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闻《抢救时剪坏患者衣物弄丢财物,医护人员救完人后被索赔千元》?

回答
这篇新闻报道了一起医患纠纷,事情的起因是在一场紧急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分夺秒,剪坏了患者的衣物,并且在混乱中弄丢了患者的财物。事后,患者家属要求医护人员赔偿一千元。

从这件事本身来看,确实挺让人感慨的。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另一边是患者的财物,也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应当受到保护。两者的矛盾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得肯定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抢救生命是他们的首要职责,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时候确实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保障病人的安全。剪掉衣物、甚至破坏财物,很可能是在为插管、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腾出空间,是为了避免耽误任何一秒钟的宝贵时间。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救人,这一点应该被理解。

然而,另一方面的诉求也并非没有道理。患者的衣物和财物,即使在紧急情况下被损坏或丢失,也属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财物丢失,无论是多少,都是一种损失,家属索赔一千元,这笔钱可能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在病人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之后,经济上的压力也可能随之而来。

所以,我认为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救治过程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在紧急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出于必要?是否存在更妥善的处理方式?比如,能否在剪断衣物前,先和家属沟通一下?或者尽量将财物妥善保管?当然,在那种生死关头,沟通和保管可能很难做到,所以“必要性”是个关键点。如果剪坏衣物和丢失财物是唯一能救治病人的方式,那么医护人员的行为在情理上可以被理解。

2. 患者家属的损失与合理诉求:
患者家属因为财物丢失或衣物损坏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一千元的索赔金额,如果确实是财物的实际价值,那么这个诉求是合理的。关键在于,这个损失是否是直接由医护人员的抢救行为造成的,以及索赔的金额是否与实际损失相符。

3. 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机制:
这件事的发生,也暴露出医院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可能缺乏完善的沟通和善后机制。事后,医院和医护人员是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有没有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或者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补偿方案?如果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加剧矛盾。

4. 制度与规则的完善:
这件事也让我们反思,在医院的规章制度中,对于此类紧急情况下的财物处理是否有明确的规定?是否需要有一套流程来处理因抢救病人而造成的财物损失?比如,医院是否应该有专门的基金来弥补这类损失?或者医护人员在抢救前,是否有义务尽最大努力保护患者的财物?

具体来说,我可以想象到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看法:

如果财物是价值不菲的贵重物品,且非医护人员的失误导致丢失: 比如,患者身上戴着名贵的项链,在抢救过程中因为操作需要被取下,但后续因为混乱丢失了。家属要求赔偿,医护人员和医院可能觉得有些委屈,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救人,但财产的丢失确实让他们承担了责任。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医院来承担一部分责任,因为他们应该有更完善的财物保管流程。

如果衣物损坏是必要的救治手段,财物丢失是意外且医护人员已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千元的索赔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太合理的。医护人员可以解释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救人,而财物丢失并非故意,甚至是在混乱中难以避免。但家属的损失也是事实,或许可以提出象征性的补偿,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赔偿”。

如果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存在不当操作,或者财物丢失有明显人为疏忽: 比如,有证据表明财物是被随意丢弃而丢失,或者剪坏衣物时可以有更温和的方式,那么家属的索赔就更加有理。

我的看法是:

理解是基础: 在救人第一的原则下,医护人员在紧急时刻采取必要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责任是必须的: 但无论如何,生命高于一切,但财产权利也应得到保障。如果因为抢救行为导致了财产损失,医院或医护人员总应承担一定责任,或者通过合理的沟通和补偿来化解矛盾。
沟通是关键: 医院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沟通机制,在抢救前或抢救后,及时与家属沟通情况,解释必要措施,并妥善处理后续的财物问题。
制度在完善: 这类事件也提醒医疗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保障医疗安全和效率的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处理紧急情况下的财产问题上。

对于索赔一千元这件事,我认为这是一种双方博弈的表现。 医护人员可能会觉得为了救人冒了风险,现在还要为财物损失负责,觉得有点“里外不是人”。而家属可能觉得,无论如何,我家属是受了损失的,我就是要求赔偿,而且这个数字是我认为合理的。

最终,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医院介入,扮演一个调解者的角色。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处理:比如,医院是否愿意承担这部分损失,或者提供一些医疗减免,或者通过保险进行赔付。这样既能保障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在生命的紧迫性和个人财产的保障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它反映了医疗服务中,在复杂而紧急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平衡多方利益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新闻看全,主要问题不在剪衣服,关键在把衣服里的钱和身份证等东西都当垃圾一起丢掉了。剪掉的衣服要么给家属,在当垃圾丢掉之前也应该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东西。虽然病人矫情了些,但是医院的急诊室管理也存在问题。

user avatar

所以,以后医院得收【财物保管费】,签署【财务移交同意书】


这次再一次论证了医院人手严重不足的困境。

上次孕妇事件,医院的责任是看护不力,所以以后医院要多雇几个看护人。

这次事件,医院在剪开患者的衣服后,并未及时把财物转交给家属。

因此,以后医院必须加强管理,完善手续。

患者到了,

首先要取出患者的财物,转交给家属,并签署《财物移交同意书》,《财物移交告知书》。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患者的财务移交给谁,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给妈还是给媳妇儿?


其次,对患者进行检测。

为了防止家属或患者认为过度检测,比如“感冒了还要验血”之类的,需要签署《拒绝检测风险告知书》之类的


第三,检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是否需要手术,开始签署各种协议。

这里强烈要求实时记录,以及完善的签字和备忘。

第四,手术后,要加强安保

给每个病人配备3个安保人员,实行3*8小时的全时间看护。

对于认知能力低下以及身体强壮的,建议多配备一组人员进行看护。

如果患者或者家属要求放弃,必须签署《放弃看护同意书》等内容。


所以,为患者辩护的,期待患者得的不是急性疾病吧。

否则这一系列责任书和告知书签署下来,一两个小时都过去了。


而事件中的患者呢?

确认李先生昏迷的原因是肺栓塞,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由于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心脏不间断地停跳,所以在查明病因前,必须通过人工心肺仪维持生命体征,为诊断赢得时间。而插入人工心肺仪需通过大腿根部穿刺,要在腿部、腹部等部位消毒,所以必须剪掉身上的衣裤。

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通俗点的说,就是肺动脉被堵了。让很多人恐惧而不怀孕的羊水栓塞也是肺栓塞类型之一。

动脉堵住了,那么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了,最直接的就是你的氧气运输受到了影响,如果堵塞的严重的话,那么你就会缺氧,尤其是你的大脑,如果缺氧了,后果自己想。

慢性疾病,慢慢治疗,比如阿尔茨海默啊,糖尿病啊,时间多得是。

但是急性疾病的话,比如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下就是和死神抢时间,而医生在抢救的时候还要顾及你的财物,你以为医生是神啊?

患者所称的财物到底是遗落在发病场所或是途中都不确定。最后,在警察的调解下,医院初步答应赔偿1000元。

你都不确定是不是医院搞丢的,就调节赔了?这哪里合理了?


我们最大的恶就是对好人太苛责,对坏人太宽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篇新闻报道了一起医患纠纷,事情的起因是在一场紧急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分夺秒,剪坏了患者的衣物,并且在混乱中弄丢了患者的财物。事后,患者家属要求医护人员赔偿一千元。从这件事本身来看,确实挺让人感慨的。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另一边是患者的财物,也属.............
  • 回答
    郑州那位女子不幸坠亡事件,再加上后续记者的采访纠纷,这桩事儿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咱们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说,一条生命的逝去,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令人悲痛的事情。 无论是什么原因,一个人就这样没了,对于家人来说,那真是天塌了。在这样的悲.............
  • 回答
    “多部新机为抢骁龙8芯片首发,引发机圈内卷”——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场关乎性能、价格、创新和消费者体验的复杂博弈。当我看到这样的表述时,首先浮现的不是冰冷的科技名词,而是手机厂商们在发布会上剑拔弩张的表情,以及屏幕前消费者那既期待又纠结的心情。这场“内卷”的表面现象:简单来说,当一家公司率先掌握.............
  • 回答
    最近关于全球七成新冠疫苗被富裕国家抢购的说法,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复杂且深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疫苗分配不均,更触及到了全球公共卫生公平、国家利益博弈以及国际合作的有效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抢购”现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就成为了各国争.............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位南开大学的副教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另一位复旦大学教授的数据,并抢先发表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论文。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讨论这其中的学术规范、道德底线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竞争压力。怎么看待这件事?1. 学术不端,违背科研伦理。 最直接.............
  • 回答
    美国囤积大量新冠疫苗,导致全球供应失衡,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分析,力求详尽并去除AI痕迹:美国抢购疫苗:事实与影响有报道指出,美国在新冠疫苗早期研发阶段就采取了激进的预购策略,大量购买了多家疫苗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最终可能掌握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冠疫苗。这意味着,在疫苗研发.............
  • 回答
    关于伊朗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说法,以及灾难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种莫名的抢购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来聊聊伊朗这个具体情况。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关于食物或特定物品可以预防或治疗病毒的传言。大蒜作为一种传统上就被认为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食物,在很多.............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非常引人关注,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戏剧性元素和复杂的情感,足以引发人们的各种讨论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及其可行性: 金钱投入的巨大: 25 万元包场电影院,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行为。这不仅仅是租金,可能还包括了播放权、影院员工的工资、宣传等.............
  • 回答
    这则新闻“女子心情不好做客朋友家跳楼,朋友被判赔 8 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要理解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事实。新闻中提到: 主体人物: 一位心情不好的女子(受害者)、她的朋友(房主).............
  • 回答
    “中国妈妈被弃美国机场”这则新闻,从其传播之初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核查、涉及的各方动机、潜在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思考。事件梗概(基于新闻报道,可能存在不同细节版本):大致来说,这类新闻报道的核心情节通常是:一位.............
  • 回答
    “四川海关截获400只活体蚂蚁入境”这则新闻虽然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背后涉及的生物安全、海关监管、检疫法规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探讨。以下是对此事的详细看法:一、 什么是活体蚂蚁?为何会被截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闻中的“活体蚂蚁”具体是指什么。这可能包括: 作.............
  • 回答
    “花15万读4年武大,毕业发现无学籍”这条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严重性首先,这起事件绝非简单的“学籍遗漏”或“行政错误”,而是涉及欺诈、虚假宣传以及对教育公平的严重侵犯。 欺诈行为: 如果校方(或与学校合作的培训机构)明.............
  • 回答
    “深圳地铁口女子晕倒后死亡,50分钟无人解救”这则新闻确实令人心痛,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生命的可贵与脆弱: 事件的核心在于一条生命的逝去,尤其是在一个公共场所,本应是安全的。50分钟,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是多么漫长.............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触目惊心,让人难以平静。奶奶竟然对刚出生仅四天的孙女痛下杀手,仅仅因为性别,这种行为实在是太极端、太残忍了。这件事情的核心,我认为在于“重男轻女”这种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它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如此可怕的影响力,甚至能扭曲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将生命置于何地?这里面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我们不妨从几.............
  • 回答
    这则“9岁女孩参加高考,总分172分”的新闻,说实话,听起来挺让人咋舌的。一个9岁的孩子,本该是在操场上疯跑,捧着漫画书傻笑的年纪,却要面对高考这个成年人都头疼的考场,想想都觉得这孩子的人生轨迹和同龄人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孩子能参加高考,本身就说明她有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学习能力。9岁,那是小.............
  • 回答
    看到这则关于武汉单亲妈妈的新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业和困境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母爱、坚韧和生命力的赞歌。一个母亲的艰难抉择与现实困境:首先,这则新闻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母爱。这位单亲妈妈,在经历了车祸这样毁灭性的打击后,不仅要面对身体的伤痛,更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她的.............
  • 回答
    农村娃站上哈佛毕业演讲台:何江的故事,不止于励志当何江的名字出现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那一刻,无数关注的目光被这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年轻人所吸引。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乡间少年,一步步走向世界顶尖学府的历程。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是对教育公平、农村发展以及中国未来的一种.............
  • 回答
    这则新闻触及了太多令人心痛的角落,也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熄灭了,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本应给予温暖和保护的家庭教育场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被容忍,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母亲的行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绝对越过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个生命的消逝,特别是以如此.............
  • 回答
    这则“地方负责偿还债务,中央将不救”的新闻,如果真如报道所说,那绝对是影响深远,而且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不仅仅是两条简单的“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划分,背后牵扯到经济的稳定、金融的风险、地方的治理能力,甚至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模式的走向。1. 信号的强弱与意味深长首先,这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且强烈的.............
  • 回答
    这则新闻,涉及的事件极其令人痛心,也牵扯出许多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确实需要我们深入地去探讨和审视。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一名湖南的大一女生,在与男同学一同饮酒后,不幸失去了生命。根据媒体报道和后续的检方决定,她在醉酒状态下与一名男同学发生了性关系。最令人震惊的是,检方最终做出了不起诉的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