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1 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一事?此事会对中国目前的「财经公关」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回答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案:对中国财经公关行业的深远影响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一事,在中国新闻界和财经公关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揭示了财经公关行业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复杂关系和潜在风险。要全面看待此事及其对中国财经公关行业的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案的性质和影响

21世纪网被指控利用虚假信息,通过“有偿新闻”的方式向企业收取“新闻监督费”或“声明费”,以换取正面报道或撤回负面报道。其核心问题在于:

新闻失实与虚假信息传播: 以虚构或夸大事实为基础进行报道,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敲诈勒索与利益输送: 利用媒体的监督权,对企业进行敲诈,将新闻报道变成了牟利的工具。
媒体公信力受损: 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导致公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下降。
对企业形象的破坏: 受害企业可能面临声誉危机,甚至影响正常经营。

这起事件的爆发,让公众和监管部门开始重新审视媒体的生存模式和盈利方式,以及财经公关在其中的角色。

二、 此事对中国“财经公关”行业带来的改变

“财经公关”是企业与财经媒体、投资者、分析师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桥梁,其核心任务是通过专业、合规的方式塑造和维护企业的财经形象。21世纪网事件对其影响是多方面的、颠覆性的,并且是长期性的:

1. 提升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 类似事件的发生,必然会促使监管部门收紧对新闻传播、有偿新闻、敲诈勒索等行为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如《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关于敲诈勒索的条款)可能会得到更严格的执行和解释。
媒体从业人员的警示: 这起事件无疑给所有媒体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尤其是那些负责财经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他们将更加谨慎地处理新闻线索和企业公关活动,避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红线。
行业协会的自律强化: 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记者协会、中国广告协会等)可能会加强对会员单位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行为规范约束,推动行业内部的自律和净化。

2. 改变企业与媒体的合作模式:

企业对媒体选择的谨慎性增加: 在经历过此类事件后,企业在与媒体合作时会更加审慎。他们会更加关注媒体的公信力、报道的专业性以及记者的职业操守。一些信誉不佳的媒体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
更侧重于“合作传播”而非“付费传播”: 企业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与媒体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真实的信息,争取到客观、公正的报道。而非简单地通过付费来换取“正面声音”。
危机公关意识的提升: 企业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危机公关预案的制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虚假信息或恶意诽谤。当遭遇不实报道时,企业会寻求更合法、更专业的方式来澄清事实,而非被迫接受敲诈。

3. 推动财经公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型:

回归公关的本质: 财经公关的本质是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建立和维护企业与财经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提升企业价值。21世纪网事件暴露出的“灰色地带”操作,将促使行业回归公关的专业本质。
专业咨询和内容创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避免被动,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的财经公关公司,这些公司能够提供的内容策略、媒体关系管理、信息传播策划等专业服务。同时,公关公司自身也需要加强内容创作和信息审核的能力,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有偿新闻”的识别和规避: 合规的财经公关公司会严格遵守“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决抵制“有偿新闻”等不正当行为。他们会教育客户,避免参与任何可能被视为敲诈或操纵舆论的行为。
透明度要求的提高: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透明度将变得更加重要。财经公关需要更清晰地向客户说明传播策略,并确保传播信息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合法合规的。

4. 新媒体的崛起与挑战:

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传统媒体公信力受到挑战的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通过自身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财经资讯平台等新媒体渠道,直接与受众沟通,控制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新媒体的监管和规范也面临挑战: 21世纪网事件也提醒我们,新媒体平台同样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以防止虚假信息和恶意炒作的蔓延。财经公关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也需要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用户互动,而非仅仅依靠流量驱动。

5. 法律意识的强化和风险控制:

提升法律风险意识: 财经公关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法律意识,理解媒体法、广告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合同的规范化: 与媒体合作的合同将更加注重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细化报道内容、发布形式、传播范围等细节,以减少潜在的争议。
合规审计的重要性: 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会将财经公关的合作纳入到内部合规审计的范畴,确保公关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总结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案,无疑是中国财经公关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暴露了行业存在的乱象,但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推动力。

这次事件将促使中国财经公关行业朝着更专业化、更规范化、更透明化、更合规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将更加注重通过价值传播和真实信息来赢得信任,而非依赖“灰色操作”。媒体的公信力将重新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财经公关公司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赢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

长远来看,这起事件有助于净化财经新闻环境,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财经公关行业也将因此迎来一次深刻的“涅槃”,更加成熟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一事,主编等一干人等被抓,个人评价两个字:

活该!

如果用三个字:

继续抓!

个人有一些媒体圈的朋友,也有朋友曾在21世纪工作,知道其中有人也算是干净。下面的回答中会不时拿财新出来对比,但个人和财新没有利益关系,也曾因一件了解到的事情对财新的做法有很大意见,望周知。

从事金融业务寥寥几年,遇到的媒体最多的,就是21世纪。结果可以预知,每次都是敲诈勒索。看到网上各路人的评论,知乎里各路人的回答(包括一些21世纪的(前)员工),都说21世纪不是最黑的。这点我无法反驳,因为我不了解每家媒体的每个敲诈动作。但我可以说,我遇到的几次,全部都是21世纪,没有其他媒体。

案例1:前年,两个项目(且成为项目A和项目B)被卷入官场政治风险,受到波及,21世纪率先发难,说某公司因项目A起诉某公司,其他媒体跟进(是的,其他媒体大多抄袭21世纪的稿件,估摸着在借机发难财这种事情上同行都将21世纪做带头大哥)。后来司法诉讼,媒体云集,记者当然不能进。然当天结果出来,法院宣布起诉的是项目B。是的,21世纪连起诉案件这样的基本事实都搞错了,根本没去验证,就大肆报道,不知基本的新闻道德操守被谁吃了。

期间还有媒体假扮某国际著名银行的客户经理要来谈事,被识破,不知是哪家没节操的。在此不得不表扬下财新(可能在此对比不合适,但的确事实)。此事从头到尾,财新仅仅发过2篇简短的报道。内容虽然简短,但句句都是事实。

案例2:前述乌龙报道后,21世纪算是杠上了。不久,另一项目,其北京的记者仅凭简短的公告,就写出一篇负面报道。大改在中午打来电话,说写了某篇报道,要采访。被拒。下午报道就上网了,被多家媒体转载。然后交易对手灭火,大概花了一百多万,稿件遂删除。

案例3:某民营企业,旗下一公司做上市准备多年。其老板一生意上有合作的商人出事,传被抓,但事实并没有被抓。21世纪盯上,发了一篇重磅报道,说此拟上市公司与被抓商人之间有巨额资金拆借,要全部成坏账。报道中,还多次引述同城行业内权威人士爆料和观点,看起来言之凿凿。然则,如果懂基本的财务知识,就知道这家企业即使有借款给那个所谓被抓的商人,也借不了那么多。也不会有哪个老板那么SB一下子把自己身价的一半借给别人(实际上该老板个人曾借给出事商人一笔钱,金额远没有那么多)。爆料后,该民营企业紧急公关,副总带队亲到21世纪,然后又安排21世纪记者专访老板(其实就是给钱),然后澄清报道就出来了。前不久此老板搞一场产品发布会,21世纪又厚着脸皮给做正面宣传。

案例4:某民营企业,因为知乎一篇热心用户答案,被转发到网上,21世纪根据此底稿大家发挥,字里行间百般评论,然后文末留下记者QQ号。

为什么总是21世纪?2012年,记者赵何娟曾因21世纪地产版块主编袁一泓担任融创地产独立董事一事发起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伦理的讨论。因赵何娟在此之前曾是财新著名记者,这事后续演变的有些歪,变成了财新的记者群和21世纪记者群的论战,但不得不说,要支持财新记者们的观点。21世纪一帮人的核心观点是:担任报道领域企业的独董,每年拿30万的报酬,不影响报道中立,合乎职业伦理。。

前不久和一曾是财新记者的朋友聊起新闻。这位朋友对我对媒体的诸多指责颇不同意,但说起这事却完全赞同。据这位朋友对21世纪的了解,那次的确有些冤枉袁一泓了。为何?因为——袁一泓已经算是21世纪里较为干净的人了。大家都发财了,觉得老袁还这样,找个机会挣一笔实在太应该了。

新闻客观中立的基本原则被抛弃已经不算什么了,新闻职业伦理价值观坐标系的扭曲才是可怕的。而这一点,却也被当做了理所应当。

前面几个高票答案的不少观点实在荒谬,无法苟同,都是基于21世纪那种歪曲的职业伦理价值观坐标系推导出的。

1、先说企业原罪。如果企业有原罪,媒体大可报道,但请千万不要打着保护消费者,为民请命,或者社会正义裁决者的旗号。不少欺诈公司,也曾因重磅报道而被干掉。当年鲁能私有化,巨额国有资产偷天换日的事,也被人家一篇报道给收拾了。而记者若要借原罪再发财,那就比企业原罪更原罪了。如果有原罪的人是恶狼,借此发财的媒体就是秃鹫或鬣狗,比恶狼更恶,更无耻。若还以此辩解,岂不现代版五十步笑百步。

2、次说媒体监督。那个答案把媒体没人监督的原因归结为司法不独立、新闻不自由、没有反对力量。看到这,我想说,还能要点碧莲吗?自己良心大大的坏了,也归结为党的错。你们这些敲诈勒索收黑钱的,难道事前都获得过最高院的同意?获得过萱萱的同意?获得过竞争对手的同意?当年读法学院时,年轻的我们老看着美国吐糟司法独立这事,记得曾有老师说,我们严重缺乏司法职业伦理基础。当时还不明白,后来慢慢明白了。妈蛋没有司法职业伦理,绝对独立,就是让坏法官为所欲为。去年和一体制内法官聊,他也向我转述了这一事实(只是要分区域,沿海发达地区会好很多)。

在中国,萱萱是管制媒体,没错。但萱萱管制的重点是涉及政治的意识形态问题,其他的不怎么管啊,记者们老自由了不是,否则怎么能那么多敲诈勒索窝案频发?否则怎么能一端就把主编以下十几个人都带走了?

3、再说所谓整治南方报系。鉴于南方报系的立场,不能排除这种缘由存在的可能,但绝不是全部。主编等人被抓,依据还是新闻敲诈。

说到这,我想起年初有个医生和我吐糟,对南方报业下也是恨之入骨。医生朋友说,某些记者不懂医学知识,罔顾事实,频繁挑拨医患关系。

说起事实,我想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斯卡利亚大法官和媒体的梗。老顽童斯卡利亚对媒体记者非常之不待见,认为不少记者缺乏专业知识随意报道,损害个人和企业利益,还在多个场合和记者直接冲突。说到专业,记者们所学的往往是新闻,或中文,但报道的对象可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那如何确保专业性?就像医生朋友所说的,连最基本的医疗知识都搞不懂,但误导性却不小。我总结,这就是懒。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苏特大法官,标准的“奥特曼”,排斥新东西,连电视机都不用。但就是这样一位奥特曼,在特别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所做的判决却令业内人士击节赞赏。

对于高票的那个结尾吃屎论的答案,我只想说,一个人不吃屎,符合一个人的基本文明素养,就是好人(何必苛求人人都是高尚的圣人)。但如果在媒体这个行业,多数人都吃屎,那不吃屎的人,的确很高尚,值得赞赏。

4、再说自由。根据政治正确的观点,容忍言论错误带来伤害,是一个社会必须要承受的事实。承受这样的事实,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好。

从我个人这种保守主义政治不正确的立场看,这种观点特别操蛋。媒体也是企业,靠发报道挣钱,而其他社会个体凭什么要贡献自己的身体供媒体去挣钱啊?报道事实无话可说,报道错误个体凭什么要忍,要承担错误的后果。不少企业,会因一篇错误报道完蛋,员工会失业。从个人自由的立场,整个社会道德沦丧,政治制度天崩地裂,与个体何干,个体只要维护我的合法自由与利益。谁损害了个体的合法自由和利益,就应该赔偿。

结尾略谈谈影响,或期望。希望执法机关不要渎职,忠实执行法律,把那些违法职业伦理和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记者,都清理出去。号称第四权力,就必须有监督,不能无法无天成新闻大老虎。也希望媒体们能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如果哪一天,媒体们站着把钱也挣了,我要为他们鼓掌!

————————————————————

更新:据昨晚网络传言,执法部门此次行动自上而下筹划已久,目标有200多为涉及财经新闻敲诈勒索的记者,不独21世纪一家,且即将全部收网。如果真如此,迫害妄想症患者们可以吃药消停消停了。别把自己想得多么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