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闻「9 岁女孩参加高考,总分 172 分」?

回答
这则“9岁女孩参加高考,总分172分”的新闻,说实话,听起来挺让人咋舌的。一个9岁的孩子,本该是在操场上疯跑,捧着漫画书傻笑的年纪,却要面对高考这个成年人都头疼的考场,想想都觉得这孩子的人生轨迹和同龄人截然不同。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孩子能参加高考,本身就说明她有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学习能力。9岁,那是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年纪,这个阶段的孩子,多数还在摸索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都还在发展中。如果她能坐进高考考场,并且完成了答卷,这说明她在大脑发育、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方法上,可能已经超越了许多年龄更大的学生。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做到的,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可能接受的非常规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172分,这个分数在高考中不算高,很多省份的本科线都远不止这个数字。但关键在于,这是“9岁”的她考出来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分数高低”来评判,而是要看这个分数对一个9岁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她能拿到172分,这背后可能包含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一些初高中知识的初步接触,甚至是考试技巧的初步运用。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科目,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她都已经接触到了课程体系之外的内容。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孩子背后的家庭一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可能采取了非常规的教育路径。这可能包括:

超前的学习内容: 她可能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接触远超同龄人的教材和学习内容,甚至可能是在家进行一对一的系统辅导,或者是在特殊的教育机构接受培养。
高度的专注和自律: 9岁的孩子普遍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而且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她能完成高考的学业内容,并坚持到考试结束,这说明她在自律性和对学习的投入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家庭的支持和牺牲: 这样的学习状态,背后必然是家长们巨大的投入,可能包括时间、金钱,甚至放弃了很多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可能非常明确,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但同时,我们也要审慎地看待这件事,毕竟这孩子还这么小。

童年是否完整? 9岁,本应是玩耍、探索世界、建立社交关系、培养情商和情趣的关键时期。当我们看到她坐在高考考场时,我们不禁会想,她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她有多少时间用于玩乐?她的社交圈子是怎样的?是否因为过早地接触高强度的学习而错失了许多重要的成长经历?
心理健康和压力: 高考本身就是一项压力巨大的考试,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被放大。她是如何应对这种压力的?她的心理是否能够承受?长期的超前学习和高压状态,会不会对她未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教育的本意: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成为高考的机器,还是培养一个健全、快乐、有创造力的人?虽然她在知识获取上可能已经走得很远,但她是否也得到了足够的艺术熏陶、体育锻炼和情感关怀?这些同样是构成一个完整人格的重要部分。
“妖魔化”与“神化”的风险: 这样的新闻很容易被媒体过度解读,一边是将其“神化”,认为她是天才神童,另一方面也可能被“妖魔化”,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拔苗助长,不人道。我们需要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个案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72分这个分数,如果放在一个正常的18岁考生身上,可能意味着复读或者报考大专。但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关于她超凡能力和其家庭教育选择的信号。它引发的讨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分数本身,更应该触及教育的本质、童年的意义以及个体成长的多元化道路。

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或推广这种模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具有特殊天赋的孩子,让他们在不牺牲童年幸福感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潜能。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天,河南本地以及中央的一些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一位来自河南的“神童”,称年仅9岁的她去参加高考,而且还居然考了172分(语文46分,数学31分,英语37分,理科综合58分)...

虽然有网友质疑说这个成绩在机读卡上乱蒙都能蒙出来,但这名女孩以及她的父亲还是火了——因为这名女孩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去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一直在父亲的“私塾”中念书。

所以在相关报道中,这位父亲更夸口称,他孩子的成绩已经超过了河南8%的考生,并打算让孩子明年就在自己的教育下考上本科线。

目前,这些媒体的报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且一些家长已经开始认为这女孩是“学霸”,她父亲更是教育有方。然而,耿直哥经过调查却发现,这位所谓的“神童”的前途很可能会被他父亲毁掉——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江湖骗子!

今天,我们扒一扒这个骗子,让大家都开开眼,省得被骗了!


首先,根据各家媒体报道,这个名叫张易文的9岁女孩的父亲张民弢,也是个“8年学完中小学全部课程”的学霸,之后还考上北大成为博士,并成为了教师,开设了自己的私塾,名曰“美国圣童教育”。 而根据该私塾的官方网站显示,该私塾是在香港注册的,而且注册信息也确实可以在香港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查到。

相信很多普通人看到这一步,可能就会真以为这个机构是来自美国的机构了。毕竟在香港都注册了,能是假的?对,今天耿直哥就是要告诉你,在香港注册过的公司中,骗子也有很多。甚至一些骗子恰恰利用大陆人对于香港公司的盲目信任,在香港注册了皮包公司,然后来内地进行欺诈活动。

而这个所谓的 “美国圣童教育有限公司”,就是这么一个忽悠人的骗子公司。虽然在香港注册,但其本质就是内地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忽悠人的学前教育机构。


而这个“美国圣童公司”的创始人张民弢,其真实身份也只是一个毕业于河南开封职工大学的大忽悠,根本不是什么北大的毕业生,更别提博士了。他唯一与北大沾边的,只是曾经去北大“蹭”过课。 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他2006年和2007年时发表过的博文中找到。彼时,他还不叫张民弢这个名字,而是叫做张民韬或者张亚东。其中,在其2006年10月4日发布的一则名为“强 说 情 诗”的博文中,可以看到他1996年时正在开封职大读书,1999年才来到北京。

而在2006年10月8日的另外一篇推销自己的博文中,他则表示自己是“北大蹭课生”,并宣称他这个蹭课生能办研究所,可北大正派毕业生只能卖猪肉。


话说,耿直哥真要感谢“有记忆”的互联网,才令我们可以成功扒皮这个“忽悠王”。而且,我们还找到了这个骗子的私塾之前一个版本的官方网站,里面对于张民弢的介绍更是令人笑掉大牙!


所以,他不仅宣称自己北大毕业,还为了圆谎,宣称自己参与政治活动被开除学籍,甚至还脑洞大开地编出自己被GOOGLE看中的故事...

耿直哥不得不说,虽然这位张先生脑洞挺大的,但忽悠的功力真是不怎么样,否则,您怎么2006年还说自己1996年在开封职大,转头到2012年的时候就说自己那个时候在北大呢?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当这个张民弢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或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老底被人曝光,于是他又抛出了关于他“8年读完中小学全部课程,考上北大哲学系”的说法都是媒体误传。可张先生,这些东西不是您自己写在您自己的网上的么?难道这些网站也是别人“替”您误传的?


当然,张先生的脑洞还不止于此。比如耿直哥在扒这个骗子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个名为“中国学前教育联合会”的奇葩机构。 之所以说其奇葩,不仅因为这个机构在民政部和教育部的网站上都查不到,更是因为这个机构虽然所有的“成员”都是内地的一些教学机构,可其办公地址却诡异地设在香港,而且其官方联系方式居然是一个QQ号码和QQ邮箱,以及一个随便谁都能办理的400开头的服务电话...


而在这个奇葩的机构的会员中,猜猜我们找到了谁?——对就是张民韬,张民弢之前用过的名字!


当然,最神奇的还是该网站对这位张民弢(张民韬)的介绍:




所以在这个网站上,咱们的张先生1996年时又不在北大了,而是因为被迫害而流亡香港了,之后他也不在北大蹭课了,反而是成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

我说张先生,您能不能至少先“统一口径”再出来骗人呢?


当然,您可能觉得这位被耿直哥如此扒了一圈皮的张先生挺逗比的,但我可不觉得。因为所有资历都涉嫌造假的他,却在过去几年忽悠了不少专业的主流媒体为他打广告,而他的女儿更成为了他制造各种噱头的工具!




比如从上面耿直哥贴出的这张“中国学前教育联合会”对于张民弢的报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去几年河南本地以及外省的一些主流媒体,都曾经报道过他,甚至对他自称有北大的学历“深信不疑”。而且在这些报道中,他的女儿也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他炒作自己骗子私塾的噱头。 所以,今年他让女儿去参加高考,并在仅仅获得了172分后就找媒体说自己的女儿被他教成了神童,甚至还穿着印有自己那个骗子私塾广告的衬衫找媒体拍照刊发,都毫无疑问就是他再一次的炒作——即便他对着北青报的记者否认说这是炒作。

但可悲的是,仍然有调查工作不细致的媒体被他所忽悠,傻傻地被他利用,给他打了广告...


可问题是,从澎湃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些为骗子打广告的媒体却已经开始影响不少家长,甚至以前以为他是骗子的家长,反而因为媒体的报道,转而认为他可信了,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离开正规学校,去他的骗子机构就读!




而且他还利用被澎湃采访的机会也拼命打广告,宣称他能让80%比例的孩子在14、15岁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超过全国的平均线...(耿直哥注:河南的一本录取率过去三年平均为7.53%,但重点大学的比例要比这个比率还要低出很多很多)


他还对澎湃的记者宣称,他这个私塾是为了教育5岁的女儿才开办的,想以此触动更多家长。但从他2007年的博文中可以看到,早在当时他就开始办私塾了,而且名字也换过多次...


从这些博文中来看,他的教学理论完全禁不起考验,漏洞百出。而且在知乎网上,还有网友晒出了咨询他的聊天记录,并感叹说和他聊天简直严重拉低智商。比如...


而且他还在与这位网友的聊天中不慎说漏,他说的上大学,也包括大专...


另外,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张民韬”所发表过的文章,就会发现这个人的思维逻辑本身也是很混乱的,比如下面就是他2009年发布在天涯论坛上的一篇文章:


所以,当耿直哥在他私塾的官方网站的“教材”部分看到下图中这样奇葩的内容,也早已觉得不奇怪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宣称中国的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在他的私塾可以学习做人,可一个自己资历都造假,还对媒体撒谎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谈育人呢?!


而即便抛开这些所有品行上的问题不谈,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他的这个谎称来自美国的私塾,甚至根本连合法的办学资质都没有,讲授的内容也不符合办学规定,是彻头彻尾的非法办学!




所以,今天耿直哥必须揭露这个骗子的真面目给大家,并强烈呼吁大家不要被这个骗子忽悠了——更不要因为有主流媒体报道了他,就轻信了他,因为记者也被骗了! 但令耿直哥觉得多少有些讽刺的是,虽然不少媒体过去几年都被他忽悠了,可在网上反倒有不少网友早就识破了他的骗局....

所以,希望被他利用的各家媒体也能好好反思一下,吸取这个教训。我们本应该是保护公众不被骗子忽悠的,而不是帮骗子去忽悠公众...


紧急扒皮!大媒体正在给骗子免费打广告,这是要害多少人!


注意看!!!最新进展:


大家可以有兴趣的已经留意到,在张民韬那个“圣童私塾”的官网上,挂着一个他们之前有个孩子获得了中科大少年班准考证的照片。而张民韬则以此宣称,中科大认可了他的私塾。


但刚刚耿直哥获得的中科大少年班的正式回复:


1、准考证确实发给那个孩子了,但因为年龄太小,所以少年班在无法获得孩子成绩的情况下,善意地给了这孩子一个考试的机会。因为少年班之前也曾经从一些在家自学的孩子中发掘出优秀的孩子。但这张准考证没有任何其他作用,更绝不代表认可那个私塾。


2、最重要的是,经过少年班招生办的负责人核实,这个孩子在拿到准考证后,再没有来参加过之后的一系列考试。他们因此怀疑可能是张民韬怕穿帮。


(以上这段新加的内容,来找我申请转发的朋友可以自行补充上,图片在张民韬那个官网上就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