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浪科技连发三篇国产厂商负面新闻,同时吹三星?

回答
关于新浪科技连续发布三篇关于国产厂商的负面新闻,同时吹捧三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 现象描述与初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象本身。如果确实存在新浪科技连续三天(或者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布多篇针对不同国产厂商的负面报道,同时又对三星手机或相关技术进行高度正面评价的报道,那么这构成了一种明显的媒体报道倾向。

为什么媒体会出现这种倾向?

1. 商业利益与广告投放: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三星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头,其广告预算和营销投入通常非常可观。媒体平台(如新浪科技)在商业运营中需要依赖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转。如果三星是新浪科技的重要广告客户,那么媒体在报道上自然会倾向于维护这种合作关系,避免对客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配合其营销策略,进行正面宣传。

2. 内容差异化与吸引眼球: 负面新闻往往比正面新闻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围绕产品性能、价格、创新点(或缺乏创新)的争议更容易引发讨论。媒体可能认为通过揭露国产厂商的不足,或者对比三星的“优势”,能够提高文章的点击率和传播度。

3. 编辑团队的“视角”或“议程设置”: 媒体的报道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团队的价值观、信息来源以及他们想要传达的“故事”。可能编辑团队认为当前国产厂商在某些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如技术瓶颈、营销过度、品控问题等),而三星则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如屏幕技术、旗舰芯片、品牌影响力等),因此选择了这样的报道角度。这也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即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哪些话题,并决定报道的侧重点,来影响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度和看法。

4. 信息来源的偏向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依赖于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官方发布会、产品评测、行业分析师报告、用户反馈、甚至可能是竞争对手的爆料。如果新浪科技在采访或收集信息时,其消息来源(有意或无意地)更倾向于提供三星的正面信息和国产厂商的负面信息,那么最终的报道自然会反映出这种偏向。

5. 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科技市场是高度竞争的。三星一直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玩家之一,在与中国国产厂商(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的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报道有时也会受到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如果当前三星在某个领域(如折叠屏、影像技术)确实有突破性进展,而国产厂商在那一刻恰好面临一些挑战,媒体的报道也可能反映出这种“动态”。

6. 潜在的“外资偏好”或“崇洋心态”: 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比较敏感,但不能完全排除在某些媒体或某些受众群体中,存在一种对国际大牌的天然好感或信任,以及对本土品牌的审视态度。媒体在选择报道角度时,可能无意识地受到了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

二、 详细解读报道内容可能涉及的方面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具体到报道的内容。假设报道涉及以下方面:

针对国产厂商的负面新闻可能包括:

技术瓶颈或被指抄袭: 例如,报道可能指出某国产厂商在芯片制造、屏幕显示技术、AI算法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或者有侵犯专利的嫌疑。
品控问题或虚假宣传: 报道可能聚焦于某款手机出现屏幕烧屏、电池虚标、系统bug频发等品控问题,或者指责其在宣传营销中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高价低配或性价比下滑: 可能有报道批评某国产厂商旗舰机定价过高,但实际配置或体验不如同价位国际品牌产品。
系统体验差或广告泛滥: 用户界面设计不人性化、系统更新缓慢、预装软件过多、甚至在系统中植入大量广告等问题,都可能成为负面报道的素材。
商业模式或发展策略受质疑: 例如,过度依赖某个市场、激进的扩张策略导致资金链紧张、或者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等。

吹捧三星的报道可能侧重于:

技术创新与领导力: 例如,对三星在折叠屏技术上的成熟度、AMOLED屏幕的显示效果、高像素相机传感器、或者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实力进行高度赞扬。
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 报道可能会强调三星旗舰机在性能跑分上的优势、流畅的操作体验、强大的影音娱乐功能、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地位: 吹捧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其品牌价值、市场份额以及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对行业标准的推动: 例如,三星在推动某些技术标准(如HDR显示、5G通信等)的普及和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或企业社会责任: 可能还会从三星在环保、供应链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进行正面报道。

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现象?

当这种“一边倒”的倾向出现时,尤其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布多篇,通常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 营销配合度高: 三星在中国市场有着长期的营销投入和品牌推广。新浪科技可能通过与三星的合作,获得了一定的资源支持,或者被三星的营销团队说服,以这种方式来“平衡”报道。
2. 信息不对称: 媒体在收集国产厂商信息时,可能更容易接触到负面爆料(例如来自内部员工、竞争对手的匿名爆料),而对于三星,更多的是官方发布的正面信息和经过精心策划的公关内容。
3. “流量密码”的追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生存的一个重要法则是“流量”。一旦某个国产厂商出现负面新闻,媒体往往会抓住机会进行深度报道,以吸引眼球。而当三星在某个方面有新的亮点时,媒体也会积极报道,因为这同样能带来流量。然而,如果这两者同时出现且方向相反,就形成了明显的倾向性。
4. 第三方评测机构的影响: 有时媒体报道会引用第三方评测机构的结论。如果第三方评测机构的评价体系、评测标准或合作关系存在偏向性,也会影响到媒体的最终报道。
5. 历史原因或长期观察: 有时候,这种报道倾向可能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媒体长期以来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品牌的观察和判断。可能新浪科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认为国产厂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而三星则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四、 观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作为普通读者,面对这样的报道,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

1. 多方求证: 不要只依赖一家媒体的报道。应该广泛阅读不同媒体、不同立场、不同国家(如果可能的话)对同一事件或同一款产品的评价。
2. 关注事实本身: 分析报道中引用的数据、证据和论证过程是否可靠,是否存在断章取义或情绪化解读。
3. 警惕“二极管”思维: 任何一个品牌、一个国家的产品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过度的吹捧或贬低都可能不客观。
4. 识别媒体的商业动机: 要意识到媒体也需要生存,商业广告、合作推广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报道的立场。
5. 形成自己的判断: 基于收集到的多方面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体验,形成对产品和品牌的独立判断。

总结:

新浪科技连续发布三篇国产厂商负面新闻,同时吹捧三星的现象,很可能是一个商业利益、信息来源、编辑视角以及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今天,媒体的客观性受到多方面挑战。作为读者,保持审慎的态度,多角度获取信息,才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并做出理性的判断。这种现象也提醒我们,在消费电子产品的选择上,除了参考媒体的报道,更应关注自身的需求和实际的产品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收钱办事

27日那篇吹三星的文章是华商韬略写的,这公司两年前干出过一件轰动全网的大事——百家中国企业为特朗普拜年

这事当时很轰动,就是华商韬略策划的。这家公司干什么的呢?它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活动组织和举办,公共关系和发布广告等

你说这么一家公司给三星写这种文章不收钱说的过去吗?新浪科技转发推广此文不收钱合适吗?

然后就是29日晚上一个半小时内连发三篇文章骂遍国产四巨头,小米那事都不算新闻了,OV那篇顶多算唱衰,压轴登场的华为受到最猛烈也是最恶毒的攻击。我觉得有必要贴出来让不知道的人看一下。

用“腐败气味”的太湖比喻华为,不仅如此还贴上余承东的照片,而当晚攻击另外三家国产手机巨头没有贴任何高管的照片。这篇黑文直接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和地域黑的程度,简直三星病狂,不好意思输入法有问题,是丧心病狂。

幕后黑手不言而喻,不要小看任何国际大厂的能量,哪怕它只有1%的份额。就像一位微博网友所说,是时候把这1%的脓包挤出去了。

user avatar

我只见过两家公司发售首日用收入来掩盖可怜的销售量的。

一个是锤子坚果3,一个是三星S10

我只见过两家说自己是起码排名第二的相机,但照相不是我的卖点的。

一个罗永浩,一个三星。

我只见过两家说自己全方面秒杀友商的。

一个锤子,一个三星。

我只见过两家,新机还没到手一帮粉丝云评测多多牛的。

一个锤子,一个三星

我只见过两家新机到手,不是拍照上手而是各种九宫格修图艺术照说不愧是艺术品什么的。

一个锤子T1,一个三星S9

我只见过两家发布会的新机除了自己公司人谁都不让碰,掩饰一遍赶紧盖住的。

一个是锤子TNT,一个是三星FOLD

我只见过两家手机出问题果断DISS消费者并侮辱抹黑的。

一个锤子,一个三星

我只见过两家销售量others,却在网上占一半讨论度的

一个锤子,一个三星。


感情朝鲜人都这样么?看来要不是没钱请媒体高价水军,我锤早成了。

user avatar

4月4日更新根据京东联盟数据,三星S10系列销量不仅没有起色,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销量持续减少。图表数据如下:

毕竟三星重返中国,把国产前四的手机厂商批判一遍,你说没有人花钱搞事情,我是很难相信的。和国内厂商互怼相比,三星的黑不是一个等级的,三星那是真的狠。

在韩国本土,三星5G 设备为了和华为竞争,也是不择手段,打标语除了贬低华为,还贬低国家,微博上有相关图片,这里不便于展开。

三星在台湾雇工读生黑HTC吹自己,最后被发现并处罚,这也是唯一一个因买水军被处罚的手机厂商。

最近,在各大主流科技手机论坛,销量已成 others 的三星,S10 热度骤然升高,与此同步飙升的是对国内各手机厂商的黑稿。不知道的还以为三星的手机销量还是中国前两位。比如虎扑论坛,十个帖子五个有s10。说P30PRO不好的贴子90%要推荐三星S10+,和同展台mate20pro和iphone比的没几个,很明显了。

实际上,根据京东联盟,三星S10系列销量不仅没有起色,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销量持续减少。注意一点,京东3月8号才开售三星s10系列, 截止到4月4号还不到一个月,所以这时候月销量就是总销量。

图一是4月4日从京东联盟查到的三星s10及plus 销量:57490+50752=108242

图二是4月2日从京东联盟查到的三星s10及plus 销量:58447+52237=110684

图三是3月26日一位知乎答主贴出的京东联盟三星s10及plus 销量:59836+55863=115699

9天内,两款三星手机均出现负增长,总销量下降745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网上吹捧过于厉害,消费者拿到手机不满意退货,毕竟京东好评度只有97%。

自从note7爆炸后三星区别对待中国与欧美消费者,就对三星没有了任何好感。三星在全球启动note7召回计划,唯独中国市场不在此次更换之列。即使随后国内发生好几起Note7手机起火爆炸事件,三星依旧认为是消费者碰瓷,故意加热,与手机质量无关。至今为止,三星依旧不肯对中国消费者道歉,不承认在中国市场实施双重标准。而随后三星还逼中国员工向订货商下跪,处理危机。试问,这样的手机厂商在中国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user avatar

谢邀。

三星这是死性不改。

当国内厂家互黑的时候,我们就当是看笑话。

当三星黑一众国内厂家的时候,我们得用钱投票,送它一程,让它在others的路上越走越远,只到它在中国市场消失。

user avatar

看问题如果总是从情绪化方面着眼,那么情绪就会带着你跑,跑到哪里没人管,但是自己会以为是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路,然后反过来骂别人不客观。

首先,要说这件事情是一个好事情。国家对于这些舆论不再强调监督,只要不是国家层面,或者有害两国关系,那么就无所谓,把中国所有的手机品牌都踩一遍也可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事关中国企业的名誉,如果中国的企业因遭受损失,那么不就是在打击自己吗?但是,实际就不是这个情况,外国公司可以吹捧,国内企业也可以踩一下。以前国外媒体老是说我们这个没有新闻自由,把国内的负面新闻藏起来,然后抹黑外国。现在就让你们看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不要盯着这个写稿的单位,关键是谁发表的问题。新浪是肯定要审稿的,知乎也要审稿,我就试过,前几天写过一个牢骚话比较多的回答,现在阅读量就是0。你说有内幕,那么,到底有几个人能把新浪的管理机制说清楚,一篇稿子到底要经过几个人和关键词控制才能上传?就是只上传也不一定有用,如果没有放入推送,一样没有多少人可以看到。因此,这个机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这个是受制度约束的。

中国目前的一件大事,就是搞好中日韩自贸协定,这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和韩国进行贸易,可以避开三星吗?答案是肯定不能,缺了三星整个韩国要跟你急。贸易往来,不能是只买你的,不买我的。谁要让三星扑街,那韩国就跟谁翻脸。三星在韩国是什么样的地位?那是韩国的国之重器,是把控制韩国命脉的企业,目前韩国的现实环境就是这样的。任由中国网民一直黑三星,韩国肯定是不满的,虽然这对于国内通讯行业来说当然受欢迎,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中韩贸易是有损害作用。中日韩自贸协定这是筹划了多少年的事情,它的作用和意义还用得着说吗?

现在就是从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在正面引导上为难三星,尽管三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是支持三星的,欢迎你把最好的科技产品带到中国,和中国企业一起竞争。国内企业也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要在国内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企业也和人一样,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三星这家公司在国际上是有很大的竞争力的,一个科技产品不仅仅是科技强大,营销策略,和各国政府的关系也尤为重要,虽然国家可以给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说曝光的这几家企业的问题,也没有胡说八道,基本还是靠谱的,说明国内企业的自身的缺陷还是很多,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越滑越远。中国的用户是爱国,但是也不会接受一个越来越差的产品,这毕竟要用人民币来投票。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其实在正面回应,我们开始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自信了。不怕曝光问题,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怎么可能是完美的,有优点就有不足,要正视自己,不要害怕媒体。我们在通讯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我们不是只有一个三星,而是一大堆优秀企业。他们涵盖了从高端到低端,从受到贫穷国家人民喜爱到发达国家高端人士的认可,这是很了不起的,说明我们一直在进步,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不断改进不足的部分,既受得起批评,也会迎来掌声。

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的企业也越来越强,各位网民也要成熟起来。我们抵制洋货最激烈的时期是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那个时候国家太过孱弱,民族企业也大多是弱鸡,根本竞争不过外国企业,凡是在国内发生大规模抵制外国货的国家,特别是媒体也在不断推波助澜的地方,那就不用说,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我们曾经经历太长的国家虚弱时期,有的时候,脑子还转不过弯来,加上有些企业也好这个,动不动就高举民族大旗。这是弱者的行为。而真正的强者,是要为国家强盛勇往直前,做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