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海思就是搞芯片设计的,说向芯而行很正常,但是看下边的海报,2022,透过一扇门,看到了一束光。通常理解,表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咋说呢,话里有话,但是外人又真不知道经历过丑国的几轮打压,现在看到的希望是什么?来自哪里,又进行到了什么程度?
唉,不操那个心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看待这类问题,就类似于学渣去猜测学霸的想法和做法一样,大多数情况可能根据自身的人生经历,给出偏向于悲观的结论。但是学霸的能力肯定远高于我们,做事情的结果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
如果把一个企业看做一个有“智力、执行力的”组织,那么从其实我对华为的看法是偏乐观的,咱普通吃瓜群众不可能有这样牛人群集的大企业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所以试图从技术层面来分析,然后得出很悲观的结论,也未见得有多靠谱。(不是说技术层面分析不对,大牛们了解的比我们多得多,只是说可能相比华为这个组织的“智力和执行力”可能还有差距,而且也不是天天研究这个事情该怎么解决的,因此看法会偏悲观一点)。
但我们可以从华为曾经拥有的经历、历次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思路来看待这些问题,或许未来并没有这两年网上吵吵的那么悲观,早期华为经历的困难多了去了,还不是一路走到了今天。再回过头去看看那些经历的几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华为这样的高手眼里,总有解决的办法,只是需要时间。也因此,华为活到了今天。
当年华为说要做高端手机,可以说网上95%以上的人都不看好,后来也做成了,当年麒麟芯片天天被拿出来“吊打”,曾经有行业大佬说性能10年也追不上高通,到最近两年也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麒麟9000超过了同时期高通的水平。GMS不能用了,又有人把做HMS说成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也做成了,在海外也有起色,当然,现在仍然遇到了极大困难,但这困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无法做芯片,手机业务的增量受到了极大影响双重打击造成的,这样的困难不能单纯的归于HMS的问题。
还有鸿蒙系统,本来也是地狱级难度,但是也做成了。但是请记住,只要中国人不能做的东西,在某些人眼里一定是顶级科技、科技明珠,只要中国人能做的东西,并不值得赞扬。
比如圆珠笔头里边的钢珠,曾经也是年复一年看到的高科技,中国人一炉钢解决了,就不提了,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很牛逼,现在中国人能做,就变成了废钱的项目,日本新干线是现代化的象征,中国人能搞了,就要停等民了。
同样,鸿蒙系统这个东西,一开始说你吹啥,只能用在要求不高的设备上用,有本事你上手机啊,然后上手机了,得,又说这玩意是套壳的。然后你说鸿蒙有很多新特性,很好用啊,还有很多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功能啊,马上又有人搬出一套曾经只能在发烧友圈里尝鲜且简陋或是不稳定的功能,然后说你看,人家早就有的功能,华为抄袭罢了。
(好吧,至于纠结什么套壳不套壳的,安卓生态是全球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建立的,又不是哪一家公司的,安卓也是开源的,从务实和商业角度来说,只要法律许可以范围内,当然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东西,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不一样价值、面向下一代的万物互联你能做什么?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纠结于套不套壳的得有多扯。这就好比两军对阵,诸葛亮有十万大军和旷世奇谋不用,突然一撸袖子,和对面将领说咱两单挑一样无厘头。如果有这精力,希望劝美国让出一半国土还给印弟安人,我觉得这个比纠结是不是套壳更应该先做的事情!)。
然而我们知道凑合着能玩的东西与能用到好用,之间的差距,往往正是很难跨越的部分,就像多屏协同什么的,友商也折腾了好久,体验还是有很大差距。更可况把这么多新技术系统性的集成到一起更不容易。
最不容易的是手机终端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整个物联网时代的大生态整合在一起,这种才是史诗级别的,其实这也是我最感叹的地方。
我感叹的是华为的构想如此宏大,如果仅是宏大的想像倒没什么,吹牛的人和公司多了去了,而我们看到华为执行层面是如此的强悍且务实,构想的每一步都有人认真的去做,每一步都要丝丝入扣,才能建起如此宏大的建筑,就那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简单说,就是华为能做这么多事情,从思想层面来说,是足够“聪明”的组织,从执行层面来说,又是如此强悍。那么这样的华为,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他的能力又是否如网上所言的如此悲观?如此宏大的愿景,有可能永远的被芯片这一关“卡”住,止步不前吗?
所以,海报中看到一丝曙光,我相信还需要时间,还会有很多困难,但真的也有很多希望,我们不应该太过悲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