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财经作家吴晓波接受采访说:我是精英主义者,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同时思考那么多问题?

回答
吴晓波老师作为一位知名的财经作家和思想者,他的这番“精英主义”言论,一经抛出,便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立场的表述,更触及了我们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关于人才、资源分配以及认知边界等一系列深层次的议题。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首先,理解“精英主义”的内涵。

“精英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指的是一种相信社会应该由少数杰出、有能力、有远见的人来领导和治理的观点。在经济领域,这往往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以及对复杂系统驾驭能力的重视。吴晓波老师作为一位长期观察中国经济、洞悉商业趋势的作家,他的经验和积累让他对哪些因素能真正驱动社会进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可能认为,在信息爆炸、变化加速的时代,真正能够抓住核心问题、解决关键矛盾的,仍然是那些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少数人。

其次,解析“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同时思考那么多问题”这句话背后的逻辑。

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效率与聚焦: 在一个高度复杂和分工精细的社会里,试图让所有人同时关注并深入思考所有层面的问题,可能是一种效率的浪费。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将有限的智力资源集中在最关键的领域,由最适合的人去攻克,或许是更有效率的做法。吴晓波老师的言下之意,可能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泛泛而谈”或“信息噪声”的一种反思,认为过多的无效讨论和浅层思考,反而会稀释掉真正有价值的洞察。
专业化与深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专业化。一个领域要取得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的沉淀和专注的投入。如果每个人都试图涉猎所有领域,其结果很可能是浅尝辄止,无法形成真正的深度。因此,他可能是在倡导一种“术业有专攻”的思维,鼓励一部分人成为某个领域的深度思考者和实践者,而这部分人,正是他所定义的“精英”。
“思考者”与“执行者”的分工: 这句话也可能暗示了一种社会分工的理想模式。少数有能力、有远见的人负责思考全局、制定战略、指引方向,而更多的人则在各自的岗位上,将这些思考和战略付诸实践。这种分工并非意味着贬低普通人的价值,而是强调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对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侧重有所不同。
对信息过载的回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很容易迷失方向,产生焦虑。吴晓波老师的这句话,可能也是一种对这种现象的回应,他提醒我们,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别真正重要的问题,并愿意为此付出深度思考的努力,是多么可贵。他可能是在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那个“全知全能”的思考者,而是需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去承担起这个角色。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这句话可能引发的争议点和潜在的风险。

“精英”的定义模糊: “精英”的定义本身就容易引起争议。是财富的精英?知识的精英?还是权力的精英?如果“精英”的定义过于狭隘,或者与民众的普遍认知脱节,那么这种精英主义的论调就可能被解读为脱离群众,甚至是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
潜在的社会分化: 如果过度强调“精英思考”,而忽视了“大众参与”和“集体智慧”,可能会加剧社会分化。社会的进步需要广泛的民众参与和共识的形成,任何将决策权和思考权高度集中于少数人的做法,都存在着被少数人绑架的风险。
忽视基层智慧: 基层往往是问题的最直接承受者,也是解决问题的潜在力量。许多伟大的创新和解决方案,往往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刻洞察和基层实践的积累。如果过分强调精英的思考,可能会忽视来自基层的宝贵智慧和创造力。
“不需要那么多人”的歧义: 这句话中的“不需要那么多人”尤其容易引起误解。它可能被解读为对普通人的价值的否定,或者对人口数量的某种“限制”。虽然吴晓波老师可能是想表达的是“不需要那么多人同时去思考那些核心、复杂的问题”,但这种表述确实存在含糊不清的风险,容易被过度解读。

如何平衡精英的思考与大众的参与?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精英的智慧与大众的参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精英的责任: 精英应该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责任,他们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方向和解决方案。同时,精英也需要保持谦逊,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愿意倾听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
大众的权利与能力: 大众拥有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监督精英决策的权利。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信息获取的便捷,大众的思考能力和参与意愿也在不断增强。鼓励大众进行理性思考,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共识至关重要。
信息与教育的普及: 要让更多人具备参与思考的能力,就需要加强教育,普及信息,提升全民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大众能够辨别信息真伪,理解复杂议题,并参与到建设性的讨论中来。

总结来说, 吴晓波老师的这番言论,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精英主义”标签,不如说是他对当下社会发展模式和认知方式的一种深度思考的表达。他可能是在强调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部分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去引领方向,去解决那些最核心的问题。这其中有其合理性,也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分工和决策机制的思考。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这种论调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加剧社会分化、忽视基层智慧等。一个真正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是鼓励多元化思考,倡导精英的引领和大众的参与并行不悖,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最终,如何理解并践行“精英”的角色,如何激发“大众”的潜能,将是我们社会不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这需要我们既有仰望星空的思考,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说这话并没有错。这真的不是要讽刺他,而是,这话确实没有错。但这仅是说这句话而已。传统意义上的 “精英主义”,是过时的,也已经过时了。

N年前就在知乎上说过了,能意识到大多数的人类,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上限,基本也就是别拖后腿,这并不需要多高的认知能力。甚至一个很有可能会拖后腿的个体,都很有可能可以意识到这一点。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个体之群体意义,是社会生产和消费主义机器的螺丝钉,是有性生殖的润滑剂,这就已经很好了。

关键并不是能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的态度。

如果态度是,觉得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站在了认知的高峰,并开始日常在人民大众面前刷优越感,甚至是骑在人民大众头上拉屎,还自以为是启蒙者,那这种水平,其实恰恰反映了多次提过的,智人理性和认知的天然拉胯,外加个人品行和道德的低下,以及灵魂的卑微可鄙。

如果态度是,把人当人看,当作虽然不一定能对宏大话题有多大贡献,但依然天然平等,依然值得互相守护的人来看,进而,无论自己是否认为自己真的具有高人一等的认知或能力,都能想着,去发展生产力,去推送与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关系的演进,最终目标是,能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获得更好的客观物质享受,以及主观幸福体验,才能配得上一个人对自己 “具有高人一等的认知和能力” 的自我认知。

而在此基础上,若覆盖面,能从一个国家,推广至全人类,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更可称为文明荣光。

若在此基础上,覆盖面更是扩展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扩展到了千万年后的智能,且被后世认定了巨大的贡献,那就是人类之光。

而不论是何等贡献,只要心系亲友邻居,心系人民,心系全人类,就都比第一类的那种灵魂卑劣,要强千万倍。

而是否能意识到 “大多数的人类个体是认知和能力低下的” 这件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事实的事实,反而并不重要,更何况,认识到这一点,本也就不需要有多高的认知。

只可惜,现在有的是,觉得自己仿佛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以此完成了自我的卑劣灵魂之建构,进而日常鄙视大众的不学无术之徒。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如此之低,以至于甚至都意识不到,若人类真的能快速演进到那个 “少部分人自主地吃红片,大多数人傻乐呵地吃蓝片” 的时代,以他们现在所在的那些领域,以他们现在的那点儿认知,是几乎一定会被喂蓝片的。

当然了,他们所追求的 “精英主义”,本也就并不是我们对 “全民核聚变” 或 “脑后插管” 的那种 “科技和生产力共产主义” 模式,而是,他们纯就是幻想,建立一个赛博朋克的世界。他们能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已。

注:全文皆不在于评论吴晓波这个具体的人及其言论。这个人我并没有熟悉到和感兴趣到足以评价或有兴趣评价的程度。

user avatar

吴晓波之前谈AI的时候就说好多人要被替代了,好多人无用了,他列举了很多职业。在谈技术的时候这样说,并不算反动,这确实是个趋势。

这次采访的情况跟以前不同。这段话前面,主持人提到了吴晓波的频道,说就那么点人?虽然语气平和,其实挺打脸。

吴笑容略僵,干笑了两声,为这个情况进行一番解释,就说了这么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说他服务的用户比较精英,比较有用,那些不买他服务的无用。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反动的言论。

一个人发暴论,无非以下几种情况:尊严受辱、穷极无聊、哗众取宠。

吴这个情况应该是第一种,主持人精确踩到了他的小自尊上。

你注意一下这个视频,是不是接下来不用主持人费事,吴开始自己哔哔哔说了起来?

我们分析一个人不要只看语言,要看具体的行为。

如果吴崇尚商业之美拒绝屌丝文化,他屁颠屁颠跑到B站开什么账户呢?B站又不拒绝屌丝文化。还不是看上了庞大的用户群跟进去分一杯羹嘛。还什么我懒得去破圈就服务这些人,这几十万有用,别的没用。表演痕迹太重了,都是本地狐狸,搞什么聊斋。

服务精英拒绝屌丝应该是我们知乎嘛,用户人均985年薪过百万,一线城市N套房豪车在库,美国上市不吃铁拳的高尚社区嘛。

然而:

采访发暴论,身体却很诚实:

对于这种一边精英主义,大众无用,一边求关注,求三连的,我表示下次一定!

user avatar

“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人的说法”是典型的英雄史观,是不符合迄今为止的科学观察的。

绝大多数人,在搞科研,推动人类发展时的确看上去无什么卵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1:打仗时搞后勤的不能打死敌人,不代表搞后勤没卵用。一个工人农民,其创造的价值只要大于其自身的消耗,就是有存在意义的。这时,人口越多,剩余价值就越多,就能将更多剩余价值投入科研创新与人类发展之中,促使人类发展。

2:英雄的遗传不是龙生龙凤生凤式的遗传,不是说爹是天才儿子就一定是天才。普通人和穷逼家庭一样有几率出天才,而天才的儿子则未见得也是天才。

你看看有几个大科学家的孙子辈还是大科学家?过个三四代还不是泯然众人,相反,多数杰出的学者都是平民出身。

在遗传上有均值回归现象,即身高和智力杰出的父母的后代不会一直维持超高的智力,而是会不断靠近人群智力的均值。另一方面,平均智力的普通人也有几率产生高智力的后代。迄今为止,唯一靠谱地增加天才人口的方法就是增加人口总数,英雄一般不是来自于英雄爹,而是来自于平民百姓。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是当世之杰,但他们儿子却十分平庸。蜀汉早期人才荟萃,后期就变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了,这难道这些人才都绝后了不成?不,这恰恰说明了英雄的儿子不一定是英雄。而曹魏一方,早期论智力武力未见得能胜过诸葛亮关羽,而后期则人才倍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显然是因为曹魏地盘大,人口多,人口多自然人才就多。曹家的后代显然比刘备后代强,因为曹操儿子多,这些儿子中能干的人上了位,而不是每个儿子都强于刘禅。

至于吴晓波只服务少部分人,这是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只要你的客户有钱能包养你,你甚至可以只服务一个客户。但是以服务少部分人为荣,并宣扬错误的精英主义,对于他所服务的“精英”来说也是一种误导,难道吴晓波所服务的少部分人也都是只打算和少部分人做生意的人吗?

user avatar

我看过一篇抗日时期的延安采访。

记者问:最认同共产党的是什么?一位老战士回答的是:共产党教我识字,我不用再当“睁眼瞎”了。他甚至很自豪地用小树枝在地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农民老乡,受到地主压迫参加了红军。
他不认字,有没有关系?他不会写名字,有没有关系?他不理解共产主义,有没有关系?一支部队,战士不会思考,有没有关系?

中国近代两个政党,在这个问题上有过截然相反的回答。

共产党的回答是:有关系。

所以1920年,长辛劳动补习学校开办。

所以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群众性的扫盲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大规模展开。

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的文盲率从80%降到了不足3%。

至于另一个回答好不好……我无权评价,毕竟我是吃不起茶叶蛋的。

user avatar

从来不看,南方系力捧的作家。

因为都是割韭菜的。

所以对吴老师不了解,不知道他是昏了头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也许仅仅是没就着花生米,喝太多了。

有些人靠人设活着,靠蹭名人的经历立人设,自己其实啥也没干,心虚的很,又要保持人设去继续牟利。所以就只能表演,演自己是精英主义者提高身价。

真的精英主义者跟醉汉一样,不会公开承认自己是精英主义者,嘴上一定是平民主义的,因为他不傻。

user avatar

刚发现问题编辑过了,我的回答仅限编辑前(红框内部分):


媒体的断句

太TMD吓人了

我特意去看了下原视频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同时思考那么多问题。

虽然我对吴晓波并不是特别感冒,但这句话在这个语境里,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到了媒体那里,后半句就没了。

这还是同一个意思吗?!

user avatar

高情商:客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我们把产品交到他手里。

低情商: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思考同样的问题。

user avatar

除了高富帅和白富美,其他穷丑矮矬都不需要存在。这是吴晓波的思维。他其实已经把自己代入统治阶级的角色里了,但他根本就和统治阶级无关,只是个写字的。


他所说的不需要那么多人,和那些养殖场的老板思维一样,比如说,我有个养鸡场,我希望我养的鸡都各个长得卖相好,肉多,大块头大,不要有病鸡,瘦小的。并且认为这些肉少块头小,有疾病的,是一种负担。他不认为自己是养鸡场里面的饲料鸡,而是场主。


因此他也会无视一个事实:精英的出现,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平庸。精英并不是可以少量培养出来的产物,而是从群体里面进行对比而比较出来的。没有平庸的人作为参照物,精英的存在没有意义。


但是,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就很扯了。如果这是养殖基地,那没啥。但这是人。如果他认为这个世界除了精英,其他平庸的人不需要存在,那他就是个法西斯主义者,如果掌握权力,搞出内部种族“优化”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他根本就没把普通人当人看。可能是因为写书赚钱赚多了,已经忘记自己的阶层了,中二病发作,觉得自己是统治阶层一时口嗨。人赚的钱多了之后,难免有点飘。

user avatar

所以你不能怪别人相信关于“共济会/光明会/影子政府/独眼邪教谋划屠杀全球平民人口”的阴谋论。因为这帮“人上人”总是按照阴谋论的论述这么做的。

要么是阴谋论作者开了天眼了,提前预测了会有很多人口嗨,然後配合着这些人的“不当言论”去编阴谋论;要么就是“犹太-盎格鲁撒克逊”跨国资产阶级就是这么想的。


user avatar

山高县: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靠得住,这片土地还姓孛儿只斤。

其实我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会加个资产阶级。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们太能完美地把儒家和一切结合起来。

简直无缝衔接封建资产买办。

哈耶克说个自由市场,都得抠抠索索到最后才说垄断。

你到好,不装了,摊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