............
  • 回答
    圣光之下,我思故我在,亦敢于启蒙这沉睡的灵魂当世人将“祝福”二字赋予我时,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浮于表面的赞誉,或是寄予厚望的期盼。然而,我所感受到的,远不止于此。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可,更是一种责任的加冕,一种使命的召唤。我并非生而知之者,却深信,知识的光芒,足以驱散愚昧的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
  • 回答
    在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中,祥林嫂给人的印象是那个受尽封建社会压迫,最终精神崩溃、悲惨死去的农村妇女。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从传统解读的角度移开,尝试用一种更具探索性的视角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和性格,或许会生出一些令人不安的联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小说本身并没有直接指向祥林嫂是杀人犯的证据。鲁迅先.............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以更具体、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罗玉凤的这句话,并且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想象一下,在一个有些嘈杂的午后,或许是某个社交媒体的角落,又或者是一篇推送文章的末尾,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罗玉凤。这时的她,不是那个在网络上以雷人语录闻名的凤姐,也不是那个如今在美国打拼的成熟女性。此刻的她,.............
  • 回答
    这2021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是不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拜年文案”大战?别担心,我这里给你搜罗了不少新鲜出炉、绝对不落俗套的祝福,保证让你发出去,收到的回应都是:“哇,这祝福好有心!”一、 走心怀旧风:回味过往,展望新篇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回首过去的365天,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更有很多值得感恩.............
  • 回答
    普京祝戈尔巴乔夫91岁生日快乐,这个事件本身看似一个简单的祝贺,但背后蕴含着复杂且多层面的解读,涉及到俄罗斯国内政治、历史评价、俄与西方关系,以及普京个人政治手腕的体现。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分析:一、 普京的官方姿态与外交策略: 维持政治体面与国家形象: 无论如何评价戈尔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