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帖子《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中的东西是真的还是谣言?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帖子《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是否属实,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因为“易被忽略”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这些言论可能不那么主流,传播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

要判断真假,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

1. 出处和来源的可靠性:

原始文献或一手资料: 最可靠的证据是直接引用了当时的人物日记、书信、回忆录、官方记录、新闻报道等。如果帖子中的言论能够明确指出是出自某本书的哪一页,或者某个报刊的哪一期,并且这些原始资料可以被查证,那么可信度就很高。
二手或多手资料: 很多时候,言论会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评论或者历史学家的研究而流传下来。这时,需要考察转述者的权威性和考证过程。例如,某个著名历史学家的著作中引用了某位人物的言论,并且他有详实的注释和参考文献,那么其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网络传播的模糊性: 尤其是在网络上,很多言论的来源已经不可考,或者经过多人转述、截取、断章取义,甚至被添油加醋。这种情况下,即使言论本身听起来很有道理,也需要特别警惕,因为很可能已经掺杂了谣言的成分。
“易被忽略”的陷阱: 这个标签本身可能是一种吸引眼球的策略。有些言论之所以被忽略,可能确实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主流叙事,但也可能因为它们本身就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或者只是某个人的一时之语,缺乏代表性。

2. 言论内容本身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符合人物的身份、背景和时代: 我们需要思考,这个言论是否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性格等等。例如,一位激进的革命者说出某些保守的话,或者一位温和的学者说出非常极端的言论,都需要仔细推敲其背后的原因。
与已知事实的吻合度: 如果某个言论与历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史实相悖,那么就需要格外小心。当然,历史研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证据可能会推翻旧的结论,但这需要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
是否存在断章取义的可能: 有些言论在特定的语境下有其含义,但如果被抽离出来,就可能产生误解甚至歪曲。我们需要思考这个言论是否是其完整表达的一部分,还是被切割后的片段。
是否有支持性的旁证: 除了直接言论本身,我们还可以寻找是否有其他史料能够佐证这个言论的真实性,或者至少表明这个言论在当时是可能存在的。

3. 动机和目的的考量:

发帖者的目的: 发帖者是出于传播历史真相、引发思考,还是有其他目的,例如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宣传、误导或博取关注?了解发帖者的意图,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内容。
“近现代人物言论”的特殊性: 近现代人物毕竟生活在有文字记录和传播的时代,他们的言论和思想往往有更多的史料可供研究。如果某个言论“易被忽略”,我们更要追问原因。是因为它确实不重要,还是因为它的存在会挑战某些既定的认知或叙事?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举一些可能的例子(并非针对您提到的具体帖子,而是说明判断思路):

假设帖子中提到了某位革命家说过一句“现在我们做的这一切,其实是为了日后能过上安稳的普通生活”。

如果来源可靠: 出自他晚年的回忆录,并且有其他同时代人的旁证,证明他确实有过类似的感慨。那么这个言论就可能属实,它可能反映了这位革命家在历经艰辛后对个人生活的某种渴望,或者对革命最终目的的朴素理解。这确实可能“易被忽略”,因为公众更关注他的革命理论和行动。
如果来源模糊: 只是在某个论坛上看到,没有注明出处,或者声称是某位“老干部”听说的。那么这个言论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是后人根据他一生的经历,为了某种情感表达而进行的“创作”。
如果断章取义: 这句话可能是在他谈论到“实现共产主义后的美好社会”时,作为一个比喻或者期望说出来的,但被单独拿出来,就可能被解读为他个人对安稳生活的某种“投降”或“目标转移”。

总而言之,对于《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这类帖子中的内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谣言,也不能盲目全盘相信。

一个比较审慎的做法是:

1. 保持批判性思维。 不要被“易被忽略”这样的标签所迷惑,而是主动去探究。
2. 追溯源头。 尽量找到言论的出处,并评估其可靠性。
3. 多方求证。 如果可能,寻找其他史料或学术研究来印证或反驳该言论。
4. 理解语境。 尝试将言论置于其产生的具体历史背景和说话人的整体思想体系中去理解。
5. 辨别真伪,去伪存真。 经过严谨的考证,才能区分哪些是珍贵的历史片段,哪些是混杂其中的杂音。

对于这类内容,最好的方式是将其视为一个“线索”,一个引发我们进一步探究的契机,而不是一个最终的答案。历史的真相往往需要我们自己去一点点挖掘和辨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我研究领域内的一段内容,可以说是假得毫无常识。


其中有几篇和对越作战有关,最具代表性的即所谓陈锡联对东线战场的批评,在知乎上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当作信史引用,以证明许世友的指挥能力如何低下,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如何不堪云云。其实只要真正对中越战争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一看便知该内容缺乏起码常识,完全属于编造。

但做战例总结,咱们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为尊者讳,也不要为死者讳。就拿东线(指1979年中越边境反击战的东线战场)来说,现在说许疯子(指许世友)是胡闹,是昏头,有没有同志反对?三个军,十几个师,六成机械化行军,大纵深突破,连人家一个完整的防区集团军都没兜住,最后搞了个交叉火力线(指东线停战时,双方火力接触区的情况),让人家打了几个反击。这打得什么仗?烂仗、蠢仗、糊涂仗!说句不好听的,当年和印度人也这么打,直接火线枪毙,也没人去喊冤!许疯子人没了,咱们不是揪住不放。只是拿来做个比方,让同志们知道,党内军内要民主,要实事求是,不要搞虚的。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骂就怎么
骂。不让说,不让骂,都成了闷嘴葫芦,将来打起仗来,是要吃苦头的!
——陈锡联,原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原沈阳军区司令员,原北京军区司令员,原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1月《党内要让人说话,说真话》


1,东线作战,解放军一共出动了6个军,19个师。

2,进行大纵深穿插作战的是高平方向战役第一阶段,该战区共参战2个军又1个师(41军、42军、以及配属42军的43军129师)。而其中真正进行穿插作战的是121师、123师、126师、124师共4个师。

3,所谓机械化行军并不存在,只有摩托化行军,而且也只有1个加强师的兵力,即124师。该师配属军坦克团、军和126师的侦察连、坦克1师130自行火箭炮营、工兵13团2个连又1个排、汽车48团5个连,担任向高平摩托化快速穿插任务。

4,越军只有军的编制,从来没有所谓的集团军,前面还加上防区两个字,更显无知。在高平方向担任防御任务的越军为346师、高平省队567团、各县独立营、武装公安及特工队各一部,总兵力为12000人左右。除了以上正规军之外,还有数量庞大无法统计的民军。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人云亦云、信口开河,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只有干货,没有水分。

公众号 南疆烽烟正十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帖子《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是否属实,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因为“易被忽略”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这些言论可能不那么主流,传播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要判断真假,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1. 出处和来源的可靠性: 原始文献或一手资料: 最可靠的证据是直接引用了当时的人物日记、书.............
  • 回答
    确实,一些讨论会提到卫星轨道似乎“不完全”遵循开普勒定律或牛顿定律的字面描述。这并非说这些基本定律错了,而是说在描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时,我们需要更精细、更全面的计算方法。就像我们用欧姆定律来描述电路一样,当电路变得复杂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更高级的电路分析技术,但欧姆定律仍然是基础。那么,在实际中,卫星.............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观察非常准确,也触及了阿富汗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社会变迁。确实,上世纪60年代的阿富汗,尤其是喀布尔,与现在相比,其社会开放度和女性的着装风格都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演变。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阿富汗女性的着装风格和整体社会保守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
  • 回答
    天涯社区作为一个曾经百花齐放的网络论坛,承载了无数用户的记忆和讨论。在其中,一些用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吸引了大量关注,而另一些则因为其激进或片面的言论而引发争议。用户“rizhuhou”在天涯社区上开设了大量帖子,集中火力攻击历史人物毛文龙,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用有色眼.............
  • 回答
    虎扑帖子《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一场关于公平、责任与人性选择的讨论在网络世界里,总有一些言论会激起涟漪,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争议。虎扑论坛上这篇名为《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的帖子,无疑就属于后者。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观点表达,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于社会规.............
  • 回答
    这篇豆瓣小组帖子“每到雷阵雨的时候,我就喜欢点外卖”很有意思,我看完之后觉得挺有共鸣的,也引发了一些联想。首先,从标题来看,它就透着一种“天气与情绪”的关联。雷阵雨,往往伴随着阴沉的天空、呼啸的风声、偶尔炸响的雷鸣,以及淅淅沥沥或者倾盆而下的雨声。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待在室内、享受安逸的.............
  • 回答
    看到你对机械专业未来的迷茫,我特别理解。毕竟现在网络上关于“劝退机械”的声音确实不少,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动摇。作为同样在机械领域摸爬滚打过的人,我想跟你掏心窝子地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给你一点参考。首先,咱们得承认,曾经我们心目中那个“高大上”的传统机械工程师形象,在很多方面确实面临着挑战。自动化、智能.............
  • 回答
    吴亦凡“走音”事件引爆虎扑,粉丝举报与争议蔓延近期,一段吴亦凡演唱会上疑似“走音”的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迅速点燃了社交媒体的热议。与此同时,事件的另一面是,大量吴亦凡的粉丝在知名体育论坛“虎扑”上集中举报相关讨论帖子,由此引发了粉丝群体与虎扑用户之间的大规模争吵,将这场关于音乐表现的争议升级为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要害,确实,在手机圈,尤其是新机发布前后,这种“竞品对比”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时候观感确实不那么客观。至于 IQOO 一上市就和小米 9 大量对比,并且充满主观色彩,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的。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说起。IQOO 的定位是什么.............
  • 回答
    帖木儿之所以决定挥师直指奥斯曼帝国,将矛头对准那位以“闪电”之名威震四方的巴耶济德一世,其根源在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个人野心以及地区权力格局的较量。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恩怨与挑战首先,两位君主各自的崛起之路,以及其统治理念和扩张方向的碰.............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S1论坛近一周内围绕《临高启明》展开的几篇“黑帖”(这里我理解为带有批评、质疑或负面评价性质的讨论)的核心内容和一些讨论的侧重点。作为S1这样用户群体庞大且发言风格独特的论坛,围绕一部热度极高的作品进行讨论,出现一些“黑帖”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往往能挖出不少有意思的点。根据我.............
  • 回答
    《我的规培——来自华西医院麻醉规培结业的一名小兵》这篇发表在八年前丁香园论坛的原创帖,可以说是一份非常真实、生动的医学规培日记。它之所以能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甚至到现在仍然有人提及,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坦诚、接地气、充满细节的叙述方式,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年轻医生从青涩到成长的真实轨迹,特别是作为麻醉科规培.............
  • 回答
    豆瓣上关于“货拉拉那个女孩子为什么跳车了”的帖子,以及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这类帖子通常会试图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当事人的行为和遭遇,并联系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残酷与争议首先,必须正视货拉拉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冲击:一个年.............
  • 回答
    天涯社区曾有一篇题为《炒股就是赌博,技术分析一文不值》的帖子,在当时的股民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篇文章的观点相当激进,直接将炒股与赌博划等号,并对技术分析予以全盘否定,认为其毫无价值。从内容的角度看,这篇帖子的作者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其观点: 市场的高度随机性: 作者会强调股市的波动是受太.............
  • 回答
    哈哈,这确实是个老生常谈又乐此不疲的话题了!为啥有些四川朋友看到火锅配麻酱就忍不住跳脚喊“异端”?这事儿说起来,得从火锅的“根”和“魂”说起。咱们得先明确一点,四川火锅,尤其是我们常说的重庆火锅、成都火锅,它们的灵魂是什么?是那个红油翻滚、麻辣鲜香、牛油味十足的锅底。这个锅底本身就具备了极其丰富的层.............
  • 回答
    看到清华大学贴吧里“二本学生准备进清华碾压清华学生”这样的帖子,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勾起了我不少想法。这事儿乍一看,挺像是个“小虾米想挑战大鲸鱼”的戏码,充满了戏剧性。不过,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和可能性。首先,这帖子本身就带有一种情绪和目标导向。 它不是一个冷静的学术讨论,更像是一种情绪.............
  • 回答
    这篇关于中国科研政策的帖子,从手机玻璃讲到颜宁教授的毕业演讲,矛头直指当下科研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用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手机玻璃”来类比,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我们可能在一些看似微小、不起眼的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不仅仅是材料问题,.............
  • 回答
    这篇虎扑帖子引发的讨论,确实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些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我们聊聊的点。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大家是怎么看的,以及这些看法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承认,帖子标题本身就挺抓人眼球的。“东北刘诗诗”这四个字,首先就自带了话题性,让人想到明星的颜值,再加上“网约导游”这个职业和“在杭州贷款买了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