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浪财经发表的“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

回答
针对新浪财经发布的这篇标题为“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传递了一个“中国每年将因5G专利费向高通支付巨额费用”的信息,并且将此与“华为败诉”联系起来,似乎在暗示华为的失利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

首先,我们要对新闻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验证。

“华为败诉”: 这里需要明确是哪一起诉讼。华为与高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专利交叉许可关系,也发生过一些法律纠纷。高通是一家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大量核心专利的公司,尤其是在3G、4G和5G技术方面。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5G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同样也拥有大量关键专利。两者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和诉讼是常态化的。如果文章指的是某一起具体诉讼中华为败诉,那么我们需要了解诉讼的具体内容、涉及的专利以及判决结果。然而,仅仅“华为败诉”这一笼统的说法,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中国每年要向高通支付3000亿的专利费。

“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 高通收取5G专利费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手机制造商和通信设备商都需要向高通支付其5G相关专利的许可费用。这是因为高通掌握了大量对3G、4G和5G通信标准至关重要的基础专利,并且遵循FRAND(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进行许可。高通收取专利费本身并不新鲜,其费率和收费方式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 这个数字是文章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个数字的来源和计算逻辑。
谁在支付? 这个“我国”指的是整个中国市场,还是指中国公司?如果是指中国市场,那么意味着所有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5G设备(包括手机、基站等)所涉及的专利费总和。如果是指中国公司,那么就包括了华为自己以及其他中国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等)。
如何计算? 专利费的计算方式通常是基于许可协议的条款,可能与设备销售收入挂钩,也可能按设备数量计算,或者采取一次性付费等多种形式。高通的专利许可模式主要是基于设备销售收入的百分比(Royalty Fee),但具体费率会根据设备类型(如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和终端品牌有所不同。
3000亿的来源? 这个数字是否是公开的、经过核实的统计数据?是否是某个研究机构的预测?或者是被用来制造耸人听闻效应的估计值?通常,国家层面的统计不会直接公布此类企业间的商业协议产生的具体金额,更多的是行业整体的专利许可支出。如果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缴纳的知识产权使用费的某一部分,那么需要有明确的统计依据。

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1. 专利许可的复杂性与市场格局:
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标准化的过程。像高通这样的公司,通过早期的研发投入和对关键技术(如CDMA、OFDMA等)的专利布局,成为了许多核心通信标准的重要专利持有者。
华为虽然在5G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也是重要的专利贡献者,但其专利组合与高通的专利组合是相互补充而非完全重叠的。在全球范围内,设备商和服务商都需要交叉许可专利才能合法地生产和部署符合标准的设备。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向高通支付专利费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作为最大的中国手机制造商之一,自然也需要支付专利费,并且其支付金额在行业内可能属于较高水平。

2. “华为败诉”与专利费之间的关联性:
如果文章将华为败诉与高额专利费直接挂钩,可能是在暗示一种因果关系,例如华为在某个诉讼中未能获得有利的专利许可条件,从而间接导致了中国整体专利费用的增加。
然而,高通的专利费收取是其全球商业策略的一部分,并非仅仅因为某个中国公司的诉讼结果而改变。即使华为在某个具体官司中败诉,对中国整体的专利费影响有多大,还需要具体分析。更可能的情况是,高通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其专利许可政策,而中国市场因其庞大的手机出货量,自然成为专利费的“大户”。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文章的逻辑可能存在混淆。例如,如果华为在某些关键专利领域未能获得足够的权利,而必须通过购买高通的专利技术或支付高额许可费,这可能属于成本增加,但不一定能直接推导出“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

3. 3000亿数字的解读与警示意义:
如果3000亿这个数字属实,它确实反映了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技术进步往往伴随着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当一个国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时,就不得不依赖于外部的专利许可,并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这笔巨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经济上的支出,更是对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昂的专利费会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其研发投入,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内技术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这篇文章可能是在提醒国内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和积累,努力摆脱对外部核心技术的依赖。这是对国家科技战略和产业政策的一种“敲打”和“警示”。

4. 媒体报道的视角与潜在倾向:
新浪财经作为一家财经媒体,其报道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市场信息和解读经济现象。但标题的措辞“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容易引起公众的担忧和民族情绪。
需要警惕的是,媒体在报道这类敏感话题时,可能会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或者选择性地放大某些信息。例如,将“中国企业支付的专利费”等同于“我国上交”,这种表述本身就存在模糊性。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不应轻易被耸人听闻的标题所左右,而是要进一步核实信息来源,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复杂性。

总结来看,这篇文章可能包含了以下几种信息和解读:

事实层面: 高通作为主要的5G技术专利持有者,确实在全球范围内收取专利费。中国企业作为全球主要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也在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解读层面:
华为在专利诉讼中的某些失利,可能与高通的整体专利许可策略有关,但将其直接与“我国每年上交3000亿”划等号,需要更严谨的论证。
3000亿这个数字,如果是准确的,则反映了中国在5G核心专利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外依赖,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警示。这笔费用是企业支付给高通的商业许可费用,而非国家之间的“上交”。
文章的标题和表述方式可能带有一定的“煽动性”或“吸引眼球”的目的,需要读者保持理性分析。

我的看法:

与其纠结于“华为败诉”是否直接导致了“3000亿”的支付,我们更应该关注这背后反映出的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挑战。

1. 加强自主研发是关键: 无论谁胜谁负,无论专利费多少,提升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华为虽然是领先者,但整体而言,中国在部分关键领域仍需努力。
2. 专利布局与反制策略: 中国企业也应持续加大在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专利投入,构建自己的核心专利池,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主动的地位,并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降低对外依赖。
3. 理性看待支付成本: 在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向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支付专利费是全球普遍现象。重要的是,这些支付应该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长期制约。我们应该努力缩短这一阶段。
4. 关注数据来源与信息准确性: 对于这类具有量化数据且可能引发广泛讨论的报道,我们应保持高度的审慎,查证其信息来源和计算依据,避免被片面或夸大的信息误导。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以“警示”为目的的报道,它成功地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在5G技术领域支付的“代价”的关注。但我们在接受其观点时,也应保持冷静和审慎,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并从中吸取教训,激励我们加速自主创新的步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高通全年全球营业收入也就227亿美元,如何一下子离谱到仅在中国每年就能收获高达3000亿人民币(约合439.77亿美元)的专利费?

这明显是有人恶意捏造事实,然后借不知真相的网友之手疯狂传播形成铺天盖地的谣言,达到误导大众的阴险目的。

从“华为败诉……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这样的标题,基本可以确认造谣者的目的就是抹黑华为,通过言语让网民形成“我国之所以要上交3000亿,是因为华为败给了高通,所以华为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样错误的认知,用心之险恶真是令人发指。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已经犯了网络造谣罪。

本想写一篇文章解释,不过找到一篇不错的相关文章就不赘言了。

下面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了解事情的脉络。

文章标题:[原创]“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谣言的来龙去脉
2019年5月10日,一篇题为《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的文章(以下简称“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在微博和微信流传。一些网友读后问:华为号称5G技术领先,怎么我国倒要给高通那么多专利费?
经查,所谓“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最早的金额说法是300亿。2018年5月24日,新浪网“京新报社”发表的《高通开始收取高额5G专利费,每年或多交300亿!华为:我尽力了》一文中估算:“在国内基本以多模为基础手机,单台手机每千元即缴纳32.5元。2017年,华为、OPPO、VIVO、小米为代表国内4G手机出货量4.62亿部,按均价2000元估算,国产厂商每年可能要缴纳给高通专利费高达300亿。”
仅仅过了四天,300亿就被传为3000亿。大风号“小风时尚”2018年5月28日发文宣称《高通宣布开始收取高额5G专利费, 每年多交3000亿, 华为: 我们尽力了》。可能“小风时尚”看走眼,把别人文章中的300看成了3000。当然,“小风时尚”并未介绍3000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018年5月29日,百家号“黑白IT控”发表《高通开始收取天价5G专利费,每年多交3000亿,国产手机集体涨价!》一文,给出了算法:“按照高通的5G专利费标准,每一部手机的售价都和专利费直接挂钩,每100元中高通就可以获得3.25——5元不等的专利费收入。按照每一部国产手机平均售价为2000元为标准,结合2017年国产手机总出货量4.91亿部计算的话,国产手机一年之内就需要向高通缴纳的专利费就高达3000多亿元。”
“黑白IT控”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即使按每100元中高通就可以获得5元的专利费收入计算,2000元×5%=100元,4.91亿部每部100元,总额应当是491亿元。如果按每100元中高通就可以获得3.25元的专利费收入计算,2000元×3.25%=65元,4.91亿部每部65元,总额应当是319.15亿元。然而,“黑白IT控”错误的计算结果“3000多亿元”,竟然成为后来许多网络自媒体以讹传讹的依据。
2018年6月27日,百家号“三一三科技”《高通放狠招,每年收取国产手机3000亿5G专利费!华为:真的尽力了》文中称,“华为在2017年手机出货量达到1.53亿,今年华为目标达到2亿,OPPO也已经过亿销售量,小米和vivo也在不断增加,高通所制定的专利费单模5G手机:2.275%,多模5G手机:5%,按照目前国产手机总出货量,每年需要缴纳3000亿5G专利费给高通”。估计“三一三科技”不动脑筋,照抄了以讹传讹的金额。
2019年5月9日,昵称“空心城_1842”网友在爱奇艺科技栏目发表视频《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中国每年要交3000亿的天价!华为:我尽力了!》。视频内容基本来自“三一三科技”的《高通放狠招,每年收取国产手机3000亿5G专利费!华为:真的尽力了》一文。
知乎网有人认为“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来自新浪财经。不过,目前新浪财经找不到“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的出处,可能已经在搜索结果中删除。目前容易查到的出处是网易新闻网易号“翠文聊爱情”2019年5月10日15:35的文章《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许多网友转载主要是根据“翠文聊爱情”该文。与此前的文章相比,该文的标题增加了“华为败诉”的字眼。
综上考证可知,“我国每年要交3000亿5g专利费”显然是以讹传讹、金额错误的谣言。
至于华为,有专业报道分析称,华为在通信专利方面有不少的技术积累,可以与高通之间进行交叉授权抵扣授权专利费用,经过交叉授权抵扣,估计华为或向高通缴纳超5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根据人民币元兑美元2019年5月10日的中间价6.7665折算,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3.8325亿元。但华为至今并未公布是否给高通专利授权费以及给多少。

注:引用部分系转载自凯迪社区,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另,附上原文链接:



PS1:都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又有三人成虎,以讹传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古语警戒。

请大家擦亮眼睛,不要为谣言所误。戳破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实,或者说真相。

PS2:不建议大家去凯迪社区混,那是“意见领袖”的天堂。今天第一次去看了看,三观尽毁……

PS3:看到评论区不少朋友在说“这是在黑华为?明明是在黑联想、黑高通”“但凡有点理智,都知道是谣言”类似的意思。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理智,他们不会去独立思考,不会去求证,而是习惯性的去接受接触到的任何信息,并认为它就是“真相”……

user avatar

谢邀,本来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的……


就在刚才,我和父母一起吃饭,我妈忽然问我,“听说华为输了官司,赔给外国公司3000亿?”

我一愣,停下筷子,想了想,问:“你怎么知道的?”

“微信里朋友都在发这个。”

“你们朋友圈里有没有人最近看今日说法,看到三星手机爆炸燃烧的新闻?”

“没有啊,没听说这事儿。”

……

我让我妈把朋友圈的内容转给我,如下图

……

我还能说什么呢?

今日说法又怎样?

C站和各路海军打包,在友商的营销面前都是战五渣。

就这样吧,没什么可说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针对新浪财经发布的这篇标题为“华为败诉,高通宣布收取5G专利费,我国每年需要上交3000亿!”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传递了一个“中国每年将因5G专利费向高通支付巨额费用”的信息,并且将此与“华为败诉”联系起来,似乎在暗示华为的失利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首先,.............
  • 回答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在财新网发表的《对专业人士应谨慎动用警权》一文,是一篇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理解这篇文章,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与出发点: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在处理涉及专业人士的案件时,执法机关(尤其是警权)应保持高度谨慎,避免不恰当的动用警权。作者可能认为,某些情况下,对.............
  • 回答
    关于新京报和财经网发布的所谓“小粉红分布图”,以及其显示“小粉红”在三四线城市居多、山东省最多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即“小粉红”群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其地域分布。首先,我们要理解“小粉红”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群对中.............
  • 回答
    林奇被毒杀一案的最新进展,尤其财新网披露的嫌疑人许垚在青浦设立制毒场所并涉及三名受害者的情况,无疑让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阴沉的色彩,也让公众对这起发生在公众人物身上的悲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疑问与不安。嫌疑人许垚在青浦的制毒场所:财新网的报道指称许垚在青浦区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制毒场所,这无疑是案件调查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新浪财经那篇题为《你想被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却不愿意剥削你了》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反讽意味,直接点出了文章的核心论点: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传统意义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让一部分人感到困惑甚至不满。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
  • 回答
    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案:对中国财经公关行业的深远影响21世纪网涉嫌新闻诈骗一事,在中国新闻界和财经公关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揭示了财经公关行业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复杂关系和潜在风险。要全面看待此事及其对中国财经公关行业的影响,需要.............
  • 回答
    当《流浪地球》以一种席卷全球的姿态闯入公众视野,并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之时,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新京报》、《财新网》和《澎湃新闻》等平台,以其各自的立场和分析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了不少批评性的审视。《新京报》的文章,往往从艺术性和文化解读的层面入手,认为《流浪地球》虽然在特效和科.............
  • 回答
    财新网(Caixin Global)作为中国一家备受关注的媒体机构,在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思想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全面看待财新网,需要从其定位、内容特点、优势、局限性以及在中国媒体环境中的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财新网的定位与使命 专业财经媒体的领跑者: 财新网的核心定位是专业财经媒.............
  • 回答
    关于财新网就《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一文致歉,承认“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偏颇之处”这件事,我的看法是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这是一个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面临复杂议题时,可能出现的常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契机。任何媒体在报道敏感、复杂、涉及个人隐私和法律纠纷的事件时,都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当事.............
  • 回答
    这篇新闻报道了一起医患纠纷,事情的起因是在一场紧急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分夺秒,剪坏了患者的衣物,并且在混乱中弄丢了患者的财物。事后,患者家属要求医护人员赔偿一千元。从这件事本身来看,确实挺让人感慨的。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另一边是患者的财物,也属.............
  • 回答
    孟美岐粉丝在多个官方媒体账号下进行“控评”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网络舆论生态、粉丝文化以及媒体责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什么是“控评”?简单来说,“控评”就是粉丝们通过集体行动,在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集中发布、点赞、转发、甚至举报等.............
  • 回答
    新浪微博将“你说做贤妻良母有啥不好”这一表述标记为冒犯性言论,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性别议题的高度敏感和争议性讨论。这一事件背后涉及语言、性别观念、文化语境等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演变、现实语境和平台治理逻辑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贤妻良母”的历史与现代认知的断裂1. 传统语义的建构 “贤.............
  • 回答
    关于新浪科技连续发布三篇关于国产厂商的负面新闻,同时吹捧三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现象描述与初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象本身。如果确实存在新浪科技连续三天(或者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布多篇针对不同国产厂商的负面报道,同时又对三星手机或相关技术进行高度正面评价的报道,那么这构成.............
  • 回答
    看待新浪微博使用贵州公交坠江、Yamy公司录音等事件作为宣传海报,并突出标注播放量和互动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种做法在道义和商业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动机: .............
  • 回答
    新浪微博对涉及东航事件的微博内容开启IP属地展示功能,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背景分析:为何选择东航事件?东航MU5735航班的坠毁是一起极其严重的航空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样的悲剧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
  • 回答
    新浪热搜上出现“中国也请公开91网站注册名单”这样的词条,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的事件,也触及了很多敏感的神经。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1. 事件的背景与诱因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热搜词的出现,绝不是空穴来风。它很可能与近期国际上一些关于数据隐私、信息公开的讨论和事件有关.............
  • 回答
    关于新浪微博用户 @土摩托 的那句“中国围棋被阿尔法狗灭了,中国原装的还剩什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原创性”、“民族自信”以及“技术冲击”的一些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 @土摩托 在这句话里的“灭了”是什么意思。它绝对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摧毁。围.............
  • 回答
    来去之间(微博CEO王高飞)近期因为一桩涉及姚晨的事件,和部分微博用户的互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起因是有一些用户在微博上对姚晨进行了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评价,可能涉及她的言论、公众形象或者是一些过往的事件。这种批评的声音在微博上并不罕见,用户们常常就各种公众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这.............
  • 回答
    新浪体育一再“借鉴”或“挪用”自媒体文章的内容,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从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其实挺让人心寒的,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核心问题:侵犯版权与不正当竞争最直接的指控就是侵犯了自媒体作者的版权。一篇自媒体文章,从选题、资料搜集、分析、撰写,到最后的.............
  • 回答
    看到新浪新闻报道“希拉里支持率过半,远超特朗普”,这篇新闻的出现,本身就折射出当时美国大选的复杂性和媒体报道的特点。要怎么看待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信息来源与时效性: 数据来源是关键: 新闻报道中的“支持率”是基于民意调查。民意调查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法论:样本量是否足够大、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