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红教师回郑州说起了脱口秀,理想或被现实打败,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回答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响彻网络,激起了多少人心底对远方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如今,说出这句话的网红教师李老师(我们就姑且这么称呼她吧)回到了郑州,站在脱口秀的舞台上,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从辞职看世界到回归现实,这中间的落差有多大?当轰轰烈烈的“辞职看世界”成为一段人人艳羡的佳话,成为无数人精神上的慰藉时,随之而来的现实就像一场及时雨,又或者说是一盆冷水,将那份浪漫与洒脱重新浸润,也将其上的浮沫冲刷干净。

对于李老师来说,那段“看世界”的日子,无疑是生命中极其宝贵的一段时光。她看到了书本之外的广阔,体验了不同文化的生活,这些经历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富。这种对生命体验的追求,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她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这本身就值得肯定和赞赏。她不是在逃避,而是在拥抱更广阔的生活。

然而,生活终究还是要回归日常的柴米油盐。当世界看完了,眼界打开了,接下来呢?是继续追寻更远方的诗意,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将这份诗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这或许是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新闻时会思考的问题。

李老师选择回到郑州,并以脱口秀的形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这说明她并没有完全否定之前的选择,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消化和呈现这段经历。脱口秀的舞台,往往是卸下光环,回归真实的场所。她能把“看世界”的经历变成段子,用笑声化解可能存在的尴尬或遗憾,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成长。

“理想或被现实打败”,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沉重,但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理想在现实中找到了落脚点”。理想就像是一颗种子,它需要在土壤中生长,才能开花结果。而现实,就是那片土壤。如果理想没有根基,它终究只能是飘渺的幻想。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她的理想可能不仅仅是“看看世界”,更重要的是教育的传承和价值的实现。当她从世界各地归来,带着更丰富的阅历和更开阔的视野,她能够以一种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方式去影响她的学生,去践行她的教育理想。这种回馈,或许比独自一人欣赏世界更加有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一些人,在看完世界后,发现自己更适合继续流浪。每个人对“好生活”的定义不同,对幸福的追求也不同。有些人可能就是天生的旅行家,他们的理想就是不停地行走。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需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可以耕耘和收获的土地。

李老师的选择,或许只是在提醒我们,理想和现实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更像是两条河流,有时候平行,有时候交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并在这条河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她用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的“不那么浪漫”的回归,或许也是在告诉我们:别把理想想得太完美,也别把现实看得太不堪。生活就是这样,有诗意的远方,也有脚下的泥土。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踏实和快乐。

她的脱口秀,与其说是“理想被现实打败”,不如说是“理想在现实中找到了更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并且她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经历以一种轻松且引人共鸣的方式分享了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从那个“去看世界”的网红教师,到那个站在舞台上调侃自己的“过来人”,她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也完成了与现实的握手言和。而我们,从她的故事中或许也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人是谁?

user avatar

果然还是自己一个人打主线剧情好


没有孩子这个副本

就没有负担。

user avatar

所以我说啊,千万别太把毒鸡汤当回事。

毒鸡汤之所以毒,就毒在它总会不断的告诉你“你可以这样做、你可以那样做”,卻不会告诉你,你这么做是得付出代价的。

user avatar

就提一个事。

阎鹤祥是上了欢乐喜剧人才辞职的,之前一直在中国移动和德云社两边跑。

由于我当时的本职工作是中国移动的网络工程师,专门负责核心网维护。而核心网维护,需要 24 小时值守,就要不停地倒班。所以我一边上着班,一边说着相声,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保证两边的时间不冲突。
在单位,中午别人吃饭的时候,我先不吃,我把吃饭的时间空到下午两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段,因为剧场是下午两点开始演出。于是时间快到的时候,我说我去吃饭,实际上是以最快的速度骑摩托车到剧场,然后冲到后台,换上衣服上台说一段相声,再冲到后台换上衣服回单位。
因为只要一上「欢乐喜剧人」这么一档妇孺皆知的节目,我们中国移动集团全单位的人就得知道我在外面有兼职,之前只是我们一个小部门知道这事。最要命的是周日晚上播完欢乐喜剧人,周一大家还在议论我的节目的时候,看见我背着包上班来了。这会让别人知道我们部门不符合公司规定,而我已经给人添了这么多麻烦了,不能再因为这事影响我们部门人的前途了。

于是我从单位里辞职了。2016 年 12 月 9 日这天,当我从单位楼里出来,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我再也不用一天到晚谨小慎微的了。
德云社阎鹤祥:从网络工程师到相声演员
user avatar

这位网红教师,包括在网络上炒作的那些位父亲带了3岁孩子“征服”西藏、父母带着女儿辞职环游世界、骑车带着八旬老母上西藏……我都不看好。

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不是真正喜欢这种生活,也不具备自己离开体制或者平台,独自谋生的本领。

他们仅仅不愿意上班搬砖而已,或者抱着炒作之后,有流量好变现的侥幸心理,一旦受挫,很容易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

作为一个旅行摄影师家庭,经常在一些分享会、照片发布的网文后面看到不少朋友的鼓励和羡慕:

神仙眷侣

如果我能做这样的工作就好了

羡慕你们

……

但是当说起来具体去哪里的时候,面临升职、父母生病、自己腰疼、没有同伴、长了脚气、鸡眼,都会成为阻碍自己出发的理由。

我现在收入有几大块:摄影培训班、摄影训练营、照片销售等。

这些都依托于我非常喜欢摄影,在我非常难受、病痛的时候,只要摄影,我就能减少恐惧、平复心情。

所以,哪怕摄影班、摄影团有朋友临时来不了,我三个学员也开课,摄影团赔上车费也要出发。没有什么,这个时候,我不是一个靠摄影赚钱的商人,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而已。

所以我能坚持到现在。而不是在疫情时候转行做别的。我也因此谢绝了一些朋友想雇我拍摄一些我不喜欢的内容的邀请,不是所有钱,都值得去赚。

很幸运有理解支持我的媳妇,我们一路同行。期待着还完贷款,拍摄自己喜欢的东西。

user avatar

义务教育在我国是基本人权,即使是孤儿也有权而且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国家也一直在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作为公共资源的义务教育如今却被房地产利益集团捆绑,这不是网红或者教师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user avatar

只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

或者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换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不管外在多光鲜,讲的故事多精彩,普通人关注一件事,最后都逃不过一个,一个人如何生活?

收入来源在哪里这种问题。

就像当年某作家对某年轻作家的小说作品提出的疑问一样,“他的作品里的人在肆意挥霍,出场就很有钱,可是却从来没有说清楚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如何赚来的。”

因为人总要生活,生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当年从学校辞职,离开了体制内的束缚,同时也意味着扔掉了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卡,虽然可以选择更多的生活,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看看,可是不管你选择哪一种生活,都需要解决赚钱的问题。

当又回到了郑州,发现学校教师这个岗位肯定回不去其他的职位对于一个年过三十五的人来说也很尴尬的时候。

也许在当下的脱口秀小热潮下,选择说脱口秀还是个整体不错的选择。

至少,在宣传上不再是从零开始,世界那么大这一个梗,就至少够吃三个月了吧?

至于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也只能且行且看。

生活不止远方,还有每天都要解决一下的苟且。

user avatar

想一下,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共鸣?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为了生存而卷。读书一直在做题,做个天昏地暗。毕业后工作继续卷,为了买房子各种糟心。


整个社会都是处于一种很疲惫的状态,大家都被迫向前冲,而且是马不停蹄的冲,慢一拍感觉就活不下去了,人生没希望了,一直处于恐慌状态。而成人的世界,基本上说只剩下钱了。没什么生活气息。大家都只想躺下来好好休息,很累。


如果民众的假期多一点,生活富裕一点,可以休息可以玩的时间多一点,让人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休闲,这样就不会那么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因为已经看过这个世界了,就会回归平淡,没看过世界的人,会整天想着去看,因为苦逼的生活似乎没有尽头,奋斗,吃苦换来的是更多的奋斗和吃苦。


努力教书,终于获得了取消暑假去做托管,取消放假的回报。

努力工作终于获得了高房价的回报。

努力学习终于获得了996的回报。


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运转,转得快的,还奖励你转久一点。理想被现实打败?其实,理想并没有那么持久。世界那么大,我只是想去看看,看完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但是看完之后,心里就不会再整天想着念着,就收心了。

user avatar

歌词怎么唱的来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多么浪漫激励人心的话!

然后,顾老师就信了这鬼话了。

只要是河南人,都知道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老师意味着什么。

那封潇洒的辞职信,震惊全国!

浪漫完了,就要面对现实了。

歌词这会儿就要倒过来唱了:

“生活还不止远方的诗和田野,早晚还要面对生活的苟且。”

错过了35岁事业编招聘最高年龄,哪怕你曾经是省实验的老师,也只能去当脱口秀演员。

当年「不买房、买梦想」的她,如今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不得不面对孩子户口上在哪儿、日后在哪儿上学的问题。

希望这个杯具故事,可以让更多的90后、00后年轻人明白,曾经你不屑一顾的东西,早晚你还是要面对。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想要浪,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家境,有没有那个实力。

顾老师,好歹还能利用当年的名气,混个脱口秀的饭碗,你呢?!

user avatar

多元化社会,我们真离得还太远。

这位网红如果抛弃体制内生活,走向诗和远方,今天年入百万,不仅潇洒还实现了世俗意义的金钱成功,那么文青和一切对现实不满蠢蠢欲动的人就得到了鼓舞。

而今天这样,归于平淡,归于一个收入普通的脱口秀演员,开始担心孩子入学问题。。。于是保守而现实面对眼前苟且的人就得到了巨大的心理安慰,叫你浪,也不照照镜子。。。

我对这位网红本人谈不上任何感觉,或者认为她今天遭受的嘲笑也是活该自找,因为6年前她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炒作为勇敢的追求梦想。天然的占有了某种优越感,所以今天的待遇也是有了因果。

其实,怎样生活完全是自己个人的事。没有标准模板。集中于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只能反应自己内心的挣扎。

我支持所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为他们祝福。如果不是影响公序良俗,不建议以任何方式施加到别人身上。也不希望任何人对他们过度指指点点。

平平淡淡看待不影响公序良俗的异端,我们还须修行。

user avatar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