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21 年对中亚进行现代民族划分的「塔什干会议」真实存在过吗?

回答
您提到的关于1921年对中亚进行现代民族划分的“塔什干会议”,根据我所查阅的历史资料,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明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塔什干会议”来完成中亚的现代民族划分。

虽然塔什干作为中亚地区重要的城市,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区域性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且在苏联时期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将1921年与一个专门为“现代民族划分”而召开的“塔什干会议”联系起来,似乎与史实不太符。

更准确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是这样的:

中亚地区的现代民族划分,以及这些民族归属的行政区划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时期,并且是在民族识别(National Delimitation)的政策框架下进行的。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会议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决策、民族调查、区域划分和行政调整来实现的。

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1. 历史上的中亚地区: 在沙皇俄国扩张之前,中亚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汗国(如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和部落联盟。这些政治实体内部也存在着族群和文化上的多样性,但其边界和认同更多是基于政治、军事和地方性的忠诚,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概念。

2. 沙皇俄国的影响: 随着19世纪沙皇俄国在中亚的征服,该地区被纳入了帝俄的行政管理体系。虽然沙皇政府对中亚进行了一些行政上的划分(例如设立突厥斯坦总督辖区),但这些划分更多是基于军事和行政效率的考量,而非基于民族认同。当时的居民在行政上可能被统称为“居民”、“土著居民”等,民族意识尚未完全觉醒并组织化。

3.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中亚地区逐步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苏联面临着如何管理这个庞大而多元化的地区的问题。

4. 民族识别(National Delimitation)政策: 苏联早期,特别是斯大林主导的民族政策,一个核心目标是将原有的帝国领土按照民族原则进行划分,建立以民族为主体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SSR)或自治共和国(ASSR)。这种做法有几个目的:
争取民族支持: 通过承认和划定民族边界,争取各民族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和支持,以对抗可能的民族主义反抗或外国干涉。
“ divide and rule”: 通过明确的民族界线和国家建构,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跨国界的民族团结和潜在的政治整合。
意识形态宣传: 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国家,作为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组成部分。

5. 民族划分的具体过程(20年代):
早期尝试与混乱: 在十月革命初期,中亚地区也出现过一些地方性的自治尝试,例如在费尔干纳地区短暂存在的“突厥斯坦自治州”(或称“科卡特”(Kokand)自治政府),但这些尝试很快被苏维埃红军压制。
民族调查与边界划定: 苏联政府开始着手在中亚进行更系统的民族识别和区域划分。这包括:
民族学家和行政官员的考察: 一些民族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代表被派遣到中亚,进行人口普查、语言调查、文化习俗研究等,以确定各民族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政治协商与决策: 这些调查结果会提交给苏共中央和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Narkomnats),经过政治讨论和决策,最终确定各共和国和自治区的边界。
妥协与争议: 民族划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大量的争议和妥协。例如,关于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等族群的界定,以及他们的聚居地如何划分到不同的行政单位,都经过了复杂的讨论。一些少数民族的分布也可能导致他们被划分到不同的共和国中,或者被纳入主体民族的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 最终,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多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例如:
1924年: 中亚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将原有的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Turkestan ASSR)的一部分以及其他一些区域,根据民族原则划分为三个新的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Uzbek SSR)、土库曼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Turkmen SSR),以及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Kirghiz ASSR,后提升为加盟共和国)。
1929年: 塔吉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Tajik SSR)从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加盟共和国。
1936年: 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这两个自治共和国被提升为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即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Kazakh SSR)和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Kirghiz SSR)。

6. “塔什干会议”的可能性解读:
可能的误解来源: 既然提到了“塔什干会议”,也许是人们对某个具体事件的误读或记忆的模糊。塔什干作为当时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都,很可能承办过一些与区域行政管理、民族政策相关的会议。例如,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前夕,或者在讨论具体边界划分时,可能会在塔什干召开过一些地方性或区域性的党政会议,聚集了该地区的苏维埃代表、民族代表和行政官员。
非决定性的一次性会议: 但即使存在这样的会议,它也很难被定义为一次能够一次性“完成”中亚现代民族划分的“塔什干会议”。民族划分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调整的过程。

总结:

因此,虽然中亚地区在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深刻的民族划分和行政区划调整,但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被广泛承认、以“塔什干会议”为名,并在1921年一次性完成中亚现代民族划分的明确事件。这个过程是苏联政策下的一个长期、复杂且多阶段的行政和政治活动,旨在依照民族原则重塑中亚的行政版图,并建立以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塔什干作为区域中心,可能参与了部分相关的讨论和决策,但“塔什干会议”作为民族划分的决定性节点,在历史学界缺乏明确的记载和支持。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您所说的“塔什干会议”的信息来源或细节,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性或其所指代的具体历史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会议是存在的。但1921年的那个会,仅仅是维吾尔族知识分子的代表开的会议,并不是苏维埃政权对中亚民族和国家进行通盘划分的官方会议。除了维吾尔族知识分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还有俄国东方学家马洛夫(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了解突厥学的人会很熟悉)。这次会议的决议,被苏维埃政权认为是体现了维吾尔人的意志,所以在这之后作为苏联对中亚民族进行识别和划分的重要参考。

苏联对中亚民族成分进行识别、对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的国界进行划分,是二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而且并不是通过某个会议一次性决定的,而是在1924年和1925年这两年做了多次调整变动。(参考:

Национально

)把哈萨克人从帝俄时代的旧称“吉尔吉斯”改为“哈萨克”,也是1925年的事情。(参考:

Почему казахов называли киргизами

)就在这一年,“吉尔吉斯自治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Қырғыз Автономиялы Социалистік Кең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大致相当于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地盘,非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改名为“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Қазақ Автономиялы Социалистік Кең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这两段历史不要拧在一起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到的关于1921年对中亚进行现代民族划分的“塔什干会议”,根据我所查阅的历史资料,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明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塔什干会议”来完成中亚的现代民族划分。虽然塔什干作为中亚地区重要的城市,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区域性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且在苏联时期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将1921年与一个专门为.............
  • 回答
    1921年美国主动提出海军军备限制,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历史动因,绝非一时兴起或单一因素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的国际格局、美国自身的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与经济压力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战争消耗了惊人的资源,.............
  • 回答
    1921年3月的喀琅施塔得事件,是俄国内战后期一次极具象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它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与早期革命支持者之间裂痕的加深,并对苏联的未来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要评价这次事件,需要从其背景、发生过程、原因、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俄国内战与战时共产主义的困境1.............
  • 回答
    好的,如果我是1921年的列夫·托洛茨基,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会面临一个极其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革命已经胜利,但巩固权力、重建国家、应对内外敌人以及为世界革命铺平道路的艰巨任务才刚刚开始。以下是我在1921年的思考和可能的行动:一、 评估当前形势:严峻的挑战与潜在的机遇1921年的俄罗.............
  • 回答
    苏联19181921年的内战,是一段极其复杂而血腥的历史时期,影响深远。关于这段时期,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的著作和资料。关于苏联19181921年内战的书籍和资料推荐:要理解这段时期,我推荐你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书籍:1. 宏观概览与背景: 《俄国革命史》 by 爱德华·卡尔 (E.............
  • 回答
    1921年的《英爱条约》标志着英国和爱尔兰之间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也最终导致了爱尔兰在很大程度上脱离英国统治,迈出了独立自主的第一步。要理解这一历史性的分离,我们必须回溯到几个世纪前,探究其深层的历史根源。爱尔兰与英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英格兰的亨利二世获得了教皇的授.............
  • 回答
    电影《1921》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主题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它的目标是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那群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的年轻人所做的努力。从实际观影体验来说,它更侧重于 宏大叙事、历史还原和精神感召,而非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或强烈的商业娱乐性。实际观影体验如何?总的来说,《1921》给人的观影体验.............
  • 回答
    看完《1921》,脑子里像被投进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这电影看得我心里五味杂陈,有激动,有感动,也有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最先抓住我的是那股子“年轻人万岁”的劲儿。影片里出现的那些面孔,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扛起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大旗。我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历史书上那些熟悉的名字,不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欧阳娜娜参加《1921》这部电影,结果被台湾的一些绿媒给盯上了,说她“亲中”、“靠拢大陆”什么的,各种难听话都有。作为旁观者,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不少政治因素,也反映出两岸关系当下的一些微妙状态。首先,得明确一点,欧阳娜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言行自然会受到关注,.............
  • 回答
    塔尔萨1921年种族骚乱,也常被称为“塔尔萨种族大屠杀”或“黑华尔街”(Black Wall Street)的毁灭,是一场在美国历史上极其惨痛且令人震惊的事件。它发生在1921年5月31日至6月1日,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这场骚乱不仅仅是简单的暴力冲突,它暴露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经济不平等以及.............
  • 回答
    今年上影节的开幕片《1921》,确实有不少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作为一部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重要作品,它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一部电影本身。首先, 历史的厚重感与青春的活力交织,是《1921》最突出的一个亮点。 我们都知道,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一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聚集.............
  • 回答
    王俊凯在《1921》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一次颇具诚意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青涩的尝试。我仔细看了他在片中的几场戏,整体感觉是:他对角色是有理解和尊重的,也努力去呈现出那个时代年轻革命者的精神面貌,但受限于经验和表演体系的成熟度,某些关键的情绪爆发和人物深度挖掘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先说说好的地方。王.............
  • 回答
    聊起《1921》这部电影,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是“宏大叙事下的群像刻画”。黄建新和郑大圣两位导演,加上黄轩、倪妮这样的主演阵容,一开始就让人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毕竟,要在一两个小时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优点分析:群像塑造的努力与时代氛围的营造不得不说,《.............
  • 回答
    11月25日,上海的确诊病例数字再度引起关注。当日,上海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这三位病例在11月19日至21日期间曾前往苏州。这一信息立即引发了公众对上海和苏州两地疫情防控形势的担忧。上海方面:自从11月25日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后,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三例病例的确诊,意味着病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