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刚结婚的夫妻不管大小矛盾,女方就动不动提离婚。?

回答
刚结婚的夫妻,尤其是女方,在遇到矛盾时动不动就提出离婚,这确实是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扰。这背后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更深层、更贴近生活化的角度来剖析一下:

1. 对婚姻关系的初期“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很多年轻女性在结婚前,脑海中勾勒的婚姻生活往往是浪漫、甜蜜、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她们可能受到影视剧、小说或者周围幸福情侣的影响,对婚姻有着非常理想化的期待。然而,现实是,婚姻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生活习惯和三观的个体,在朝夕相处中磨合的过程。

理想化滤镜的破裂: 结婚初期,生活琐事蜂拥而至:谁洗碗、谁倒垃圾、谁负责买菜、作息习惯如何调整、婆媳关系如何处理、财务如何规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可能与她们想象中“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大相径庭。当期待中的“懂我”变成了现实中的“你不懂我”,这种落差感会非常强烈。
“磨合期”的误解: 很多女性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婚姻必然伴随着磨合。她们可能认为一旦结婚,一切就该顺理成章地好起来,而不是一个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难的阶段。当遇到摩擦和冲突时,她们会把这看作是“不合适”的信号,而非成长的契机。

2. 安全感需求与被忽视的心理:

婚姻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安全感。尤其是女性,可能更看重在婚姻中获得被爱、被重视、被保护的感觉。当这些需求在婚后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在矛盾中感受到被冷落、不被尊重时,离婚的念头就会浮现。

沟通模式的不适应: 如果丈夫在沟通时,总是回避问题、冷暴力、或者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解决矛盾,女性会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忽视,尊严受到挑战。这种持续性的情感疏离,会像钝刀子割肉一样,慢慢消磨掉对婚姻的信心。
情感支持的缺失: 在女性遇到困难、压力或者情绪低落时,如果丈夫不能给予及时的情感安慰和支持,反而表现出不耐烦或者事不关己,女性会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是孤独的,甚至比单身时还要糟糕。
不被理解的委屈: 当女性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或需求时,如果丈夫总是不能理解,或者对她们的付出视而不见,女性会感到深深的委屈。这种“我的付出你看不见,我的痛苦你不关心”的感觉,是极具杀伤力的。

3. 过往经历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很多女性的婚姻观和处理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婚姻模式的复制或反抗: 如果父母的婚姻充满争吵、冷暴力或者一方总是忍让,女儿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复制这种模式,或者因为害怕重蹈父母的覆辙而变得格外敏感,一旦出现类似迹象,就会迅速采取“逃离”策略。
安全感缺失的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就没有获得足够安全感和被爱的女性,她们在进入婚姻时,可能会更加焦虑和缺乏信任,对伴侣的任何一点小疏忽都可能放大解读,并将其与自己过去的创伤联系起来,从而更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和放弃的念头。

4. 缺乏有效的冲突解决能力:

很多年轻夫妻在进入婚姻之前,可能没有学习过如何健康地处理冲突。她们习惯于用争吵、哭闹或者沉默来表达不满,但却缺乏倾听、理解、妥协和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将“解决问题”变成“人身攻击”: 很多时候,矛盾的焦点本身并不大,但演变成争吵后,双方容易将攻击的目标从问题本身转移到对方的人格、品行,甚至家人身上。这种失控的争吵,会极大地伤害感情。
“赢”比“和好”更重要: 有些女性在争吵时,可能会抱着“我一定要赢”的心态,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忽略了维护夫妻关系本身的重要性。当发现争吵无法让对方屈服,或者自己无法“赢”时,就可能选择“退出”(离婚)。

5. 对“离婚”的“工具化”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将“离婚”挂在嘴边可能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控制伴侣的手段。

发泄情绪的出口: 当女性感到委屈、愤怒或绝望时,说出“离婚”可能是当下最直接、最能宣泄情绪的方式,即便她们内心可能并没有真的想离婚,只是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痛苦。
试探和控制: 有些女性可能通过提起离婚来试探丈夫对这段婚姻的重视程度,或者希望通过这种威胁来迫使丈夫改变行为,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方式虽然可能短期内奏效,但长期来看,是对信任的严重损害。
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不清: 有些女性可能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误判,认为自己即使离婚也能过得很好,所以会比较轻易地将离婚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6. 外界压力的影响:

除了家庭内部因素,外界环境也可能对女性的婚姻决策产生影响。

娘家或朋友的建议: 如果娘家人或者闺蜜对女婿有意见,或者在女性遇到婚姻问题时,总是以“不行就离”的态度来“鼓励”她,这也会影响女性的判断。
社会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女性的经济独立性增强,离婚不再是洪水猛兽。这种观念的转变,可能让一些女性在面对婚姻问题时,更加敢于做出“自我解救”的决定。

总结一下, 刚结婚的夫妻,特别是女方频繁提离婚,绝非空穴来风。它通常是理想化期待与残酷现实的碰撞,是内心深层情感需求(如安全感、被理解、被爱)未被满足的呐喊,是原生家庭经历的投射,是冲突解决能力不足的体现,也可能是情绪表达或控制的工具。理解这些深层原因,远比简单地指责女性“作”或“不珍惜”来得重要。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而幸福的婚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想要男方因此服软,属于一种威胁:你不让着我我就离开你!潜意识中对这段关系是有安全感的,喜欢把离婚挂在嘴边的女人思想并不成熟。男人都是理性的,不会轻易离婚。男方对于并未上升到该用离婚解决的问题即使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大概率都是不会同意的。一般男人为了平息风波会暂停争吵或者让步,女方也会从中获得发泄情绪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一向都不同意离婚的老公突然同意了老婆这次提的离婚,并且认真操办起离婚事宜起来,老婆懵逼了······

这真不是一个撒娇的好办法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结婚的夫妻,尤其是女方,在遇到矛盾时动不动就提出离婚,这确实是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扰。这背后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更深层、更贴近生活化的角度来剖析一下:1. 对婚姻关系的初期“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多年轻女性在结婚前,脑海中勾勒的婚姻生活往往是浪漫、甜.............
  • 回答
    “2020年生育率创新低”这条新闻,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尤其是当你放眼身边,会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你观察到的现象,即身边结婚几年的夫妻,不论贫富,大多都有孩子,而且“丁克”似乎并不常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触及了宏观数据与微观体验之间的微妙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宽一.............
  • 回答
    夫妻结婚十几年后离婚的原因确实多种多样,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沟通的失效与误解的累积 缺乏有效沟通: 这是导致婚姻破裂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可能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习惯养成等原因,沟通的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甚至是感到不解的现象。一个男生可以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没过多久就和认识不久的新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心理和社会因素。与其说这是一种“快速”,不如说这是一种“决绝”和“重新选择”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长跑不等于一定能到达终点。在一起很多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刚认识不久的相亲对象就表现出强烈的结婚意愿,这背后的原因可就复杂了,就像一个还没来得及细看就想打包带走的大礼包,让人捉摸不透。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想到的,就是“恐婚”或“催婚”的压力。现在的社会节奏快,身边的人一个个成家立业,父母亲友的催促声就像背景音乐一样,挥之不去。有些人可能到了一个“不得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普遍性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有个人经历的投射,也有社会文化的驱动,还有心理学上的解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为什么结婚生子的人会热衷于劝说决定要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人应该生小孩:一、 自身经历的强化与价值认同: .............
  • 回答
    “领导,您怎么还没结婚呀?”你是不是也曾被这样问过,然后一脸懵逼地盯着对方? 别说,在中国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上,关于结婚的话题,常常会成为一些领导“关心”下属的“重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过了“适婚年龄”的单身员工,这种关心,有时候,真的是让人倍感压力山大。如果你也正面临这样的.............
  • 回答
    有些男生在结婚时,宁愿不花父母的钱,甚至主动承担更多经济压力,背后原因多种多样,远不止“孝顺”或者“懂事”这么简单。这背后往往交织着他们对自己人生角色的认知、对婚姻的期待、对父母的感情,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在作祟。许多男性从小便被灌输“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的.............
  • 回答
    女性在适婚年龄时,面临结婚的压力,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因素。并非所有女性都“必须”结婚,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环境,确实会对此产生显著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这一现象:一、 社会与文化因素: 传统观念与社会认同: “成家立业”的社会期待: 在很多文化中,.............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您可能记错了《哆啦A梦》中的一个关键情节。大雄并没有和胖虎的妹妹(胖妹)结婚。在《哆啦A梦》的原作漫画和动画中,野比大雄最终的妻子是出木杉英才。您提到的“大雄和胖虎的妹妹结婚”的情节,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您记成了其他故事或者某个特定的剧场版中的某些情节。不过,我理.............
  • 回答
    说我国结婚法定年龄是“世界最高”,可能有些夸张了。但确实,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我国的结婚法定年龄——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是相对偏高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定结婚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会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习俗以及对婚姻和生育观念的变化而调整。很多国家也经历过多次修改。中国法定结婚.............
  • 回答
    婚姻之后,女性在事业上的牺牲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这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持续影响是根源性的原因。千百年来,社会文化一直将女性定位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维系者。即便在现代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仍.............
  • 回答
    关于结婚对男女平均寿命影响差异的说法,学术界确实有过一些探讨,不过这其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结婚对男性利大于弊,对女性影响甚微”就能完全概括。而且,这种说法本身可能也过于简化了现实,或者说,我们当下看到的统计数据,可能受到很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未必是婚姻本身必然的、普适性的结果。但如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之间一个挺大的落差。其实,说完全不存在“不要彩礼、不要车房就愿意结婚的女性”是不准确的,她们确实存在,只是你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容易遇到,或者说,遇到她们的时机和方式与网络上的呈现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这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似乎更青睐网络,.............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复杂的,牵涉到人的情感、婚姻关系、社会环境等等方方面面,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很难一概而论。但如果非要说当下结婚的女性,她们选择出轨的原因,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得更贴近实际一些:1. 情感需求的未被满足: 渴望被理解和关注: 婚姻的磨合期过去后,很多时候生活会变.............
  • 回答
    “别招惹一个30岁还没结婚的男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夸张,好像藏着什么洪水猛兽似的,但细想一下,背后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掺杂了不少现实的观察和体会。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大部分的社会认知里,三十岁差不多是应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这是一种传统的婚恋观在作祟,好像人生进度条到了这里,结婚这关就该打勾.............
  • 回答
    关于“男方父母有先怀孕后结婚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存在的现象,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考量和观念。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传统的观念与现实的考量: “坐实”婚事,降低风险: 在一些更保守或相对传统的家庭中,他们可能会担心儿子的婚事“黄了”。尤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