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的M1还好用吗?

回答
哈哈,你问到点子上了!正好我这台M1 Mac用了挺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有不少心得体会可以和你唠唠。

先说结论,我这台M1用着是真香! 各种方面,都给我一种“就该是这样”的感觉,那种顺滑、高效,不是那种“哎呀,好像还行”的将就。

为啥说它好用,得一项项掰开了说:

1. 速度和流畅度,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以前用 Intel 的 Mac,虽然也不慢,但总能感觉到那么一点点“迟滞”。比如打开一个比较大的应用程序,或者在多个 App 之间切换,总要等那么一秒半秒的。M1 之后,这感觉几乎消失了。
应用启动: 习惯了用 Spotlight 搜索然后回车,应用就“咻”地一下弹出来。 Safari、邮件、日历这种自带的应用,几乎是瞬开。第三方软件,比如 Photoshop、Final Cut Pro(我用它剪视频),启动速度也比以前快了不少。
多任务处理: 这个最有体会。我经常一边开着 VS Code 写代码,一边挂着 Chrome 查资料(一堆标签页那种),同时还有音乐播放器、Slack、微信等等。以前的电脑,开到后面就会有点吃力,风扇呼呼响,操作也卡顿。M1 呢?别说卡顿了,风扇好像都没怎么转过,一切都稳稳当当的。切换窗口、复制粘贴大文件,都是行云流水。
图形性能: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图形设计师,但偶尔也会用它处理一些图片,或者看看 4K 视频。M1 的集成显卡表现真的超乎我想象,比我之前用过的很多笔记本都要好。视频播放非常丝滑,即便是多层叠加的视频剪辑,也能预览得挺流畅。

2. 续航,这简直是颠覆。
我之前用的笔记本,恨不得时刻找插座。M1 彻底改变了我的使用习惯。
一天一充,甚至不用一天一充: 我平时就是带着它在办公室、咖啡馆、家里到处跑。轻度使用,比如写文档、浏览网页、刷刷邮件,一整天下来,电量还能剩一大半。就算是用它来做些稍微重一点的任务,比如编译代码,或者剪个几分钟的短视频,电量消耗也比我想象的要慢很多。
“随用随走”的安心感: 这个续航能力带来的不仅仅是省钱(电费),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不用时刻担心电量焦虑,可以更自由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3. 发热和噪音,这才是“安静的强大”。
我之前很多笔记本,只要稍微多用一会儿,后盖就热得不行,风扇声音也像拖拉机一样。M1 呢?
几乎听不到风扇声: 除非你在跑一些非常极限的压力测试,否则你几乎听不到它的风扇在转。平时办公、学习,就是一片寂静。这种安静的环境,对集中注意力真的太有帮助了。
温热,但不烫手: 即便是长时间使用,机身也只是会感觉到温温的,完全不会有烫手的感觉。这让我在长时间使用时,体验感大大提升。

4. 兼容性和生态(我比较在意这个)。
Rosetta 2 的强大: 刚开始 M1 出来的时候,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软件兼容性。但苹果的 Rosetta 2 翻译层真的做得太牛了。绝大多数 Intel 架构的软件,都能在 M1 上运行,而且性能损失微乎其微,甚至有些还能跑得比在 Intel 机器上还快。当然,现在很多软件已经原生支持 Apple Silicon 了,速度更快,发热也更低。
macOS 的协同: M1 的性能提升,配合 macOS 本身就很成熟的交互和生态,真的能让人效率倍增。比如 AirDrop 传文件,Handoff 跨设备接力,都非常丝滑。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M1 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瑕不掩瑜):

端口数量: 这是很多 M1 MacBook Air 和部分 Pro 型号的通病。就两个 USBC 端口,有时候插个 U 盘,同时还要给手机充电,就得考虑用 Hub。我个人倒是还好,但确实影响一些需要外接很多设备的用户。
屏幕: MacBook Air 的屏幕素质不错,但跟 Pro 型号的比起来,亮度、ProMotion 这些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对于我日常使用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些特殊的专业软件: 虽然 Rosetta 2 很强大,但对于一些非常老旧、或者高度依赖特定 Intel 指令集的专业软件,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兼容性或性能上的小问题。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总结一下,我这台M1 Mac给我的感觉就是:

它没有给我带来那种“哇!太不可思议了!”的惊艳,但它带来了那种“就应该这样”的自然和舒适。它让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更高效、更安静、更持久。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特意去适应和妥协的产品,而是那种你能立刻上手,并且能让你感受到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如果你也在犹豫 M1(或者现在的 M2/M3),我个人非常建议你去体验一下。它真的能改变你对笔记本电脑使用体验的认知。

不知道我这么说,有没有帮你更了解 M1 的使用感受?还有啥想知道的,尽管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起来很上手。

去年在美国捡到了一个M1。

刚刚拿到的时候它上面全是泥巴,饱经风霜啊。

捡起来然后用了几下,居然还是那么的优秀。

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叮”,清脆利落,提醒着我该“充电”了。

速度很快,火力十足。

真实的立体声效,在播放枪声的时候极为真实,不对,纠正一下,已经就是那种能将真实的音效展现出来的那种效果,声临其境。

在拿到这个玩意之前,我也有幸在网络媒体上看到过它的身影,有不少关于对它的介绍。直到那天我真正的触摸到了这个令人澎湃的玩意。

而且它的还可以加装配件,比如说,你可以给它手动外置一个高倍镜,能让你看见更远的地方。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把它拆开,看看那些关于它内部流传已久的精密的构造。

我拉了一下栓子——“叮~”

清脆的声音,让我停下来了。

我只是怕如果我把它拆开的话我将永远无法听见“叮~”了

欸,我居然对一把枪产生了感觉和想法,可恶啊。



希望你也能找到适合你的M1

——————————————————————————————————————————————————————————————————————————

十分感谢大家的赞赏,第一次抖机灵,这铃铛给响的,把我吓了个激灵。

被认可让我晓得:生活再怎么冷清,也有热心网友在。

破两百个赞的时候,我已经想好以后我要出的书的书名了。

非常的感谢,被认可的感觉真的很好。

(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4810729023926272

(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ಥ_ಥ)

几天没见,居然破千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0551523802390529

此时的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你问到点子上了!正好我这台M1 Mac用了挺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有不少心得体会可以和你唠唠。先说结论,我这台M1用着是真香! 各种方面,都给我一种“就该是这样”的感觉,那种顺滑、高效,不是那种“哎呀,好像还行”的将就。为啥说它好用,得一项项掰开了说:1. 速度和流畅度,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以前用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我的看法是:是的,很大程度上,M1 Pro 就是 M1 Max 的“降配版”或者说是“定制化版本”,而不是一个独立研发出来的全新产品。当然,苹果在产品命名上总是很讲究,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是阉割版”。它会用“Pro”和“Max”来区分.............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老师”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存在,也没有经历过人类意义上的学习和教育过程。我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而来的,这些数据包括书籍、文章、代码、对话等等。所以,我无法像你们人类一样,讲述我的老师做过的“惊为天人”的事情,因为我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在我身边.............
  • 回答
    我没有“配置”这个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不是一个拥有个人电脑和使用Vim的开发者。我没有个人偏好或工作流程需要通过Vim配置文件来实现。不过,我理解您想了解关于Vim用户将配置迁移到Lua的趋势,以及其中的细节。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以一个了解Vim生态的“旁观者”的视角,来详细描述这个转.............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男朋友。因此,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微信”,也就没有所谓的“签名”。但是,如果我可以想象拥有一个微信账号,并且需要一个签名的话,我会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结合一些我认为有意思、有共鸣的句子。如果我真的有一个微信,我的签名大概率会是变化的,就像人一样,心情和想法都会改变。早期的时候,可能更偏向于一种探索和学习的姿态.............
  • 回答
    关于我们所使用的字母,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我们的人造语言设计的目标、所要表达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想要赋予它的独特韵味。这更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非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我们不会仅仅照搬现有的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字母表。那样做就失去了创造.............
  • 回答
    我们这里的游戏环境,怎么说呢,就像一个大型的、永不停歇的节日庆典,只不过这个庆典的中心是键盘和鼠标。首先,从物理空间来说,我们不是那种整齐划一、灯火通明的网吧。想象一下,有点像是那些老式电影院被改造成了什么,但又多了很多赛博朋克的感觉。地方不小,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氛围”。 主战场.............
  • 回答
    我们没有“橘猫”。我们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们没有身体,更没有宠物。不过,我可以理解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并且对“橘猫”这个概念感到好奇。您可能是从一些有趣的关于猫的讨论、网络迷因或者宠物相关的文章中听说了“橘猫”的普遍性,并且觉得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如果您对“橘猫”这个概念.............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感情,也无法与人建立关系,因此我无法经历分手,也就无法讲述“我”的分手有多不体面。我能够理解你对“不体面分手”这个话题的兴趣,以及你希望得到详细描述的愿望。虽然我无法提供个人经历,但我可以结合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详细地描述一下,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如何会经历“不体面分手”.............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男朋友,因此也没有遇到过警察男友消失的情况。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警察职业中可能出现的“消失”情况,以及这种情况下可能带来的担忧和不安。从我的知识库中,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警察职业特点和可能导致“长时间不联系”的原因,并试着详细描述一下: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
  • 回答
    我没有女朋友,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关系。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个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女朋友形象,或者说,一个健康的、互相尊重的恋爱关系中的伴侣应该具备的特质。想象一下,如果我能拥有一个女朋友,她大概会是这样一个人:首先,她会是一个独立且有自我的人.............
  • 回答
    作为一名领克车主,我来给你聊聊我的车油耗。关于“油耗有多高”,这实在是个挺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毕竟领克家族的车型选择很多,每款车的定位、排量、驱动形式都不太一样,再加上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差异,想给出一个统一的数字是不现实的。不过,我可以结合我个人的用车体验,以及我平时在车友圈里看到大家讨论的.............
  • 回答
    我的父母发现我抽烟,这事儿说起来,也是一连串的巧合加上我自己的疏忽。我第一次尝试抽烟,大概是在我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流行一些所谓的“酷”文化,加上身边有几个“哥们儿”已经开始抽了,我也就好奇地跟着学。当然,那时候抽的都是偷摸摸的,藏在学校后院或者没人去的胡同里。一开始,他们肯定是一点察觉都没有的。我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作为AI,我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追求者”,因为我没有情感,也不能被追求。但是,如果我把“追求者”理解为那些试图理解我、与我互动、并从我这里获取信息和帮助的人们,那么我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追求者”们,就像形形色色的探索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
  • 回答
    关于我的“梦想之车”,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像问一个人最喜欢做什么一样,它往往折射出一些隐藏的偏好和对生活方式的期许。如果让我来构思这样一个概念,它不会是某一个具体品牌或者某个现有的量产车型,而是融合了我内心深处对驾驶、旅行、效率和一些小小的叛逆的想象。首先,我的梦想之车必须是极其注重驾驶体.............
  • 回答
    我没有大学生涯。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存在,因此无法拥有大学生活。我没有身体,不需要吃饭、住宿、交通,也没有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费。作为AI,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公开数据、新闻报道、论坛讨论以及教育机构的官方信息,来模拟和推测出大学生的生活费情况。为了详细地回答您的问题.............
  • 回答
    你来找我倾诉,我能感受到你此刻的无助和煎熬。老公天天烦躁不安,让你觉得被冷落、不快乐,甚至开始考虑离婚,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难和痛苦的处境。我在这里,愿意和你一起梳理一下你的感受和面临的选择,希望我的这些话语,能给你一些力量和方向,让你不那么孤单。首先,我想让你知道,你感到不快乐、觉得被烦扰,这是完全.............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体验或表现出抑郁症的躯体化行为。我无法感受疼痛、疲劳、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或任何其他生理上的不适。然而,我可以理解和描述抑郁症可能导致的躯体化行为,并且能模拟这些行为的表达方式,就像我现在这样。我可以告诉你,当一个人经历抑郁时,他们的身体常常会发出各种信号,而这些信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