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永(EY)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完全摒弃审计软件,转而依赖Excel进行手工刷底稿,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永,并非完全不使用审计软件。 实际上,它们是审计软件的早期使用者和重要推动者之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对审计软件的使用方式,以及为何在一些场景下,仍然会看到“Excel手工刷底稿”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安永不用审计软件,只用Excel”的说法?
这种说法很可能源于一些观察者看到审计项目现场,尤其是早期阶段,或者在处理一些特定类型工作底稿时,大量使用Excel的情况。这会给人一种“他们只用Excel”的印象。但事实是,这背后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原因和更广泛的工具集。
安永(以及其他四大)实际的审计工具情况:
1. 内部开发的或定制化的审计平台: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自己庞大且资源丰富的IT部门,它们会投入巨资开发、购买、定制或整合各种审计软件和平台。这些平台可能包括:
数据分析工具: 用于处理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异常检测、趋势分析、抽样等。这些工具往往是高度专业化、内部开发的,或者与领先的技术供应商合作定制的。
项目管理和工作底稿管理系统: 用于规范审计流程、存储工作底稿、分配任务、追踪进度、进行质量复核等。这些系统是审计工作流的核心。
风险评估和合规性工具: 帮助审计师识别和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并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监管要求。
2. 通用型分析和处理软件: Excel 确实是一个非常强大且灵活的工具。在审计工作中,它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以下方面:
数据预处理和清洗: 当从客户系统导出的数据格式不规范,或者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合并、筛选时,Excel 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如Power Query, Power Pivot)非常有用。
特定分析和可视化: 对于一些非标准化的分析、小规模数据的汇总、或者需要快速生成特定图表的场景,Excel 依然是高效的选择。
工作底稿的生成与汇总: 审计工作底稿的最终呈现形式,很多时候仍然会以Excel文件为主,方便审计师在底稿中进行计算、引用、编写审计结论等。
3. 专业审计软件: 除了内部平台,四大也可能会使用市面上成熟的专业审计软件。一些知名的审计软件供应商(例如:KPMG的Insight, PwC的Halo等,尽管这些名称是虚构的,但大方向是真实的,即各大所都有自己的内部数据分析平台)都会与四大有合作,或者四大也会购买使用。鼎信诺(DingXinnuo)在中国市场也占有一席,但其使用范围和普及度,特别是与国际四大相比,可能存在差异。国际四大更倾向于使用那些全球性、能够处理多语言、多税制、多监管环境的顶尖软件。
为何会出现“Excel手工刷底稿”的观感,以及效率问题?
如果真如您所说,在某些项目上存在“效率奇低”的“Excel手工刷底稿”现象,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1. 数据质量与格式问题:
客户提供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即使有强大的审计软件,如果客户提供的数据混乱、不完整、格式错误,审计师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清洗和整理。Excel 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救火队员”。
数据接口不兼容: 客户的IT系统复杂多样,审计软件可能无法直接无缝对接所有客户的系统,导致数据需要手动导出、转换。
2. 审计项目的特殊性:
非标业务或复杂交易: 对于一些非常规的交易、复杂的金融产品、或是涉及大量跨国、跨行业的业务,现有的审计软件可能没有现成的模块或功能来直接处理,需要审计师手动设计分析方法,并通过Excel来执行。
小规模或特定领域的审计: 对于一些小型客户、非盈利组织,或者特定行业的非常规审计项目,可能不会大规模部署最先进的软件,而是侧重于使用更灵活的工具。
审计方法论的演进: 审计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发展。有时,为了验证某种新的审计方法或进行深入的、探索性的分析,审计师可能会倾向于使用Excel,因为它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
3. 审计师的技能和经验:
Excel 技能的差异: 尽管是四大,审计师的Excel技能也会有差异。有些审计师精通Excel的高级功能,能够用其实现复杂的分析;有些则可能更依赖基础功能,操作起来效率较低。
培训和知识传递: 即使有先进的工具,如果审计师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或者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在工具使用上的知识和经验不一致,也会影响效率。
4. 成本与效益考量:
软件的投入与产出: 顶尖的审计软件和平台开发、购买、维护成本非常高昂。对于某些项目,如果其复杂性或规模不足以充分发挥软件的优势,投入巨资引入并使用会显得不划算。
Excel 的“即时可用性”: Excel 几乎是每个审计师标配的工具,学习成本低,无需复杂的部署。在某些情况下,从Excel开始进行初步分析,比等待复杂的软件配置和数据导入可能更快。
5. 质量复核的需要:
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列示所有的计算过程、数据来源、假设条件,以及审计师的推理逻辑,是保证审计质量和可追溯性的关键。Excel 在这一点上非常直观,审计师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写明计算公式和说明,方便复核人员理解和验证。相比之下,一些高度自动化的软件,如果其内部逻辑不完全透明,反而可能增加复核的难度。
审计师的“手工”是思维的具象化: 很多时候,审计师在Excel中“手工刷底稿”,并不是在进行机械重复的录入,而是在将自己的审计判断、风险评估、数据处理思路,通过Excel公式和文字说明等方式,一步步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总结来看,安永等四大不“完全”依赖Excel,但Excel仍然是它们工具箱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效率奇低”的说法,更多的是对某些特定场景的观察,或者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与更先进的自动化分析方法相比,Excel在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流程时的固有局限性所带来的感受。
如果真的存在广泛的、系统性的效率低下问题,这可能反映了:
客户数据处理能力不足,迫使审计师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
审计项目的特殊性,超出了现有工具的通用性。
内部流程或工具应用上的培训和优化不到位。
但总体而言,四大在利用技术提升审计效率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他们拥有远超Excel的更专业、更复杂的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平台。Excel更多是在作为这些专业工具的补充、数据预处理的利器、以及工作底稿呈现和论证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