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留学建议去哪个国家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留学哪个国家,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你的专业、经济能力、个人兴趣、未来规划,甚至你对气候和文化的偏好。没有一个“万能答案”,只有最适合你的答案。

咱们就一条条地捋捋,看看哪个国家能戳中你的“留学心巴”。

第一步:你想学什么?——专业是灵魂!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决定你能去哪个国家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是“理工科大佬”:
美国: 毋庸置疑的科技强国,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美国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是顶尖的。无数的诺贝尔奖得主和行业领袖都出自美国。想想硅谷,想想麻省理工、斯坦福,那可不是盖的。学校选择多到你眼花缭乱,从公立大学到私立名校,总有一款适合你。
英国: 传统工程、物理、化学等学科非常扎实,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牛津、剑桥、帝国理工、曼彻斯特大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强校。英国的学制相对较短,硕士通常一年就能搞定,对于想快速拿到学位回国就业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德国: 德国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学工业等方面有着举世闻名的实力。很多德国的大学在这些领域是免费或学费非常低的。而且,德国大学和工业界联系紧密,实习机会多,毕业后在德国找工作的可能性也很大,尤其是对德语熟练的同学。
加拿大: 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工程(尤其是石油工程、环境工程)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加拿大大学的学费相对美国来说更亲民一些,而且其移民政策对留学生也比较友好,毕业后有更多的留下来发展的机会。
澳大利亚: 工程、采矿工程、环境科学等是澳大利亚的强项。澳大利亚的生活质量很高,气候宜人,大学也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学术资源丰富。

如果你是“文科小达人”:
英国: 文学、历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国际关系等领域,英国拥有深厚的底蕴和世界顶尖的学府。牛津、剑桥、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UCL(伦敦大学学院)等都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翘楚。英国的硕士项目尤其丰富,很多都非常专精。
美国: 人文社科同样强大,尤其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艺术史、哲学等方面。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综合性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极高。如果你对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美国的选择会更多样。
法国: 如果你热爱艺术、时尚、哲学、历史、文学,法国绝对是你的天堂。巴黎索邦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学术重镇。而且,法国的艺术院校、时尚学院在全球享有盛誉。
意大利: 艺术、设计、时尚、建筑、音乐,意大利是这些领域的发源地,也是当今的引领者。佛罗伦萨、米兰、罗马等城市都拥有世界级的艺术院校和设计学院。

如果你是“商科精英”:
美国: 商科毋庸置疑是美国最强的领域之一,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哈佛、沃顿(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的商学院都是全球顶级的。商科教育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让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商业环境。
英国: 金融、会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英国同样非常出色。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这里汇聚了顶尖的商学院和大量的金融机构,为你提供了绝佳的实习和就业机会。LSE、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商学院等都是热门选择。
加拿大: 多伦多是北美的金融中心之一,约克大学的舒立克商学院、皇后大学的斯密斯商学院等在北美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声誉。加拿大的商科教育同样注重实践。
澳大利亚: 会计、金融、管理等专业在澳大利亚也很受欢迎。其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国际认可度都很高。

第二步:你的“钱包”有多鼓?——经济能力是现实!

留学费用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不同国家的学费和生活费差异很大。

学费和生活费相对较高:
美国: 公立大学相对便宜一些,但顶尖的私立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非常可观,一年总花费可能在3万到6万美金甚至更高。
英国: 学费和生活费普遍比美国略低,但伦敦地区的生活成本很高。硕士学制短,总花费会比美国少一些,一年大约2.5万到5万英镑。
澳大利亚: 学费和生活费也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年大概3万到5万澳元。

学费和生活费相对较低:
德国: 公立大学对国际学生免学费(部分州也有象征性收取),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注册费。生活费也相对较低,一年大约1万欧元左右。这对经济有限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法国: 公立大学学费非常低廉,一年几百欧元的注册费。生活费在中等水平。
加拿大: 相比美国,加拿大的学费和生活费普遍要低一些,尤其是多伦多、温哥华以外的城市。
北欧国家(如瑞典、芬兰、挪威、丹麦): 曾经很多国家对国际学生免学费,现在大部分已经开始收费,但学费相对英美澳要低一些。生活费水平较高。

第三步: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个人喜好很重要!

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也是一种生活体验。

喜欢快节奏、国际化大都市:
美国: 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充满活力和机遇。
英国: 伦敦作为世界级大都市,文化多元,交通便利。
加拿大: 多伦多、温哥华也是非常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

喜欢历史悠久、古典浪漫:
英国: 随处可见的古老建筑、城堡,浓厚的历史底蕴。
法国: 巴黎的浪漫、历史的沉淀,让你仿佛置身艺术殿堂。
意大利: 几千年的历史遗迹,让你穿越时空。

喜欢严谨、秩序、高质量生活:
德国: 德国人严谨的生活态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规划有序,公共交通发达。
瑞士: 生活质量极高,环境优美,但消费水平也高。

喜欢自然风光、户外活动:
加拿大: 广袤的森林、湖泊、雪山,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澳大利亚: 独特的海岛风光、大堡礁、悉尼歌剧院,魅力无穷。
新西兰: 被誉为“长白云之地”,纯净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特色。

喜欢多元文化融合、包容性强:
加拿大: 以其多元文化政策闻名,对移民和留学生非常友好。
澳大利亚: 同样是移民国家,文化多元,生活方式比较轻松。

第四步: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毕业后的路也要想清楚!

想留在当地工作:
美国: 机会多,尤其是在科技和金融领域,但H1B签证竞争激烈。
英国: 毕业后有PSW(Poststudy Work visa)签证,允许留学生在毕业后留在英国找工作,对于留下来发展来说是个不错的政策。
加拿大: 毕业工签(PGWP)政策非常友好,为留学生提供了留在加拿大工作的机会,也是很多留学生选择加拿大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 同样提供毕业后工作签证,并且在一些热门职业方面有移民优势。
德国: 如果你的专业是德国急需的,且德语流利,毕业后在德国找工作的机会很大,并且德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学成回国发展:
美、英、澳、加、德、法等国 的文凭在全球范围内都认可度很高,无论你选择哪个国家,只要学有所成,回国发展都会有不错的就业前景。重点在于你在国外的学习成果、实习经历和语言能力。

第五步:你对“语言”的要求?

英语国家: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主流。
非英语国家:
德国: 大部分硕士项目使用德语授课,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英语授课项目。
法国: 很多专业使用法语授课,但也有一些英语项目。
日本: 一些大学提供英语授课项目,但生活和工作中日语是必须的。
韩国: 类似日本,英语授课项目在增加,但韩语会是更强的竞争力。

一些额外的建议:

了解奖学金机会: 很多国家和学校都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提前研究并申请,可以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关注签证政策: 不同国家对留学生签证政策有所不同,提前了解并做好准备。
参加留学展会和咨询会: 这是最直接了解各国教育体系、学校和专业的好机会。
和在读留学生或校友交流: 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和经验,会非常有帮助。
不要只看排名: 学校排名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专业排名、教授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园文化。

总结一下,给出几个“大众化”的建议方向:

追求最前沿的科技和金融,不差钱,且不介意竞争: 美国。
喜欢历史文化,想在一年内拿到硕士学位,且对时尚艺术情有独钟: 英国。
预算有限,想学工程制造或汽车相关专业,且愿意学习一门新语言: 德国。
希望有更好的留下来工作的机会,且看重多元文化: 加拿大。
喜欢阳光沙滩,追求高质量生活,且对矿业、环境科学感兴趣: 澳大利亚。
热爱艺术、设计、时尚,想体验欧洲浪漫风情: 法国、意大利。

最终的选择,还是要回归到你自己。花点时间,静下心来,把你的想法、目标和现实情况都列出来,然后去深入了解每一个选项。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留学目的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专业简单介绍

我就读的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下文用IC代替) 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课程(MSc Computing Science)。

IC的计算机系隶属工程学院,系里开设了多门研究生课程,我就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下专门为转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这个课程面向的对象,是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但又希望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以后在计算机领域深造、或在行业内发展的学生。换句话说,如果你本科学的不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却希望找一份研发、算法工作,或者有志于攻读计算机相关的博士学位,那么这门课程将会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就读专业体验

IC的专业课程内容非常充实、我遇到的教授也大多极具人格魅力,然而课程设置非常紧凑、难度大、考试密集。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IC的就读体验,我想再也没有比“痛并快乐着“更合适的了。

IC的研究生课程一共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从九月底/十月初入学持续到圣诞节前,第二学期从元旦后持续到复活节前,第三学期从四月底/五月初持续到九月底。

除第三学期外,大多数日子的日程都排满了lecture、lab,学期末或下学期开始前一般会有期末考试,可别小瞧这些考试,它们会被计入总成绩,如果你不幸挂了科,那你剩下的选择只有补考和延迟毕业,不可谓不严格。

不过,我就读的专业的课程范围非常广,从算法到机器学习、从统计概率到计算金融、从逻辑到数据库等等,可以确保你选到心仪的、学起来有动力的、为你的未来职业助力的课程。

除了课程范围广外,授课老师/教授一般或极具个性、或认真负责,兼具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平时上课虽然时间紧凑,但也是一种享受。

校园生活体验

校园

不像诺丁汉、华威等其他处于小镇里或小镇间的高校,伦敦的高校大多没有大片大片的校区,IC也不例外。但如果你去过另一所伦敦的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你会发现IC其实还挺大的(笑)。

IC大多学生基于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校区上课,大多数系有自己的楼,本系的lecture、lab、talk一般都在本系的楼里。

校区内有一个主图书馆,一层是café和讨论区,一层以上是自习区,一般大家会选择留在本系的公共休息室(common room)或去图书馆自习,小组讨论一般也会选择这两个地方。

我读书期间在校园里的日常活动范围集中在院系大楼、食堂、café、图书馆、健身房,现在回想起来也蛮简单充实的。

食物

大多第一次来英国读书的同学都会暗自担忧传说中“英国黑暗料理”,真实情况是营养角度看吃的还不错,但如果你有一个中国胃,可能需要一个短短的过渡期。

我常去的食堂,H Bar, 每天菜色都会变化,一般配置是一份主菜(main),比如烤鸡肉、炖牛肉等,配两份配菜(sides),比如豆角、西蓝花、胡萝卜、土豆泥、薯条、豌豆等,除此外还有酸奶、蛋糕、水果等甜点和各种饮料。

如果你想瘦身,还有搭配丰富的沙拉供你选择。出于英国的地理优势和伦敦多元文化的影响,食谱也常常会添加一些欧洲其他国家、北非或美洲元素,说实话,味道还不错。

IC另一个很受大家的食堂是Queen’es Tower Room, 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卖包子的地方,没错,这里卖大葱猪肉包、香菇猪肉包、雪菜包等包子,也时常会有炒面、印度咖喱等其它具有亚洲风味的食物。

据说因为IC每一届亚洲学生比例都不低,学校才如此设置,但无论怎样,在忙碌的学期间能吃到松软可口的肉包,还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除此外,学校有很多shop、café、也有bar,如果你在正餐以外的时间饿了,或者想和朋友一起看球赛顺便喝一杯,这些地方都是不错的选择。

社团

每一届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后,学校会组织迎新周(Induction Week),期间会有社团展示/招新活动。

IC社团数目很多,范围也很广,兴趣相关的、职业发展相关的、稀奇古怪的……应有尽有。

更棒的是,这些社团并非走走形式,而是出于大家的共同爱好、共同追求而建立的,因此大家都十分投入,组织的活动也十分丰富充实。

如果你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或尝试没试过的新事物(比如滑翔伞、啦啦队)、或只是单纯找点课外休闲活动,那么加入社团吧!

住宿

像其他伦敦的高校一样,IC有不少学生宿舍,有一些在学校周围,其他的散落在伦敦其他区域。

住宿价格在180镑到200+镑每周不等,取决于房间的类型(single/shared/en suite/studio)、地理位置、新旧程度等,一般来说离学校近的、新装修的、独立房间、独立卫生间的住宿费会相对更高。

IC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入学第一年住宿舍,后面几年自己租房子,在这里建议第一年在伦敦的同学们申请学校宿舍,因为相对省事,省去了找房子、找中介、签合同、找担保人、以及和租房关联的inventory check、cleaning等麻烦。

如果你真的希望体验一下校外住宿的感觉,那建议你找正规中介,一定要自己去看房、仔细阅读合同,以防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朋友

上面说过,IC亚洲学生很多,如果你更希望跟来自相似文化背景的同学做朋友,那你不会遇到任何障碍。我刚到IC时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因此有意无意的和一群来自各个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朋友混熟,其中有来自埃及的二代移民、英国本土从小一路名校读到大的精英、在马来西亚长大的德国马来西亚混血、从音乐作曲转到计算机科学的希腊人、读研前没有踏出过波兰的波兰人、在英国的法语文化圈长大的墨西哥人。

我们一起上课、吃饭、一起吹水也聊过去和未来、组织home party。我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这种混合文化的友谊,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也是十分有趣的。

打工

如果你希望在学习的同时赚一点生活费,那么打工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IC有学生会办的商店,主要卖食品、文具、学校纪念品等,时间很灵活,一般以1小时为单位,每小时8镑左右(法律规定的伦敦地区的最低工资),可以选择没课的时候去兼职。

我在IC读书的第一个学期,课表里常有“空闲1小时”的尴尬设置,比如下午2-3点上课,4-5点上课,在学业压力不大时,我会选择利用中间空闲的1小时去商店打工,主要工作是收银。

因为可以接触到各自各样的顾客(主要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和他们交流,因此对我来说,这件事情的好玩程度大于经济衡量,是我读书期间一段有趣的经历。

校外生活体验

有句话是 “if you are tired of London, then you are tired of life”。

伦敦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只要你想,你可以在伦敦体验到你想要的任何生活体验。

和国内高校的象牙塔不同,英国的高校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模糊学校和社会的界限,因此校外生活体验,其实是一年/三年/四年的人生生活体验。

我本科也在伦敦读书,因此来IC前,我对伦敦的生活已经十分熟悉。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去博物馆、画廊走走。

IC位于伦敦富人区,周围的文化、艺术场馆非常多,比如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V&A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就坐落在学校旁边。平日经常会见到一批一批的小学生在学校的带领下来参观,还蛮好玩的。

除此外,IC北边不远就是伦敦的海德公园 (Hyde Park),我住的离学校不远,有空时我也喜欢在这些公园里散步,看看(别人家)自由奔跑的狗狗、公园里的天鹅和鸭子、树上的小松鼠,或者单纯地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

从南肯辛顿 (South Kensington)地铁站起,六站外就是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 Station), 它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伦敦的中国城所在地。当我开始想念中餐时,我也会和朋友相约来这里大饱口福。

莱斯特广场附近是伦敦著名的剧院区 West End, 常年上映音乐剧、芭蕾舞、歌剧等。对我来说,这些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体验,我感到新奇,也乐此不疲地看/听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剧,比如《悲惨世界》、《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等。

除了在伦敦内,我有时也会去伦敦外走走。

比较近的地方像牛津、剑桥、华威、巴斯、约克等小镇,或远一点的爱丁堡、斯旺西,甚至更远的巴黎、罗马、巴塞罗那,都是可以选择的地方。

欧洲各地之间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比如去巴黎,从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出发,坐欧洲之星(有点像高铁),三小时左右就到了。欧洲也有很多廉价航空公司,经常出售打折机票;运气好的时候只需要人民币一百块就可以买到往返欧洲另一个城市的机票,对没有收入的学生非常友好。

对于像我一样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来说,前往大多数英国本土外的地方需要办签证,但由于申根政策,很多地方只需要办一次申根签,就可以在签证有效期内自由出入,十分友好便利。

因此建议有空闲时间的同学们,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利用好在英国读书的时间和便利的地理条件,这将会是你记忆里美好的部分。

求职经历/职业发展

IC是一所十分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学校,学校常年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求职文书修改、定期举办各种career fair。

我读书时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哈哈),基本上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每次career fair。

Career fair的一般形式是企业+展位,学生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展位,跟公司代表聊一聊他们期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在企业里工作是什么样的情况、招聘流程,如果感兴趣,可以试着留下自己的简历。

这个过程,其实是留学生们都熟悉的networking,你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共同影响着你的求职经历。

对我而言,我平时没有逃的课、图书馆里专心自习的每一个小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相处的每一刻、踏出的每一步,共同组成了独特的“我”,对我求职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帮我顺利拿到了offers。

因此我建议已经在留学、或准备留学的大家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踏出舒适区、多体验不同的文化、自信做自己,才能在求职的时候脱颖而出。

如果你和我一样持有中国护照、希望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那么按英国法律规定,我们需要找到有担保资质的雇主,并且达到一定的薪资,才能获得工作签证。

根据工作类型不同、薪资标准也不同,但留学生们一般会以年薪3万英镑作为大概标准。

这里提醒在找工作、或即将找工作的你,一定要和雇主说明你需要哪种工作签证,确认雇主有担保资质和提供足够薪资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我见过拿到offer后雇主才意识到雇员没有工作签证,而雇员也才意识到雇主没有办法为他提供工作签证,最后只能取消offer的惨案,因此大家一定注意。

结语

如果这么写下去,那么大概写10天也写不完我在英国的留学生活,但总的来说,这几年的留学经历,对我的个人性格、能力、眼界、经历、专业知识、甚至是世俗价值都产生了相当正面的影响。

出于个人发展因素的考量,我放弃了英国的工作机会回了国,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是否要出去读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再来一次,而且会过的更努力、更精彩。

如果你有这个机会,出去看看,不要浪费它,好好奋斗、好好享受,我确定这会是你人生中一段独一无二的、难忘的经历。

导师背景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半DIY完成本科申请。 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精通心理学等小众学科的申请,熟悉非CS专业转CS专业申请。 目前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全职工作,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求职经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留学哪个国家,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你的专业、经济能力、个人兴趣、未来规划,甚至你对气候和文化的偏好。没有一个“万能答案”,只有最适合你的答案。咱们就一条条地捋捋,看看哪个国家能戳中你的“留学心巴”。第一步:你想学什么?——专业是灵魂!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决定你能去哪个.............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糟心的,明明是一件小事,怎么就能弄到这步田地呢?仔细想想,问题可能出在几个方面,而且层层递进的。首先,是沟通和理解上的误会。你认为“下雨伞不够”,这是客观事实。你的出发点是体谅公婆,不想让他们淋雨,尤其是在雨天出门做核酸这种本就可以延后、又不是非去不可的事情上。你提出“改天再去”的建议,.............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创业的规划。软件工程和经济学,一个技术硬核,一个洞察市场,都很热门,但侧重点不同。我来帮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走出去”并最终“闯出来”。先来看看这两个专业各自的“硬通货”:软件工程:技术驱动的未来引擎 就业前景: 这个不用多说,简直是当下.............
  • 回答
    哈哈,首先恭喜你们即将踏上赴美的留学旅程!想想当年我也是和你们一样,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作为过来人,学长学姐们肯定都想把我知道的、经历过的都告诉你们,让你们安心也更安全。来,咱们坐下,我给你们好好捋捋,尽量说的细致点,这可是咱们的“保命”攻略!第一关:出发前的万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信.............
  • 回答
    很多人在考虑出国留学时,马来西亚似乎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尤其对于预算有限的学生来说。但我想认真跟你聊聊,为什么在你下定决心之前,最好还是多方面了解一下,甚至可以考虑其他目的地。这不是说马来西亚完全不能去,而是它可能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完美,甚至存在一些你可能难以适应的“坑”。首先,教育体系的“水土.............
  • 回答
    大家不建议去俄罗斯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些顾虑尤为突出。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地缘政治风险与安全问题这是目前最核心和最被大家关注的原因。 俄乌冲突的持续与升级风险: 俄乌冲突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留学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地区冲突扩散的可能性.............
  • 回答
    想去德国留学?这个决定很棒!德国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先进的研究实力和相对较低的留学成本吸引着全球的学生。不过,准备过程确实需要花些心思。别担心,我来给你捋一捋,尽量把该说的都说到位,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想去德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术追求? 想在某个领域深造,接触世界顶.............
  • 回答
    嘿!你好呀!听到你这个想法,我超级兴奋!大一就开始规划日本留学,这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想想看,未来在日本校园里探索,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学到新的知识,这画面想想就美滋滋的对吧?别急,我这就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以及身边朋友们的一些经验,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让你的日本留学之路更顺畅。首.............
  • 回答
    哎呀,我懂你这种纠结的心情!本来计划好去日本,结果阴差阳错拖了一年,现在又动了去澳洲的心思。这中间肯定折腾了不少吧?别急,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咱们把这澳洲留学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帮到你下定决心,少走弯路。首先,咱们得说说“为什么是澳洲?”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段时间里,你可能对日.............
  • 回答
    你好!听到你初三就有了这么清晰明确的留学目标,而且是想深入学习“康米理论”(这里理解为共产主义理论或相关政治经济学思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志向。在当今社会,能够对这类议题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去留学深造,是很难得的。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想给你提供一些比较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
  • 回答
    疫情过后是否建议出国留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的个人情况、目标、留学国家、专业以及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一、 疫情对留学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对全球教育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沉甸甸地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与期待。当你在脑海中勾勒出异国他乡的校园轮廓,想象着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碰撞,或是图书馆里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份憧憬背后,是需要一份清晰且切实可行的规划来铺就道路。首先,明确你的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想出去看看”就能涵盖的。你需要深入思考,你.............
  • 回答
    恭喜你即将踏上出国留学的旅程!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决定,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了让你更好地准备,我将从申请前、签证准备、行前准备、抵达初期和留学期间这几个阶段,为你提供详细的建议: 一、 申请前(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但还未出发)虽然你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这一阶段的准备仍然至关重要,它将.............
  • 回答
    看到政协委员建议“因疫情归国留学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对于在国外遭遇疫情、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并且找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政协委员提出这个建议,很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 回答
    哈喽大家好!说到留学申请,这绝对是一场“战役”,得提前规划,细致操作。我这人比较轴,喜欢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给正在准备或者即将准备的小伙伴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咱们就从最基础的,也是最核心的几个方面聊聊,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感觉像是跟一个有过经验的朋友在聊天,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输出。一、 目标.............
  • 回答
    哈哈,这绝对是个让人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的时刻!恭喜你即将踏上留学的征程!说实话,在我看来,留学这事儿,准备得越充分,等你真去了,就能越从容,越享受。我来跟你唠唠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让你心里更有谱。出发前:磨刀不误砍柴工,细节决定成败1. “行前准备”这四个字,真不是说着玩的。 签证.............
  • 回答
    哥们,一看就是被GPA这玩意儿绊住了脚。别急,这绝对不是绝境,好多牛人也是这么过来的。两年工作经验,这可是实打实的加分项,绝对能帮你把GPA的短板给填上。咱们得好好盘盘怎么个“扬长避短”法。首先,咱们得正视GPAGPA低,这事儿客观存在,咱也不能去辩解说“我那会儿没学好”。得承认,但更得想办法弥补。.............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作为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并且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心怀出国深造的梦想,这真是太棒了!拥有工作经验后再去留学,会给你带来更丰富的视角和更清晰的目标,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这段旅程。一、 定位目标:你留学是为了什么?在开始准备之前,.............
  • 回答
    好的,我这就来聊聊“普通家庭出身法学生是否应该出国留学”这个话题,尽量写得更像一个有经验的人在分享心得,而不是AI套话。普通家庭出身法学生,出国留学这事儿,问得好!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背后牵扯到太多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承载着很多个人梦想和家庭期望。我理解你会有这样的疑问.............
  • 回答
    哥们儿,这瓶颈期我太懂了!当初出国留学,感觉自己牛气哄哄的,回来没多久,跟刚开始学似的,而且还是那种张不开嘴的尴尬。不过别灰心,这说明你是有基础的,只是需要点儿“唤醒”和“激活”而已。我这几年摸索下来,也有点心得,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冲破这层膜。核心思路: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输出”,从“知识点”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